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综合情况的调研报告

欢迎阅读村综合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村综合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1

按照县总体安排,我到该村进行了走访和调研,重点对该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思考。总的来看,该村经济基础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是:

1、无农业龙头企业,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联结还不够紧密,部分企业仍然是随行就市收购农民的产品,没有提前与群众签订合同;

2、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数量还不够多,有的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经营管理机制还不完善,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还不够高;

3、目前,多数年轻力壮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上是妇女和老人。他们文化水平偏低,接受农业科技的渠道少、速度慢。

针对该村实际,着眼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切实为“三农”搞好信贷服务。鼓励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出发点,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千方百计增加支农资金投放,积极支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流金融服务。大力推广联户联保贷款、小额信用贷款,提高授信额度,实行优惠利率,放宽使用期限,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品种,满足农户在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和运销等方面的合理资金需求。扎实推进“信用工程”建设,逐步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充分发挥农村信用贷款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促进作用。

2、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应整合现有技术力量和培训设施,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跟踪服务等方式,积极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使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村综合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2

县委组织部:

我自20xx年xx月到小姓乡工作以来,我始终把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安排和要求牢记于心,尽快熟悉有关情况,及时转变工作角色,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小姓乡位于松潘县南部,距离松潘县城57公里,辖区内自然景观和植被原始状态保护完好,动植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全乡幅员面积306.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931亩,退耕还林1792.6亩;草原面积55375亩,可利用草原面积47069亩;公益林21130.41亩,商品林369亩。全乡户籍人口1686人,常住人口1530人;辖5个行政村15个村民小组(碑子寺村、姑纳村、平安村、大尔边村和埃溪村),乡政府驻树株坝。

二、成效亮点

多年来,小姓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包乡领导的悉心指导下,在县级帮扶、相关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乡村两级干部和广大农牧民群众,紧紧围绕县委战略决策,按照“一城两心三地”的战略布局,结合区位优势、发展态势、群众意愿,因地制宜、符合实际地提出:“一核三心两轴”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愿景。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乡村两级干部添措施实、落责任细、抓执行强,各项工作稳妥有序、有力、有效推进,成效明显、亮点纷呈。

(一)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稳步发展

小姓乡以埃溪、平安、碑子寺、集体经济整合在县城购买了铺面一间。确保了集体经济不致流失,可以保值增值。但是集体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有更好的路子,比如利用小姓乡的优势资源——各村老寨子的空闲土地养殖藏香猪。

(二)村级班子建设得到强化

如何推进推进班子建设,一个好的村级领导班子能够有力保障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小姓乡5个村在20xx年底全部实现了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把一批年轻的优秀的青年选进了村级领导班子,为小姓各村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埃溪村、姑纳村的支部书记都不到30岁,文化水平较高,有想法,能够带领全村谋划未来的发展。

(三)小姓乡各村的发展现状

小姓乡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但没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农牧民收入在全县处于中下水平,老百姓的收入主要靠种植蔬菜、养殖牦牛、杂牛、山羊;挖药三部分组成。但是全部都不成规模,种植收入全凭运气和天气。可以说收入很不稳定。其中碑子寺村、姑纳村主要收入来源是靠种植莴笋,这两个村的土地资源(耕地较多),且相对方便,种植规模也相对较大。其余三个村由于实施了搬迁,生产资料都在原来的老寨子,且耕地多为坡地,种植蔬菜成本相对较高。其中大尔边村、埃溪村属于典型的羌族传统老寨子,自然风景优美,阳光充足,很适合开发休闲旅游。但目前都处于发展瓶颈期。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下一步,小姓乡将紧紧围绕“一核三心两轴”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愿景,致力于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作为乡村两级干部的己任,努力把小姓建设成为各族人民诗意栖居的生态美丽家园。

(一)确定一个核心。这一目标强化乡政府所在地的.核心地位,即乡政府所在作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打造成全乡发展的核心地区。

(二)聚焦文旅结合,着力建设“文旅相宜之乡”。紧紧抓住全县申创历史文焕名城和建设国际高原生态旅游胜地的有利契机,逐步将小姓乡打造成权限南部新兴的文旅融合研学游目的地,让生态人文优势成为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心得增长极,是“文旅相宜”成为小姓乡的心名片。

村综合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3

一、村基本概况

村位于县城东南面,距县城约20公里,全村耕地面积1800亩,其中田地面积1400亩,土地面积400亩,山地500亩,水面200亩。村有9个村小组,总户数738户,总人口2456人,总劳力1300人,人均耕地面积0.73亩,农业生产主要以从事水稻种植为主,年村人均纯收入3000左右。

二、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人均耕地面积较少是导致村民经济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村地少人多,人均耕地面积0.73亩,制约农业产生化和养殖业规模化发展。

(二)产业单一,规模不大,带动致富能力不强。特色产业只有大棚蔬菜100亩,花卉苗木200亩,养殖业只有1户养牛、8户养鸡,属于小规模养殖,所占的比例小,规模不大,其中大棚蔬菜和花卉苗木承包给了专业合作社经营,无法形成稳固的后劲带动群众致富。

(三)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发展经济步伐缓慢。受自然环境制约,全村仅有耕地面积1800亩,且大部分为旱地。目前,只能种植水水稻等农作物,传统农作物车前子本来算一大特色,但因无法解决病虫灾害难以发展,而特色产业又难以规模和产业化,因此,除了靠种粮食收入外,村民主要是以外出打工收入来维持日常生活运转,而且外出务工基本上是以打零工为主,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四)村民思想观念滞后,劳动力素质不高,是导致村民贫困的根本原因。全村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特别是文盲和半文盲占了相当的比例,村民思想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传统思想还没有根除,思变图新、敢闯敢干的新风尚还没有全面形成。全村1300人劳动力中,外出务工人员有近700人,占53%,他们没有经过专门技术培训就外出务工,技能水平低,且缺乏组织性,就业途径少,门路窄,适应工作环境不快,收入水平不高。

三、村扶贫开发工作思路及措施

村的发展面临着自然条件、社会历史和村民落后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制约,要把落后的村发展成为富裕和谐文明新农村,必须紧紧依靠村两委班子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引导,必须从村的地理环境、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考虑,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新农村各项建设。作为扶贫帮扶单位,在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中,将着重引导村两委和村民围绕村民增收奔小康目标,协助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环境卫生建设。村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近几年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但在垃圾处理这一块却明显滞后,村前层后能看到大片垃圾,给群众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作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主管部门,下一步,我局将着重在环卫基础设施上对村进行帮扶。

(二)强化科技培训,培养科技能人。配合有关专业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群众种植和养殖技术的培训力度,对科技致富能人给予政策扶持;对村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年内不少于2次,并着重呼吁有关部门建立长期的.培训机制,通过科技普及培训提高农民种植和养殖水平,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三)提高劳务质量,不断壮大劳务输出队伍。村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每年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但输出质量不高。如何正确引导,积极鼓励外出务工,帮助贫困农民增加收入,显得十分迫切。为此

一是要重点抓好对该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利用远程教育和人事部门、扶贫部门的年度培训特点,定期派出务工人员参加各类技能培训班,把好劳务输出前的质量关。

二是加强与外界信息的交流,鼓励群众走出去就业创业,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

村综合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4

20xx年xx月,我和罗德荣受组织部门口头委派到度假村工作,20xx年xx月县政府下发了度假村改制文件,时至今日,已两年半多仍无限期,改制的大方向已定,但何时改制、怎么改仍不明朗,长期如此,造成了职工思想不稳定,相关职工的学习培训很难安排,极不利于职工技能和服务水平、服务态度的提高,即使有高技能的职工也随时存在被别的企业挖走的可能,因我村服务水平低、职工收入水平也低,人往高处走的情况时有发生,存在很多说的度假村成为xx乃至很多地方服务人才的培养基地。

第五是资源开发水平低,尽管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度假村仍停留在简单的吃、住、沐浴、旅游水平,水资源和服务的延伸和档次远远满不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第六是周边环境差,尽管度假村被称为森林公园,但面积小,一跳出度假村范围,附近村民遍地开山,周边地区山红水浊,与一个森林公园格格不入,加上周边群众缺乏大局意识、发展意识,什么都以自我为中心,导致整个经营环境很不理想,4月中旬,为了在度假村成功举办一期省委组织部举办的培训班,县公安部门抽调了很多干警到度假村维持治安,基层政府部门派了一批干部到村委会待命,以防群众闹事,此等事情简直闻所未闻,也可以看出度假村周边环境的好坏。

从以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觉得形成以上困难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体制方面的原因,自象鼻温泉度假村建成以来,县旅游局和度假村一直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没有把度假村当做一个真正的企业来做,由此导致了政企不分、职责不明,很大程度上成了政府的一个接待处;

其次是在度假村发展的最好时期内部管理混乱,据历史资料反映,度假村在90年代中期前后经营十分火爆,最好年份的营业收入高达900多万元,这么好的收入水平和当时的人员工资及低物价水平没有积累和发展,我觉得内部管理存在问题,因为度假村很多项目建设是靠贷款和各级政府部门补助建设的。

第三是投资失误。度假村现在资产负债总额四千多万元,如果将投于矿泉水厂和保健中心的负债剥离出去,度假村的其他负债不足2000万元,尽管承担政府多年的低价接待,度假村的资产仍然是一块优良的资产,目前的日子还不至于到这般田地。

对度假村今后的发展,县委、政府已明确提出改制和招商引资,我觉得这是发展的方向,是企业发展和xx做大做强旅游业的必然选择,大的.方向不应被一时的困难而迷失,改革和招商是为了求的度假村更快更好的发展,这一观念不但要让职工认同,也要提高广大群众特别的度假村周边群众的认可,改制和招商必然带来度假村和周边共赢和发展,如果一直以现行的体制运行,最后只有死路一条,目前我们已深感度假村运行的困难,如果在不走引进项目和资金、提档升级的路子,度假村和周边群众的发展将变成一潭死水。要想做大做强xx旅游也的设想也是空想。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