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等待绽放》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等待绽放》读后感 篇1
《等待绽放》光看书名就特别吸引我,读后才知道这本书的内容,是一位母亲陪孩子度过整个高三的陪读笔记。读后颇为感动,我感受到了一位母亲对孩子的那种细腻的关心和无微不至的关爱,尤其是这段话“等待着你的绽放,或许你只是寻常的一朵小花,将掩没于红尘阡陌中,可是,对我来说,你是唯一的,你的绚烂将无可替代”。短短的几行字,道出了一位母亲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让多少母亲产生了共鸣,于一位母亲而言,无论孩子取得怎样的成绩,他都是自己的唯一,是无可替代的。当一个人成功时,没有人会比他的亲人感到更欣慰!当一个顽劣的孩子考上心仪的名校时,没有人会比他的父母更幸福!
作者的孩子是一位极普通的孩子,与许多孩子一样,存在许多问题,她写道“我的小孩,他只是一个寻常的.小孩,理想极少崇高,不过是将来能进一家小公司,做个小职员,与世无争地过一辈子。读初中时,他迷上玄幻小说。即使中考当头,他也能逃过我的眼睛,在作业本下,摊一本小说看。结果是,他与重点中学擦肩而过,只能进一所普通高中。”这是作者在书中对其儿子的交待,就是这样一个学生,一直自暴自弃到高中二年级,如何转化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作为母亲的作家和普通家长也样面临着爱恨交加的心路历程。为了改变孩子的顽世不恭,为了让孩子顺利通过高考,作家采取了一以贯之的赏识教育。不管孩子迷惘也好,失落也好,还是彷徨也好,作者始终没有放弃对自己孩子考取大学的信心。面对儿子年级200多名的成绩,当熟悉的任课老师对自己摇头时,但是作为母亲节日快乐她没有摇头。作者不断利用自己是语文老师的优势向孩子推荐励志类文章,终于一个台湾作者回顾少年时代顽劣的文章打动了儿子,让儿子突然醒悟起来,明白一个人终究要靠成就才能赢得世人的尊重。从年级200多名到年级第1名,当然这其间不可能一帆风顺,经历过N次起起落落,作者在《等待绽放》中借助自己细腻的文笔、过人的观察一一记录下来,让人们在阅读时和作者一样同悲同喜。为孩子的考试失误而寝食难安,也会为孩子的一次考试进步而得瑟,权不把自己当一个有影响力的作家,在孩子面临高考这件事上,往往会和普通人一样,情感变得起伏不定。可贵的是作者采取的始终是一种欣赏态度,让孩子随时随地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当作者写到儿子被一篇《花开不败》文章感动时,写道:你又看到一篇文章,文章叫《花开不败》,是一个复旦大学的女生写的。她回顾了她高考那一年,她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卒子,抱定复旦大学这个信念,一路狂追,最终,成考场上一匹跃出的黑马,在所有人不能置信的情况下,她跨进了复旦大学的门。这篇文章又刺激了你,刺激得你热血沸腾。你又把它打印了好几份,分发给班上的同学。你们相约,你说,说不定我们也能成为那匹黑马……”父母的引导和理解,会成为孩子发愤图强的动力,孩子从父母的言行中感受不到失落和不安,只有这样,才能一门心思备战高考。在作者的鼓励之下,孩子渐渐找回了自信并明确了考取重点大学的目标;在这样的动力之下,最终完成了超越,经历过百日冲刺之后,成绩终于考到了年级第一。我们作为读者,同样分享了作者的喜悦。喜欢用音乐煮文字的作者,同样是一位细腻又有耐心的母亲,她将自己的爱心贯彻在她的其他作品里,因为太喜欢作者,于是,从网络上查询了她其他的作品,《每一棵草都会开花》、《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等,从这些书名中,我感受到作者喜欢生活、崇尚自由的浪漫情怀,我会利用业务时间一一拜读。
这位伟大的母亲与孩子共同努力,他们创造了奇迹,这个奇迹的名字就叫等待,教育需要爱,教育更需要耐心和等待。作为老师,作为家长,我们心里有多少爱,对孩子有多少耐心和等待呢?要知道教育要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生命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我们要学会等待。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我们很多教师和家长(包括我自己)有太多的恨铁不成钢、太多的急躁冒进、太多的高期待和不理解。有时是我们亲手杀死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教育,需要耐心等待,一个好的品质的形成,一个不良品质的矫正,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也需要家长耐心地引导和等待。
不论是作为母亲还是老师,我们往往缺乏的就是一份耐心和等待,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每一位孩子都是一颗希望的种子,他们一旦遇到合适的环境,就会生根发芽。让我们用爱心去温暖孩子的心灵,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和孩子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与烦恼,一起收获成功的欣喜与激动!
《等待绽放》读后感 篇2
曾有人将每一个孩子比作一朵花,花开终有期,早晚各不同。假期里读了丁立梅的《等待绽放》,书中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丝丝爱意、殷殷期盼以及期望不得以实现时的黯然与孩子日渐成长时的快乐等一一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真情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无论家长的心中有多焦急,要想让花儿开得芬芳美丽,便应对花儿施以适宜的关怀、照拂,才能使得他们开得更加明艳动人。但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多方面的因素,才能成就精彩。
花儿绽放需要花儿的努力:
任何事情的美好变化,没有内力的作用都是不行的。有人说:要想过一条河,首先迈过河的是心。
作者在《等待绽放》一书中,写到儿子的巨大变化。儿子的变化由一篇读过的文章而起,总结出:人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当他不肯努力的时候,外界再强迫也不行。当他自己知道要努力的时候,那是谁也拦不住的。当这样的总结语由孩子嘴中说出时,任谁也阻挡不了他的积极向上与成长。
花儿绽放需要适宜的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要使孩子在行为、在知识方面有优秀的表现,环境的'力量隐而不现却力量无穷。
在《流星雨》一文中,我们感受到了父母作为外在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已近寒冬,凌晨四点多一家人早早地起床等待流星雨,但不得而见。彼时的父母与孩子,皆没有埋怨与失望,而是转而去观赏日出的美妙。如此的影响下,自然会为孩子的乐观、健康积极积淀。文中也多次提到同桌严,同桌的作用亦是环境中不可小觑的力量之一。
花儿绽放需要阳光与雨露:
作者在文中作为一个母亲的记录,几乎看不到任何歇斯底里的挣扎奋进,无论在儿子积极奋进或是萎靡不振之时,字字句句中感受到的是一位母亲对儿子的爱与尊重。
纵观整本书,虽为日记形式进行记录,却篇篇有个适宜的甚至诗意的题目。文章更是句句平实却字字真诚。一位母亲对孩子成长的期盼与爱在一顿顿爱心早餐、一件件心仪衣裳、一次次生病照看中平实地展现着。一如身边真实的一个个母亲一样。
在作者的笔下,我们看到那个努力、充满爱心、积极向上的孩子的一点点的成长。这种成长无疑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家家都有备考的娃,家家都有操心的爹与娘。但花开终有期,我们当静待花开
《等待绽放》读后感 篇3
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时,自己就被深深吸引了,很久没有读到过如此贴近生活的文字了。在书中,作者讲述了自己陪伴着儿子学习和成长的每一天,文章的每一句话都那么真切,也让自己回忆起了高三的经历,深切感受到了为人父母的辛苦。
书中的儿子并不是一个踏踏实实、埋头苦学的高中生,作者虽非常重视他的学习,但有时也感觉无能无力。这让我也想到了我们班级的一部分孩子,他们很难做到持之以恒的努力,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成绩也是起起伏伏,老师们也如同作者一样费尽心血。也许教育从来就是这样,没有简单和一劳永逸之说,孩子始终是孩子,他不用像成人一样考虑如何安身立命,不被社会所淘汰,他们也并不了解社会规则的残酷,不知道将来自己只能凭借自身的能力去闯荡。也许正因为这样,教育才显得尤为重要。
读到后面自己才开始思考为什么这本书要取名“等待绽放”,也许在作者眼中自己的孩子就像一朵与众不同的花,有自己的花期,有自己绽放的高光时刻。我想到了教室里的四十多个孩子,他们也被父母视若珍宝,也像花朵一样正积蓄着力量,等待阳光明媚的那一天绽放,可能有早有晚,或浓或淡,但都会让人眼前一亮。
教育要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和教育的规律。生命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的,因此我们要学会等待。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我们很多教师和家长有太多的恨铁不成钢、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多的急躁冒进和揠苗助长、太多的高期待和不理解。有时是我们亲手杀死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教育,需要耐心等待,一个好的品质的形成,一个不
良品质的矫正,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需要家长耐心等待。
教育,需要耐心,需要等待。只要还留有希望的种子,一旦遇到合适的环境,迟早都会生根发芽。用我们的爱心去温暖孩子的心灵,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和孩子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与烦恼,一起收获成功的欣喜与激动!
《等待绽放》读后感 篇4
没有雨的秋天,是不算数的。
今年秋天的第一场雨,总归是来了。细细分辨,那雨声是有区别的。打在车棚上的,像是一队急行军,嚓嚓嚓,嚓嚓嚓,声势浩大,风驰电掣地赶往战场。打在植物上的,沙沙沙,沙沙沙,像是从哪里伸出无数双小手,温柔地抚着,一下,一下。
而我,却渐渐无心再聆听雨声。我担心,小小的桂花儿,它们会不会在雨里瑟瑟发抖?
雨终是停了。天还阴着,云层不是很厚,可以望见太阳的光亮,遮也遮不住的,透出一两线来。桂花树上的每片叶子,都发着光。几只小粉蝶,飞过树梢去。
我来到桂花树下,踮起脚脚尖儿。原先鹅黄色的、米粒大小的花蕊已经不见了,绿得发亮的叶片下,有四五朵淡黄色的小小的桂花遮遮掩掩。一簇簇花儿就像一个个小小的金色铃铛,挂满了桂树的枝头。偶尔吹过一小阵风,小小的桂花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地上铺上了一块鹅黄色的地毯。流动的香气将我包裹着,这香气仿佛也是淡黄色的,带给我淡淡的甜蜜与安心的感觉。
奇怪,真奇怪。清晨的时候,我只觉得有暗香浮动,可并未见到这一个个的小铃铛,当时我还急切地想,到底还要多久才能看到它们开放呢?世上的事物,总有很多的出乎意料。一场风雨过后,花儿竟以最昂扬的姿态站立在高高的枝头。
原来,每一朵花儿都有它开放的时令,心急不得。我们能做的,只需等待;只要肯等待,花总归是会开的。
这让我想起丁立梅的《等待绽放》一书。这本书记录了她陪伴孩子王潇的成长过程中的欣喜、迷惘、焦虑、失望,但她也一直持有宽容、理解和爱。这本书记录的就是这样一个慢慢等待的过程,等待孩子成长的过程,这是一本有关爱和成长的书。
书的结尾,是这样一段话:“等待你的绽放我的小孩。或许你只是寻常的一朵花,将淹没于红尘阡陌中,可是,对于我来说,你是唯一的,你的绚烂,将无可替代。”
合上书,这段话久久地停留在我脑海里。一个孩子,对他的家人来说,是一份神秘、美好的礼物。王潇是上天送给丁立梅做妈妈的一份礼物,而我的弟弟善善则是上天在去年送给我们家的一份礼物。那个时候,世界对他,是一片空白。他最常有的姿态是,哭,或笑。饿了哭,哪里不舒服也哭,嘴巴一张哭得肆无忌惮理直气壮。他也会在梦中笑,嘴角轻轻牵动,就漾起一个美丽的漩涡。我们总是可以在睡着了的他旁边,看很久。
丁立梅对儿时的王潇充满光芒四射的憧憬,然而在孩子逐渐长大的过程中,丁妈妈却渐渐有些失望了——自己的.孩子其实很普通,就连梦想也是平淡质朴的。但她慢慢明白,其实,只要孩子平安健康,做个善良的人,就已经很好了。正如她在再版序言中写道:“我没有把他培养成社会精英,但是,我交给这个世界多么阳光可爱的一个青年哪。为此,我很心安。”我对弟弟也有着与丁妈妈相似的幻想与期待,我期盼着他的将来,一定能文能武,学业有成,成为国之栋梁。我憧憬着,将来的某一天,弟弟将会是尘世间最绚烂的一朵花。可是成长的过程,哪一天不是如花在盛开呢?只要他能平平安安地长大,快乐地度过每一天,结果早已不那么重要了,不是吗?或许他的花儿普普通通,远不及别人的绚丽,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在我们眼中,他一定会是最明艳的那一朵呀!
我是很喜欢“无处不飞花”这句诗的。杨花在春天漫天飞舞,可是只要自己的花儿有它绽放的时令,是不是在春天飞舞又有什么关系?只需借风一缕,便可翩然起舞。就像这个金秋时节,淡黄色的桂花在风中翻飞,不也是令人喜悦的吗?
花儿自有绽放时,人生无处不飞花。
弟弟,我们将静静等待你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