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漂亮朋友》心得(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漂亮朋友》心得 篇1
同学们,战友们,你们能想象一个只有高中文化,几乎胸无点墨的人能够在法国上流社会行驾自如吗?但是主人公杜洛华做到了,他仅用一只笨拙的钢笔就讨好了上流社会的各色人物,最后挤进了第三共和国的统计集团。
初见杜洛华只是一个退伍士兵,将军梦不成,贫困潦倒,为一餐一饭发愁。但在费雷吉埃指引上记者之路后,命运就一步一步发生改变,主人公的本色也一点一点呈现。杜洛华依靠美丽的外表,不择手段的玩弄巴黎上流社会女性,玛德莱娜、德玛莱尔夫人、华尔特太太、苏珊娜,一个一个都是他步步高升的台阶。
玛德莱娜为他提供了生活保障,德玛莱尔夫人帮他事业立足,华尔特夫人让他大赚一笔,苏珊娜则让他虚荣心大获满足,登堂入室。
杜洛华外表堂堂,但内心狡黠、虚伪成性、卑劣无耻、野心勃勃,但也是一类草根的代表。他为了改变自己卑微的地位不择手段,上位巴结,不止是当今向往的飞黄腾达之路吗?不过有一点,他孝敬父母,毋庸置疑。
另一方面,书中的四位女性,上流社会安稳富足让她们厌倦,他们寻找刺激和放荡,相接触不属于自己圈内的生活和任务,拥有一份自己无法忘怀的出轨,如玛德莱娜,一次次伤心,一次次被玩弄、欺骗,可又心甘情愿当杜洛华的情妇。
之后的德玛莱尔夫人被抛弃,华尔特夫人痛苦折磨,以及苏珊娜私奔离家,尽管结婚了可结局也不难推断。
这本书,并不是要批判某个人,而是反应社会现象,对社会上不良的风气对人性的侵蚀、扭曲感到悲哀。作者对人性和世界观察入围,感受细致深刻,把巴黎的怪异的社会大杂烩呈现了出来。
延伸阅读:《漂亮朋友》是法国19世纪小说家莫泊桑的代表作,它诞生在标志第三共和国历史特点的投机活动中最辉煌的时刻,堪称这一时期重大事件所孕育的杰作。“近半个世纪以来,这部小说的影响,无论在法国还是在世界上,都没有终止过”。
《漂亮朋友》心得 篇2
你们相信一个几乎胸无点墨,只读过高中的人能够在法国的上流社会行驾自如吗?
你们相信一个19世纪末的人做到了像汉朝的匈奴人一样“父死子妻后母,兄终弟娶寡嫂”吗?
你们相信一个人就凭着一张嘴一支笔,讨好了上流社会的各色人等,最后挤进了第三共和国的统治集团吗?
也许你不相信有人能够做到,但是这个人——杜洛华,他做到了!
初识杜洛华,他是一个贫穷的退伍士兵,为了月底剩下的一点钱吃两顿午饭还是两顿晚饭而选择的人,但自从遇到了他的战友弗雷吉埃,他把杜洛华带上了记者的道路。弗雷吉埃慷慨大方地借他钱买了套礼服,这才迈出了记者道路的第一步。后来,弗雷吉埃由他的上司变为他的同事,最后因一场病而长眠地下,但杜洛华却没有任何悲痛欲绝的表现,原因是,他惦记着巴黎的高官厚禄和专栏主编的高位……
我在杜洛华身上看到了不少人的影子,如北宋灭亡时伪齐政权的统治者刘豫,本是出身于河北农民家庭,蒙朝廷恩德做到二三品的济南知府,但金兵一来他却第一个投靠了金国。为了做伪齐皇帝,他贿赂了金国大将完颜昌,但看到同样拥护他的完颜宗望势力更大,就再也不理完颜昌了。完颜昌的部队经过伪齐城下,完颜昌让刘豫慰劳一下满身征尘的将士们,而他却说,我已贵为天子,不宜再与将军相见。杜洛华也是像他一样的寡廉鲜耻,他在游乐场遇到熟人拉舍尔,但因为他新结识了德玛海勒夫人就再没有理会她,当德玛海勒夫人离开时他又回去找拉舍尔,结果可想而知……
俗话说:“朋友妻,不可欺。”杜洛华面对弗雷吉埃夫人玛德莱娜弗雷吉埃,竟然光明正大地和她结婚了。这种事恐怕只有“父死子妻后母,兄终弟娶寡嫂”的夷狄才能做出来吧?杜洛华这一点又让我想到了《红楼梦》里的薛蟠,对待女性把她们放在自己的脚下,仿佛“唯我独尊”。
但杜洛华有一点也很值得我们学习:他很爱自己的父母。当与玛德莱娜弗雷吉埃结婚时他给了他们四千法郎,当与报社老板的女儿苏珊娜结婚时他给了他们四万法郎。这一点也很像刘豫,当他做了伪齐皇帝,把太庙改成了自己的家庙。
刘豫与杜洛华,中外两国都有这种人,而这种人现在还像一块嚼过的口香糖粘在这个透明易碎的地球上。要知道,就是他们,把地球搞得一团糟。
《漂亮朋友》心得 篇3
无耻、卑鄙、贪婪、虚伪……这一类的词汇用在杜洛瓦的身上是绝不为过的。是初中的语文课本让我第一次接触了莫泊桑的小说,也让我知道了这一本《漂亮朋友》。
第一次读《漂亮朋友》大约是在我读初二的时候。或许是因为年纪与经历不能让我对小说有所感触,只能在读到将近一半的时候,将它高置书柜。对小说所描绘的生活状况的疑惑远远超过了我对主人公行为的不解。没有实力的人是如何在新闻界这样一个需要文采和文才的地方顺利存活下来的,他们又怎么能允许这样的人从报社编辑一路成为报社主编?这是不公平的——虽然这样的感受看似肤浅,却不可否认是最直接明了的。
又一次,拿起了《漂亮朋友》。伴随对当时社会历史的理解和自己对现实的了解,我终于开始能够被书中的人物所触动。年轻英俊的杜洛瓦——或许用“漂亮”形容都不为过的人,他花哨风流,自然也不免愤世嫉俗曾经的高贵的轻骑兵身份,让他比其他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对上流社会的生活更加充满了渴望。利用朋友,利用外貌,利用女人……
他从铁路员工成为了巴黎新闻界的红人,最后拐走报社老板年轻的女儿,成为了报社的总编辑。如果用一个人最后所获得的社会地位来评判他的成功与失败,那么杜洛瓦无疑是属于“成功”的这一类人。即使过程不耻,他却是获得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巨额财富和万众瞩目的社会地位。像杜洛瓦这般的为了钱财与权势而不择手段的人,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包括未来的社会上,都是存在的。他是个例,却不是特例;强取豪夺,劣质本性,便是他们的标签。
将杜洛瓦与上流社会联系在一起的,是那些属于上流社会的女人们。玛德莱娜,一个拥有杜洛瓦所需要的智慧与头脑的女人,便因此被利用。迷恋上“漂亮”的杜洛瓦,让她最后失去了爱情,留下一份遗憾的婚姻。若说玛德莱娜与杜洛瓦的结合还是有双方相互利用的成分,那么年轻貌美的瓦尔特夫人却是真心的爱慕着杜洛瓦的。
即便是已为他人妻,瓦尔特夫人对杜洛瓦的爱慕却也总不会让人心生厌恶。她既温柔又善良,更不必说体贴得当。她所希望得到的无非就是“漂亮”的杜洛瓦的爱情,然而却不知道自己的包容帮助使得自己已然成为爱人名利道路的棋子,而且这或许还是一颗可留可弃的棋子。相比之下,她是那个让人心生怜悯的女人。最后,便是年少纯洁的苏珊。
她出场的时候,便能让人感受到她的单纯,甚至是不谙世事。这样的年轻少女自然是抵制不了“漂亮”杜洛瓦的诱惑的。她如愿得到了杜洛瓦,或者更应该说是杜洛瓦如愿让她得到了他。虽然故事没有继续下去,但是毫无疑问,苏珊不可能是赢家,她不可能是杜洛瓦的终点站。年少的傲气注定了她从一开始便是要走向失败的。
从《漂亮朋友》中,我能看到莫泊桑对当时病态社会现状的鄙视,能看到他内心高尚的情操,但我也只是能从书里看到罢了。相较于深刻地剖析那样的社会,我所关注的更多是书里浅显的内涵,也许是因为这更加贴合现在,贴合自己的现实。随着生活的变化,特别是周围的人物与环境,人们的内心也会受到影响,至少是有波动和起伏的。明白的说,现实意义中的贪念和欲望会随之而来。
不否认那些利用手段得到利益的行为——谁都有自己的手段,差别只在乎于道德与法律是否认同罢了。因为现实就是如此,我们从来都不能阻止下一个“杜洛瓦”的出现,所以不成为下一个“杜洛瓦”,这才应是我们所在意的。“杜洛瓦”之徒毕竟是少数,且为人敬仰的绝对都是兼具人性与才学的艺术家。社会便是如此,黑暗与不公随时会发生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所以即便是再诱人的利益所趋,也要跟随社会的大流,跟随光亮而行。
《漂亮朋友》心得 篇4
《漂亮朋友》描写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青年资产阶级骗子、冒险家杜洛瓦利用种种无耻手段发迹的经过,通过他的发迹,作家不仅刻画了杜洛瓦本人灵魂的卑鄙龌龊,更为主要的是深刻地反映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政治生活的黑暗与丑恶,以及资产阶级的堕落,报界的污秽,新闻界隐蔽的内幕。莫泊桑以艺术家的魄力使作品主人公和环绕在主人公周围的众多人物与事件浑然一体,从而构成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巴黎社会生活的一幅生动图景。
在这里爱情只是谋取地位,金钱和利益的工具:杜洛瓦先是利用弗雷斯蒂埃夫人一步步在报馆里获得新闻政治编辑的职位,同时又和马雷尔夫人保持着情人关系,甚至引诱原本安分守己的瓦尔特夫人,使她深陷爱情致中不能自拔,当他认识到要获得更高职位需要与报馆老板瓦尔特先生拉近关系,又设计进行了一个捉奸计,成功地抓住了妻子与外交部长……最终成功取到了瓦尔特先生和夫人的二女儿susan,成功摆脱贫苦的生活,踏入中上流社会;弗雷斯蒂埃夫人利用爱情和婚姻来获得地位名誉,甚至与外交部长有着密切关系;在马雷尔夫人眼中爱情只不过是逢场作戏,只是追求当时的快乐,管他杜洛瓦倒地跟谁结婚;而瓦尔特夫人是这部小说中我最同情的角色,原本安分守己的过着幸福的生活,作为犹太人的妻子,她每周都会前往教堂虔诚地礼拜,但一切都毁于杜洛瓦的出现和他假惺惺的表白,最终却落得成为杜洛瓦的丈母娘。
可以看出《漂亮朋友》是继司汤达的《红与黑》和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之后最为成功的作品。如果说于连的悲哀在于他最终没能实现踏入上流社会的小人之志而落得拔枪自杀;包法利夫人的悲哀在于她没有得到爱情带来的新鲜生活而最终失去家庭,债台高筑,服砒霜自杀;那么杜洛瓦的悲哀就在于他这种卑鄙小人通过种种下流手段,甚至造假,欺骗别人爱情来最终实现了小人之志。感慨社会如此黑暗,小人如此横行得志,爱情如此一文不值。
《漂亮朋友》是莫泊桑批判现实主义成熟与繁荣时期的作品,是莫泊桑的作品中描写最广阔、暴露最深刻、批判最有力的一部,《漂亮朋友》展示出莫泊桑艺术视野的广阔与深邃,以及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勇气与魄力;是他为数不多的几部长篇小说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