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

多美网

2025-07-31读后感

欢迎阅读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 篇1

今天,我认真地读完了马克·汉林的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我感触很深。

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群正在学校上课的孩子被困在废墟下,其中就有七岁的阿曼达。阿曼达年轻的父亲因为自己曾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一个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而不停挖掘着,被困的阿曼达同样坚信父亲会来救他,于是,年仅7岁的阿曼达一直鼓励同学们坚持。38小时后,父亲终于听到儿子的声音,顺利救出了儿子和其他13个同学。

这是,我感到了父爱的力量。要知道,阿曼达的父亲整整挖了38个小时。38小时啊,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不吃,不喝、不睡,甚至连歇息一下都没有啊!这是一种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是父爱的力量!是父亲的责任感!虽然他明白,这里随时会发生爆炸;虽然他明白,这里随时会有余震;虽然他明白,自己稍一马虎,就会有生命危险!但他为了自己的儿子,愿意付出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这时,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我以前学习成绩很差,我快要放弃了,老师的责骂,同学的嘲笑,令我感到自己的前途一片灰暗。在我欲哭无泪时,是他,是父亲,是父亲为我拭去泪水,慈爱地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努力啊,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你可以的,爸相信你,加油!”我笑了。那晚,我努力了,我在父亲的陪同下一起复习功课。考试时,我同样也在努力。成绩快下来了,我希望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我把发下的试卷盖在桌上,一点一点的掀开。啊!太棒啦!满分!我高兴的笑了。我把好成绩告诉了父亲,他却不以为然地开玩笑说:“嘿嘿,我就说吧,你能行的嘛!要相信我,但更要相信自己,你可以的!不过,别骄傲哦,在努力,保持这个好成绩!”那天,我终于见到了雨后的彩虹,它,是多么的美,我心中的云层被父爱轻轻地拨开了。

父爱是深沉的、伟大的!我想,《地震中的父与子》将会感动更多的人!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 篇2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在地震中的一位父亲为了救被压在楼房下的儿子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懈的整整用手挖了三十八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读了这篇课文的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正是因为这位父亲坚持和自信,所以才能救出儿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必须要有这种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记得去年暑假我学打乒乓球时,每天从下午五点多,一直练到晚上八点,回家后已经是满头大汗,筋皮力尽,还要练完老师布置的各种打球动作,我有些想退堂鼓了,妈妈仿佛看出我的心思,鼓励我:“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一定要坚持。”我咬着牙学了下去,现在我不但学会打乒乓球,还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无论干什么事,决不能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其实古今中外无数名人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力,在经过许多艰难、曲折而百折不挠才会成功。王曦知练书法,达芬奇画鸡蛋,爱迪生做实验……都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在经过支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使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篇《奇迹的名字叫父亲》的课文,文章描写的父亲与本文中的父亲非常相似。同样描写了使我感到父爱的力量是那么的神奇、那么的伟大。在别人看来是不能的'事,而在这两位父亲的爱中却奇迹般地变成了现实,这是多么值得歌颂的父子情啊!难怪妈妈读这篇课文时眼睛都湿润了。

合上书眼卷沉思,干什么,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明确的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锲而不舍的精神就一定会成功。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 篇3

我们在父母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

我觉得我的父亲与我最亲近,因为这次考过试,我抄有数学答案准备考过数学跟陈彦、何怡雯对答案,没想到错了许多:两个是答案错了,还有一个是简便运算错了。

我一回家就对爸爸说:“爸爸,我数学考得肯定不好,你要做好心理准备。爸爸刚刚还是慈眉善目,一听到这个坏消息,就顿时变得焦急万分。说:“怎么回事,是不是马虎了?”

我心不在焉的说:“反正我错可多。”

爸爸严厉地说:“就知道你很马虎,这次就当是对你的一个教训,下次注意点。别再粗心大意了。”

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平静下来了。看到爸爸刚刚还开开心心的,我一说这个坏消息,有焦急万分,还为我担心,就觉得对不起爸爸。因为爸爸平时辛苦赚钱,供我读书,平时还对我那么好。从没有说过我一点不是。爸爸虽然平时总爱玩电脑。但在妈妈教训我和弟弟时,爸爸总会出来护着我,我真想让爸爸一直在家。但是如果爸爸一直在家,没人出去赚钱,那我们的生活该怎么办?

我们学了第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后,我觉得那位父亲是多么的恪守诺言,多么的'坚韧不拔、永不放弃!他这种精神感动了我,我相信如果我也埋在那片废墟中,亲爱的爸爸也会像那位父亲一样冒着生命危险来救我。

父爱,虽不像母爱那样用语言表达,但是爸爸会用行动来证明。

爸爸,您犹如大海里的水滋润着我;您如天空中的太阳照耀着我;您如我喜爱的一首歌,怎么唱也不厌倦;您如一棵大树为我遮风挡雨;您如一盏灯,为我照亮前方的道路……谢谢你爸爸!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 篇4

读完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特别是在父与子相见时,他们的伟大,儿子伟大在能信任父亲和能安慰同学;父亲伟大在能为了儿子不惜一切,舍命相救。

信任父亲 安慰同学

在文中结尾前5。6段的地方有写父子的对话,“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儿子说过这句话说明了儿子深深的记着父亲说过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可见,父亲和儿子的情感和信任不是一天两天的,这真是一个伟大的父与子啊。

在文中有一句:“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能够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这样的句子,说明了儿子7岁就养成了能安慰别人,能鼓舞士气的好习惯,这也离不开父亲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让儿子有信心继续等待。安慰同学。

不惜一切 舍命相救

在文中有讲父亲用了38小时,不惜一切在废墟上用肉体的双手挖掘坚硬的钢铁,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这样的狼狈,这样的执着,还突破了肉体折磨和精神折磨,这都靠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在现在的地震后,父母都会去拼命的找孩子,在汶川的地震中,有多少的.父母和学生。孩子丧生黄泉,这是个悲痛的惨剧,但是在汶川的地震中,没有一个人像洛杉矶那位父亲那样去用手来挖掘废墟寻找孩子。洛杉矶的地震是6。6级,而汶川的地震之前是7。8级后来被改为8。0级,6。6和8。0之间是多么的遥远,而在一个中国和一个美国之间父子或母子的感情是多大的差别,一个是不惜一切舍命相救,一个是大哭一场、双手一摊、无助等待,这就是国际的差别,也证明中国人的感情远远的和美国的感情差的远。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