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海底两万里》读后感(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1
开学拿到语文书,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目录瞟了几眼,《海底两万里》读后感900字。映入我眼帘的是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是怎样的一个科学与幻想之旅呢?是我当时脑海出现的问题。
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我看到一套初中生语文新课标必读,内附有12本名著,而《海底两万里》也是其中一本。
打开《海底两万里》,我怀着好奇心,和书中的主人翁探险者博物学家阿尤那斯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一起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等等。让我知道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知识,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类、采集、潜水艇的构造……
这些东西如今都已变成了现实,我感叹作者儒勒.凡尔纳的想象力,竟能在还未发明电灯的社会中预料到未来世界,把科学与故事结合,创造出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
鹦鹉螺号的尼摩船长是个谜一样的人物,他性格阴郁,却又知识渊博。他可以为法国偿还几百亿国债;看到朋友死去会无声地落泪;会把上百万黄金送给穷苦的人;会收容所有厌恶陆地的人;会把满口袋的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会逃避人类,施行可怕的报复……尼摩船长对人类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的心中充满无尽的痛苦,却也是一个善良的人。
在南极缺氧的时候,当时只有潜水服上的储蓄罐里还有一丝空气,那时由于缺乏空气,他们几乎虚脱。这时,尼摩船长没有去吸最后一丝空气来维持生命,而是把生还的机会留给了教授。他为了别人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为感动了无数读者,也感动了我。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儒勒.凡尔纳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
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作者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也要重视防止被利用、早在两百年前的先知者的呼吁,我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此书只是让读者感受丰富多彩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吗?不,它是在启发我们,让我们的心灵对自然科学有更大的收获。
儒勒.凡尔纳是在告诉我们: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当时具备一定的科学背景,才可能有来源于现实或高于现实的想象,否则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连想象都没有,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学的进步。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2
凡尔纳预言的实现似乎还远远没有到头。但我们面对这一切,已经惊讶不已,难怪乎有人断言:“二十世纪的一切努力都不过是把凡尔纳的预言变为现实的过程而已。”而《海底两万里》正是他所编写的一本家喻户晓的书籍。
每当望向大海,阿龙纳斯的背景便影约呈见在眼前。他是一个伟大而又神奇的人物。而让他诞生的作者正是儒勒·凡尔纳,他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就因他的幻想,创造出了一个神奇的故事——《海底两万里》。
故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接受激请参加追逋,在启捕的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看似十分可怕的“怪物”并非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特的潜水艇。构造这般神奇东西的创造者正是尼摩船长。经过一系列的情节发展,最终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秒密公布于世。
书中的内容艺术很有待色。构思的'巧妙,使情节有惊无险、相栩如生。凡尔纳也不愧气于“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书中处处体现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书中有许许多多个情节,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情节的是——第二十章托“里斯海峡”。
“鹦蚂螺号“第一次遭受困境碰触到海峡的礁石而被迫停下来。然而这对阿龙纳斯,他的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却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能在旁边的小岛上逗留了两天,这对一个原来生活在陆地上却因力某种原因而留在海上3个月的人来说是上天何等的优厚待遇啊!然而,在他刚想享受战利品时却遇到了土人国攻。他们把嵌板打开,把铁梯通电,土人们被强大的电流压了回去。他们获救了!
合上书,教授阿龙纳斯先生的境遇历历在目,海洋里的种种生物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们懂得了占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面积三分之二的海洋也是我们未来的生存空间,它有待于人类去征服和利用。更难得可贵的是作者凡尔纳的早在两百多年前就展示出对未来科技发展“两面性”的思考,并借此发出“人类对自然果和平开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箴言和警示,这使我相信:有一天,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足以证明这一切的。
《海低两万里》描绘的是种种奇遇,时而险象环生,千均一发,时而景色绝美、令人陶醉。全书充满异国情调,如神话般色彩绚烂,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向伟大的“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致敬!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3
都说书籍是精神的食粮,这不,今年暑假,我又翻开了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三部曲之二——海底两万里。
翻开这本书,我就放不下了。这本书讲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跟随美国军舰“林肯号”去捕捉闹得沸沸扬扬的“怪物”,却被尼摩船长意外“俘虏”,进而开始了一段神秘而又令人难忘的海洋之旅。
合上书,我仿佛在与尼摩船长、阿龙纳斯教授、捕鲸手尼德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在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海洋中穿梭,去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探险……我已被书的内容深深迷住了。
想象过后,我又对书中的人物尼摩船长产生了极大的敬佩之情:他仿佛是那么冷酷无情。但是,当他的一个船员不幸去世时,他却与全船人员一起,留下了泪水,并将他埋葬;他又仿佛对大陆充满了憎恨与失望,但却拿出一箱金条,去支持陆地的人们反抗残暴统治的活动;他看起来从不帮助任何人,但却奋不顾身,甚至不惜自己生命地去挽救一个采珠人的生命,并赠他一袋珍贵的珍珠;他对海洋十分钟爱,所以即使看到了像椰子那么大的珍珠也只是带着教授远远的观看,并不把它占为己有……这些优秀的品质,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记得那次他们被困在南极的大冰障下,本意是万分危急、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而尼摩船长却依然保持着镇定。即使在严重缺氧的状况下,在完全封闭且与外面隔绝的冰障中,在南极季度寒冷的环境里,尼摩船长依旧保持着镇定,一如既往地沉着地指挥着船员们做着打破冰障的努力。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冰障终于被打破。我也开始敬佩起尼摩船长来:如果不是尼摩船长而换作他人,恐怕早已经不知所措了吧?尼摩船长的这种精神不也正是我们需要去学习的吗?
回想一下我们九零后,整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仿佛是被泡在了蜜罐里,而我们所缺少的,却正是那百折不挠、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也正是缺少了那不怕吃苦、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啊!我们也同时缺乏那宝贵的进取精神,不敢想自己会让世界做出改变。而凡尔纳在这部小说里所“预言”的在当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却都得到了实现,这难道不是在向我们说明,人类的潜能与创造的能力是无限的吗?这也是在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做不到的,只有不敢想的事情。
合上这本书,我不禁感慨万分,几百年前所想象的事情在今天已经成为了事实,那我们现在为什么不去思考如何使我们自己的梦想实现呢?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为自己崇高的理想而奋斗吧!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4
听名字,就明白这书必须很无聊。《海底两万里》,一看便不是我喜欢的书的类型,我更是不会好奇里面的资料,若不是该死的作业,我怎会买这样一本看起来如此枯燥的书。“忍耐一下,你是为了完成作业,你务必看这本书,不管它有多么糟糕。”我这样对自我说。
就这样,我翻开了第一页……
故事开始于1866年一件闹的满城风雨的怪事,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怪物,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理解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他不幸落水,才发现这怪物不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鹦鹉螺号”,船长尼摩邀请他们开始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经历了各种险情。最后,到达挪威海岸时,不辞而别的阿龙纳斯将海底的秘密公之于众。
书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几个。但就是这么几个人,一艘潜水艇,一个神秘的船长尼摩,一个学富五车的科学家,在各种探险历程中,在将近一年的时光中,纵横海底两万里,为。演绎出一个个故事,展现出一幅幅惊险刺激画面,海底墓地,珊瑚谷,巨型章鱼……描述了他们周游各大洋的冒险经历,故事曲折惊险,引人入胜,画面多姿多彩,气象万千。
故事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是尼摩船长。他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十分吸引人的人物。他如大海一般兼具热情、冷酷、和善、危险、温和、暴躁、随和、任性……他根据自我的`设计建造了鹦鹉螺号潜水艇,潜航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但这好像又不是他这种孤独生活的惟一目的。他在海底探寻自由,又对自我孤独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但他的良心从没有被残酷的生活经历磨灭过。他看到朋友死去会无声地落泪;他会把上百万黄金送给穷苦的人;他会把整口袋的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尼摩船长对人类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他心中充满痛苦,却仍是善良的……在南极缺氧的时,尼摩船长没有去吸潜水服上的储气罐里最后一丝空气,而是把生还的机会留给了教授。他不惜牺牲自我生命的行为深深感动了我。
合上了书,我的心仍停留在奇幻的海底。就是这以前被我无限排斥的书,竟然会如此好看,在漫长的旅行中,我时而被推向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被带进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和细致入微的刻画交替出现。
这样一本扣人心弦的书的作者儒勒·凡尔纳,是法国十九世纪“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作品写法夸张,动人而富有科学好处的小说。《海底两万里》就是科学与幻想完美结合的奇幻之旅。读完后我发现,没有任何人能够以任何理由拒绝这本书。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5
在电报尚没有发明的时候,他书里的人物已经在用电话传播消息。在人类尚没有发明火箭的时候,他书里的人物已经坐着炮弹拜访月宫。在人类尚没有飞上蓝天的时候,他书里的人物已经坐上直升机观赏美景。在人类尚没有发明潜艇的时候,他书里的人物已经坐着潜艇,环洋航线两万里。他,就是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儒勒·凡尔纳。
我看了凡尔纳的代表作《海底两万里》之后,被凡尔纳惊为天人的文笔所深深的折服了。这部作品讲述了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捕鲸手尼德·兰,仆人康赛尔三人乘船捕杀“怪物”,误入潜水艇诺地留斯号(即鹦鹉螺号),最后经历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旅程,在海底航行两万里,最后逃出生天的故事。书中悬念的设置巧妙,顺理成章,丝毫不显突兀,叙事顺序得当,生动有趣,尤其是对于人物的刻画极为生动。对于船长尼摩的描写尤其好,让我难以忘记。
凡尔纳在写尼摩的时候,多次运用对比,不但不显得过于勉强,反而是锦上添花。
尼摩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学者,还是一位坚定的战士。学者和战士,看似没有关联,实则殊途同归。说白了,一个执笔,一个执枪,都是用作武器。尼摩设计了诺地留斯号,创造了领先当时世界不下百余年的科学技术,他作为一位科学家,其含金量是毋庸置疑的`。同时,尼摩也会坚定立场,与殖民主义者坚决斗争,又体现了尼摩的意志坚定之处,无愧于“战士”的称号。
尼摩既是一个冷静的智者,又是一个疯狂的指挥。尼摩身上的冷静被多次描写到。潜水艇故障时,可以立即下令检查,排除故障。被巨大章鱼袭击时,可以身先士卒,带领水手们击退袭击。被土著人围攻时,可以当机立断,释放电击逼退敌人。这些地方,无不说明尼摩的处事不惊。然而尼摩多次攻击大英帝国的船只,一己之力挑战当时的第一强国,把尼摩的疯狂表露无遗。
尼摩不但是一个善良的船长,而且是一个狠辣的杀手。尼摩救下主角一行人,救下采珠人,确实无愧于船长的职责,而攻击敌人时,却毫不留情,全部歼灭,狠辣之处凸显无疑,把尼摩对与殖民者的疼恨写得淋漓尽致。
看完整本书,我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尼摩这个人物看似矛盾,实则是正反两面写出了尼摩仇视殖民者的性格特征,更是作者反对殖民主义的一个缩影。读完,让我回味无穷,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更是吸引我一看再看,尤其是电影版的结局,爆炸产生的一朵蘑菇云,更是勾起我的又一次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