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初三教学计划(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教学计划 篇1
一、学生分析:学生经过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七年级语文课本中有《论语·十则》,学生对《论语》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十个单元,共有34课。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你会感悟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三、课程目标
(一)
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
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形式,自觉拓展学习视野,积极参与校内外的传统
文化活动。
(四)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掌握学习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
(五)学习传统文明礼仪,提高个人修养。
(六)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培养合作意识。
四、实施措施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文化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通过传统文化课程内容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通过活动性学习,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如诗歌朗诵、书法
比赛、艺术节等,充分感受中
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参观游览文化古迹、寻访历史文化名人、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社会意义。
(四)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组织学习活动,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小养成喜欢读书、认真书写、勤于思考、踊跃发言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体现教学的层次性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体现教学要求的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循序渐进,得以发展提高,不可盲目拔高教学要求。
(六)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学习经典重在积累感悟。通过品味经典之韵、感受志士之魂、领略山水之美、参与艺术之乐,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获得文化积累,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力求以情动人、以情启智、以情养德,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初步的鉴别意识传统文化因历史的局限,也存在一些不符合现代价值观念的内容。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辨别和鉴赏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具有初步的鉴别意识。
(八)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传统文化是一门新课程,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与研究,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探索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九)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要建立开放的课程资源网络,充分利用农村、社区等本地文化教育资源,并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选择不同的教育活动方式和类型,对学生进行教育。
(十)注意处理好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既有自己的独特性,又与其他课程有一定的联系,在实施本课程的过程中,应注意与语文、品德等学科的教学或校内外其他教育活动相结合,相互促进,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五、教学进度
本教材共十个单元,本学期教授前五个单元。每课一课时,合计共18课时。
初三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1、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发展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激活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开阔视野。
3、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目标的实现,还要注重能力目标的实现和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4、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材分析:
这套教材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集话题、交际功能、语言结构于一体,逐步形成一套以生活为导向的学习程序。本书对原著的结构和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增加了复习单元、文化背景知识和学习策略,增加了任务型学习组件和文本输入。本书每个单元都列出了明确的语言目标、主要功能项和语法结构、需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分为A、B两部分。a部分是语言基础内容,b部分是知识拓展和语言综合应用。自我也依附于每一个单位
在“检查”部分,学生可以检查他们在本单元中学到的语言知识。
教学目的:
1、学生要经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用英语交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外语学习习惯,掌握学习外语的基本方法;为英语的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让学生知道学习英语的目的,
3、培养用英语交流和自学的能力。
具体目标:
针对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语言技能:
听力:(1)理解课文大意;
(2)能够掌握简单段落中的观点;
说:(1)能运用恰当的语调和节奏表达课文大意;
(2)准备后能对一般话题进行简要表达
阅读:(1)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
(2)能够识别不同风格的特点;
(3)通过分析句子结构,能理解难句和长句;
写作:(1)能简单写出结构相对完整的连贯句子,
(2)能够默写文字;
(3)在写作中基本上可以达到更规范的风格和流畅的句子;
2、语言知识:
语音学:(1)逐渐使语音语调自然得体;
(2)根据发音识别并写出不熟悉的单词或简单的句子。
词汇:(1)用词汇描述复杂的事物、行为和特征,解释概念;
(2)尽量学会使用规定的成语或固定搭配。
语法:(1)进一步掌握时间、地点、方位的表达;
(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人、物、物的表达;
(3)运用恰当的语言形式描述和表达观点、态度和情感;
(4)学习掌握基本的语篇知识,根据具体目的有效组织信息。
三、学习情况分析:
今年的学生基本情况很差,有些学生对英语失去了信心,有些学生觉得英语越来越难,逐渐做不到,不感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演讲也不是很活跃。此外,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注意提高备课的兴趣,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写作业的基本能力。
4、注意思维过程的系统安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点面结合,逐步扩大,循环深化影响。
5、认真落实早读制度:规定早读内容,加强监管,保证早读效果。
6、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7、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初三教学计划 篇3
授课教师:朱宝勤、陆敏建、庄菊红、李牧、姚盈
新课结束时间:3月25日
指导思想:认真系统地研究整理牛津英语教材知识和能力要求,以考纲为基
本依据,抓好每一环节复习,切实落实基础,突出牛津教材特点,
争取在稳拿21分的基础上,在听力和阅读方面体现优势。
复习目标
工作口号: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争取牛津试点教学再创辉煌。
知识要求:
1、掌握并熟练运用牛津英语四个年级教材上的所有
词汇、语法、篇章结构、语言信息、社会生活信息。
2、认真梳理《教学基本要求与训练》上所有的知识点。
能力要求:达到并超过《教学基本要求与训练》上要求的对听、说、读和写的能力要求。
达成目标:合格率98%、提高率40%、巩固率100%、优秀率40%
复习时间及内容安排
第一轮:4月1日~4月16日基础知识和语法知识复习。
第二轮:4月18日~5月18日牛津教材分册复习和综合复习。
第三轮:5月25日~6月15日综合复习、强化训练、加强中考综合卷的综合能力训练。
复习资料:
1、初中英语教学与评估
2、英语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与训练
3、牛津英语总复习
4、历年中考试卷
初三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中华传统文化,蕴天地之精神灵魂,藏天地之生命力量,以永不竭息的生命力量孕育着人类生生不息,以永不竭尽的智慧光明,照耀着每一个众生。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喜欢经典,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学生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内容
1、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第三册)中的《大学》。
2、弟子规中的总叙及〈入则孝〉。
3、千字文选句: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4、初三语文课本中的国学内容。
四、教学措施
1、以诵读为主,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多形式诵读比赛等。
2、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播放视频、录音等,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理解所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国学的积极性。
3、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合理运用游戏“对句、接 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4、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 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最终达到人人熟读成诵的目标。
5、充分利用班级墙报,年级宣传栏等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五、教学进度
第一学期
第三周 语文园地一中的对联: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绿水本无忧 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 为雪白头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重重叠叠山 曲曲环环路
丁丁冬冬泉 高高下下树
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第四周《弟子规》总叙 (初学,正音)
第五周《弟子规》总叙 ;《千字文》选句(理解,背诵) 第六周《大学》第一段
第七周《大学》第二段
第八周《大学》第三段
第九周《大学》第四段
第十周《大学》第五段
第十一周 语文园地五中的对联:
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纱 (北京颐和园月波楼)
树红树碧高低影
烟淡烟浓远近秋 (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山东济南大明湖)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江苏苏州沧浪亭)
大学》第六段
第十二周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第十三周《大学》第七段
古诗:《过故人庄》
第十四周《大学》第八段
第十五周 语文园地七中的名言: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第十六周《大学》第九段
第二学期
第一周 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
第二周 复习《大学》一至九段及弟子规
第三周 语文园地一中的古诗名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禛)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浮天水送无情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第四周《大学》第十段
第五周 语文园地二中的名言: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第六周《大学》第十一段
第七周《大学》第十二段
第八周《大学》第十三段
第九周《大学》第十四段
第十周《大学》第十五段
第十一周《大学》第十六段
语文园地六中的古诗名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王驾)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
第十二周 古诗词三首 :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渔歌子》 第十三周《大学》第十七段
第十四周《大学》第十八段
第十五周 语文园地八中的歇后语: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第十六周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