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小学数学《东南西北》教学反思(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东南西北》教学反思 篇1
回想起这紧张,快乐的40分钟。心中充满了许多感慨。感慨部分孩子们在课堂上出色的表现,感慨新课堂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我真不敢相信,七八岁的孩子竟然知道得这么多,数学已经成为他们接触生活,了解生活的工具。本课是第五单元位置与方向的第一课时,我的教学策略是课前体验,课中研究,课后延伸。总的感觉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没有反复看光碟的前提下,自己认为做的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1、采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从学生自学作业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2、没有过多的在教室进行低水平的东西南北训练,而是通过检查实践作业来唤醒、丰富、强化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的知识,构建方向观念打下基础。
3、通过游戏充分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
4、培养孩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不足之处:
1、对学生的困难预设不足。
2、普通话不标准,语言组织不够流畅,声音没有抑扬顿挫。
3、对学生的评价不及时,没有起到激励作用。
4、对空间想象的培养,教师没有起到引导示范的作用。
总之:我认为真正成功的一节课,必须立足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对学生的了解、对新理念的理解之上。只有“活”起来的教学课堂,才会成为学生探索的天堂。
小学数学《东南西北》教学反思 篇2
三年级下学期的第一单元是《方向与位置》,这是“图形与几何”的范畴,需要孩子有很强的空间意识并且要有足够的生活经验进行支撑,所以这一单元的教学有难度。
当我在备课时我意识到要先从孩子的'生活入手并且要让孩子在脑海里形成4个基本方向的框架,比如说: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从哪个方向落下?从而发现与东相对的一定是西。至于南、北的确定,我借助了生活中经常会说到的一个方位词:东南西北。提问孩子:生活中为什么要按“东南西北”的顺序?为什么不说“东北西南”?然后将4个基本方向出示在黑板上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图和我们平时的习惯用语有什么关系?很多孩子很快就发现:因为东的下一个顺时针方向是“南”,而“南”的下一个顺时针方向是“西”,“西”的下一个顺时针方向就是“北”,所以我们平时所说的习惯用语其实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这样孩子如果找到了一个方向,按顺时针的排列就能找到其它三个。
通过这样的设计很多孩子能够根据一个方向迅速辨别其余3个方向并且速度会越来越快,孩子们在不断的练习中找到了规律,这位后面4个斜方向的教学打好了基础。
小学数学《东南西北》教学反思 篇3
本节课是在学生对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会在实景中辨认东、西、南、北,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前几节课难度增加了,所以我课前布置了预习作业。由于有了预习做铺垫,所以学生们都知道生活中不仅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本节课的重点是要帮助学生牢固建立这四个方向感。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复习实景中与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即:先让学生说说自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坐着谁,再把这个座位表画在练习本上;再由教室东南角的一台饮水机的位置,引出新课的教学内容。
新课主要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个层次:让学生辨认实景中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即:先让学生找一找教室里的这四个方向,同时说说这四个方向分别有什么物体;再让学生以学校为例,说说各方有什么建筑;最后让学生描述自己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第二层次:让学生辨认地图上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这一内容的教学我将教材进行了改变,增加了一个用9个英文字母分别占位,再说说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由于这9个字母的站位非常有代表性,便于学生叙述,所以多数学生都能准确的'将它们的位置描述出来。由于描述两个物体的位置具有相对性,学生容易混淆,所以在这个层次的教学时,我又增加了位置相对性的描述。如:A在E的什么方向,E在A的什么方向。
第三层次:将实景中与地图上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结合起来教学。学生先将自己家与学校的位置进行描述,再把位置画在练习本上。
本节课的教学,我比较重视利用学生熟悉的素材进行教学,充分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当然,我觉得本节课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对于地图上的这四个方向掌握还不够。从学生课堂练习反馈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描述实景中的这四个方向还不错,但是到了地图上去显得有些不够熟练。如:在描述自己家与学校的位置时特别明显。在后面的教学中,教师还要对此内容加强练习,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小学数学《东南西北》教学反思 篇4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会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在地图上的方向。
本节课我将教材中的例题进行了改变——将教材第4页例2图改成我女儿房间图。用学生熟悉的情境作为教学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我分为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一、找准知识的衔接点,巧妙过渡到新课教学。
本节课我先让学生复习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及面向每个方向时自己前后左右的各个方向,让学生对所学旧知在头脑中进行了回忆。紧接着我又让学生练习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2题,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地描述着自己房间的摆设。在学生已经充分交流完后,我话语一转:“你们想知道我女儿的房间是怎样布置的吗?”学生们整齐而又响亮的答语,将课堂带入新课的.教学,真可谓是水到渠成。
二、改变教材的主题图,选取学生熟悉的内容教学。
在新课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独立作图,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方向定为上方,依次把其他三个方向标出,再根据我的描述绘制出我女儿房间的示意图,最后小组内进行交流、展示。
在交流中,学生发现由于各人选定的上方不一样,感到看图很不方便,联想到平时出门旅游也需要看地图,如果没有统一标准,那会非常麻烦的,因此大家一致认为很有必要“统一”规定。由于课前布置了预习任务,所以学生很快就提出了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接着大家又按照通常使用绘制地图的方法重新绘图。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认为是很成功的,学生在主动学习的状态下经历了“遇到困难——提出质疑——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当最后我把女儿房间的图片及示意图出示时,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增加拓展练习,进一步巩固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材所提供的练习只有练习一的第4题,因此我又增设了几道补充练习,都是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如“送小动物回家”,学生根据教师的语言描述把动物卡片贴到相应的位置。又如“我是小小绘图师”等,学生在活动中,既巩固了新知,有增进了友谊。
虽然“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掌握,但如果教师课前仔细研读教材、用心设计教学内容,课上认真组织实施,还是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