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人录读后感

多美网

2025-08-07读后感

欢迎阅读品人录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品人录读后感 篇1

易中天的品人录里写了五个人,我看了一下出版日期,是1999,那时易中天品三国尚未红火,所以这时学者的看法是可以采纳的。

项羽、曹操、武则天、海瑞和雍正。

说雍正,这些日子以来,穿越剧实在是红得发紫。偏偏是没什么演技含量的演员来几段狗血的情节,就如火如荼了。这也不是不可理解,如今娱乐圈都爱搞噱头这玩意。雍正貌似和穿越剧结下了很大的渊源。穿越剧大多选定清朝,因为那特殊的后宫。像康熙下来的皇位之争在历史上也是迷雾重重,穿越剧的编剧正好可以为此定一个自己的说法。然而电视剧终究是电视剧,不是历史,顶多有三分史实。我一个很喜欢看电视剧的室友总是喜欢拿电视剧的人物来说事,可见电视剧的威力,也见其可恶可悲。

说雍正吧,和曹操武则天一样,是一个矛盾。抛开传统的历史观,雍正是歹毒又仁慈,残忍又布恩泽。反正这事儿如果你顺着他的意,那么他是一个好皇帝,如果意见相左,那么臣子难过了。

清有康乾盛世。康熙是雍正他爹,乾隆是他儿。他夹在两个历史评价都比较高的帝王中间就显得平庸。其实创业容易守业难,雍正能够收得住康熙的江山,留到弘历来大红大紫实在不容易。何况,他也不是无所作为。只不过在群体意识的中国人眼里,渴望独裁的君主却无法长久。尽管他们最终的路是对的。而做到这个份上,评价已经不是高度的问题,而是空缺的钻研。然而无论如何,历史记住了你。你并未因好言好语而升天,也为因歹言毒语下地狱。

李世民同样是夺来的江山,因为唐朝大度,加上气数正好,大家都可以轻描淡写他的篡位。武则天因为有了明显可挑剔的错,何况她做的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雍正的皇位有争议,因为明清不如唐宋,西方的资本主义已经试图入侵中国,这是时代的遗憾,也是雍正的遗憾。

品人录读后感 篇2

到书店,购得易中天先生所着的《品人录》一本。想看看历史中的一些名人,和他们一生的成败得失。

《品人录》中举有五大历史名人,有头脑简单的项羽;奸诈狡猾的曹操;手段狠毒的武则天;迂阔偏执的海瑞;猜忌刻薄的雍正。这五大名人中有万人之上的君主,有清廉俭朴的大臣,也有名震一时的英雄。他们的人生跌宕起伏,我们姑且只看最先登场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

项羽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乱世,但项羽却是一个心有鸿鹄之志的人,早在秦始皇游会嵇时,项羽便说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话,但最终没有成功。他输给了一个不学无术的混混――刘邦。

刘邦是混混,而项羽是贵族;项羽有盖世武功,而刘邦是无力村夫;项羽有几时上百万的雄兵良将,而刘邦却只有为数极少的士兵,这么一比,论身份,论实力。项羽都应该是坐上皇帝宝座的人,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刘邦他由弱到强

品人录读后感 篇3

从公元前两百余年的项羽至清朝雍正年间。——《品人录》。

项羽,曹操,武则天,海瑞,雍正——这五个都是中华三千多年历史记载中的名人,他们的故事世代传说,他们的魅力至今犹存。然而,他们又无一例外地都是悲剧性人物。

这五个人究竟哪一个有好运气或者或好结局呢?不是身败,就是名裂,不是生前受打击,就是死后背骂名,没有一个功德圆满。就连与他们有关的一些人,比如韩信、允禗,也都没有好下场。不可否认,悲剧结局的造成,与他们的性格和为人不无关系。项羽失之头脑简单,曹操失之奸诈狡猾,武则天失之手段狠毒,海瑞失之迂阔偏执,雍正失之猜忌刻薄。

但这些正是我们要品评这些人物的目的,我们既要发现他们的价值,又要避免他们的错误。为古人正名,就是为今人正名。只有客观评价古人的功过得失,今人才有一种激励去为自己正名,因为他们知道只要自己在身前活的端正,那就不必担心自己的身后名。

品,不光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价值。

品人录读后感 篇4

以前我总觉得研究历史是件乏味的事情,因为历史的事实真相总是扑朔迷离,让人难以捉摸,直到看了易中天的《品人录》才豁然开朗。有人说易中天的《品人录》缺乏历史的严肃,但在我看来他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去还原历史的真相。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的《品人录》之品项羽中,写了当时项羽、刘邦、韩信等人的性格与特点。当时楚霸王项羽最后自刎乌江,刘邦就这样一举夺得天下。许多人奇怪,向项羽这样的贵族为什么最后竟输给了一个小痞子?因为项羽是贵族,不免有几分贵族气,认为自己是最厉害的。而刘邦一文不值,可他会用人,韩信、张良,若不是刘邦也不会有今天了。

一个人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太骄傲,认为自己最有能耐。项羽就是摆在这一点。“骄兵必败!”

我们有学习刘邦能忍的精神,当时韩信有谋反之心,刘邦忍着,反而对他有利。做事不能骄傲,不能冲动。只有这样,才能笑到最后。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