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小学二年级数学期中复习工作计划(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数学期中复习工作计划 篇1
一、学生情况分析,复习内容与重点措施:
(一)100以内进位加法法和退位减法,分三个层次复习。
(1)通过实验例子和操作复习100以内进位加法法和退位减法的算计方法,这部分知识学生掌握较好,增加一些简便计算内容。
(2)复习加减应用题分:分总关系,相差关系两大类。以生活数学为题材编写复习练习题。这部分有些个学生数量关系不太明确,要通过复习训练,达到每位同学明确基本数量关系,正确解题。
(3)加减应用题与乘除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复习时应用一些对比题,选择题,使学生明确加减应用题与乘除应用题意义,正确解题。加强两问应用题的练习,为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打下基础。
(二) 表内乘除法
(1)乘法、除法知识部分。乘法口诀、乘加和乘减掌握的比较好。难点是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让学生在做题中进一步明确乘除意义。
(2)乘除应用题,复习数量关系,增加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的学习。部分学生掌握的乘除应用题数量关系不是很扎实,要从数量关系着手,要重点复习“倍数”的关系,让学生通过画图,操作,弄清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几?的解题方法。
加强对应用题补条件,补问题的训练,使学生明确数量关系 ,正确解题。
加强对有余除法应用题的练习,特别是联系实际处理余数问题。
(三)厘米和米的复习。联系实际明确厘米和米的认识。根据实际的问题去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要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正确运用厘米和米来度量物体的长度。
二、复习的目标
1、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按复习内容把学生已学的知识按三块进行整理。达到数学知识
(1)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的进行表内乘除法计算。
(2)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计算,熟练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3)掌握加减乘除基本应用题,分清条件和问题,弄清每一道题的三个数量关系,正确解题。
2、复习阶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要力求“发展为本,主动参与,重在思维,合作成功,探索创新”的五大目标。
(1)在梳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梳里知识和巩固知识中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关注学生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发挥每个学生各自的特长,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促使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
(1)复习时要抓主“知识点”,连成“知识连”,形成“知识网”。
(2)复习时在学生“求同”的基础上,鼓励“求异”。例如提供数据让学生自己设计不同的问题,自己解答;提供条件,让学生自己选择条件,组成各种问题;联系生活由学生编制数学问题。
三、复习阶段提优补差的措施:
1、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数和计数知识。要通过大量图片,实物模型,进行操作、观察,归纳知识。
2、复习中要实中求活,让学生主动复习。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重视学生创性精神的培养。
3、把握好教学要求,不偏高,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精选习题,不搞题海。
4、改进对学生评估,错了自己订正可以加分,促使学生检查、分析错误,不断提高。
5、积极辅导差生,让基本的大纲要求必须100%的实现达到。出一些富有思考的题,让学习较好的学生达到满足。
四、复习进度
第20周
1、复习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厘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指定的长度画线段,厘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2、复习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1)、计算法则: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减)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再 减。
(2)加、减法基本应用题,弄清楚每道题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谁多谁少,求谁。
(3)求未知数例:()+34=90()-63=15
3、复习乘法口诀;复习乘除法的含义;复习倍的含义
(1)联系图示分别说明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2)进一步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意义。
第21周
1、角的初步认识
(1) 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区别图形是否是角。熟悉三角板的特点。
(2) 会画直角,判断是否是直角,以及比直角大,比直角小的角。
(3) 数角
2、统计
(1) 知道1格表示几,会画简单的统计图,并能解决问题。
(2) 根据统计图会提一些建议与问题(不能与上面重复)。
3、习题练习:练习法、图示法、观察法
4、开放性教学题
1)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考虑
2)针对全班同学
3)多向思维
第22周
1、 相差关系应用题
2、 再按相并关系和相差关系进行分类
3、联系生活由学生编制数学问题。
4、探索性学习
5、加减乘除应用题
6、份总、相差关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7、抓主“知识点”,连成“知识连”,形成“知识网”
8、综合试卷。考查知识,和能力,记录学生的知掌握情况;识查漏补缺
小学二年级数学期中复习工作计划 篇2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有学生50人,有95%的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通过平时的独立完成作业来看,多数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有5名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接受新知识能力慢,所以每次的独立完成作业他们都有一定的困难,另外本班还有30%的学生做题习惯较差, 作业时不认真审题,仔细检查。所以通过期未总复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逻辑思维方面有一定的提高。
复习内容: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 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酃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3、通过复习,加深对除法的含义的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进一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准确辨认锐角、钝角;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理解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复习重点:
1、表内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万以内的加减法。
4、解决问题
复习难点:
1、找规律。
2、克和千克。
3、图形与变换。
具体措施:
1、走进新课程。找课堂要质量。继续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理清各单元知识要点。在复习过程中查漏补缺,抓学生的薄弱环节。
2、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3、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生互助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4、在复习中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5、在复习中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6、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7、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
8、复习时少讲精讲,让学生多练,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9、重点指导学困生,缩小他们与优生的差距。
10、复习时有张有弛,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补缺措施:
1、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多想,多说、多做,能在小老师的帮助下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
2、每天作业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过关。多到每天堂堂清,不拖欠。
3、对学困生要有爱心和耐心,要对他们温和,循循善诱,让他们喜欢数学。
4、注意辅导后进生,由于个体差异和个别原因班级里面有几名学生需要单独辅导,可以利用课上的关注、课下的点滴时间进行,只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如有进步,可以增加要求,但决不苛求。
复习时间安排:
1、解决问题 2课时
2、表内除法 2课时
3、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2课时
4、克和千克 1课时
5、统计 1课时
6、图形与变换 1课时
7、找规律 1课时
小学二年级数学期中复习工作计划 篇3
一、 复习的意义目的:
1、引领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系统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加深理解,掌握知识,发展技能技巧。
2、弥补平时知识掌握的缺陷,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一、数与代数:一单元“除法”第二单元“混合运算”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二、空间与图形:第三单元”方向与概率四实践活动,
根据本册的'教学内容,编写意图和特色,在期末复习阶段力争做到让学生把应该掌握的知识形成网络进行巩固,同时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的能力。
三、 复习进度安排
时 间
6月11日――6月12日
除法;混合运算;生活中的大数
6月13日
加与减(一)加与减(二)
6月16日――6月17日
方向与路线;测量
6月18日――6月19日
认识图形;统计
6月20日――6月26日
综合试卷
四、复习方法材料:
1、围绕课本为中心,以教研室试卷辅助材料进行复习、巩固。
2、题型,拓展知识点,整合知识,举一反三,升华运用。
3、讲――练――测――评――思(总结)――再测。
小学二年级数学期中复习工作计划 篇4
一、复习内容:
本册教材共分八个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二)、除法的初步认识、方向和位置、表内除法、过年。以上各单元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学思想方法)、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最后的总复习对整册的知识点进行了整体的浓缩和提炼。
二、指导思想:
复习的目的既要帮助学生整理知识,使知识条理化,形成体系,又要适当进行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学生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在此过程中,重点是帮助学困生,查漏补缺,解决他们在知识与技能上的缺失。
三、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感受乘除法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乘法、除法的'意义,对“倍”的知识了解的更加清楚。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的三个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比较熟悉地掌握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的物体的形状。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能计算简单的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
6、通过整理和复习,正确认识角,能区分直角、锐角、钝角。会画直角,并能正确数角的个数。
四、复习重点、难点:
1、通过复习,使学生感受乘除法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复习,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强化学生的统计意识。
3、进一步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五、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学习习惯方面。90%的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能自觉、保证质量的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10%的学生习惯不好,表现在课堂上爱做小动作、不能集中注意力、完成学习任务拖拉、作业马虎等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在复习中加强对学生的要求。
2、计算方面。对于乘法表内的计算90%的学生能过很好的掌握,10%的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甚至还有个别学生不会;其中有部分学生做题容易出错。在计算方面还要加强认真的习惯的教育。
3、解决问题方面。本学期主要学习利用看图画或文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在利用计算能够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80%的同学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20%的同学计算时不知道如何下手。对于这部分学生要加强辅导。
4、操作方面。本学期认识了分一分与除法,通过“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体会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
5、作业方面。在老师的要求下,95%的学生能够书写认真,习惯较好;5%的学生即使老师要求也不能达到一定的要求。在复习中,对于这些学生应加强教育,使他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综上所述,同学们已经基本能掌握所学知识,但是,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方面做的不好,个别学生应加强对知识的掌握。
六、复习措施:
1、把定位辅导落到实处,对于基础的知识让学生一定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能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
2、有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与系统复习,使学生对知识能系统掌握。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开展“一帮一”活动,帮助后进生的成绩有所提高。
4、做到当堂达标,提高学生的能力,做到讲练结合。
5、加强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先审清题意,然后再做。做题的过程中做到仔细、认真。
七、时间安排
12.20——12.31 按照单元复习,共两周时间。
1.3——1.7 进行分类复习,并穿插模拟测试。
1.10——1.14 考前动员,有针对性的做一些练习,直到期末质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