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放手让孩子飞吧教育心得(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放手让孩子飞吧教育心得 篇1
你的魅力够不够?反问着自己,常规培养是我们常抓不懈地,现在大班的孩子对幼儿的作息、事都熟悉了,渐渐地的调皮就显现出来了,你看我班里的一个个调皮鬼,我是喊不过他们,没办法总是“噱”他们的高帽子,放大优点来让他们跟上你的脚步,和你共同前进。
在健康活动《小伞兵跳伞》中孩子们兴奋地不得了,队伍歪理歪曲的,像什么样啊,我先是——大声喊:“立正!”可是没过一分钟,情况又来了,我就火冒三丈地批评了,可是效果还是不加,没办法喊得嗓子都疼了,“巧取镇定”吧——今天我们都来开一开飞机,看看谁的飞机开得不掉队而且稳。这节课,我就围绕着“开飞机——与事故——跳伞——休息”串联整个活动,由于我选用了情景的导入,孩子们活动中兴趣比较高,可是在活动后,孩子们原来的吵、闹等又要开始了。
回到班级,我正准备找书讲故事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们能更好的静下来休息。这时,我发现了,之前制作的“小组长、值日生、玩具管理员、图书管理员”等挂牌,对了,有办法让我的孩子们更好的自我管理了,现在大班的孩子各方面能力都有提高,可以胜任小组长的工作了,故先选了几位能力较强又懂事的小朋友担任小组长。我先第一次选了几个平时较乖的孩子来担任“小组长、值日生”等,这样既锻炼幼儿自我的管理能力,同时也减轻了我们教师的管理负担。
我拿出了这些牌子,并说说挂着牌子的孩子的职务,为了能更好的吸引孩子想要要,想要做的欲望,效果达到后,我先选好了组长,几位小组长一上任果然不负所望,帮助老师分发小朋友的物品又快又准确,常常得到我们老师的夸赞。这么一来,让其他小朋友羡慕不已。活动进行中,平时要强的思凡看着眼馋起来了,不只一次向我暗示:“老师,我能当小组长吗?思凡平时是个调皮又懒惰的小男生,吃饭慢吞吞、起床慢悠悠,我看他那么积极的想做小组长,我就借此机会试试看能不能让她改掉一些偷懒的小毛病。但是今天我没有要他做小组长,要他看别人做组长都是怎么做的——爱劳动、自己先要做好(做榜样),他同意了,我就要求他如果你今天一天都表现好,我明天就请你做。午餐的时候一个劲的埋头吃可认真了,吃完后呼了口气说:“老师,今天我三个白白碗,是我们组的第一名。”我心里暗喜,真有效果啊,笑着继续说:“真厉害,小组长都是很能干,你还差一点点就明天可以做小组长了,还要自己的事都自己做,爱劳动。”思凡点点头。小组长大魅力,孩子们自我管理要求高了,各个挣着要做。
小组长,有乖巧的孩子带领顽皮的孩子一起管理,班级管理更轻松。小组长也不只是能力强的幼儿的专利,是所有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进步努力地方向。我告诉班里的小朋友,小组长不是总一个人担任的,并选定每周五进行一次集体评比和改选。自此,班里的小朋友们个个跃跃欲试,评选时孩子们的脸上更是流露出欢欣和激动。被当选的小组长们自信满满,看到小朋友们自信的展现着自己的能力时,我替他们高兴也感叹,小组长的魅力真是大啊。
放手让孩子飞吧教育心得 篇2
当你看到你4岁的宝宝正从冰箱里把一大瓶饮料拖出来,然后往他自己的杯子里倒的时候,你将会怎么做?假如大部分饮料没有倒进杯子里而是流到地上,你会不会大叫一声:“等等!让妈妈来帮你倒!”
插播[教育新闻]——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加,凡事喜欢说“我能”、“我要自己来”,喜欢自己去尝试、体验,对于孩子您能做到放手吗?。成人要珍视孩子的这种独立愿望,鼓励引导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回到我们的画面——很多父母都没有给予孩子们机会,去尝试做他们自己能够做的那些事情。比如对三四岁的孩子来说,父母仍然给他们穿上袜子,他们洗完澡父母帮他们把身上擦干,还帮他们铺床叠被。毕竟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已经成为父母的习惯。而且,如果让孩子们自己做事,那将又慢又乱,甚至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小家伙没准还会大发脾气,把所有东西都弄得一团糟。然而,事实是三四岁孩子的能力已经远远超过我们父母所认为的那样,他们正在处于自我意识的发育阶段,而且已经准备好去探索整个世界了。
如果你让你的孩子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情,他就能够慢慢长成一个有责任感、与人友好合作的愉快的孩子。但是,如果你坚持自己帮助孩子做每一件事情,他就会养成等着别人来做的习惯。当你的孩子渐渐长大之后,忽然有一天你让他自己把衣服穿上或者把地上扔的玩具拣起来,他就会感到你是在惩罚他。所以,你现在就要教导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告诉他他是家里的一个好帮手。
下面一些建议是告诉父母如何开始给予孩子更多的自己动手把事情做好的机会。如果父母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就能够变得有创造力,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了解你的孩子已经懂得了什么
在你断定你的孩子不能够做什么事情之前,你应该先想一想他已经能做什么了。比如说,如果他能够从1数到5,那么他就能够帮你数一数晚餐需要多少根筷子,而且帮助你摆放整齐。如果在家里他知道怎么样有礼貌地去多要一些牛奶或者果汁,那么在外面吃饭的时候他也可以去要自己需要的东西。
为孩子能够成功地自己做好事情创造条件
如果家里的厨柜和餐桌对孩子来说有点高,茶几或低柜应该不成问题。你可以在低柜里放一些不同形状的杯子和饮料,这样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拿到。如果他们可以经常地去倒牛奶或者果汁在自己的小杯子里,那么他就能够慢慢学会怎么样灵巧地去把大桶的饮料倒入杯子里。
循序渐进
就像小宝宝在走路之前要先学会爬行一样,小孩子也要慢慢地去掌握一些技能。比如,先让你的孩子在你的旁边学习如何分门别类地把衣服放好,一个月以后再让他看着你如何叠好毛巾,等过了几个星期,然后再教他怎么样把衣服挂在柜子里。
如果你教你的孩子如何系好安全带,也许最终他不能自己系好安全带,但是他至少能够把安全带从自己的胸前拉过去放在安全带扣的旁边,幼儿教育《对于孩子您能做到放手吗?》。所以,父母一定要明白即便小孩子只学会了一件事情的一部分,那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应该鼓励孩子说:“你成功了!你做得不错!”这样,你的孩子就会感到很自豪,他将继续努力。
给孩子做示范的时候少说话
如果你只顾说,那么你的孩子就没有看你的双手在做什么,而是看你的嘴在说什么了。也就是说,你要多做示范少说话。举个例子来说,你先把面包、装果酱的瓶子和餐刀都放在桌子上,然后确定当你舀果酱的时候你的孩子一定在认真看着呢,最后,给他示范怎么样一只手拿着面包另一只手在面包上抹酱。你示范一遍过后就可以让你的孩子尝试一下了,这时候你可以在旁边告诉他他的做法是否正确。
设定孩子安全的活动范围
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炉子和电源插销显然是非常危险的。所以,首先告诉你的孩子哪些东西是禁止他动的,哪些地方是禁区,这样你的孩子在做事的时候就感到自由一些了。如果有可能就在孩子不会受到伤害的情况下,让他帮助你做一些搅和鸡蛋或者面粉的家务活。
让孩子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如果孩子每一次小小的闯祸都使你很生气,那么你的孩子将认为他做了非常错误的事情。所以当你的孩子把东西摔坏了或者把牛奶洒了一地的时候,你应该冷静下来,语气缓和地对他说:“我帮你把这里清理干净好吗?”然后告诉孩子怎么样使用拖布把地打扫干净。毕竟让孩子自立的目的是使孩子有自信感。
帮助孩子解决困难
当你的孩子受到挫折的时候,他的情绪就会非常沮丧。但是你不必帮助他避免受挫,你应该帮助他如何去面对挫折。你可以给孩子一些语言暗示,而不要自己来帮助孩子把所有的事情做完。当孩子做迷宫游戏多次失败的时候,你可以提醒他:“这条路你尝试走到底了吗?”
放慢速度,不要急于求成
成年人通常是为了完成这项工作而做一些事情,小孩子们却不是这样,他们更倾向于过程。他们喜欢反反复复地做一个相同的动作或者一件相同的事情,这是因为做法正确使他们感觉良好。因此,当让你的孩子帮助你擦地板的时候,你要明白他很可能决定只是来回擦一小块地方,而不是把整个房间都擦干净。
知道什么时候让孩子暂时停下来
当受到挫折的时候,有一些孩子就会退缩了,另外一些就会又跺脚又扔东西。了解你孩子的性格特征这点非常重要。只有你非常了解你的孩子,你才能在他还没有到达性格极限之前介入进来。冷静地劝说你的孩子,让他先暂停下来,等过了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再建议他重新尝试一下这项工作。当他重新尝试的时候,你就可以问他:“为什么上一次你认为那么困难呢?”然后帮他看一看是否能够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父母允许,小孩子自己能够做的3类事情
一、自理
安装玩具火车轨道;把图画书摆放整齐;准备上幼儿园要带的东西,如小手帕;玩完玩具负责收拾,放在固定的地方;没有管理好玩具,想玩时找不到时,你不要轻易替他找,可以问宝宝:“玩具玩完应该自己收的,想一想,你把这个玩具放在哪里了?”
二、简单的家务劳动
孩子虽小,也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例如:饭前把碗筷摆放在餐桌上;清理餐桌,把用过的碗碟放在洗碗池里;擦桌椅;扫地;倒垃圾;洗自己的小手帕。购物回家时,帮妈妈拿一些比较轻的袋子;每天早上给家里养的小猫或小狗喂食。
三、自我服务
自我服务是孩子照料自己的生活、做好个人卫生等。洗手、洗脸、刷牙、洗脚、剪指甲;铺床叠被(也许有些乱糟糟的);自己吃饭;拿切蛋糕的小刀子把香蕉或者其他软的食物切成小块;每天自己选择衣服,然后穿上;穿鞋袜、系鞋带;出门玩自己背好小水壶,渴了喝,喝好盖上。
放手让孩子飞吧教育心得 篇3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差,在一日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会求助老师,为了节省时间,把事情快点完成,因此,有很多事情我都会帮助孩子,可是发现,这样的结果却是越帮孩子越是不会,而且救助的次数就越多,事情也越多,感觉总有处理不完的事情。为了解放自己,培养孩子,我决定放手。
例一:在娃娃家,我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娃娃,这个娃娃穿着一身套装,戴了一顶帽子,由于娃娃是塑料的,头比较滑,帽子总是会掉下来,每次帽子掉下来了,小朋友都会让老师帮忙,因为自己不会带,我想也是顺便的事情,就帮助孩子戴上了,没想到,每次游戏的时候都有人报告老师,有时一次游戏中会掉好几次,我想一次两次,也就算了,总是帮助也不是事,于是我决定把这个戴帽子的技能教给孩子,让孩子学会后自己戴。在学习戴帽子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的小手确实没有什么力气,而且戴帽子的方法也不对,怪不得自己不会戴了,于是,我就教给孩子比较简单的方法,把两只手的四个手指放进帽子里,再张开,戴在娃娃头上。刚开始孩子的动作比较笨拙,尝试几次后,就有经验了,一个孩子又要抱娃娃,又要戴帽子有些不方便,孩子想出来可以两个人合作,一个抱娃娃,一个戴帽子。有一次游戏的时候,我发现娃娃家的爷爷请了一个小客人帮忙抱孩子,自己来戴帽子。自己学会了本领,终于不用再麻烦老师了。
例二:在户外游戏的时候,有一个孩子想出来用绳子套着圈圈拉马车玩,刚开始我也是帮助不会的孩子把绳子套在圈里,发现这样做了以后,本来想自己做的孩子都不高兴了,都请老师帮忙了。有一次,小超像以往一样又要请老师帮忙了,这次,我可不答应了,我对小超说:“如果我套好了,就给我玩,你就没有玩了。”小超哪里答应,没办法,只得自己套,于是他就试着自己套,我就在旁边看,他把绳子的一头穿进圈里,就开始拉着绳子跑了,可刚一拉就松了,根本就没有系紧,他反复几次,都失败了,后来他就多缠一些,最后终于可以来起来了,那一刻,他脸上也出现了胜利的微笑,我也替他高兴,虽然这个过程长了些,但是孩子成功了,是自己解决了事情,心里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比一切都好。
在这个两个例子中,成功的放手,让孩子获得了发展。我想,很多事情我们都可以放手,给孩子多一些的时间,让孩子去尝试,体验,孩子会获得更多的发展。
放手让孩子飞吧教育心得 篇4
孩子在一天天地长大,而我们做父母的无论孩子们长得多大,在我们的眼中他们仍然还是孩子。由于我们和孩子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不同,所以有时就难免和孩子在观念上产生差异,好像我们和孩子成了两个世界的人。而且由于我们习惯了当父母,看问题时总是站在我们的立场,习惯从自己的角度为孩子好,对孩子总是这个不放心,那个不放心的,唠唠叨叨地让孩子们厌烦。今天看了朋友“空谷幽兰”的博文,使我受益匪浅,恍然大悟。
其实,孩子们已经很硬实了,是我们当父母的多年养成了以孩子为中心的习惯,没了自我。而且我们随年龄的增长愈来愈依赖孩子,当孩子到一定的年龄时,我们当父母的就该放手,就该断奶了。
现在,我们做父母的最重要是该认清自己的状态和位置。孩子们已经长大了,他们有他们独立的思想和处理学习和生活的方法,我们需要的就是放手让他们自己从亲身的经历中体会和成长。
尽管我们有比他们更多的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但他们的路还是要让他们自己去走。可能我们的有些观念的确是正确的,但处在他们的目前阶段,他们不一定就能接受。与其指手划脚地说教,不如就试着放手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让他们从碰壁和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让他们走一点小小的弯路。我们要清楚,孩子走一点弯路是成长的必要代价,我们要相信他们的能力,相信他们一定会有水平和能力处理好生活和学习,相信他们,
相信孩子吧,放手让他们飞。
放手让孩子飞吧教育心得 篇5
在教学《冷冷的冰》这一主题活动时,我将事先冻好的冰给每个幼儿发下一块放在白纸上,让幼儿自由观察。孩子们都非常高兴,刘书彤对身边的涵涵说:“在家里妈妈不让玩冰的,王老师真好,给我们每人一块。”好奇心促使孩子们伸手去摸,接着又把手缩回来:“真凉呀!”
随后我组织孩子们回答自己的观察结果,一个个小手纷纷举起来:“老师,冰凉凉的”“老师,冰滑滑的”“老师,冰在纸上变成水了”我补充说:“那是冰融化了,冰来到教室里很暖和他化成水了。”最后,我们总结了冰的特点:冰没有颜色,凉凉的,滑滑的,遇热会变成水。
当我准备收起冰块时,书彤和晨阳说:“老师,让我们再玩一会儿好吗?”看到孩子们渴望的眼神,我灵机一动,给每个孩子发下不同颜色的彩笔,让他们沿着冰在纸上融化的痕迹画下来。画完后,孩子们兴高采烈的说:“我画了小狗”“我画了小鸡”“我画了小兔”……这节课孩子们在玩玩画画中探索到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知识,非常高兴。
各位老师,家长朋友们,请放手让孩子探索吧!有时一个小小的自然现象或科学知识对孩子来说都是伟大的发现,都是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