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欢迎阅读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 学说故事中的对话,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幼儿明白不能以貌取人,要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二、活动准备

1. 狮子、小猫的头饰若干。

2. 《狮子照哈哈镜》的故事图片、PPT。

3. 哈哈镜一面。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 教师带领幼儿到教室的一角,那里放置着一面哈哈镜。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来看一个有趣的东西,这是什么呀?”引导幼儿观察哈哈镜并回答。

幼儿观察后回答:“哈哈镜。”

2. 请几位幼儿上前照哈哈镜,观察自己在哈哈镜中的变化,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幼儿 1:“我变得好高好瘦呀。”

幼儿 2:“我变得矮矮胖胖的,像个小皮球。”

(二)基本部分

1. 教师讲述故事《狮子照哈哈镜》的开头部分:“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只凶猛的狮子,它觉得自己是森林里最厉害的动物,谁都不放在眼里。有一天,它在森林里散步,发现了一间小屋子,屋子里有两面奇怪的镜子。”

2. 展示故事图片或 PPT,引导幼儿观察狮子在凸面镜中的样子,并提问:

教师:“小朋友们,看看狮子在这面镜子里变成什么样了?”

幼儿回答:“变得又高又大,好威风。”

教师:“那狮子看到自己这个样子,它心里会想什么呢?”

幼儿 1:“它会想我更厉害了。”

幼儿 2:“它觉得自己是森林之王,谁都不能惹它。”

3. 教师继续讲述故事:“狮子高兴地离开了,走着走着,它又看到了另一面镜子,这一次它在镜子里又是什么样子呢?”展示狮子在凹面镜中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

幼儿:“变得又小又瘦,好可怜。”

教师:“那狮子现在的心情怎么样呢?”

幼儿 1:“它很害怕。”

幼儿 2:“它觉得自己不厉害了。”

4. 教师讲述故事的结尾部分:“这时候,一只小猫走了过来,它看到狮子害怕的样子,觉得很奇怪。小猫对狮子说:‘你怎么了?你可是森林里的狮子呀。’狮子把自己照镜子的事情告诉了小猫,小猫听了哈哈大笑,它带着狮子又来到了凸面镜前,对狮子说:‘你看,你本来就是这么高大威猛的。’狮子这才明白过来,原来镜子会把自己的样子变来变去,它不应该因为镜子里的样子而改变自己的想法。”

(三)学说对话部分

1. 教师再次讲述故事,重点强调狮子和小猫的对话部分,如:

狮子(骄傲地):“我是森林里最厉害的,谁都不敢惹我!”

小猫(奇怪地):“你怎么了?你可是森林里的狮子呀。”

狮子(害怕地):“我……我变小了,我不再厉害了。”

小猫(笑着):“你看,你本来就是这么高大威猛的。”

2. 请幼儿分组进行对话练习,一组幼儿扮演狮子,一组幼儿扮演小猫,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更好地表现出角色的.语气和情感。

3. 请个别小组到前面来表演对话,其他幼儿观看并评价。

(四)讨论与总结部分(7 分钟)

1.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小朋友们,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呢?”

幼儿 1:“不能只看镜子里的样子,要知道自己本来的样子。”

幼儿 2:“不能因为自己看起来很厉害就欺负别人,也不能因为看起来不厉害就害怕。”

幼儿 3:“要相信自己是很棒的。”

2.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对,我们不能以貌取人,也不能因为一些外在的变化而改变对自己的认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我们要相信自己,同时也要尊重别人。”

四、活动延伸

1. 在语言区投放《狮子照哈哈镜》的故事书,让幼儿在自主阅读中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巩固所学对话。

2. 请幼儿回家后给爸爸妈妈讲述这个故事,并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故事的寓意。

五、注意事项

1. 在幼儿照哈哈镜环节,要注意维持秩序,确保幼儿的安全。

2. 学说对话时,要充分鼓励幼儿大胆表达,不要过分强调表演的完美性,注重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狮子照哈哈镜(通用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狮子照哈哈镜,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故事《狮子照哈哈镜》,让幼儿理解哈哈镜对物体形象产生的奇妙变化,激发幼儿对光学现象的兴趣。

2.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不同。

3. 技能目标: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并能创造性地复述或改编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狮子照哈哈镜》绘本或PPT

哈哈镜或镜子(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准备一些能产生特殊反射效果的镜子)

动物头饰(特别是狮子)

绘画材料(彩笔、纸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1. 教师讲述:以谜语的形式引入狮子,如:“森林里的大王,威风凛凛走四方,吼声震天响,猜猜我是谁?”引出今天的主题——狮子。

2. 引出故事: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听一个关于狮子和哈哈镜的有趣故事。

二、故事讲解

1. 展示绘本或PPT:边展示边讲述《狮子照哈哈镜》的故事,注意语调的变化,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2. 提问互动:在讲述过程中穿插提问,如:“狮子在哈哈镜前看到了什么?它为什么感到惊讶?”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

三、体验环节

1. 照哈哈镜:如果条件允许,让幼儿轮流照哈哈镜,观察并讨论镜子中的自己有什么变化,感受哈哈镜带来的乐趣。

2. 角色扮演:让幼儿戴上动物头饰,模仿故事中的.狮子和其他动物,表演故事片段,增强参与感和表现力。

四、创作环节

1. 绘画: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狮子,可以是正常的狮子,也可以是照过哈哈镜后的狮子,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

2. 分享作品:让幼儿展示自己的画作,并简单介绍自己的创作想法,增进同伴间的交流和理解。

五、总结与延伸

1. 情感升华:总结故事中的寓意,强调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该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不同,培养自信心。

2. 家园共育: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哈哈镜”(如有趣的倒影、变形镜等),共同探索光学现象,增进亲子关系。

活动反思:

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收集幼儿的反馈,评估活动效果,特别是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表达自我感受以及创造性表现方面的进步,以便在后续活动中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故事理解哈哈镜成像的特点,认识镜子中的倒影与真实物体的差异。

2.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他们对故事的兴趣和热爱。

3. 能力目标: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狮子玩偶、哈哈镜图片或视频、故事挂图、动物头饰。

环境布置:将教室一角布置成“哈哈镜乐园”,挂上哈哈镜图片,营造故事氛围。

音乐准备:轻松愉快的背景音乐,用于活动开始和结束时的氛围营造。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1. 音乐入场: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教师带领幼儿手拉手进入“哈哈镜乐园”,激发幼儿兴趣。

2. 引入话题:教师出示狮子玩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狮子照镜子会发生什么吗?今天,我们要听一个有趣的故事——《狮子照哈哈镜》。”

二、讲述故事

1. 展示挂图:教师边展示故事挂图,边生动地讲述《狮子照哈哈镜》的故事,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吸引幼儿注意力。

2. 互动提问:在故事的关键节点,如狮子第一次照普通镜子和第二次照哈哈镜时的不同反应,暂停讲述,引导幼儿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鼓励幼儿发言。

三、角色扮演

1. 分配角色: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如狮子、小兔、小鸟等。

2. 情景再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再现故事中的场景,特别是狮子照哈哈镜时的夸张反应。

四、讨论与分享

1. 讨论哈哈镜:引导幼儿讨论哈哈镜中的倒影为什么看起来那么奇怪,与真实物体有什么不同。

2. 分享感受:让幼儿分享听完故事后的感受,是否觉得故事有趣,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某个角色。

五、总结与延伸

1. 总结故事:教师简短总结故事内容,强调哈哈镜的奇妙和故事中的幽默元素。

2. 延伸活动: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找一面镜子,尝试做出各种表情和动作,观察镜子中的自己,体验哈哈镜的乐趣。

活动结束:播放轻松的音乐,幼儿跟随音乐自由活动,教师观察幼儿情绪,适时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活动后,教师应记录幼儿的参与情况、反应和兴趣点,以便在未来的活动中更好地满足幼儿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