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父母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父母读后感 篇1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蒙台梭利的著作。这本书的内容从孩子胎教开始,一直到幼儿小学时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同时还有家长及老师对孩子所出现的问题应如何让做等等一系列问题做出的有效解决办法。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对本书中第二章节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它主要讲孩子各种技能的培养,其中包括幼儿的语言能力,意志力,注意力,想象力,等一些内容的培养。它采用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在生活中,强调儿童主动探索并着力于设计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和教具,让幼儿自主探索,学习,而不是听老师讲述。我们现在使用的'魔术赛恩斯科学教具就是采用了蒙台梭利的这个教学理念来实施的。
同时,我还要向在座的各位老师推荐这本书。这本书第四章节童年的秘密,讲了很多孩子们这个时期所出现的问题及其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还有因如何做。
这本书吸取了蒙台梭利的教育法精髓,从各个方面向读者阐述了如何去呵护孩子,爱孩子,并让孩子顺利的长大成人。读完我有一种长大的感觉一,还有一种当家长的感觉。它让我更加的了解幼儿,同时感觉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学前教育的工作者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些!
大声对自己说:“加油,你可以做得更好!”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父母读后感 篇2
读着《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我想到了刚读完不久的《童年的秘密》内容有好多的相似之处,蒙台梭利一直致力于打破已有的传统教育,发现孩子,了解孩子,告诉父母教育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甚至在孕期就开始了,我们要激发儿童“内在潜力”,使其按自身规律,自然的成长,就像动植物一样有其生存法则。“儿童之家”的建立,让作者就像一个自然界的探索者,一点一点的了解,读懂,儿童的内心世界并很好的引导孩子自然的长大。书中作者有力的.讽刺和抨击了现代儿童是如何被父母,老师,社会以爱的名义封锁在教育的牢笼里阻碍其发展的,作者主张解放儿童,回归自然的教育法则,呼吁广大读者尊重孩子的各项权利。教育孩子从早教开始,值得一读。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父母读后感 篇3
纪律的真切面目
——《蒙台梭利初期教育法》读后有感
从蒙台梭利的著作中,令我领会最深刻的是她的浓烈的人文气味。她尊敬小孩,解读小孩,而且从不停的实践中研究并得出教育真谛。我在阅读中时辰能感觉到心里受清泉一般的清洗,凡是在书中有所启迪都激动不已,当我走出图书室时那轻盈的步伐和跳跃的心是满满的幸福感的表现。蒙台梭利就是有这样一股魔力,她使你
满心欢欣地采纳幼教这份充满挑战和兴趣的职业。我也正是在阅读中不停地确定了自己从事幼教的信念。此刻,我怀着非常感谢的心情,将念书中间的心得领会与大家一同分享。
浓浓人文,暖暖温情。此刻社会最缺的不是什么gdp,而是民生,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温情。蒙台梭利向我们阐释小孩的角度就俨然是我们面对社会的心态。真切的幸福是温情。
独立与自由
“没有独立就没有自由。”蒙认为,我们应当先教会孩子独立。独立表此刻吃饭,穿衣等平常行为上。她反对人们宠爱式,保姆式的修养方式,这样是抹杀孩子自我发展的,是使之奴化,弱化的毁坏过程,成人应当成立这样一种观点:孩子有自觉地完美自己来适应社会的力量,把他看作是有尊严有能力的个体,在孩子为了自我发展而各种自觉活动时做一个被动的察看者和教育者。或许这样说有些绕,可是也的确是这样的,成人们要在不停地实践中不停反省不停掌握这类“帮助”的力度。
纪律与工作
蒙认为,工作是经过教具来达成的自我教育。当小孩投入到工作时,一种寂静地,高度自省的纪律产生了。“真切纪律的第一线光明来自工作。”纪律是经过自觉工作来发展的,而工作需要精准,一定是人类本能盼望的。蒙重申生命的需要,的确,我们应当聆听心里,不要被外界的浮云影响自己的判断。而小孩是未经历社会的最纯粹的个体,他们只追示最纯粹的东西,他们自律,他们工作,都是遵从一种声音,那就是心里盼望自我发展的声音。
此外,成人需要牢记的,当你的孩子沉醉在重复的事物上时,你千万不要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那其实就是他在自我发展的一种门路罢了,不过是心里最真切的需要。有些成人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假如被认为是自己需要想做的事情,他会不辞劳苦地重复吧,只管在外人看来是不行理喻的事,而你却怡然自得。我想,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无所事是的快乐”,这时候的你唯恐也是最靠近生命本初的样子,而小孩就是这样一批处于生命本初的人类,他们比任何都少看见浮云,他们追求的就是非常纯粹的,纯粹之于他们就是换得成长。
重复的工作是自律的萌芽。
纪律与自察
“全部的孩子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做一些有利的的事、充满智力的自觉活动,没有任何的鲁莽行为。在我看来,这样的孩子才是真切恪守纪律的。”纪律的实质是自律,一种自察以外有自己的行为选择,而后再有自己的.独到个性。而我们此刻推行的截然不一样。在一般的教育机构中,我们所采纳的常常是一种对教育对象的逼迫式纪律。不对就阻,对就服从。天哪!那些孩子什么都不懂,你假如碰到的是正好切合你纪律观点的行为倒也罢,但假如是被你否定的,你就立刻采纳否定的行为,那些孩子的自我发展研究就被阻断了。这类逼迫是违逆人性自然成长的,明显地。那么,我们面对与纪律不容的行为,我们应当对孩子做些什么呢?蒙认为,我们是要做一个被动的察看者,指出少儿哪些行为绝对要阻挡,哪些行为要慢慢遏止,哪些行为一定不可以做,让孩子慢慢地鉴别好与坏,对与错。而且教师跟家长一定在指导方向上保持一致性,以防止孩子处于惊慌失措的境地。在此过程中,不要让孩子内行为上有所约束,我们要让他们理解,有条不紊是好事,成人应当教育而不是对其逼迫接受。
最后,总结一点,对于孩子的教育,蒙书中讲的就是按照教育孩子鉴别好与坏——有所选择地工作——自我教育——自律——纪律——个性——自由。
素来没有人否定教育是件不易的事,跟爱情相同千转百回,中间艰辛也只有当局者清了。可是幸亏,人间还有一种所谓的教育的幸福感,也正是这个幸福感不停激励着我们前行。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父母读后感 篇4
太佩服她了,极具洞见和爱心的女士,我认为她的理论秒杀现在很多的教育实践。在培养儿童学术水平方面,蒙台梭利已经被严谨的实验证明确实比普通教育胜过一筹。我没有条理的整理一下看后所得。
1,爱,尊重孩子的选择,帮助孩子培养兴趣是培养健康孩子的三大法宝。其中让孩子找到兴趣点并能心无旁骛的工作是包治百病的良药,也是她的理论重点,
2,孩子是敏感的,大人的各种情绪比如冷漠,凶,慌张,过分热情都会打乱孩子自身的发展,并可能给孩子强加不属于孩子本身的人格特质比如怯懦恐惧。另外,孩子的敏感也体现在敏感的自尊心上。所以无关道德或安全的错误,家长尽可能视而不见。做到不批评不吹捧。
3,想象力应该基于事实。盲目吹捧没有事实基础的想象力和鼓励没有个性的顺从听话一样都是世俗的偏见和盲点。
4,蒙台梭利的教育有三个外在因素:适合儿童生活的`环境,沉静而又观察敏锐的教师,能够激起儿童工作兴趣的教具。教具的作用在于让儿童学习抽象的渐变因素,比如颜色,大小等。蒙台梭利认为智慧的基础在于学会把事物特征分类。教具也能让儿童集中注意力学习的痛点上,比如框子里的扣纽扣教具,用砂纸做以便孩子们学习如何写字的字母等
5.自由和纪律相辅相成。重点是帮助儿童找到兴趣点。在没找到能使儿童全神贯注的兴趣点前,儿童是任性,多变,无序,容易受他人和外在因素影响的。这种儿童会兴奋的从一个玩具快速转移到另外一个玩具,而和世俗的见解相反,这中表现不是高智商儿童应有的正常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