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读《傅雷家书》有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
翻开泛黄的纸页,打开家书里的八音盒,聆听一曲父爱的旋律……
一一题记
父亲是个不善言谈的人。于是,曾经一度以为生活中缺少了属于父爱的那一抹色彩。翻开《傅雷家书》,仔细品读雕琢,心中隐隐有一种冲动,精神的饥渴,思想的荒芜,常常会让回忆变得丰富,耐人咀嚼,我想起了我的父亲,想起了那无处不在的父爱。
《傅雷家书》是傅雷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对儿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册,就是《傅雷家书》。“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当时那个通讯不便的年代,傅雷及其夫人从1954年到1966年间写给两个儿子的信100多封。这些家信,凝聚着傅雷对儿子深沉的爱,或许每个父亲对他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傅雷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方方面面的教育。字里行间,爱子之情,溢于言表。我们也可以从中学到许多。
傅聪留学海外后,学外语对他来说是一个难题。傅雷则说学习语言这事,我们不能操之过急,它是一个长期的事情,我们不可能在一天或一周之内把它全部解决掉,所以不能够心急。我们应该在一开始学习时,就讲究细节,要细雕慢琢。这不仅对傅聪有很大帮助,对我们也有指导意义。我们从幼儿园就开始了英语启蒙,一直学到现在,乃至高中、大学,甚至一辈子,我们不可能在一个月内就能将英语全部学完,这样是囫囵吞枣,是记不牢的。欲速则不达,因此,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把基础打扎实,耐下性子,认真慢慢的去钻研,学习。
傅雷是一个特别细腻的人,如同母亲般无微不至,特别认真而又仔细。他对于傅聪的教育可以说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了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他告诉傅聪,穿西装时一定要注意你的双手,不要插在上衣的口袋里,第一不符合西方礼仪,第二会让衣服变形;如果去别人家做客,记住不要只脱了大衣不摘围巾,这样也不符合规矩;吃饭时要注意盘子、刀叉放在桌面时,双手也应该放在桌面上,而不应该放在桌子底下……也许很多人都觉得父母很唠叨,管束很多,但我觉得这是一种谆谆教诲也好或者说是事无巨细也好,唠叨中无不包含了父母对我们浓浓的爱。当我们现在能和别人体面地坐在一起,能够讲究礼节,礼数的时候,这都源于我们小时候从家长那里得到的教育,就是这样一些事无巨细的指导,才让我们成为今天一个讲礼貌,懂礼数,彬彬有礼的少年。
当傅聪在艺术上遇到困难时,傅雷为他排忧解难;当傅聪获得成就时,傅雷为他感到无比的高兴与欣慰,并告诫他做人要谦虚;当傅聪遭受生活的打击时,傅雷教育他做人要坚强。一个又一个的筋斗过去,只要爬过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痛苦的人,不会有多大的成就……
傅雷对傅聪来说是一位父亲,是一位知心的朋友,是一位心灵的导师。就是这样的良师益友,慈父、严父合为一体,对傅聪倾注了殷切的希望,谆谆的教诲。《傅雷家书》可以说是一封一封的家书,是亲人间的互相牵挂的惦念和对生活方方面面的关心;这是一篇呕心沥血、苦心孤诣的教子篇;这是家训与家言,是家风最好的承载者!
傅雷对傅聪的深爱如同太阳光辉温暖着傅聪。其实,世上的每一位父亲对孩子的爱也何尝不是如此。
会有那么一个人,在雨中撑着一把黑色的大雨伞,等待我从教室里跑出来,大手拉小手一起回家,只是每次他的衣服都淋湿了一半,却从不让我察觉。
会有那么一个人,在我跌倒时,从不肯帮助我,只在一旁鼓励我,“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坚强地站起来,相信你能行”。
会有那么一个人,吃饭时总是往我碗里夹菜、夹肉,而他的碗里除了白米饭,则空空如也。
会有那么一个人,心甘情愿在烈日下,在寒风里,以他的驼背,他的皱纹,他的白发,他的酸痛,他的坚持撑起一个家的和乐,给予他的子女一份美好的希望。
如果说母爱温柔长绵似水,那么父爱则沉默坚毅如山。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石;迷失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
《傅雷家书》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人父母者,可以从中寻找教育子女的方法;为人子女者,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那份温暖永恒的爱,可以指正自我的成长。
无数个夜晚,傅雷一手执笔,一手执纸,在灯光下深情款款的给孩子写着家书,写着他的情,写着他的爱,写出了世上所有父亲的心声。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2
这绝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头。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应该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我们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从家书中显而易见。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傅聪这种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数万里之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开的。
再看看这些书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样的政治处境中写出来的。有多少人在那场黑暗的灾祸中受到伤害,傅雷缺在其中显出了他不变的本色。
优秀的父亲,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3
皎洁的月亮探出了头,正在嬉戏的孩童意犹未尽地被父母带回了家,我也合上了《傅雷家书》,眼前浮现的是傅雷言传身教、用心良苦地教育孩子的模样。
《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家书摘编,是一本充满著父爱的教子名篇。
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傅雷对儿子无限的爱,但这种爱不是溺爱,傅雷是言传身教的。就是这种教育之道,培养了著名钢琴大师——傅聪。
无独有偶,同样是嬉戏的孩童,一位七岁的小男孩因为骑车速度太快而碰倒一位小弟弟,所幸没受什么伤。一般,家长会以孩子太小不懂事理由解决问题,但这位男孩的妈妈并没有打算那么做。她也没有打骂孩子,而是告诉孩子他的错误,让他手写六份夹杂着拼音的道歉书——对不qi,今天我zhuangshang一位弟弟……,在全小区张贴寻找被撞的孩子,最终成功找到并登门道歉。
你难道说这位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吗?不,不是!相反这位母亲就是爱,才让儿子写道歉信,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言传身教的告诉儿子发了错就要勇于承担。
傅雷言传身教的教育方法,正是我们当下父母所要学习的正确的教育之道!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4
“我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我时时刻刻,随处给你敲响警钟,做一面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在演奏姿态方面。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
这是傅雷曾在信中深情的话,傅雷确实做到了这些。读《傅雷家书》,我们不难发现,傅雷对儿子傅聪几乎投入了自己的全部情感。
无论傅聪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只要儿子不在身边,他便把给儿子写信和读儿子的信当作很重要的事。他不顾工作劳累和身体的病痛,不间断地把自己对艺术、对人生的理解写给儿子,更从儿子的来信中捕捉他的喜怒哀乐,关注他在艺术生活中的心路历程。然后再将自己的感受写给儿子。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母亲。每次她来接我的时候,总会把最近看到的一些值得从中吸取教训的新闻告诉我,还谈谈她的看法,再问问学校生活“课程跟得上吗?”“要多问问题哦!”“班上有没有什么趣事啊?”诸如此类。有时我嫌她烦,就有一句没一句的敷衍着,可我哪知道这是妈妈热切的关心啊!
我喜欢这段话“人越有名,即使不骄傲,别人也会有骄傲之感,这也是常情,故我们自己更要谦和有礼。一个人有才也有另一个危机,就是容易自以为是的钻牛角尖,所以才气越高越要提防。艺术家特别需要冥思苦想,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
这个严厉的父亲以极温柔体贴的话语告诉儿子,以不断提醒和要求儿子总结演奏中的得失成败,犹如在与知己谈心。今天,我们读傅雷家书仍有必要,因为傅雷对于我们如同一面镜子。在他面前,我们不仅可以学到怎样去做父亲,怎样理解父母,更重要的是,他也教会我们怎样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