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读《傲慢与偏见》有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傲慢与偏见》有感 篇1
最近,参加一个英语阅读的课程,继《小王子》后的第二本书就是《傲慢与偏见》。
和富有童趣的《小王子》不同,《傲慢与偏见》讲述的是一段,或者说是几段“爱情故事”。
在读这本书前,老师就给我们打了一剂预防针:这本书比《小王子》要难,让我们一定要挺住!不以为然的我果然华丽丽地看晕了!特别是书中的人物关系~谁让这个家庭中有5个女孩呢?
后来,根据老师的建议,去看了05版的电影。虽然刚开始看电影时,不太能被吸引,但硬着头皮看下去后,慢慢开始理解了书中描写的那些阶级差异,也和我的婚姻价值观产生了碰撞。
有人可能会觉得我的观点太过传统,但那却无法改变我对于门当户对的执念。不同阶级,不同层次,甚至地域不同的人,难免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价值观不同,而这些很有可能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而当这些没有意识到的差异发生碰撞后,产生的会是什么?在最初的好奇过后,那便就是矛盾了吧!或者也有可能像《傲慢与偏见》里所描写的那样,最初会有偏见,但慢慢消除甚至相爱。可是,正因为这不是常态,所以才写成了故事嘛!
虽然,在故事的结尾,Elisabeth的父亲答应了这门婚事,但我想,Elisabeth和Darcy在最终走向婚姻殿堂前,一定还会经历很多磨难吧。
有人说,爱能战胜一切,不管是距离也好、年龄也好,甚至连家里人的反对都可以成为一种考验。但是,两个人长时间的没有联系、两个人之间存在代沟,没有办法相互懂得,相互理解、没有人支持······这样的情况下,真的会感到幸福吗?还是,那只是叛逆心理在作祟呢?
但是,门当户对并不适合所有人。《傲慢与偏见》里的Darcy如果没有遇到Elisabeth,也许会一个人默默地在自己的世界里傲慢地呆一辈子,没有安全感的他,在那贵族世界里应该很难找到一位能让他绽放真正笑容的女子吧!
当今社会,很多人都对相亲特别反感,一提到相亲,好像脑门儿都疼了,而我却觉得,这确实是一个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一个好方法。
很多人不推崇相亲是因为怕被骗,毕竟没有一个相互暗恋的过程。但是,相对于正常恋爱,相亲也许更为“安全”!为什么呢?因为相亲的对象一般都是父母亲戚朋友认识的,知根知底的情况下,才会安排见面。
两个人只要互相看得上眼了,就能很快了解对方,甚至融入双方的家庭,婚后就很少会存在所谓的婆媳不合啊等等的问题。《傲慢与偏见》里,Bennets一家频道地参加各个舞会,就是觉得舞会上的男生家庭条件会更好,更能给她们带来幸福!试想,如果她们的母亲手里有一大把优质男,还需要让她们参加那么多的舞会吗?
刚开始挺反感她们的母亲,觉得太注重金钱地位,但后来慢慢体会到,这是她的爱啊!毕竟哪个母亲不希望自家女儿能够找一个好的归宿,不愁吃不愁穿的呢?
也许,等有一天我们老了,也会催着自家孩子找另一半,甚至安排相亲。毕竟,照顾了孩子二十几年,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为他找到一个好的归宿,能找一个可以照顾自家孩子的人。然后,就可以安心了,过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了!
读《傲慢与偏见》有感 篇2
一次,我在一个QQ群部落里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你一生中必须要读的三十本书。怀着一颗无比好奇的心和浓厚的兴趣,我认真地把这篇文章读完。其中,我就第一次认识了它——《傲慢与偏见》这本书。
以前,也许是自己读书少,知识储备不够,我根本就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本书。自从看到这篇文章后,我才开始走上相识的道路。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为什么我们一生中必须要读?难道这本书里有十分高深的智慧或者经世求财的特殊门道?我不禁自问。
正是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决定去图书馆找找这本书。后来,我很幸运,竟然在浩瀚书海里找到了这本书。翻来看时,这本书和其他的书一样,只是一本写男女之间爱情的书籍。不过,我还是觉得它应该有过人之处。在这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决定从书中找答案。
当它合上最后一页的时刻,我坐在窗户旁的椅子上,望着窗外的教学楼,长嘘了一口气。我,不仅为自己能在这么紧张的时间里看完它而感到高兴,更为自己另一个目的而欣喜。因为,我似乎从这本书里找到了当初的答案。
稍微回顾一下这本书的相关细节,这本书大体上是以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的,主要讲述了四对夫妻之间的相识、相知最后结为夫妻的成长历程。当然,这四对夫妻并不是相互独立的,相反,他们之间彼此藕断丝连。书中的主要人物是贝内特家族的五个女儿,整本书就是在写她们追求爱情的故事。其中,大儿女叫简,二女儿叫伊丽莎白,三女儿叫玛丽,四女儿叫基蒂,五女儿叫莉迪亚。虽然他们处在同一个家庭,受到家里相同的教育,但是,不同的性格也决定了她们不同的爱情轨迹,进而决定她们不同的人生命运。一次偶然的机会,梅里郡来了特殊的客人,而且是在内瑟菲尔德庄园居住。这个特殊的客人,从此打破了梅里郡往日的宁静,也开始动笔书写她们五小姐未来的人生。
读《傲慢与偏见》有感 篇3
《傲慢与偏见》描写了18世纪英国的乡村,这里居住着一群体面的人家,生活着骑马的绅士和穿着长裙的小姐。作者描写了浪博恩这个地方四对男女的婚姻状况及他们各自的择偶标准与生活理想。家财万贯、态度傲慢的达西是全书的中心,而美丽聪慧的伊丽莎白则是书中的灵魂。他们克服了自身与外界的重重障碍,最终走到了一起。
伊丽莎白很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她非常不希望在别人眼里看来她是一个无知而虚荣、又没有教养的女人,对于个人品格的要求超过了财富的要求,这一点是值得赞赏的,毕竟是在有一个爱钱的母亲的教育下长大的。不过对于这样一个母亲,她还是感到了自卑,才会在面对韦翰的谎言时,盲目的相信那个“高高在上”的达西是个卑鄙的人,从而使自己站在他面前时的自卑心得到解脱。不过幸运的是伊丽莎白没有被这些假象蒙住双眼。最终能与达西喜结良缘。
书中还描写了伯纳特家生性轻浮的三女儿丽迪娅,她主动追求外貌漂亮,但是生活放荡、好赌博、好赊账、品德差的青年军官威肯,与他私奔后结婚,导致了一段失败的婚姻。
通过这部小说,我们可以了解到19世纪初期…………达到完美婚姻的这一理想境界。
当我合上书时,我深深地体会到,人是不能以贫富而分贵贱,做人在人格上、学识上、教养上是平等的,没有人可以以后来的经济富有,或者地位的高居而傲慢,同时也不能以经济上的'贫穷而自卑。此道理联系到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也是一样,我们不应该因为取得了一点成就就骄傲自大,认为了不起,产生傲慢情绪,也不能因为贫穷而感到自卑,幸福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的!
读《傲慢与偏见》有感 篇4
当大家还在崇拜周杰伦,拜倒在蔡依林的石榴裙下时。我就已经开始喜欢并与阅读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著作了。这个高贵又神秘的女作家终身未婚,一直坚持着自己对婚姻的独特见解与厌恶。她曾经发表过《理智与情感》、《曼斯菲尔德花园》、《爱玛》等作品,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这本书是我阅读的第一本世界名著,主要讲述的是:在乡村生活的贝纳特伯爵家有五个女儿,由于没有儿子,这份本来就没多少的家业只好由他的侄子柯林斯来继承。势利眼母亲贝纳特太太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嫁到一个好人家,可谓是费尽心机了。这时,镇上来了一位富家公子,叫宾利,同行的还有他的好友富有而傲慢的达西。在一次拜访中,宾利和贝纳特先生家的大女儿简一见钟情。不久,达西那冰冷骄傲的心也被简的妹妹、贝纳特家的二女儿聪明伶俐的伊丽莎白所融化了,但是,由于碍于面子的缘故一直没有表达自己的爱意。表哥柯林斯对伊丽莎白的求婚被她拒绝了。这是因为,伊丽莎白对婚姻有自己的想法与见解。一气之下,柯林斯闪电般的与看中自己钱财的夏洛蒂结婚了。达西、宾利。宾利小姐、简、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妹妹之间产生了绝妙的关系与多角的恋情。在妹妹的阴谋下,善良温和的宾利又回到了伦敦,简悲痛欲绝,无法自拔。在这期间,看不上贝纳特家的达西竟向伊丽莎白求婚了,但是,伊丽莎白因为讨厌达西对自家的偏见,就拒绝了达西。最后,宾利与简和达西与伊丽莎白这两对历经磨难的情人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我认为,作者就是书中的伊丽莎白,头脑清楚,自我判断能力强,正像简·奥斯汀对婚姻的价值观:为了金钱、财产和地产而结婚是错误的,而不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夏洛蒂就是这样一个傻瓜,就是因为充分的考虑了上述因素,正因为她们像贝纳特先生那样有头脑,才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自我,受人诱惑。
在我看来,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所流行的感伤和矫揉造作的写法。这大概就是简;奥斯汀的特别之处了吧!《傲慢与偏见》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这部社会风情画式是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我,时至今日,仍给我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在这两千多页书中,寄托了我多少情感呀!当年9岁的我,与这本书同喜同悲,凑巧的是,我刚好在10岁生日的凌晨4点看完了这本书。合上这本书,不仅合上了一个故事,也对我9岁童年的喜怒哀乐画了一个圆满地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