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音乐鉴赏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鉴赏心得体会 篇1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下面就针对新教材谈几点心得。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我们的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么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欣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映过程,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方面发展。这样既符合心理反映过程,也有利于欣赏教学。
二、欣赏教学时精讲多听
首先欣赏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要使学生理解音乐作品,首先对音乐表现手段要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才能完成。语言是不可能代替音乐,表现作品的,因为音乐作品都可以从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领悟。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观众(听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境之下对作品的感受都回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作繁琐冗长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对比教学,灵活多变地设计不同课型
将题材,演唱(奏)形式及作品曲式与题裁等异同点明显,易于对比地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能使学生比较准确地感受领会不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同时还能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音乐,并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了解音乐表现的规律。
1.以题材为中心设计课型 以某一题材为中心,将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音乐欣赏教学。能使学生从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作品欣赏中,集中体会,理解音乐家是如何运用不同音乐表现手段来表现共同的音乐与主题的。
2.以演唱(奏)形式为中心设计课型 这一课型将同一音乐表演形式、内容、主题不同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如以“独唱”为中心的音乐欣赏课,就可将男声、女声、童声等不同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等形式的独唱曲组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样除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不同表演形式的经典音乐作品,拓宽音乐视野。
3.以作品曲式与体裁为中心设计课型 这一课型将同一曲式结构或乐曲体裁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如以“一段体”为中心或以“进行曲”、“变奏曲”等为中心开展音乐欣赏教学。这样做有助于学生了解曲式、体裁等有关音乐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到音乐内容与音乐表现形式的相互关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形式美。
四、音乐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等能力
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写诗、写散文、写听后感、画图画等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艺术表现能力。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精心引导,而且还要有较充裕的时间。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又应注意教师的指导作用。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审美经验等的限制,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往往会与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
音乐鉴赏心得体会 篇2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音乐但不懂音乐的人,我很难想象生活中没有各式各样的音乐那将是什么样子。
到上了大学,一支叫Dream Theater的乐队将我沉寂了的音乐细胞再度唤醒。他们的编曲经常给我一种错觉,他们好像就是演奏前卫音乐的插电的交响乐团。更难以想象的是如此厚重有内涵、极具表现力以及充满复杂变化的音乐竟然只是由4个人演奏的,可见他们的演奏技巧是什么样的水平。在他们的音乐中我仿佛看到了我之前听过的一些交响乐的影子,那就是变化。我那时才渐渐理解了交响乐里渗透着的作曲者的感情和想法,了解了为什么在他们的作品中会有大起大落,大喜大悲,都是因为他们的音乐充满了情感。
我个人比较喜欢D大调第二交响曲,原因是朋友的一再推荐,说这是一部非常冷门的曲子。 这部作品中似乎隐藏着一丝忏悔的呢喃。个人感觉富特文格勒好象并不是很在意这首曲子,他没有象指挥贝多芬的'其他交响乐作品那样把自己对作品的解读溶入到音乐之中去。后来听朋友说,富特文格勒认为第二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里最不成功的一部。而对我来说,这部作品恰恰能够凸现出贝多芬音乐的本质。第二交响曲才是这九部作品中情绪波动最为剧烈的一部。 在第二交响曲的前两个乐章里,光明与黑暗始终在进行着搏斗,黑暗似乎取得了暂时的胜利。就是在比小调强得多的大调旋律的循环重复中,音乐的主题出现了。灿烂的阳光更能反衬出痛苦的折磨,仿佛欢乐正在逐渐被颓丧淹没。在最后两个乐章里,贝多芬彻底驱散了压在我们头顶上的阴霾。第二交响曲中的情感彻彻底底地走向了两个极端,贝多芬根本就没有想过要把这些情感鞣杂在一起。最后音乐在乐观主义情绪中结束了,但你根本无法理解贝多芬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音乐中的欢乐来得实在是太突然了。
有时候,从我朋友的言语中我可以感觉到,对于像我朋友这样的音乐发烧友来说,贝多芬就是一座象征着人性中博爱精神的丰碑,任何演奏不出这一点的指挥家都是让人感到失望的。但对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来说,我能从音乐中察觉到的就是贝多芬的音乐在蕴藏着巨大冲击力的同时还包涵着情感的突然爆发。他的音乐时刻都有可能从一个极端跳向另一个极端,这种跳跃给我带来如此的跌宕起伏,但这种跳跃却又让我感到如此的恰如其分。他的音乐里既有狂暴也有温情,既有止水般的沉静也有难以抑制的激情,正是那一浪高过一浪的决不妥协的情感冲击赢得了我对这位伟大音乐家的无限敬意。
总之音乐是我们生活得起情绪、是我们的调节剂、是我们生活得色彩。
音乐鉴赏心得体会 篇3
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东西。
一、 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
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
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
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
二、 对西方音乐的认识
《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只有贝多芬用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上无人挑战的经典。同时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还有欣赏了幽默曲、圆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对幽默曲的欣赏,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更是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
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再如当今的年轻人所喜欢的歌曲《苏三说》与《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胆的吸取了我国传统艺术京剧中的音乐元素,受到人们的欢迎。
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立足于传统并且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有我国“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先生是将传统音乐用现代音乐元素演绎的典范,他创作的歌曲脍炙人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
四、 音乐对人的影响
音乐由人创作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内心的坚决,顽强的意志,作曲人满怀的崇高,神圣,庄严都融进那雄壮的旋律之中,无论何时何地听到都热血沸腾,充满希望,让听者蓦地升起对崇高的一团敬畏与仰望。又如在欣赏陈钢、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挚的情感,音乐主要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 ”、“化蝶”为情节展开,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互应的音乐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欣赏者可以从中清楚的体味主人公的情感。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
五、音乐与素质教育
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
近年来,我国大学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其实是在追求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艺术教育的平衡。素质教育建立在和谐教育对素质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质教育本质上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应该从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其中一个要义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于是,我国的各个大学正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同时,尤其注意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在大学课程里,艺术不再只是艺术系学生的学习内容,也纳入了普系的教程,艺术成为公共必修课程。
当代大学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而艺术教育的关注正是人类感情的关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音乐鉴赏心得体会 篇4
忘不了第一堂课走进大教室的那种感觉。满满的几百人坐在大教室内,人头攒动;忘不了老师每一次风趣幽默的点名;忘不了老师在百忙之中给我们上的每一节课;忘不了每节课都在音乐的陶冶中度过。
时间很快,转眼我们这学期就将结束了,我们的音乐鉴赏课也快结束了。起出我选修《音乐欣赏》课,仅仅是因为觉得欣赏音乐时不用动脑子,不用写字,只要用耳朵去听就行,上课时会很轻松。但在上过几堂课之后,我的想法有了些变化。想想这学期在这堂课上的收获,还真是很多,我对欣赏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在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以及我利用业余时间增加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之后,我感觉我的艺术修养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音乐是美好的,音乐是神奇的,一首动人心扉的音乐,能唤起人们甜蜜的回忆,能奇迹般地给人以生活的勇气和奋进的力量。它是我们的心灵之友,给我们以精神的慰藉。 音乐鉴赏课,一堂可以让自己完全放松的课,很喜欢老师的讲课方式,喜欢老师的平易近人以及温柔,对我们的理解,最重要的是老师有一颗不老的心,和愉悦的生活态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班上有学生违反纪律打扰到老师上课了,老师的处理方式,我觉得很容易接受,而且老师同样保持很投入地讲课。一堂90分钟的课,老师总能带动大家的听课兴趣,每堂课给我们讲许多有意义的内容。这也是唯一一门可以让我聚精会神连续听两节的课。课堂上老师随口的哼唱就唱出了味道,让我仿佛看到了艺术大家的身影,不愧是音乐老师啊。老师为我们放的每一首歌曲又让我们驰骋在音乐的世界里,为我们介绍的每一首民乐、管弦乐,每一种乐器又让我们徜徉在音乐的海洋里。同时,这些都深深的培养了我们的音乐素养,提高我们心灵的感悟能力。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也欣赏到了许多著名的曲目,让我们懂得什么是情,什么是美。
在学习《音乐鉴赏》课前,我对音乐的认识更多是在流行音乐方面。之所以更关注流行音乐,是因为它的语言生活化、节奏明快、贴近生活、易于接受。而对于其它方面的音乐,我则是一知半解,而这学期的《音乐鉴赏》课使我开阔了眼界。在《音乐鉴赏》课上,我们是以“聆听”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聆听是沟通的开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觉得老师的角色像是一个导游,引导着我们直接面对音乐,体验音乐,同时也给我们留有想像的空间,这使我们能够很好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在课上,我们都欣赏了民乐、管弦乐、钢琴曲····以前我对音乐的认识是肤浅的。一直都是因为它的那种旋律和歌词,才喜欢上它的,很庆幸自己在选修课上有机会更深层次的了解到音乐的真正内涵,虽然还没真正入门,但至少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老师的教学中我了解了音乐的相关知识,第一次知道原来音乐可以划分出好多类,而且可以从不同要求去细分,从体裁大体可以分为声乐、器乐和戏剧乐。
经过上音乐鉴赏选修课,多多少少使我了解了一些音乐乐理的知识,也使我领略了中外闻名的音乐乐曲,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在还没有上课之前,因为对音乐没有太多的了解,思想中总以为上音乐鉴赏的选修课是一种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也许是我不太了解音乐的缘故在还没有开始之前.就已经这样惧怕,而且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选修课程都是一些诸如音乐美术影视等等一类的课程.在我记忆中,从高中开始就没有音乐美术等课程,久而久之也就将它们淡忘了。而如今,感觉又回到小时候上音乐课,因为唱歌的时候总跑调,我因此一度对音乐灰心丧气。但是在看电视搜台的时候听到有好听的歌曲总要停下来去听,也许是对音乐的“另类”喜欢,我选择了音乐鉴赏作为我的选修科目。在这一段比较曲折的过程中,在学习乐理知识的同时,也非常荣幸能够听到各种各样乐器演奏的中外名曲。这也使得我在课程结束以后觉得受益匪浅。
我觉得,我的收获还在于对于音乐我又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与认识,对音乐认知领域更加广阔。由于从小就没有被音乐知识熏陶过的我,对音乐的专业知识可谓是一窍不通,更不用说知道音乐的类型有哪些。尽管我平时经常听歌,但听的都是些流行歌曲。对其它类型的音乐的了解真的少得可怜,只知道一些如贝多芬的《欢乐颂》、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这种耳熟能详的乐曲。
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各种各样的音乐,或喜或悲,或激扬或低沉,我们感受着音乐的种种,然而很多人都把音乐仅仅当做歌来听,而并不懂得音乐的内涵、魅力、作用。音乐不仅是简单的几首歌,几个曲子,它有着深刻的意蕴,它包含了很多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音乐但却能起着巨大的作用,让我们变得更加睿智,更加敏锐。还有音乐能开发一个人的思维,启迪一个人智慧。法国大文豪雨果有一句知理名言: "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可见音乐对一个人的智力的开发有着重大的作用,很多人胎教选择的就是用音乐,就因为音乐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心理感应,从而开发一个人的思维。 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
时间过得很快,一个学期的选修课就要结束了。虽然《音乐欣赏》课学习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我的收获却非常多,这门课程对我的影响也非常大,我对欣赏音乐的看法不再是那么简单了。通过上《音乐欣赏》课激发了我对音乐的兴趣,使我更加注意去听、去想、去感受、去体验音乐,使我懂得了在欣赏音乐中去陶冶性情和品格。
音乐鉴赏这门课程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音乐本身,更加包括如何以一个绅士的姿态面对音乐、面对艺术,真正的静下心来感知和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激情与安慰。音乐艺术领域中有着无数的伟大作家,他们同样用他们的思想与精神为我们诠释艺术的真谛,每一部作品都是作家的心血集成,都是他们在挖掘内心,挖掘社会,挖掘时代后的结晶。听古典音乐,它的每一个音符都好像是在你的心头跳动,每一个旋律都像是能踏入我们的内心深处,让我们的心境与思绪也随着音乐的起伏而变化,我想这就是音乐永远能带给我们奇妙的感受,也是音乐亘古不衰的道理所在。
我想,今后我会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学习音乐知识,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最后,我想说:音乐是一种美好的特殊的听觉艺术,不同的音乐形式就像是各式各样的色彩,只有你接触的越多、越广,才会给我们在生活中增添色彩,使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因而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这就是我学习了《音乐欣赏》课后最深的感受。
最后,感谢老师给我们上的每一节音乐鉴赏课,让我们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