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

欢迎阅读教学计划(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计划 篇1

实用的教学计划模板锦集10篇

时间一晃而过,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抒写新的篇章,做好教学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做教学计划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计划 篇2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班有24个小孩,其中男孩13人,女孩11人,均为本学期刚刚入园的新生。在新生调查表中我们了解到:在我班有几个幼儿上过小小班,对园内生活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上的准备,所以能较快的适应新的环境,并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大部分小孩在家受家人的宠爱,以自己为中心,来园时,哭闹情况多较,对父母和祖辈依赖性较强,一些幼儿抓做大人的脖子不肯放手,一些孩子手脚乱跳,还有一些孩子对家长又抓又咬,情绪很激动,在和幼儿接触和交谈中发现幼儿自理能力和行为习惯普遍较差,如:不会自己吃饭啊,不会入厕,有的个性较强,形成了许多的坏习惯,时常与同伴为了争抢玩具发生攻击行为,有的不和群,任性,有的说话不清楚———为了使这些幼儿能尽快稳定情绪,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我们老师将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把更好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使每为幼儿都能愉快的生活,取的可喜的.进步。

二、教学目标:

节奏感是音乐实践活动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是音乐情绪、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小班时期是培养幼儿节奏的最佳阶段,同时也

也是培养音乐素质的基础时期,而音乐游戏化的方法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一切从兴趣出发。本学期通过研音乐游戏化的方法对小班幼儿进行节奏感培养的同时,探索其内容、目的和组织手段。现将我在第一、第二个阶段中的一些做法和实施过程做个简单的小结。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本班幼儿在音乐节奏感方面的表现情况,确定教研课题。

2、培养并建立初步的音乐活动常规。

3、能够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难点:

1、认识几种打击乐器,能随着熟悉的乐曲使用固定的节奏型进行演奏,体验乐器演奏的乐趣,初步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

2、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听音乐的兴趣,养成安静、用心地听音乐的习惯,初步了解比较典型的摇篮曲、舞曲、进行曲和劳动音乐的不同特点。

四、具体实施措施:

1、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

(1)、提供多种乐器,让幼儿在自由敲打中获得满足以激发幼儿玩乐器的兴趣与欲望。

(2)、幼儿提供两种乐器(如碰铃、响板)让他们在敲敲打打中听听其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在比较中进一步感知乐器的不同音色,初步掌握其乐器的演奏方法。

(3)、提供音色差别较大的两种

乐器,在幼儿的敲打过程中用动作帮助他们了解乐器的音色与情感所表达的关系。如敲大鼓时引导他们模仿“老虎、狮子”等有力的动作。敲三角铁、碰铃时做鱼游、小兔跳等灵巧的动作。由于在这些自由敲打的游戏活动中没有节奏的要求,对于尚不能较好地掌握有规律打拍的小班幼儿来说同样会使他们的获得成功和满足感。

2、在听听玩玩中激活幼儿的节奏动感

(1)引导幼儿感知节奏。

首先,音乐来源于自然生活。我经常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学习感知生活中的节奏,如引导幼儿倾听观察自然界、动物、生活中的节奏响声,之后进行模仿、感知,并拍出节奏类型来。从中让幼儿发现音有高低、长短、强弱之分,使他们积累丰富的听觉经验。其次,我还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一系列听力游戏,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感受节奏的动感。如:用筷子敲击铝锅、玻璃杯、碗碟等生活中常见的用具、器皿,从中辨别声音的高低。有时,我还采用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即老师用打击乐器敲击简单的节奏,幼儿用拍手、拍肩、跺脚等动作将其表现出来,反之,幼儿敲节奏、老师将其再现出来。

(2)、体验、感受稳定单一的节拍

这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基础。我经常让幼儿以自身的身体律动来感受稳定的节拍。如唱歌、乐曲时,让幼儿随着节拍,一拍一拍地摇动身体、头,感受有规律的无变化的拍子。在这个练习中,我还让幼儿随着乐曲做拍手、拍肩、拍腿、跺跺脚等律动,这样就能帮助幼儿较好地体验、感受稳定的节拍,为今后掌握有变化的节奏打下基础。

教学计划 篇3

单元家学内容: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单元教材分析:

数学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学习数学还可以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传统的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这部分内容,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是本册教材新增的内容之一,教材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单元内容结构如下:简单的排列——最简单的推理——简单的推理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左右

教学计划 篇4

学习目标

1、经历逆向得出因式分解方法的过程,并会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2、发展学生逆向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本课时

重点难点

或学习建议教学重点:掌握公因式的概念,会使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教学难点:正确找出公因式,正确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本课时

教学资源的使用电脑、投影仪.

学习过程学习要求

或学法指导教师

二次备课栏

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

1、如何计算375×2.8+375×4.9+375×2.3,你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

2、类比上式,能将写成积的形式吗?在多项式中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3、这里是多项式中______都含有的______,称为多项式各项的__________.

分配率.

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

1、探索研究

议一议:下列多项式的各项是否有公因式?若有,是什么?

⑴⑵⑶

问题:通过上述问题你能否说明如何找出一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2、找出公因式后,我们就可以将写成积的形式,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这

样,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_________.

3、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两者是互逆关系

4、例题一(准备好,跟着老师一起做!)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⑴6a3b–9a2b2c⑵–2m3+8m2–12m

如果多项式的第一项系数是负的,一般要先提出“一”号,使括号内的首项系数变为正,在提出“一”号时,注意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5、例题二(有困难,大家一起讨论吧!)

想一想:如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

如果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把多项式化成_________与另一个多项式的____________,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

注意:找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时,⑴若系数是整数,则取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⑵对于字母,一是取各项中相同的字母,二是各项相同字母的指数取其次数最低的.

先分离,再提取.

注意:公因式可以是一个单项式,也可以是一个多项式.

体会因式分解的意义及其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为丰富学生的感知,再给出几个多项式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他们能否写成积的形式.

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

1、巩固练习

⑴课本P71练一练1、2、3、4.

⑵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⑶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①6p(p+q)–4p(p+q)

②(m+n)(p+q)–(m+n)(p-q)

③(2a+b)(2a-3b)–3a(2a+b)

④x(x+y)(x-y)–x(x+y)2

2、提升训练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①(a+b)(a-b)-(b+a)

②a(x-a)+b(a-x)-c(x-a)

③10a(x-y)2-5b(y-x)2

④3(x-1)3y-(1-x)3z

3、当堂测试

探究与训练P485-8.

先分离,再提取.

注意:公因式可以是一个单项式,也可以是一个多项式.

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

1、本节课从数引入过渡到式,运用类比的思想得出因式分解的方法之一:提公因式法,并通过观察以及做一做,得出如何找公因式的方法,并把一个多项式通过提公因式法写成积的形式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