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 篇1
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我不禁在心中反问自己,在平日里生活中,我到底是扮演着温柔慈爱地经常说着“精彩极了”的妈妈的角色,还是扮演着用严肃冷冷地语气说着“糟糕透了”的爸爸的角色呢?应该是两者都有,但后者多一些吧。
记得张沐曦有一次跟我说:“妈,你每次都喜欢在我正高兴时给我泼冷水。”是啊,在她正津津有味地读着喜欢的故事书的时候,我就会打断她,让她赶快去完成作业、背单词或是练习钢琴,以便能晚上早一点睡觉;在她正洋洋得意地给我看她刚完成的一篇作文时,我总是给她挑出一些我认为的不足让她修改;在她参加钢琴比赛没有正常发挥后,就问她为什么那么紧张,没有发挥好……
有时候看着孩子失望甚至流着泪的背景,我的'心中也不免难受并自责起来,是不是应该多鼓励孩子、多夸赞孩子,让孩子增加一些自信。可又一想,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是要经历一些挫折、失望,锻炼一颗坚强的心也是必须的。
回想自己在教育孩子这一路的学习中,从一开始的简单粗暴,到现在多倾听、指出错误不足、多鼓励,自己也在不断的学习。在现今这个纷繁复杂、节奏忙碌的社会生活,我相信咱们班的爸爸、妈妈们在陪伴孩子的学习生活中也都扮演着像文中那经常说“精彩极了”的妈妈或是说“糟糕透了”的爸爸这样的双重角色,我想我们的孩子也会像书中的作者一样最后会明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那么我们就用这双重的爱来呵护孩子、陪伴孩子,静待孩子如花朵般绽放,或是静等孩子长成参天大树,亦或是牵着让我们慢下来,陪我们看风景的蜗牛—我们的孩子一路前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 篇2
前几天,我阅读了语文课本上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看着这篇文章的题目,我被它那奇特的命题深深地吸引住了。什么“精彩极了”,又什么“糟糕透了”?带着这些疑问,我仔细地阅读起来。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巴迪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母亲看了以后,兴奋得眼睛发亮,称赞这首诗“精彩极了”;而专搞文学创作的父亲却评论这首诗“糟糕透了”。多年来,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巴迪的耳际。它们像两堵墙,把巴迪夹在中间,使巴迪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骄傲,不自卑,最后终于成为一名作家。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到巴迪是一个十分幸运的孩子,因为,他既有一个慈祥的母亲,又有一个严厉的父亲。有了母亲的鼓励,他不自卑,不骄傲,增强了继续写作的信心;有了父亲的严厉,使他不被表扬冲昏头脑,于是,不断地写出一篇篇出色的作品。这说明,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既需要鼓励、表扬,又需要受到批评、指教,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设想一下,如果巴迪的父母或是一起称赞他的诗“精彩极了”,或是一起评论他的`诗“糟糕透了”,那巴迪后来怎能
写出大好的作品而成为作家呢?所以,巴迪父母教育孩子的做法确实是非常明智的。只有像巴迪父母那样的家长,培养出来的孩子才是优秀的、出色的。在当今社会里,我们又何尝不希望所有家长都像巴迪父母那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 篇3
在一个美好的下午,我闲着没事就看了一本书,书名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为什么要用这样的两句话作为文章的题目呢?
我静下心来慢慢的欣赏着这篇文章,原来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就写了第一首诗,我很吃惊,这不可能吧!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小孩子就会写这样好的诗?真的很难让人相信,我从心底里很敬佩他,想想自己,七八岁的时候写一篇简短的日记都很吃力,而小作者竟然能做出如此美妙的诗!
于是,我带着一种敬仰读着这篇有意思的文章,其中写到"母亲一念完这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说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是啊,小作者的诗得到了母亲的赞扬,想想自己也曾得到过妈妈的赞扬,心里甭提有多开心了!记得有一次,我的小制作——大红的灯笼,在省获得了二等奖,当时我高兴极了,让妈妈看了我的奖状,听着妈妈表扬我的话语,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啊!是妈妈的多次鼓励才使我有了很大的自信心。
文章中的主人公还有一位严厉的父亲,根据他父亲的批语,自己学着慢慢的进行修改,那是小作者不过十一二岁,就学会了自己写小说,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因为她知道巴迪还是个孩子,他需要鼓励。而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因为他认为只有严厉才能教育孩子写好作品。
所以,巴迪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个慈母,又有个严父。
因此不管是母亲的唠叨,还是父亲的安慰,都应该是我们勤奋学习的动力。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 篇4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写的。他在文章中回忆了他七八岁那年第一次写了一首诗,他的父母给予了他不同的评价的事。他的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两种不同的评价对作者来说都是父母对他的.爱;都是至关重要的。
是啊!无论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都是父母对作者的一种爱!而作者也从里面不断进步;不断成长,最终他成为了美国的作家。
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有碰到类似的事情,我们应该对此进行分析,从中得到我们需要的东西;我们还缺少的东西。不管别人说的好不好我们都要吸取中间的教训。
许多家长有的时候也会像作者的妈妈一样不断地鼓励孩子,这虽然是好的,但如果对孩子只有鼓励而没有批评,孩子就可能慢慢地骄傲起来,甚至会自吹自擂。造成孩子的能力慢慢地下降。但是也不能不断地批评孩子,如果只有批评而没有鼓励,孩子们可能就会觉得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而自暴自弃。如果鼓励和批评可以平衡的话,孩子们就会慢慢地进步。
在生活中我们要不断地听取别人的教训,积累成自己的经验,不断破浪前进,才能成为驾驶自己生活之舟的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