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欢迎阅读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教材分析】

《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要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整篇课文都是围绕着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来体现“美”,通过质朴而生动、形象的语言,优美而富有动感色彩的想象,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听觉感受,使他们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和丰富多变,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情感共鸣,深深地喜爱上这大自然的神笔之作!从而深化了主题。

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和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的变化。

(二)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大胆想象,培养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善于摘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说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

【说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和想象作者所描绘的多彩画面,感悟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和丰富多变。

【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这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说教学过程】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可将本节课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回忆旧课,谈话导入。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老师出示彩图,再现上节课所学的课文内容,复述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的变化和下去时的特点,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激起学生学习新的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合作探究,分块阅读,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采用了情感朗读法,通过精读细讲、释疑拓展、想象体会,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了解作者所描绘的充满了大胆神奇想象的火烧云景象,并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师让学生边读边想,并感情朗读自己喜爱的文段,捕捉关键词句,读出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例如,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一块时,引导学生从“红通通、金灿灿……”等七个表示颜色的词,以及“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这一特点;从句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中的四个“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这一特点。另外,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还不断地渗透引导学生质疑、对比,并积累品析好词佳句,并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从而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

(三)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在这一环节,我们设计了利用悠扬的钢琴音乐作为背景,让学生在动人的音乐旋律中放飞自己丰富大胆的想象力。学生出示自己收集或者画的火烧云图片,根据自己的观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创新,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图片中美丽的火烧云。

(四)作业设计:

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是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和学生学习的高度自主性。

【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既概括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体现了所述事物的特点,又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真切的描写了一个叫安静的盲童在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并将蝴蝶放飞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本课所在的第五组课文都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的,所选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爱生命。二是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行反复研读、思考,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语句的含义,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升华自己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课的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如何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就成为这课的教学重点。作者用细腻的眼光通过盲女的细小动作揭示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样深刻道理,怎样让学生理解这一意味深长的哲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因此,我采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悟和课外文本拓展来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

二、说学情

学生对盲人的内心世界可能没有深刻的体会,这对理解课文,感受人物内心活动有一定障碍。因此,我将在课前安排一次“假如我是一名盲人”的体验活动,让学生闭上眼睛,通过走路、读书、写字等行动,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难,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说教法

本课采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品味语言触发感悟——朗读课文抒发情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对语言的品读感悟中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又能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四、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采用勾画、批注、交流、朗读、书写等方法来学习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通过品味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原则。

五、说教学准备DVD机、电视机及光盘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研读重点段落、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

1、导入新课,打开课本,找一找安静捉住蝴蝶的句子,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句画下来,谈谈体会。

2、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勾画出你认为关键的词句,好好去体会安静是怎么捉到蝴蝶的。

3、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话,并把它背下来。

4、提问:如果你是作者,此时站在离安静不远的地方,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你会想些什么?

5、过渡学习第六自然段,思考:安静她为什么把蝴蝶给放了。

1、读课文,勾画句子。

2、理解第四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1)读句子:安静的手指悄然全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2)给竟然换词;

(3)理解“消然合拢”想象安静的内心世界。

(4)理解“奇迹”!

(5)理解“神奇的灵性”

(6)猜测安静是怎么知道的蝶就在身边?猜测安静的心情?

3、生读书,背诵第四自然段

4、生汇报

5、生读第六自然段

(1)自读、思考

(2)汇报、交流

(3)朗读感悟安静的内心。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以读悟情,激发情感,感受到盲女孩安静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

二、联系实际,感受作者对生活的关爱

1、出示句子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2)提问:谁到底是谁?

(3)追问:他们是怎样在创造自己的缤纷世界呢?

(4)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1、生汇报交流

2、感情朗读感悟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以及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三、回归课题

引读课题、总结课文

生深情读课题

回归课题,升华情感

四、布置作业

1、把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摘抄下来。

2、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五、说板书

17触摸春天

安静——创造奇迹——热爱生活

〔板书的设计突出教学重、难点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在现今,说课逐渐成为现阶段极其重要的一种教研活动。小学语文四年级说课稿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一、教材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一诗是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中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他们已积累了很多古诗。通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积累了王安石的《梅花》、《元日》、《书湖阴先生壁》等等,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和古诗五读法等方法来学习古诗,感知诗词大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3)通过意境的创设、反复诵读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想象意境,领会诗情,品味诗句。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准备

(1)针对古诗内容有侧重地查阅王安石的资料,对他的基本情况、籍贯故乡、人生履历有所了解,并做简要地记录。

(2)收集描写思乡的诗词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导入语:如果说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片浩瀚的星空,那么,诗歌就是其中最亮的一颗星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北宋王安石创作的《泊船瓜洲》”导入课题,师板书课题,生读课题,并释题意,然后详细介绍了诗人王安石,对他伟大的历史功绩和文学成就进行了高度赞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诗人产生了崇敬之情,进而对诗歌产生了学习的渴望。

(二)整体感知,重点品析

一、读通其文。

(1)纠正字音。如:“泊”的读音为bó

“间”读 jiàn;“万重山”的“重”读 сhóng;“还”读 huán;

(2)让学生小声朗读诗文,注意读准字音。此环节目的在于扫除字词障碍,大体把握诗意,为后面的细读诗词奠定基础。

(4)小结学习方法,教师板书:一读通其文

二、读品其意

(1)自读诗文,结合幻灯片出示的词语注释品味诗句的具体含义。

(因为这首诗的意思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采用了自学的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味诗句的意思,通过课上的学生回答表明,学生完全能够自学,且效果很好。)

(2)捉住诗眼“又”以及“何时还”进一步分析诗人的思乡之情。

(3)通读全诗,小结学习方法:二品其意。

总之,通过挖掘全诗重点字词,使学生深刻体会诗句的具体含义,为感悟诗情做好准备。

三、读悟诗情

请学生扮演王安石的角色,想象诗人所处的场景以及他的所见所感。教师在旁用语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境。

在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观察积累,对诗人当时所处的自然环境展开了大胆的想象,并将想象内容连贯起来创作出了一段段生动优美的文字材料。这里运用语言描述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在这里,我大胆的提出了两个问题,1、为什么诗人所处的实际距离和他的心理距离产生了差距?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王安石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出示王安石推敲用字的典故,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用“绿”字?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受绿字的动态美,并且诗人感受家乡的美景从而增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让学生大胆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了情感。充分挖掘教材的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使学生完全融入到诗词所营造的意境中,将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谐统一起来,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诗的意境、情蕴,产生情感的共鸣。)

四、读诵其韵。

(1)带感情朗诵,注意音调、停顿,读出节奏韵味。 请学生展示朗诵,教师进行评价。

(诵读和朗读是不同的,其区别就是用情与否,学生经历了前三个学习阶段,对诗情有了很深的感悟,之后,我又给学生出示了四个词语,分别是:思念、哀伤、渴望、无奈,让学生用这些词语说出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和感受,结果学生的回答淋漓尽致的把诗人的心情和感受表达了出来,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学生的诵读很成皋,诵读起来声情并茂,并能通过关键字诵读出诗人浓浓的思想爱乡之情。)

(2)指名学生背诵,结合想象与意境,欣赏、诵读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利于背诵,而且记忆深刻。古诗学得透彻,所以有的学生能做到当堂背诵。

(三)总结

指出教学重点,做好笔记。回顾古诗四读法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