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找朋友教学反思

欢迎阅读幼儿园找朋友教学反思(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找朋友教学反思 篇1

做为教师个人特长课与艺术教研组研讨活动相结合的展示活动中我执教了中班艺术“毛毛虫找朋友”,还记得上学期与结对园的研讨活动上我执教了语言“毛毛虫的故事”这一活动,看来我和毛毛虫还真是有缘呀。选择这一活动内容我是这样想的,一是由于上学期的活动孩子们对毛毛虫很感兴趣,又对毛毛虫有了一些了解,而且在这个学期又进行过了手工毛毛虫的制作,而且在手工活动中专门引导过毛毛虫不同动态的练习。二是因为手指点画的作画方式平时很少用,对孩子来说比较新颖,而且难度并不高,所以就决定用了这个内容。不过不管在课前有过多少的想法,多少的假设在活动后不多不少的留下了许多的遗憾。我就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与姐妹们的评析进行一下反思与梳理。

活动的开始环节以小客人来做客,并要求幼儿想出好听的话请它出来,本来在活动前的研讨中有同事提出这样的话有可能会让孩子扯的很远,或者他们说不出来,还是用开门见山的与毛毛虫问好就好,我想想也是,但是在上课前我突然想尝试一下原来的设想,让幼儿说好听的话来将毛毛虫引出,还好,孩子们马上回应“好朋友快出来吧!”而且显示出很期待看见客人出现的神情,开头的环节比较顺利让孩子们产生了情绪上的兴奋为后面的操作做了铺垫。接着我让孩子们来介绍毛毛虫客人的形状样子,没想到他们一下子就说出了主要的特征,身体圆圆的,是连在一起的,还说出了象火车一样的形容,我觉得孩子们对毛毛虫的特征把握的很好了,所以就造成了下一环节的疏忽。示范时我边念编的儿歌边操作,在点画了三步后手上的.颜料几乎没有,所以我就说再去踩一脚,但是说是说了可没有强调,没让孩子留下强烈的印象,接着本来预想着要画两条毛毛虫的,目的是想让颜色变干了以后再添画,可是当我印好一条时下面小朋友一喊没有脚、眼睛,而我又怕时间来不及所以就马上进行了添画,在添画过程中由于颜料未干所以不是很好画然后我才向孩子们强调要等颜料干了才能画呀,显的有点马后炮的感觉,教师没有体现出正确的指导。最大的遗憾就在于当我请幼儿上来示范时,由于颜料稍薄了些,还有由于前面没有引导幼儿及时蘸颜料留下的隐患造成孩子示范的不成功,一个孩子没成功后没有及时的进行指导又请了一个孩子结果还是由于前面两个原因也不是很成功,让上来示范的两个孩子没有获得成功感,在同事的评析中让我领悟到当孩子失败时应当及时进行指导,将失败转为成功而且正好能将毛毛虫的动态引导进去,孩子的失败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引导时机,而我没有把握好,说明我的教育机智还不够。在活动前我就一直在考虑如何引导幼儿进行添画,在研讨时是决定让幼儿用黑色水彩笔来进行添画的,但是在活动前我又突然想到添画的东西也可以用手指添画的形式来进行,所以临时决定用手指添画的形式添画了一朵花,结果让孩子在作画的过程中框死了孩子的思维,很多都模仿我的样子画了一朵花。

最后的评价环节我本来是设想让画好的孩子上来将自己的作品编一个故事来讲给大家听,但是在活动过程中看到孩子们画的那么投入,而且还没画完我就没有强调孩子们结束到前面来,而是让先画好的小朋友找个客人老师去讲讲自己的毛毛虫故事,评价环节留于形式了,其实一个艺术活动的评价也是比较重要的,应该要进行好好的设计,除了设计好,平时的艺术活动中就应该养成好评价的习惯,这样一到展示活动时孩子也就习惯了。

除了诸多的遗憾与不足外,也有感觉成功的地方,我觉得在本次美术活动中,每个孩子的脸上始终都洋溢着快乐的微笑,幼儿都很感兴趣,幼儿的作品效果较好,画出了不同动态、方向的毛毛虫,由于在示范时讲清楚了一个颜色用后擦干净再换一个颜色的细节问题,所以幼儿作品中的毛毛虫颜色都很清晰,而且五颜六色,并且还添画了很多不同的背景。在最后的环节中,通过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讲出了一段段精彩的小故事,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我听到有的孩子告诉我“我的毛毛出去玩,可是下雨了,只好躲到房子里去了。”“我的毛毛虫妈妈带着毛毛虫宝宝出去玩”“我的毛毛虫的衣服好漂亮,五颜六色的”等等。从孩子的表情和话语中我知道:他们已经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我也在研讨、反思中找到不足,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幼儿园找朋友教学反思 篇2

这是一节音乐领域的学科《找朋友》,开展这个活动,我本来是要达到这样的目标:1、熟悉歌曲,学唱歌曲,乐意找朋友做游戏。2、学习邀请舞,体验游戏中邀请与被邀请的愉快。

这节教学活动的重点在于:让幼儿通过歌曲感受到拥有朋友的快乐。于是我依据纲要中的内容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第一环节欣赏歌曲回答问题,我先请孩子们安静的欣赏听这首歌,欣赏完并用提问的方式问孩子这首歌讲了什么?她们见到好朋友谁怎么样?儿歌的名称是什么?你在幼儿园的好朋友都有谁呢?第二环节理解歌词请孩子完整的跟老师朗读歌词。第三环节完整演唱歌曲请孩子一边根据歌词一边听着节奏唱出歌词做相应的动作。第四环节学习邀请舞,感受邀请的快乐

当我在走进活动室,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从孩子身上看到了这样的'现象:1.歌曲过于熟悉,孩子们的兴趣不足。 2.在动作活动太过单一。我还从孩子们的操作中,观察到了学习上的这种现象:1.没有更好让孩子根据歌词做动作去找好朋友。2.没有让孩子互相参与的机会,只是在原位唱拍手。

这些现象让我知道了原来的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幼儿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是被引导的。因此,我觉得原来的教学设计可以这样调整:将运用儿童化的语言与动作,更加夸张的演绎歌曲,从而引起幼儿的兴趣。

经过我的反思,相信再次进行类似操作活动时能吸取本次教学活动的不足,更加完善教案,从而使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幼儿园找朋友教学反思 篇3

今天早上,小朋友们都在玩区域游戏。羊羊和开开两个人在下飞行棋,他俩正比赛谁飞得快呢!不一会儿,只听见羊羊大叫:“老师,一颗棋子滚到橱底下了。”原来在他们玩的地方,旁边正好放着一个矮橱。我走过去,蹲下身子一看,棋子正安安稳稳地躺在矮橱底下最里面的角落里呢。我伸手试了试,不行,拿不到。小朋友看到连老师都不能取到,都有些失望,有几个小朋友甚至埋怨起把棋子弄丢的羊羊了。“我又不是有意的。”羊羊马上反驳。“是啊,羊羊也是不小心的。大家一起想想办法,怎么把棋子取出来。”我把问题抛给了孩子,静静地等待着孩子们的反应。“老师,让我来拿。”身材矮小又单薄的婧婧自告奋勇,只见她把手伸进橱底试了试,可是手太短,够不着,于是又想把头伸进橱内,可头却伸不进,她失败了。“老师,我来。”刚才被大家埋怨的羊羊这时走过来,只见他半躺着,两手撑着地,把一条腿伸进了橱里,想用脚去够棋子。站在一旁的几个小朋友都着急地问他:“够到了吗?够到了吗?”羊羊一脸的严肃样,没有回答,过了一段时间,羊羊取出了腿,他也失败了。“老师,我有办法了。”张佳豪说着,就从卫生间拿来了一把扫帚,然后,身子完全趴下,把扫帚的柄伸进了橱里,一点一点地把滚在里面的`棋子给拌了出来。当张佳豪的手拿到棋子时,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张佳豪你真棒!”“张佳豪你比老师还厉害!”有的甚至还去拥抱他,孩子们的脸上个个充满了喜悦,张佳豪更是一脸的骄傲。

反思:

尊重幼儿,让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倡导的理念。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经常的做法是要么过于让幼儿放任自流,要么又回到了传统的“师本位”。取棋子是孩子生活中发生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往往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真实性、挑战性,从而能引发孩子不断地思考问题。当棋子滚落到橱底时,我并没有帮助孩子及时地解决问题,而是把权利交给了孩子,我给予孩子的是更多的等待、默默地支持和鼓励。因为我觉得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远比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更有价值。当孩子取棋子经过两次失败后,终于又想出了更好的办法,取到了棋子,使他们体验到了自己解决问题后的成功的喜悦。这种生活实景,由于孩子的亲身尝试、体验,往往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是帮助孩子运用经验、解决问题、自主探索、内化体验的一种好方法。

幼儿园找朋友教学反思 篇4

幼儿常常见到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却又不明白其中的“奥秘”。科学活动《下落百分百》,经过演示、观察、实验等方法,引导幼儿对物体下落想象产生兴趣,并对下落的必然性及方向有初步的认识。

本次活动我是以经过实验让幼儿了解物体的坠落现象,在第一环节中我出示自制的“轱辘轱辘”教具时,孩子们很感兴趣。他们看到教师手上的物体落到地上,纷纷讨论“教师一松手东西就会落到地上”“教师要把他们捡起来”……看到孩子们有了兴趣,我及时告诉他们物体下落的必然性,认识到地球引力的存在。同时在活动中我说到地球把所有的东西都“吸”在身上,有的孩子便问“那为什么飞机和小鸟都能在天上飞呢”,当明白它们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离开地面时,孩子们又对热气球产生了兴趣,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热气球,“热气球是靠压力飞起来的吗”“热气球里边的火灭了它就会落下来”“热气球没有被吸住”……看着孩子们的讨论越来越热烈,我便赶紧应孩子们的兴趣简要地说了说热气球,并让他们课后在讨论。

在最终一个环节“美丽下落路”实验中,我先演示给幼儿看一遍。当看到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于是让他们自我动手操作,孩子们认真看自我的.“路”是怎样下落的,仔细体验操作的乐趣,同时在操作中进一步感受到了物体下落的必然性。

本次活动也存在很多的问题:由于我准备不够充分,导致桌面与地面一团糟,应事先研究周全。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对于活动的组织调控本事还应有待提高。

幼儿园找朋友教学反思 篇5

《手指歌》是一首比较形象有趣的儿歌。边念边进行手指表演可能孩子们会更容易接受。所以在教学时,我先用简单的“轱辘轱辘”手部游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接着让幼儿尝试着变变小手,看小手能变出什么来;然后我再根据儿歌内容变变,让幼儿猜猜我的手变成了什么,在干什么?最后让幼儿伸出自己的小手一起来做一做,做一个动作学念一首儿歌,显然孩子们对这种方式非常乐易接受,个个开心地念着、学着、做着……很是投入!

理论分析:

幼儿的`儿歌教学也可采用以下的一些方法,可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1、采用游戏形式对幼儿进行儿歌教学。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有不少儿歌的内容是描述幼儿游戏活动的,对此类儿歌,我常采取先做游戏后教学的方法,按照儿歌描述的内容,先组织幼儿游玩,在游玩中幼儿一边动作一边观察,充分体验愉快的情趣,为学习儿歌打下基础。

2、运用故事法对幼儿进行儿歌教学。根据儿歌的内容可以看出有些儿歌是叙事性的,由于受字数和句式的局限,叙事的跳跃是儿歌的特点之一。这时教师选择一些恰当的关连词或过渡句把儿歌内容串连起来,根据儿歌要求,适当增添有关的生动有趣的情节,来增加儿歌的容量,为幼儿展开想象更好地理解记忆儿歌提供帮助。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