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专业课心得体会

欢迎阅读数学专业课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专业课心得体会 篇1

一、课堂教学提问主要存在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只是一种手段,如果不顾问题的质量和教学的实际需要,一味加大提问的数量、节奏和密度,把提问作为一种目的,为了提问而提问,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际上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提高问题的质量,控制问题的数量。要遵循下面的两点原则:一要深浅适当,二是设计的问题要目的明确、语言具体要面对全体学生提问。

二、我的教学理念:

1、建设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师要变课堂为学堂,由教为主变为引导学生探究式的以学为主的学习形式,让课堂充满着活力,让课堂充满着创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教师语言尽力做到生动有趣,学生学习兴趣浓;教学手段活,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课堂气氛活;教学方法新,先学后教,以此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造生活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内容时要体现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以及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

三、教学案例:

(一)情境教学,故事引入,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在导入时我设计了这几个问题:

1、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

2、能与0做邻居的又是谁

3、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最大呢

4、故事:9知道它最大了,它对1~~~8各数说:你们谁都没有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了。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呢这时候学生的兴趣来了纷纷发言,最后老师宣布答案:数字娃娃1和0站在一起了,1和0组合起来比9还大了,是不是这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学习。

数学专业课心得体会 篇2

上星期三下午最后一节是数学课,本来课上得好好的,可到了快下课时,却发生了一段“小插曲”。事情是这样的:

阳洋同学说他有一道题要考考数学老师,老师欣然答应了。阳洋的问题是什么数的138735684次方减去什么数的2752次方等于1。老师想了一会儿,想不出来。我和几位知道答案的同学都笑了,我大声告诉急得快团团转的老师,答案是1的138735684减去0的2752次方结果是1。老师听了,笑了起来。同学们也都笑起来,说老师上当了。我就开玩笑说:“老师,既然你答不出来,那么你得奖我们两颗糖!”这本来是开玩笑,可没想到老师却说:“我还真的有两颗糖呢。”说着,她从口袋里掏出两颗糖,问我们谁要。大家都说要,老师吃了一惊,说:“我还以为同学们会客气一下呢。”我说:“我们才不会客气呢!”马上有人说:“对啊,不用客气!”大家又笑了起来。

下课铃就在这时响了。老师走向办公室,我跟在她后面要糖,老师就给了我一颗,几个围上来的同学也向老师要糖。老师把糖扔过去给他们时,我眼疾手快,把在空中的糖打落在地,并迅速捡了起来,然后开始逃跑。好险,后面一个同学马上追了过来……老师站在后面,望着我们,笑了。

这就是我们班那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数学老师。

数学专业课心得体会 篇3

一学期的小专题研究已接近尾声,在这一学期的课题研究中,我品尝到了分组合作学习的甜头,在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分组合作学习的乐趣。

一、师生间的乐趣

在数学课堂合作与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真理的人,是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在学生合作与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教师采取的都是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教师要把自己作为普通一员置身于学生群体之中,参加小组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创设出生动活泼的热烈氛围,把导课艺术、沟通情感、提问技巧、语言体态,板书设计和组织管理和谐地交融在一起,把动口、动手、动脑结合在一起,启发学生积极探索,让他们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让学生的交流能真正碰出智慧的火花。从而使数学知识变枯燥为生劲,使数学概念变抽象模糊为清晰,使学生学习转被动为主动。另外,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合作伙伴”,“交往对象”。学生与教师之间不再是一种对峙的关系,而是一种和谐的交往。对学生而言,研究之初,他们需要教师的指导;研究之中,他们需要教师的帮助;获得成功时,他们需要教师的肯定和赞赏。小组合作学习路上有了教师这名特殊的合作伙伴的陪同,学生们不再寂寞,不再无助,也不再灰心,教师就如一股力量,给了学生不竭的研究动力,伴随他们走向成功。这样,师生的关系就建立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使师生关系充满乐趣!

二、课堂上的乐趣

“没有合作的课堂教学,不是真正的课堂教学”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既擦出智慧的火花,又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来获得知识。在合作交流中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控教学策略,适时引导,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入地进行探究,并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调节和学习效果的恰当的评价。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在教学时,能放手就得放手,要让学生有施展才华的机会。由于学生个人认识问题的局限性,有些数学问题单靠一个人往往很难回答全面,这时如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成,让组内的每个成员相互讨论,相互补充,互相启发,可促进学生解题思路的快速生成。

例如:我在讲《圆锥的认识》的时候,不是直接叫同学找到底面圆心和高,可以结合农村生活实际,巧设情境——收获季节到了,晒谷场上有一堆谷子,李叔叔想知道这堆谷子有多高我们怎样才能量出这堆谷子的高度?同学们想想,你用什么方法能量出它的高度?这时候,就巧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让每组学生准备好一堆沙子,让学生从实际中找出圆锥的高。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愿意合作学习,把握合作学习的契机,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专业课心得体会 篇4

新学期开学了,因为我数学成绩很好,所以,数学老师唐老师选我当数学课代表。千万别以为当个课代表是叫人羡慕的事,其实做个课代表不容易,特别是做唐老师的课代表更不容易。唐老师做事特别严谨认真。做他的课代表不仅要数学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还要一丝不苟地工作。

就先说说工作吧,唐老师是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大队长,每天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作业本一定要按时交,才能及时批改。有一次,我上学迟了,数学作业本搬迟了。到唐老师办公室时,我惊恐万分,把本子放到唐老师办公桌上时,不小心把本子掉在地上,洒了一地。唐老师看见我这狼狈样子时说:“你看你呀,迟交不说,还把本子弄得乱七八糟。”我一收拾好本子就逃,害怕唐老师再次批评我。自从那次以后,尽管学校规定每天早晨8:00后到校才算迟到,我还是每天7:40就到教室了,早早把作业收齐,然后再按时搬给唐老师,唐老师对我的工作很满意。直到有一天,班主任陈老师在班上宣布每天早晨不得早于7:50到校。可是第二天早上,我忘了班主任的话,跟往常一样7:40就到了学校。正好被班主任抓住,只好写了保证书,保证以后不早到了,否则就把数学课代表撤掉。这件事促使我只有提高工作效率,按时到校,快速送好作业本。虽然数学课代表的工作很忙,但是我还是经常给同学们讲题目。有一次,刘其耀问我题目,我耐心地讲解了六遍,才把他讲懂。王彬天天有题目问我,竟然考试时又问我,我只好给他一个错误的答案,以后他考试时就再也不敢问了。

做个数学课代表真的不容易。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