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幼儿园大班传声筒教案(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传声筒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在一次餐后区域活动时,两个小女孩把纸杯当小电话,模仿着大人聊天,只见她们你一句我一句说的可高兴了。其他孩子们觉得好玩,也纷纷用纸杯当小电话玩起了打电话的游戏,忽然一个孩子说:"要是纸杯真的可以当小电话传声音那该多好玩呀!"孩子们听这个提议可兴奋了兴致盎然地说着"用纸杯做电话"的不同看法,我马上捉住孩子这一兴趣点,根据大班孩子动手能力强、喜欢探索特点,设计了本次的科学活动"奇妙的传声筒"。预设以幼儿自主学习为主,旨在通过科学的探索,引导幼儿在做做玩玩中获得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主动尝试、积极探索科学的兴趣。
一、活动目标
(一)了解声音能通过棉线、铜丝、塑料绳的震动进行传递。
(二)学习对比观察,能对探索的问题进行预测与验证并作出准确的记录。
(三)感受探索科学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1.初步知道"传声筒"的玩法。
指导语:引导幼儿探索能让传声筒传声的方法。
(二)材料准备:
1.ppt多媒体课件:《奇妙的传声筒》《电话屋》。
2.两人一套幼儿操作记录材料(线绳连接的传声筒、细铜丝连接的传声筒、塑料绳连接的传声筒操作记录卡)。
3.场地准备:园内较开阔的活动室。
三、活动过程
(一) 出示用棉线连接的传声筒,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1.幼儿自由玩棉线连接的传声筒,探索传声筒玩法。
指导语:老师今天带来什么?用棉线连接的传声筒能不能传递声音呢?请两个小朋友一组找个舒服的地方试一试!
2.分组再次探索,发现拉直棉线震动才能传声。
指导要点:两个小朋友合作探索,发现要把棉线拉直、话筒贴紧耳朵才能传递声音;传递声音时棉线在震动。
(二)幼儿分组探索,引导幼儿探索声音通过连接物的振动传递,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1.出示三种不同连接物连接的传声筒,学习记录。
指导语:瞧!老师还带来了两种不同的传声筒,一种用铜丝连接的传声筒,另一种是用塑料绳连接的传声筒,请小朋友比一比三种不同连接物连接的传声筒,看看哪种传声筒传声的本领大?请小朋友来做小小裁判员,一边做实验一边把实验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上。
指导要点:介绍记录表格,引导幼儿学习记录的内容与方法。
2.幼儿两人一组合作实验,比较三种不同连接物连接的传声筒那种传声本领最大,并把探索结果记录下来。
指导要点:请幼儿两人一组合作探索,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记录:连接物是否拉直、是否能感受到振动、是否能传递声音。
(三)分享交流,启发幼儿把传声筒传声的探索与发现用语言表达出来。
1、幼儿交流实验结果。
指导语:请小朋友说说你们的探索发现,那种传声筒传声的本领最大?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根据自己记录的结果,大胆说出自己在探索中的发现。
2、播放课件,了解声音传递的秘密。
指导语:为什么铜丝连接的传声筒在拉直或不拉直的情况下都能传递声音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中的秘密。
(知道声音通过连接物的振动进行传递,铜丝硬振动快,声音就容易传递到另外一只话筒,所以铜丝不管拉直或是不用拉直都可以传递声音。而棉线和塑料绳软,松松的棉线和塑料绳会抑制、减弱并最终吸收震动,使震动无法到达另一只话筒,只有拉直的棉线和塑料绳才能很好地传递震动,让声音随着拉直的棉线和塑料绳的震动顺利地传递到话筒的另一端。)
(四)了解"传声筒"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感知电话传声的秘密。
1、激发幼儿寻找传声筒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电话传声的秘密。
提问: 请小朋友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应用了"传声筒"传声的原理?
2、观看课件《电话屋》,初步感知电话传声的秘密。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电话是如何把我们说话的声音传递出去以及如何接收的全过程。
四、活动延伸
(一)将幼儿制作的不同的"传声筒"投放在科学区,鼓励幼儿课间继续探索发现声音传递的.更多奥秘。
(二)在美工区提供材料,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不同的传声筒,通过尝试和改进更多的"传声筒"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附资料:
1、传声筒的小秘密传声筒利用的就是声波引起固体振动传播的原理。一般的固体的传声能力强于空气和水,线在拉直后与固体相似,可以提高传声能力,降低声波损耗,达到传声效果。声音通过连接物的振动进行传递,铜丝硬震动快,声音就容易传递到另外一只话筒,所以铜丝不管拉直或是不拉直都可以传递声音。而棉线和塑料绳软,松松的棉线和塑料绳会抑制、减弱并最终吸收震动,使震动无法到达另一只话筒,只有拉直的棉线和塑料绳才能很好地传递震动,让声音随着拉直的棉线或塑料绳的震动顺利地传递到话筒的另一端。
幼儿园大班传声筒教案 篇2
幼儿园大班传声筒教案(通用12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传声筒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大班传声筒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纸杯做成纸电话(传声筒)。
2.观察声音的传递过程,理解声音是可以传递的。
趣味练习
活动概要
- 用纸杯做成传声筒,观察声音传递的过程,把若干个纸杯连接在一起和朋友们玩纸电话游戏。
准备活动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传声筒(声音可以传递吗?)
活动内容
【导入】
1. 观看动画片【传声筒】,听听我们周围的声音并听听制作出来的声音。
- 嘘~!安静,我们教室里有什么声音?
- 窗外面有什么声音?
- 用手掌敲一敲桌子,有什么声音?
- 拍拍手掌,有什么声音?
- 在远处也能听到声音吗?怎样才能听到远处的声音呢?
【展开】
2. 观看视频【传声筒】,说说实验目标,备品以及实验顺序。
-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 用传声筒和朋友在远处对话吧。
- 看一看实验顺序 。
1)用锥子在纸杯底部扎一个洞。
2)把线穿过洞,用曲别针固定住线。
3)开始玩传声筒游戏。
【活动:传声筒游戏】
3. 用锥子在纸杯底部扎一个洞,把线穿过洞,用曲别针固定住线,完成传声筒。
4. 跟远处的朋友用传声筒来对话。
- 线要怎样才能听到声音呢?
- 让线弯着听一听,声音怎么样?
- 让线直着听一听,声音怎么样?
- 声音是怎样通过线传递的?
- 在纸杯上除了线以外还能用什么连接呢?
【结束】
5. 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传声筒(声音是可以传递的)写出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 用长长的气球和弹簧制作传声筒看看。
活动评价
- 通过传声筒对于声音传递过程的理解进行评价。
- 对于是否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
传声筒的声音是由声音与空气的振动传递给纸杯,纸杯的振动再传递给绷直的线,线的振动后形成的。振动的线把声音传到另一边的纸杯上,振动的纸杯就会把声音传到耳朵里了。
气球传声筒——发出声音后,声音的振动引起纸杯的振动,纸杯的振动引起气球和气球里面的空气振动。
弹簧传声筒——弹簧可以传递出2种声音。因为弹簧是弯曲的,弯曲时声音传播会比整个弹簧发出的声音慢,所以就会听到像回音一样的声音。
幼儿园大班传声筒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竹筒传声的秘密。
2、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兴趣,愿意探索。
二、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根据兴趣玩空心竹筒
1、引导幼儿观察竹筒。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做了一个玩具,你们拿起来看一看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发现竹筒是圆圆的,中间是空心的)。
2、幼儿玩竹筒
教师:你们每人拿一个竹筒当玩具,让黄老师看看,你们是怎么玩的?
(二)、引导幼儿把竹子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
1、教师有兴趣地对幼儿说:刚才黄老师看见有一位小朋友把小嘴巴对准竹筒在说话呢,你们各人找一个好朋友,一个对着竹筒说话,另一个用小耳朵听,听听你的好朋友说了些什么?
2、幼儿两人一组地玩了起来。
3、提问:小朋友听到你的好朋友说的话了吗?
4、教师小结:这个圆圆的空心竹筒,能把我们说的话传出去,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传声筒。
(三)、发现问题,和小博士交朋友
1、提出疑问:
教师:刚才小朋友都听到从传声筒传出的话语很清楚、响亮,但也有小朋友说听不清楚声音,(出示几个听不清楚的传声筒)这是怎么回事呢?
2、出示动脑筋小博士卡片,引导幼儿观察这几个传声筒有什么不同?既然是一样的,那为什么传出来的声音不清楚呢?这个传声筒黄老师要送一个标记给它(出示小博士卡片)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3、幼儿再次玩传声筒(传声筒换成实心的)
幼儿发现听到的声音不清晰了,这是为什么呢?幼儿自然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幼儿也给这些传声筒贴上小博士卡片。
(四)、观察比较,解决问题
1、引导幼儿对比观察小博士卡片的传声筒和没有小博士卡片的传声筒有什么不同?让他们发现有小博士卡片的传声筒里有纸团堵着。
2、教师小结:原来有小博士卡片的传声筒为什么传的声音听不清呢?原来里面塞满了纸团,纸团堵住了传过来的声音,所以,从这样的传声筒里传过来的声音就不清楚了。
(五)、延伸:
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小小传声竹筒,进行连接传声,使之变成一个长长的竹子传声筒
幼儿园大班传声筒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探索纸棒的多种玩法,感知传声筒的秘密。
2、初步学习与同伴协作活动,喜欢玩科学游戏。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空心传声筒人手1个、实心传声筒人手1个。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纸棒,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老师用纸给小朋友做了一个玩具――纸棒,你们看一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二)鼓励幼儿自由玩纸棒游戏。
1、师:请小朋友一人拿一根纸棒,动脑筋想一想,然后动手玩一玩,看看有哪些玩法,好吗?
2、集中交流并总结幼儿游戏的玩法。
师:你们玩得开心吗?谁来告诉大家刚才你是怎么玩的?(请个别幼儿示范玩法)
(三)引导幼儿把纸棒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
1、启发幼儿玩“传声筒”游戏。
师:小朋友想出了许多玩纸棒的游戏,不过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更好玩的游戏,你们想学学吗?
2、幼儿自由结伴玩游戏。
1)、教师示范讲解玩法:这游戏需要两个小朋友合作完成,其中一个小朋友拿一根纸棒,放在另一个小朋友的耳朵,对着纸棒说悄悄话,另一个小朋友要用小耳朵认真听听,听听你的好朋友说了什么,然后再交换。
2)、幼儿结伴游戏。
A、提要求:记住悄悄话要小声地、轻声细语地说;在活动时不能抢,声音要小,要互相谦让,相互合作好。小朋友能做到吗?
B、幼儿结伴游戏,教师指导。
3、集中交流并小结纸棒传声的秘密:你们都听到好朋友说了什么吗?听得清楚吗?原来通过纸棒能听到好朋友的说话声,可是听到的声音比较模糊、不清楚。
(四)寻找原因,引导幼儿再次探索。
1、集中讨论,鼓励幼儿寻找原因。
1)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师:大家用纸棒玩了悄悄话的游戏,可是听到的声音比较模糊,那小朋友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听到的声音变清楚了?(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2)鼓励幼儿观察,并找出原因。
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原来纸棒里有纸团,纸团堵住了,使我们听到的声音模糊、不清楚。
2、幼儿再次结伴游戏。
1)师:小朋友都发现了纸棒里有纸团,那是不是纸团的原因呢?就让我们来试一试吧,请小朋友把纸团拿出来,再用刚才的方法玩一次,听一听这次听到的声音跟刚才听到的有一样吗?
2)引导幼儿讨论交流。
师:这次听到的声音有比刚才的清楚吗?原来真的是纸团堵住了传出来的声音。
3)教师进行总结:有纸团的实心的纸棒传出来的声音是模糊、不清楚的,而空心的纸棒传出来的声音是清楚、清晰的。老师给这么好玩的纸棒取了个名字叫“传声筒”。
(五)拓展延伸。
师:纸棒不仅可以玩“传声筒”的游戏,它还有许多不一样的、好玩的玩法,老师会把它投放在区角中,游戏时我们再一起去探索、发现,好吗?
四、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选择一是根据本班科学领域活动的开展,由声音延伸来的;二是在幼儿看图书之余,喜欢将书本卷成圆形玩,这也让我想到了可以针对这一特点,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玩法;三是我们班幼儿男生偏多,加上幼儿对于周围的人事物有了很深的认识,上课时总是听到很多嘈杂声,课间时间、讨论时间也发现幼儿说话声很大声,而对于老师采取直接制止的方式,效果不仅不好,而且老师也很累。对此,我找到了让幼儿容易接受的游戏方法,那就是说悄悄话,很神秘地告诉一个好朋友,而不让第三个小朋友听到的形式。果然,幼儿比较感兴趣,在音量方面也有所好转。由此,设计了本次的活动。
在活动目标的制定上,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及本班幼儿的实际能力来设定。在知识技能上主要是引导幼儿探索纸棒的探索玩法,感知传声筒的秘密――空心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晰,而实心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模糊、不清楚。对于小班下学期幼儿情感方面,主要是引导幼儿学习与同伴协作活动,增进同伴间的关系及喜爱玩科学游戏。
在活动过程中,主要设计了三次的操作。第一次是鼓励幼儿自由探索纸棒玩法。在这次操作过程中,发现幼儿很感兴趣,能想出比较多种玩法。在交流方面,也比较活跃,能大胆积极地发言。第二次操作引导幼儿把纸棒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首先教师在示范讲解玩法环节,比较赶,在幼儿还不清楚地情况下,可以邀请两名幼儿进行示范。在其过程中,有个别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采取比较随机的引导方式。在结伴游戏方面,幼儿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合作游戏,只是对于拿材料讲悄悄话的技巧上比较不明白,导致有些太大声,有些又太小声。第三次的操作是在寻找出原因后,幼儿再次探索。在幼儿喜爱玩这游戏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的操作。讨论时,意见出现了分歧,有的说听得清楚,有的不清楚,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并没有及时进行验证澄清,导致最后的总结比较不完整。 整个活动下来,幼儿的情绪处于很兴奋地状态,能很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当然活动中也有一些需要思考改进的地方:对于小班幼儿集中分散的次数太多,导致幼儿很亢奋,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同时也出现了集中时有些幼儿音量很大,这也要求老师在讲要求时可以有些强调性地体现。在幼儿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进行全局的观察,然后再有针对性进行指导。教师对于悄悄话的定位应该在示范过程中给予幼儿,让幼儿能更好地参与活动中。“传声筒”不仅仅是实心、空心的秘密,还存在了形状、大小、长短不同,传出声音也不同的秘密,可以延伸到第二次课,为幼儿准备各种不同纸筒,引导他们动脑筋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