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彩那天教学反思

欢迎阅读中彩那天教学反思(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彩那天教学反思 篇1

《中彩那天》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发生在二战前一个穷苦的汽车修理工家里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中彩得了一辆自己梦寐以求的汽车,但是他并不高兴,原来中彩的彩票是他的朋友的,但是朋友并不知道,因此他面临着留下汽车还是把汽车还给朋友这一道德难题。最后他毅然把汽车还给了朋友。这个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告诉我们,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虽然他失去了梦寐以求的汽车,而得到的是人情和道义,是更多的真正的朋友,是心灵的宁静和快乐。这同样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是金钱所买不来的。

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文中“我”的心情变化:高兴——闷闷不乐——疑惑不解——为父亲骄傲,以此来感受文中父亲的情绪变化。抓住“我”与父亲迥然不同的神情去引导学生思考,为领悟下文父亲正面临一个道德难题做铺垫。这一处是课文的教学难点,所以在设计这个环节时有一个层次上的递进。我提出了三个问题: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难题?从哪些地方能够感受出父亲的难?在这样几个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自读自悟,在联系上下文阅读、感悟、批注、交流后,都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在感受父亲的难时,我设计了一个想象父亲擦掉K字时的小练笔,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明白课文写了什么的基础上,还要明白课文是怎么写的,引导学生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本环节抓住文段的空白之处,引导想象父亲当时的动作和神态,并迁移练笔,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来表达心理的方法。由说到写循序渐进,进一步领悟父亲的抉择之难。我觉得这一环节设计的不错,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取舍。原本课文后面的小练笔是想象库伯先生把汽车开走后,“我们”全家人当时的表现,把想到的写下来。这个练笔内容的重点是感受父亲这个决定的意义,而前一个练笔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父亲的抉择之难,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尽管这节课在设计时很用心,但一节课下来,还是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我提出的问题较多,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根据老师的提问来回答问题,显得很被动,因此,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如果我再大胆一点,课堂再开放一些,课堂氛围可能会更热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会更高。在学生汇报时,我没能及时中肯的做出评价,板书书写的时机也没有掌控好,这与平时自己的课堂随便有很大关系。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有一个目标是:能够复述课文,练习讲述这个故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时间的关系,没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只能调整放在课下进行。

学生是发展的,课堂是变化的。每一节课下来,都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它考验教师的专业素质,也考验教师的教育机智。我要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中彩那天教学反思 篇2

《中彩那天》记叙了在二战前发生一个穷苦的汽车修理工之家发生的故事。故事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当商店扩音器高声宣布父亲幸运地成为获奖者,而且奖品又是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时,对当时正在上学的“我”来说是多么高兴。然而,当父亲开着获奖的奔驰车缓缓驶过拥挤的大街时,却发现父亲的“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自然会感到“闷闷不乐”。回到家里,慈祥的母亲揭示了其中的奥秘──“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我”迷惑不解,母亲又详细说出了事情的经过。最后在没有人知情的情况下,父亲毅然地拨通电话,通知真正的获奖者库伯。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崇高的精神世界,使我们懂得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可贵。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以学生自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为主,加上我巧妙的指导,学生较好的懂得了课文,理解了父亲的心情,感受到“诚信是金”的道理。

一、听写词语,一举两得

薛法根老师讲的《螳螂捕蝉》一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实用高效的教学风格,更使我深受启发。这节课,我也先来个词语听写。先写两组反义词:

①生活拮据、富有。

②神情严肃、高兴;再写两组心情变化的词:

③梦寐以求、道德难题;

④闷闷不乐、迷惑不解

听写之后,首先请成绩优异者交流经验,使全班学生明白:作为四年级的学生,预习课文不但要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还要学会正确书写。此外,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它们对学生学习课文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二、复述课文,理清思路

初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调整听写词语的顺序,然后抓住这些关键词语复述课文,学生兴味盎然,由于学生感兴趣,又由于教师的要求是由易到难,所以学生复述得非常成功。

接着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初步了解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方法。

三、精读课文,体会中心

1、学生质疑问难。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必须提供给他们提出问题的机会。得此机会,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例:

①我家生活拮据,中奖得到的汽车又得而复失,为什么说那一天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②父亲中了奖,为什么还不高兴?

③父亲面临的道德问题是什么?

④彩票上的K字为什么被橡皮擦去,只留下淡淡的痕迹?……

让学生将自己提的有价值的问题写到黑板上,更调动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和自豪感。

2、小组合作探究。“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解决。”让学生自主选择黑板上的问题,深入读书思考,学生很快解决了大多数问题,这时教师提出两个问题: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②父亲是怎么做的?他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

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人人都得到发言的机会,各抒己见,充分讨论,教师依据学生的发言,点出文章的中心:诚信是金。学生们则自觉运用学过的名句,概括出了“言必信,行必果”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两句话,画龙点睛,升华了主题。

四、读写结合,扎实训练

1、学习写作方法。

①课文采用总分总结构,开头点明中心,中间举例证明,结尾照应开头;

②以人物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③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2、说话、写话练习。想象当库伯派人把汽车开走以后,我们全家人的表现,特别是父亲,他会给我们讲哪些有趣的事情?由于受阅历所限,所以学生的思路一时打不开,于是我给他们讲了选自《左传》中的一则故事《不贪为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们顿时茅塞顿开,有的想起了《钓鱼的启示》,有的想起了《华盛顿砍樱桃树的故事》,有的想起了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的事情,还有的则想象文章中的父亲会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来说明父亲的诚信是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

由于课堂上的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以课后学生完成的小练笔都写得绘声绘色,不但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而且突出了诚信待人的主题。

中彩那天教学反思 篇3

这次的课上的是《中彩那天》第二课时。这堂课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老师的感情不够到位

在试讲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感情就不是很到位。虽然在今天的讲课中,我自己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开课的时候,给学生创造了这样一个情境,但是在后来的讲课中,自己一点点却脱离了这种感情,语言就显得有点苍白无力,感情也比较生硬。对课堂上的孩子来说,孩子在理解感情的时候就不是那样太投入,在训练读的过程中,孩子的感情就不是很到位。

二、对教材、教参钻研的深度不够

在整个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对教材的把握能力不是很强。知道自己该解决哪些问题,但是从课堂上实施的情况来看,越讲就把问题问的越细,导致孩子在整个文本的理解上就越来越糊涂,把故事的`完整性给拆开了。也形成了一问一答式过于死板的教学,从而使孩子学的很被动。

三、教学机智不足

由于自己是一名新岗教师,对于课堂的教学机智缺乏,所以就表现老爱重复同学的话。在每个环节的衔接上,尤其是过渡语就不是很自然。爱说车轱辘话,绕来绕去。自己总想着自己教案的步骤,一步一步往下,不懂得怎样去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不懂得怎样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调整自己的教案,把该讲的都干净、利落地讲出来。

四、没有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在这节课上,我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的反映并不是特别热情,归结原因,是自己在开课时就没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讲课的过程中,由于自己总给学生提问,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根据老师的提问来回答问题。也使学生在学习这节课显得很被动。

虽然这堂课的问题层出不穷,但我自己认为今天的这堂比试讲的时候好多了。在这次的整个备课、上课过程中,自己也有了很多的收获,也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让自己更快的成长。

中彩那天教学反思 篇4

《中彩那天》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章,课文主要讲述了生活拮据的父亲,中彩那天神情低沉,为奖品的归属伤脑筋,最终把奖品一辆梦寐以求的奔驰车交还给同事的故事,课文表现了父亲诚实有信的高尚品德。这篇文章要求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守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读文并初步理解不难,学生在第一课时接触课文时就能做到。“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主要活动,于是在第二课时中让学生充分读文。首先,在阅读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再通过阅读和小组讨论交流,经历探索过程,获得知识并提高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如:自由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最后引导学生参与朗读评价,做到了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说”。即培养了阅读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当讨论父亲是否该把彩票还给库伯时,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让学生阅读课文之后找到课文中的证据来回答,学生经过认真地思考后回答的问题令我刮目相看,文中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也渐渐有了答案,课文的教学难点从而得到了巧妙的突破。该处预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

“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是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四年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学生常常会以“圈圈、划划、批注、质疑”等方法独立地阅读课文,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然而他们在对于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的理解上,还缺少自主感悟的能力,需要教师为他们架桥铺路,帮助他们深入品悟语言文字。我在教学中,虽然注重学生的朗读,但在指导的时候还是觉得不够到位,学生在表演“父亲”开着车回家后与“母亲”的对话时,显得有些拘谨,所以表达不是很流畅,对人物的内心理解不透彻,今后在教学此课时还应多指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内心。同时还要多锻炼自己,注意课堂的生成,各种不足一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善!

中彩那天教学反思 篇5

《中彩那天》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章,故事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文章要教育孩子们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3月7日,我有幸听了郑老师的《中彩那天》,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启发。我认为郑老师在这一堂课中有三点值得我学习。

第一、教学重点解决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本课对父亲心理的体验可以说是个重点,是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关键。然尔,这些答案都是学生自己思索和表达出来的,并不是郑老师告诉他们的。那么学生是如何理解的呢?靠的就是郑老师巧妙的引导。老师没有说,但学生却理解了,妙就妙在这儿,好就好在这儿。真是“润物细无声”啊!能做到这一点,如果没有深厚的教学功底,恐怕是很难做到的。

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这是教学设计中的难点,也是关键!

第二、在阅读中感悟。

“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主要活动,老师在教学《中彩那天》一课时,“读”一直贯穿始终。首先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中解决问题。比如出示句子:“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让学生读后说说心中的疑问。学生就提出了自己的问题:爸爸为什么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爸爸面临的到底是什么样的道德难题?再让他们带着这些疑问去反复朗读7、8两小节,从中找到答案。做到了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说”。即培养了阅读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每次都是在授课完反思后,才发现自己在“读”上面指导的缺失!

第三、发挥学生想象力。

教学中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学法,即:读文质疑――读议解疑――感情练读等阅读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有法可循,学会读书。另外,本文的故事有丰富的想象的空间,教学课文第9小节时李老师让学生想一想、写一写:文中的母亲说话了,“我”也说话了,唯有这位风格高尚的父亲在这篇课文中没说一句话,多么遗憾啊!我们能否在文中某个地方补出父亲可能说的话。从而让学生懂得了“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的道理。

其实,“读”在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课堂中,要把主体性还给孩子;正确地引导,会使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体会教材的重点……很多理论懂,但真正去完美地完成,总感觉不到火候。听了郑老师的课,让我有了重新地思考!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