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读后感

多美网

2025-07-26读后感

欢迎阅读《摆渡人》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摆渡人》读后感 篇1

我们都是自己的摆渡人

静谧的湖水,一叶小舟飘行,头顶是滚滚的乌云,金色的阳光从云中射下,湖水被映衬着,闪着温暖的光芒,而阳光的尽头是乌黑翻滚的水波。这个封面似乎是一个人的心灵或是主人公迪伦的灵魂深处,身处黑暗,却总有一片光明在牵引着她不断前行,这片光明便是她心底因爱而生的倔强信念。

初始,迪伦还是个孩子,担忧早饭的好坏,恐惧同学的嘲笑,尤其是在选择是否带上泰迪熊上火车时,几次拿起,放下,取出,放进,充分展示了一个小女孩心理世界的脆弱、恐惧,犹疑不安。此时,她的内心是一片荒原,唯有爱,可以浇灌它茂密生长。

然而在遇到火车的意外后,她与摆渡人崔斯坦相遇了,在他的帮助下,她安全的通过了荒原,而她也从一开始的依赖变成对崔斯坦的暗生情愫,迪伦那内心的荒漠开始萌发出绿芽。

然而迪伦在穿过荒原后,仍忘不了崔斯坦。在知道可以返回那里后,是去是留,她有点犹豫不决,如果再度折返,她很有可能再次死亡,彻底魂飞魄散。但一想起那双钻蓝色的眼睛及带给她的浓浓温暖,她选择了出发。

故事发展到这里,崔斯坦和迪伦的身份已经发生奇妙的转换,崔斯坦曾带领迪伦穿越荒原,抵达人们心中所向往的美丽天堂。而这个女孩却执意放弃轻松的生活,重回险象环生的荒原,只是为了找到他,和他厮守终生。

他们之中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摆渡人?究竟是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崔斯坦?还是古灵精怪,永远充满奇思妙想的迪伦?也许,每个人需要的那个人,都会是自己的摆渡人吧。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说,“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人渡人。”

而迪伦用生命与灵魂的不懈追求告诉我们,禁锢我们的从来都不是有形的枷锁或隔门,而是来自我们心底的怯懦,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与担忧。你的信念决定自己的人生,只有无所畏惧的自由灵魂,才能抵达甚至改变美好的彼岸。真正的救赎,来自心灵的自我成长与非凡勇气。

初读之下,感觉这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小说,细细咀嚼,它是一个小女孩心灵的成长史。因为爱的匮乏,她的心是一片荒原;因为爱的丰盛,她蜕变成一个勇敢坚强的人。有爱的阳光,即使是荒原,也会生长出绿色。

《摆渡人》读后感 篇2

《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的一本畅销小说。克莱尔麦克福尔是英国文坛备受瞩目的实力派作家。她的作品,往往在出其不意的情节架构中饱含感人至深的真情,贯穿着人生思索和人性独白。《摆渡人》是她最著名的作品,一举摘得多项世界文学大奖,版权销售33个国家,是令千万读者灵魂震颤的心灵治愈小说。

该书讲述了一个敏感而略带自卑的单亲女孩儿迪伦,在去看望久未蒙面的父亲的旅途中因火车事故丧生,灵魂漂泊,在摆渡人的带领下穿越了荒原,却又返回荒原寻找她的摆渡人,最终带着摆渡人回到人间的故事。这是一个史诗般的动人故事,激奋,恐惧,温暖,回归人性,引人深思:谁是谁的摆渡人呢?

迪伦15岁的世界,一片狼籍,与母亲总是无话可说,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同学的捉弄,唯一谈的来的好友也因为转学离开了,这一切都让迪伦感到无比痛苦。迷茫而又无聊的生活,让她显得沉闷而又烦燥,她决定去看望久未蒙面的父亲。这样一个女孩儿,好像一直都生活在我们身边一样,孤独而又无助,让人倍感怜惜。迪伦去看望父亲的路上突发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却惊恐的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此时她看到不远处的山坡上,一个男孩儿的身影。男孩儿将她带离了事故现场,但是,迪伦很快意识到,男孩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路人,他似乎是特意在此等候。

男孩崔斯坦引领着迪伦的灵魂翻山越岭,走向目的地。一路上他淡淡地回避着迪伦的各种问题,不愿直接告诉她已经死亡的真相。直到迪伦在与恶魔搏斗时,发现身体奇怪的表征,才逐渐意识到肉体已经死亡的事实。在一次次的危难中,自卑软弱的迪伦开始变得勇敢坚韧起来,如同破茧而出的蝴蝶一般,呈现出一个完全不同的自我,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愿望,迸发出了巨大的能量。每次惊险刺激的生死逃亡的背后都是有温情,有坚韧,有希望的。情窦初开的女孩儿,渐渐喜欢上了她的灵魂摆渡人,她情真意切的关心与信赖,逐渐唤醒了摆渡人几百年来内心深处盲目的情感。然而,摆渡人的工作决定了他送女孩儿到达目的地后,他将再也不能见到女孩。

人性的回归,能够让人找到真实的自我,感情的力量能够让人战胜恐惧。迪伦不愿意在时间静止的另一个世界孤独的等待,她决定即使万劫不复,也要重回荒原寻找崔斯坦。以前阅遍人间生死离别几近麻木的摆渡人,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灵魂深处对生命的认知,对生活的热情向往。最终人性的伟大,改变了命运,女孩儿与摆渡人勇敢的选择即使灰飞烟灭也要在一起的决定,他们一起回到肉体死亡现场,回归人间。

通读全书后你会发现这是一本以爱为基础的著作。这种爱贯穿全书,也是全文的主线。它支撑着女主角的执着,支撑着女主角在穿越荒原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遇到困难不抱怨、不妥协,哪怕明知前途困难重重,哪怕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自己也要勇敢的跟着爱前行。爱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爱让胆小懦弱的的人变的坚强、勇敢;爱让没有血肉的崔斯坦有了血肉之躯。这是一种超越感情的大爱,不仅仅有感情,更有对生活的热爱。如果说,摆渡人引领了女孩儿的灵魂,那么某种程度上,女孩儿也是摆渡人的灵魂摆渡人。

阅读《摆渡人》,更像是跟随主人公的经历,成长自己的心灵。灵魂的摆渡,除了意味着走向另一个世界,也更意味着认识到另一个更加真实的自己。假如我们的内心有一片荒原,那心灵的摆渡人,是我们的亲人、朋友,没有他们的陪伴,或许我们很难完成这趟旅程。也正因为有他们,内心的荒原才会开花。正如书的封面上写的一句话: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摆渡人》读后感 篇3

闲暇之余,翻出了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所著的《摆渡人》。进入15岁少女迪伦的世界,同她一起踏上火车与五岁之后就未曾谋面的父亲相见,路途中意外发生后,迪伦从堆满尸体的车厢里艰难地爬出黑暗的隧道后,看到了等待她的崔斯坦。

无助的迪伦只能跟着崔斯坦一起走出荒原,她们走过了山峰,也闯过了山谷,还有那深不见底的恶臭湖水,躲过无数恶魔,渐渐的迪伦发现自己不再属于这个世界。崔斯坦就是灵魂摆渡人,并且她爱上了这个带领她、保护她,穿越茫茫荒原,护送她到达天堂的灵魂摆渡人,同时崔斯坦也爱上了善良勇敢的迪伦。

因为责任,崔斯坦护送迪伦到达灵魂的天堂,周而复始的摆渡一个又一个灵魂,从不思考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因为爱,迪伦竟走出天堂重返险恶丛生的荒原,从柔弱到坚强,从被摆渡到成为摆渡人,最终带领崔斯坦重返人间。

这本书令人激奋,且恐惧,又令人温暖而引人深思。想想我们,除了失去生命,其他的一切都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当我们今天在抱怨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的时候,我们要敲开心扉,问问自己是否真心对待他人?当我们还在抱怨工作不如意的时候,我们要反思,问问自己为之付出了多少努力?当我们在羡慕别人生活时,我们要认清现实,想想自己是否具备同样的能力?当我们总是失败,我们要分析原因,想想自己是否缺乏勇敢和坚定?

书中的荒原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的就是灵魂内心的景象,人生如同荒原之行。你哭泣,天空便会狂风大作,阴雨密布;你欢笑,身边就是灿烂阳光,宁静如水。如何渡过荒原?除了勇敢面对之外,还要有强大的信念,“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灵魂摆渡人?”——是我们自己,努力做最强大的自己。

《摆渡人》读后感 篇4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才是你灵魂的摆渡——题记

故事开头就那么玄幻而又迷离。女主人公迪伦从小父母离异,在学校里也常受到同学的捉弄。终于有一天她能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火车却在山洞里失事了。她以为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她走进了荒原,有一个叫崔斯坦的男孩似乎特意在那里等候着她。正当迪伦摸不着头脑时,这个男孩告诉她:你已经死了,到阴界还要穿越这片荒原,而我就是你灵魂的向导。荒原之上有许多暗藏的危险,比如说一旦被以灵魂为食的恶鬼吃掉,就会万劫不复。一路上他们凭借勇气与机智化险为夷,也逐渐萌生了好感。正当他们到达阴界时,男主却突然消失了。迪伦很绝望,但她随后了解到只要灵魂附回原体就有起死回生的可能。于是她大胆作出决定,就算是灰飞烟灭,也要找到崔斯坦。她又独自踏上了那片荒原,几次险些落入恶鬼的魔掌,但她凭借坚定的信念找到了他。他们一起回到那个车祸的现场,也成功地回到了现实。

读到这儿,我不禁思考:当我们直面生存、死亡与爱时,哪一个会是最终的选择?如果生命进入再次的轮回,你又愿意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很明显,书中主人公迪伦为了实现他们的诺言,冒着万劫不复的危险又踏上了新的旅途,她的孤注一掷,哪怕成功只有万分之一的概率,她也没有回头。可见她选择了爱。

都说爱能超越生死离别。是的,迪伦和崔斯坦做到了,一路上两人彼此温暖,迪伦唤起了看似无情的崔斯坦内心深处的情感。在那之前,崔斯坦的内心是孤独的,也是麻木的。他只是成千上万次地摆渡着灵魂,但不明白终究是为了什么,直到遇见了迪伦,才明白了生命的珍重。渡人亦是渡己,他与迪伦的爱使他也重获新生。他们凭借勇气机敏化险为夷,凭借真诚的爱改变了命运这条汹涌的河流。作品之所以被大众认可,不光是因为可歌可泣的爱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这看似离奇却又让人动容的故事背后是四个字——打破常规。

古人都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惯于安逸是人性的一个弱点,选择打破常规的高贵在于它需要的是超越平庸的内心。迪伦不接受命运的摆布,她无法放弃自己在现实中一切爱着的人,所以她知道可能只有死路一条,但她还是凭借勇气克服了内心的恐慌。这勇气从何而来?那自然是源于她与摆渡人之间的爱。荒原之上的邂逅,将两人命运紧紧相连在一起,直到冲破生死的边界。

但是他们也不知不觉闯了祸。一个叫苏珊娜的摆渡人看见他们离开了荒原,也对现实世界心生向往,于是她欺骗了一个由她引渡的灵魂,也来到了阳界。他们几人进入现实世界留下的小洞,导致了成千上万的恶鬼进入阳界开始杀人。命运的审判者打算惩罚摆渡人崔斯坦使他变成恶鬼,但如果三天之内他能将恶鬼消灭就可免去惩罚。最终他们凭借勇气智慧消灭了恶鬼,可以永远留在现实世界了。

可见轻率地破坏规则,可能只有莽撞,后果也许不堪设想。打破常规一旦出现了意外的后果,也需要承担责任。荒原与现实间的破洞,杀入人世的恶鬼造成了混乱,尽管是无意造成的,但那一刻起,他们就做好了弥补过失的准备。

规则之内也许是千篇一律的风景,虽然安宁却又无趣,而规则之外也许是一片一望无际的荒原,但当你翻越荒原,在你眼前的就是一片山花烂漫。生活中,我们是否也经常习惯呆在那个舒适区呢?比如说大型考试,一旦自己有免考机会,我们便会安于现状,不愿再去冲一冲,就是因为怕自己发挥不好。其实就是因为我们习惯于安逸,没有强大的信念与勇气去闯一闯。但也许在不顾一切地披荆斩棘后,你就会后悔当时的退缩。

所以并非万事都要循规蹈矩,选择冒险也意味着要冲破荆棘,但这样才能看到一些不同寻常的更美丽的风景。有时只有放手一搏才不会留下遗憾,打破常规才能突出重围,才能迎接更好的自己。

假若迪伦当时选择留在阴间,也许剩下的也只有千万遍的叹息与永恒的等待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