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心得体会

欢迎阅读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心得体会 篇1

阅读不仅是一种学习手段,还是人们一项最为基本和重要的生存能力。怎样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我觉得:

要给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给孩子提供一个放书的地方,使孩子可以随时翻阅,这不仅有利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也利于培养孩子爱护书籍的好习惯。而且父母经常与孩子交流阅读经验和心得,在这种环境中,孩子必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要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幼儿的阅读主要是凭兴趣,他们的目光往往被自己感兴趣的画面所吸引。幼儿的情感感染性较强,从情感入手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要给孩子选好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提倡阅读经典、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经典童话等,滋养孩子们的心灵,润泽孩子们的童年。

要加强亲子阅读。

亲子共读是加强早期阅读教育的良好方式。每天坚持半小时的亲子阅读,不仅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幼儿在妈妈的怀抱里很有安全感,这对孩子的性格、心理成长都很有利,让孩子在快乐中获得心智全面发展。

家长要正确引导。

当孩子看完一篇东西时,要鼓励孩子叙述出来。家长一旁要注意适时鼓励、表扬和引导,让宝宝们感到兴奋和自豪,由此产生阅读更多书的愿望。好的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养成是天长日久、不断重复的结果。而总有那么一天,孩子会捧起以前由家长捧着的书自己看,也不用大人在一边陪伴了。

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心得体会 篇2

所谓习惯是指由重复和不断的强化而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更改的行为、倾向,并能为完成某种工作而巩固下来的一种需要。习惯培养就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早就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因为就人的学习来说,不仅是智力活动,而且还和非智力因素有关。诸如求知欲、学习意志和学习习惯等。所以,一个好的习惯对于孩子有更重要的意义。而幼儿时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但此时习惯培养对于孩子又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与孩子的天性相悖:孩子的天性活泼好动,缺乏自制力、坚持性;而习惯养成的过程就是一种律己和坚持的过程,特别是对于中班的孩子,这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习惯养成最需坚持,可中班的孩子坚持性相对来说较差;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非常枯燥和艰苦的过程,而中班的孩子容易接受的是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东西。怎样才能让习惯的培养的方式让孩子能够接受又乐于接受而且有效果而让孩子自觉地融入带习惯养成中来呢?

首先应该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让孩子赶兴趣的方式。

一、 妙用动画人物。

孩子的个性千差万别,要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对动画人物的喜好。天线宝宝、奥特曼、大头儿子、孙悟空等等总是孩子们的最爱。可别看这些虚拟世界的动画人物,它们的力量有时是我们这些真实世界中的人难以达到的。所以,我总是以这些童话人物的口吻来要求孩子,“上课了,天线宝宝请小朋友注意力集中!”“大头儿子说小朋友

要开动小脑筋,回答老师的问题!”??听着这些以动画人物口吻说出的话,孩子们总觉得特别的亲切,效果自然好的多,当然也有利与孩子们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教师对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最常用的方式往往是“任务驱动式”,即教师往往要求孩子“要——”“不要——”,这样的效果往往是孩子暂时做到了教师的要求,但很快就忘了,教师再要求,孩子又忘。就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教师付出了很大的精力,但孩子却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事半功倍。因为孩子并没有认识到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他们不能自觉地去遵守这些要求。因此,在对孩子习惯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孩子做,更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曾经有一段时间,孩子们玩积木时总喜欢弄出很大的声音,非常地吵闹。要求他们安静一点,可往往只能保持一会儿,很快又肆无忌惮地吵闹起来。于是,在一次玩积木时,我悄悄摁下录音机的录音键,把孩子们发出的噪音录了下来。然后在上课时放给他们听,问他们听起来有什么感觉,并告诉他们这是什么声音。此后,这种情况好了许多,并且一些孩子不仅能管住自己,而且还能帮助别人。

三、文学熏陶

儿歌、故事,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利用这些文学形式来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例如,把洗手的过程编成幼儿感兴趣的童谣,用故事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等。

四、 树立榜样,以点及面

孩子的发展总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习惯好,有些孩子习惯就不那么尽如人意,但是孩子之间也是可以相互影响和相互同化的,所以,教师就尽量在孩子中间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这样,让孩子之间相互促进,养成好的习惯。

五、教师要帮助幼儿反复强化

一个好的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养”不难,养成就需要很大的坚持性,需要不断的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疲劳以至于忽视,从而使坏习惯卷土重来。特别是中班的孩子,他们基本上还没有很自觉的意识,所以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帮助。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关键在于“渗透”和“坚持”。教师要把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渗透与孩子门的生活各个环节中,孩子的意志力较差,教师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家园一致

家长是教育资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对孩子习惯的培养,家长的作用是不容小视的。教师要和家长经常沟通,保持家园要求的一致性,共同作用于孩子,促使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总之,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教师要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拥有好习惯的孩子,也会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心得体会 篇3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体验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你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有利于他学习和学校生活的习惯,如:倾听和提问的习惯、表达和发言的习惯、阅读和书写的习惯、遵纪和守时的习惯、合作和分享的习惯。

相信你对培养孩子这些基本的学习习惯也会持赞同的态度,如:遵守纪律、遵守作息时间这些习惯的养成会使他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好好休息,暗示完成作业,劳逸结合,身心愉悦,有助于培养他的责任心,提高他的学习效果,体验学习的快乐。

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既要有心理上的正确引导,还有在行为上持之以恒地加以训练。以下是我的工作心得:

1、以身作则,以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来影响孩子。

2、对孩子的行为提出一些具体、细致的要求,便于检查、督促。

3、进行反复、持久的训练,要有耐心、循序渐进,切忌随心所欲、有始无终。

4、帮助孩子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品尝成功的欢乐。依此激发孩子的主动性。

5、尊重孩子的意见,并使培养好习惯为孩子的主观意愿和自觉行为。

6、用恰当的“惩罚”来作为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辅助手段。

7、经常主动与学校老师沟通配合,做到校内外要求一致、相辅相成。

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心得体会 篇4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化教育管理要求我们在教育管理中杜绝粗枝大叶,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要求从长远着想,细处落实。而倾听是幼儿最早掌握的言语活动。良好的倾听能力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前提,它对于发展幼儿语言、思维十分有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幼儿的倾听能力较弱,同时我发现我班的孩子喜欢听故事,我就以故事作为切入点,利用餐后的安静活动,给他们讲故事来培养他们的倾听能力。《猪八戒吃西瓜》《黑猫警长》《没头脑和不高兴》等,这些都是平时小朋友熟悉的电视节目,我先以这些幼儿感兴趣又熟悉的故事入手,并利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手势、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来调动幼儿倾听的积极性,让幼儿共同参与。一段时间下来,很多孩子都特别爱听故事,这时我给孩子提出听故事的要求: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要求必须所有的孩子都认真听,孩子可以选择不听去做别的事情,但是其他同伴听的时候绝对不能打扰到别人,经过一学期的训练,现在孩子在听故事时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有时,我还会以言语来刺激幼儿,也就是俗话说的“哄小孩”:“这个故事我只讲一遍,不会再讲第二遍。要是你们没听好,错过了这么好听的故事多可惜呀!”每当孩子听到这句话时总是提起百倍的精神。同时选择的故事等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具体、生动,富有趣味性。如小动物的童话或故事。有时我也会丰富一下孩子的见识,偶尔给幼儿讲一些百科知识。

我还利用大自然的优势,来激发幼儿的倾听兴趣。带幼儿去大自然聆听各种美妙的声音:淅沥淅沥的小雨声、脚踩落叶的沙沙声等。有时还让孩子背对着身体,听有没有汽车经过的声音。所有这些,都让幼儿心旷神怡,就会萌发幼儿倾听的欲望和兴趣。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