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 篇1
游子走四方,家书抵万金。
在那个时代里,这个家庭也许没有经历什么生离死别;在那段岁月里,这个家庭也许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在那段父子离别的日子里,父亲用一封封家书,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文字,延续了一段远隔重洋的父子情,让远在他乡的儿子不再孤独。是那一封封家书,让我们看到了父亲的另一面,读懂了父亲那份热烈却又深沉的爱。
在家书中,他常劝慰精神消沉的儿子,正确面对感情的创伤,战胜挫折,泰然处之;在儿子跌入人生低谷的时,他以激情的语言唤起儿子的自信;在儿子演出成功时,他以平实的话语说服了儿子的躁动。在家书中,他常强调一个年轻人应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上的问题,并要求儿子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看着傅雷的谆谆教导,仿佛父亲的关怀近在咫尺、触手可及,使得我我时常想念、时常感动。父亲之于傅雷,他没有那么广博的学识,但对子女同样呕心沥血、言传身教;而我之于傅聪,当然达不到那么高远的艺术造诣,但同样得益于父亲的教导,同样对父亲热爱和敬仰。
合上书,心中不禁对父亲肃然起劲,也许中国式的父亲就是这样,他们有的不善言辞,却以实际行动默默地表达着自己拳拳爱子之心;有的脾气虽然不好,但心中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有是打骂孩子,那是望子成龙,事后他们常常会后悔心疼地哭泣;有的则对孩子谆谆教诲,不厌其烦教给孩子一切。他们可能忙得无暇顾你,但一句“好好学习”就能让你泪流满面;他们可能经常会坐下来教导你,但他们说的每一个字你都会铭记;他们可能不在身边,但每一封来信就能让你读十遍。
傅雷的良苦用心,他那份默默的无私的爱,感动了我,也让我读懂了父亲对我的爱。如果有这么一个机会,我一定也要与父亲通通家书,向他表明我的敬畏,诉说我的情思,希望这一切还为时不晚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 篇2
夜幕降临,在一片静谧的夜色里,闪现着一团淡淡的亮光,那么柔和,那么安详。
在温暖的灯光下,我们开始了晚餐。母亲总是把大家的饭全部盛好,才满意的坐下来,父亲呢,每每是拖着沉重的步伐,缓慢的坐下来默默的开始吃饭。我于是开始母亲笑谈,偶尔和父亲小心的说两句,在听到他淡淡的回应后,便又继续快乐的讲述自己所遇到的开心事。母亲会很高兴的笑起来,父亲似乎不太在意,但我知道他一直在认真地听我说着。就这样,我们的生活在一片片笑谈中进行着,父亲是沉默的,母亲是温和的,但他们都是一样爱着我。
父爱如山,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很少有过高兴地逗人发笑的动作。他总是如大山一样的沉默,如大山一般的坚强。就是在她坚强而又沉默的爱里,我学会了骑自行车、学会了如何应对考试的失败、学会了如何面对工作的压力……还记得,小时候我怕黑,父亲就带我去田野里散步,在黑糊糊的世界里,我紧紧抓住父亲的手,他鼓励我说:不怕不怕,看,什么也没有啊!于是我不再胆怯。父亲用他独特的爱,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敢向前走。他像一座大山,默默地将我的一切尽收眼底,暗暗为我加油。
母爱似水。母亲是我的情感依赖,母亲的性格温柔似水,我几乎很少听到她与父亲争吵,他对每个人都是那么和蔼,脸上永远过着一抹淡淡的微笑。我喜欢在阳光明媚的午后,搬来凳子坐在暖洋洋的庭院,让母亲为我按摩,她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弄疼了我,在她缓缓的动作中,我感觉有一股清澈的水流在我的身体内游走,那缓慢的细流游走在我的心田,带走了我心中所有的不快,洗去了我工作上的压力,让我静静的体验着母亲的爱,深深的感动,细细的回味。母亲用它纯净的爱,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充满自信,永远保持一颗乐观纯洁的心,用爱和温暖化解黑暗和阴冷,她像一泓清澈的溪流,时刻围绕在我的身旁,轻轻的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父亲和母亲用山一般的坚韧和水一般的柔情让我在成长的路上时刻享受亲情,让我一路走来,不觉孤单,一生回味,感动无限。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 篇3
傅雷就是把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介绍到中国来的。他还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成长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册,就是《傅雷家书》。
其中我读了一部对于我来说比较精彩的一个片段,那就是:《1956年2月29日夜》。这一封信由莫扎特乐曲的特点谈起,论凡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真诚。而真诚是要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这是一种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令人感到语重心长。
这文章里总结了这么个结论: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这里面的加点的词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艺术家最需要的一样东西,那就是“爱”!
并且在文章里我读出了父亲对儿子的那望子成龙的良苦用心,处处用许多深刻而明了易懂的话语去教育他,在父亲对儿子深切的教诲中的那些哲理句子每一点每一滴都在打动着我的惊讶,使我深深牢记。
在表面文章也多次写到了中外艺术方面的知识,这里使我了解到了如上文所说的艺术家最需要的一样东西,那就是爱,而且我还懂得了艺术中的那种真诚,就像文中所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像这样的人是最可厌了,而真正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从而这里的真诚正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
这在洋溢着父子深情的家书,一定有许多地方会引起你强烈的共鸣。请静下心来,细细阅读,用心去体会傅雷望子成龙的良苦用心,了解中外艺术方面知识,以开阔视野,培养审美情趣。
希望大家能够看《傅雷家书》,体会文中的深意,提高自身的修养,懂得做人的道理。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 篇4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全然无所谓,真正解脱。只要高潮不使你过分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
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跟头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机关报情景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会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经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的。越来越坚强的。这段文字是傅雷写给儿子信中的一个小片断。
这封家书凝聚着傅雷对儿子深厚的爱和强烈的寄托。信中主要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坦然生活问题。他教导儿子待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境不气馁。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让我们也能从中深有体会的感知作为一个父亲将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儿女身上,用自己的经验和特殊的方式去开导儿子。让我们也因此明白父亲给予儿女的不仅仅是物质方面,而最深厚的是精神的启迪。
傅雷教导儿子的话,不正是我们现在青少年所缺少的“精神财富”吗?我们应该调整我们的身心积极地去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学生。让自己具备做人谦虚正直、做事严谨,态度诚恳,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不懈的人。让我们这些被爱的人用最大的行动证明给爱我们的人看,我们作为被爱的人不应该辜负爱我们的人。因此我明白:其实一个平凡的父亲即使再平凡他们给予儿女的精神启迪与爱都是不平凡的。他们付出的不只是一点点,积累起来远远超过程了汪洋大海的宽阔与宏伟,也超过了群山的巍峨与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