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青铜葵花》有感

多美网

2025-07-08读后感

欢迎阅读读《青铜葵花》有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青铜葵花》有感 篇1

一本书静卧在书桌上,封面上描画着静谧的湖水、悠悠的小船,还有一个文静的女孩,它们仿佛在共同诉说着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于是,我带着满心的好奇与期待,翻开了曹文轩的小说《青铜葵花》 。

这本小说的主人公是两个孩子,一个是跟随爸爸来到大麦地干校的城市女孩葵花,另一个是土生土长的哑巴男孩青铜。机缘巧合之下,两个孩子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一起生活一起长大。可惜,在葵花12岁那年,命运将其召回了城市。从此青铜就天天坐在河边的大草垛上,遥望葵花消失的地方……

一口气看完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为那些苦难岁月中所彰显出的温暖的真情与美好的人性。失去父母的葵花被寄养在青铜家——大麦地最穷的一户人家。可是善良的一家人却竭尽所能地照顾葵花,供她吃饭,供她上学;夏天,全家会把唯一的蚊帐让给她,奶奶每夜都用蒲扇给她扇凉,全家人用心、用爱呵护着这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而青铜更是充当起了哥哥的角色,两个孩子不是亲兄妹却胜似亲兄妹,为了让葵花上学,他去田里干活赚钱;葵花上学后,他风雨无阻地接送葵花……善良的土地上总是会开出善良之花的。葵花也敞开心扉,把这一家人当成了亲人,帮忙干活,努力学习,奶奶生病却没钱看病时,她甚至独自坐船离开大麦地,去别处捡银杏卖,来赚钱给奶奶治病。当城里来人要接她回去过更好的生活时,她死活不愿意离开。

独具魅力的文字犹如一面锃亮的镜子,映照出苦难岁月里的美好的真情与人性。青铜一家对葵花的付出源自真心,不求回报。他们在苦难中用善良与和关爱让他人获得了温暖,他们超越血缘之亲的真情令苦难褪色。透过他们的身影,我仿佛看到了现实生活中同样善良的许多身影。在灾祸突然降临时,他们也彰显出了无比美好的人性。比如20xx年社会各界自发的“爱心妈妈”们,亲手编织了100多件毛衣,捐赠给近百名孤残贫困儿童;再如20xx年的芦山7.0级大地震发生后,八方来援,武警战士、白衣天使、志愿者们无一不在默默地帮助灾区人民,不图名利只为爱。

书里书外的这些人都在用行动告诉我:善良与真诚的爱能打破血缘的框框,能超越时空的界限,能传递温暖的力量,能抵挡苦难的侵袭。

大爱无疆,大爱无言。

但愿更多的人能心怀大爱,温暖一生!

读《青铜葵花》有感 篇2

冬日里的细碎暖阳,照在波光粼粼的水盆内,霎那间,竟像极了迎着太阳娇艳绽放的向日葵。也是在这样的一个冬日里,我邂逅了一本纯美至心的小说——《青铜葵花》。

这是一个男孩与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与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十二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青铜葵花,多么美的名字。一切因它而起,又因它而终。它所表达的,是青铜与葵花至美、至纯的美好友谊;是葵花父亲对青铜葵花的热爱与穿梭于全文之间的苦难;也同样表达了令人动容的高尚品质:坚韧不拔、活泼乐观!

青铜葵花,这是作者对人们的期盼!期盼着人人都如青铜和葵花一般,在经历了各种苦难后,仍像葵花一般,在温暖的春天向着太阳绽放自己的开朗笑颜!

青铜是哑巴,但他的心比任何人都要纯洁、坚韧、乐观、善良。他可以为了一两只小鸟儿的出生或老柳树的发芽而欣喜,也可以为了自己的妹妹——葵花付出一切,甚至,他可以为了全家的生计,冰天雪地时不畏严寒地去卖芦花鞋!而葵花,虽然她比青铜小了四岁,却懂得人间世故,懂得知恩图报!

结尾的时候,青铜的那声葵花深深震撼了我:能使一个哑巴不顾一切地唤出名字,世间最纯真的友谊也不过如此了吧!虽然结局有些悲惨,但人生便是这样,有欢喜,也有悲凉。就如同罗曼·罗兰的话一般:我们应当敢于正视痛苦、尊重痛苦!欢乐固然值得可贵,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这两位是姊妹,而且都是圣者。他们锻炼人类开展伟大的心魄。他们是力、是生、是神。凡是不能兼爱欢乐与痛苦的人,便是既不爱欢乐,亦不爱痛苦。凡能体味她们的,方懂人生的价值和离开人生时的甜蜜。

书读完,我重新望向窗外。阳光虽不似上午那么灿烂,却依然散发着生命的活力。也许,在遥远的某个地方,真的有一片青铜葵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独属于它们的风采。

读《青铜葵花》有感 篇3

《青铜葵花》是著名现代作家曹文轩写的。

故事讲的是大麦地的男孩青铜与城市干校的女孩葵花,一次特别的机缘,让他们成了兄妹之称的朋友。

虽然青铜家里很穷,但还是收养了孤儿葵花。

青铜和葵花非常懂事,他们都知道为别人着想,一旦有了好机会,都会让给别人。

葵花很爱学习,她所在的学校里数她学习最好,而且多才多艺。

就这样,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让村里的孩子异常羡慕。

直到葵花12岁那年,命运又将葵花召唤回了她以前所生活的城市。

在青铜和葵花一齐生活、一齐长大的时候,并不是像我们现在一样如此一帆风顺的。

他们生活的村庄大麦地也是经历风风雨雨才走到今天的:火灼焦过大麦地,风侵略过大麦地,蝗虫进攻过大麦地……但这里的人们没有倒下,而是变得更加坚强!其实,痛苦也是很美丽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最近,我们小区里流行玩“活力板”,于是,我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一开始,我刚站上活力板,就会因重心不平衡而跌倒在地,再看见别的小伙伴玩得神气活现的时候,我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放弃?还是坚持?一个天使和一个恶魔在我的脑海中打架。

但我一想起青铜和葵花的故事时,一种莫名的信念就在心中升腾:坚持下去,你一定行!于是,我又一次站起来,重新站上活力板。

每当这时,我就觉得成功正在向我招手。

有一天,我再次带上活力板到楼下练习时,我惊喜地发现——我能顺溜地滑了!那时,我衷心地感谢青铜和葵花,是他们,让我在挫折之中更加坚强!痛苦和挫折一样,可以磨练我们的意志。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一帆风顺,少一些痛苦和挫折,因此他们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不磨练自己的意志,就无法进入人生更高的一个境界。

正如高尔基所说的:“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从小就要学习青铜、葵花,学习他们对待困难的风度,做一个有毅力的人。

让坚强在挫折中沉淀,在沉淀中升华,让升华的坚强再去储存坚强!

读《青铜葵花》有感 篇4

“人生中快乐与痛苦同在。”

记得曾看过《感动》这本书,上面介绍了“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中所有的作品。书中说,曹文轩本人最满意的作品就是《青铜葵花》,而最受读者喜爱的也是这本书,当我满怀好奇读过一遍后,我不得不承认这真的是一本好书……

这是一个乡村男孩与一个城市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城市女孩葵花跟随爸爸来到了一个叫大麦地的村庄生活,孤单寂寞的她认识了一个同样沉默寡言而且不会说话的乡村男孩青铜。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贫穷但善良的青铜家认领了她,葵花和青铜成为了兄妹相称的朋友。在粗茶淡饭的生活中,一家人为了抚养葵花费尽了心思,而青铜更是在沉默中无微不至地呵护着葵花:为了葵花上学,青铜放弃了自己上学的梦想;为了让葵花照一张相,青铜在寒冷的冬天把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也卖了;为了葵花晚上写作业时不去别人家“借灯光”,青铜捉来萤火虫做了十盏南瓜花灯;为了葵花报幕时的美丽,心灵手巧的青铜做了一串闪亮的冰项链;为了让葵花看马戏是有个好位置,青铜一声不响地顶着葵花站了一个晚上……

不仅是青铜,葵花也为这个家、为青铜付出了许多许多:学校组织的拍照活动她没参加,为了给自己贫困的家庭省钱;每天放学和哥哥一起去采芦苇,为了能多编些芦花鞋去卖;自己一个人偷偷的跑到江南捡银杏、考试故意考差,为了赚钱、省钱给奶奶看病;用各种办法教她的哑巴哥哥写字,为了让哥哥在别人面前自信起来、抬起头来……在充满了天灾人祸的岁月里,青铜一家齐心协力,艰难、困苦而又快乐地生活着。

葵花12岁那年,命运将她召回了原先居住的城市,这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了。然而,在葵花走后的那一天,青铜望着那片它和葵花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遇见的河流,用生平最大的力气,从心底高声喊出了一个名字——“葵—花—!!”这强而有力的喊声震撼了每一个读者的灵魂!

这本书表现了孩子、朋友之间的友谊,家人之间的亲情和人与人之间的爱,还反映了乡村孩子童年的苦难生活,字里行间无不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人间真情,这种真情无不湿润着每一位读者的眼睛、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虽然青铜一家过得很清贫,有时连饭都吃不饱,不像我们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喝什么喝什么,但我觉得他们一家过得很幸福、快乐。这种快乐是一种深刻认识苦难之后的快乐,那才是一种真正的有质量的快乐。作者说了,《青铜葵花》它是对苦难与痛苦的确定,也是对苦难与痛苦的诠释。读着读着,我忽然觉得,是不是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寻找着自己心中的快乐?

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着我,看到青铜和葵花在芦苇荡里无忧无虑地嬉闹、玩耍,我的心情也会跟着他们快乐起来,高兴得笑出声。读着读着,有时候就觉得我自己也融进其中,似乎跟他们一起在田野里玩,在编芦花鞋,在看马戏,一起走进芦苇荡的深处……

青铜和葵花如果能永远这样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那该多好啊!当看到懂事的青铜为了妹妹能念书,亲手破灭了自己的上学愿望,我的心里也酸酸的。如果青铜和葵花的生活条件再好一点,爸爸、妈妈能让他们同时进学校念书,那该多幸福啊!青铜和葵花在遭遇了水灾、蝗灾之后蜕变得更加坚强、乐观。可一起长大的两个孩子,想要愉快的分离却是那么不容易,这痛苦让青铜变得有些痴呆,甚至让哑巴青铜用尽平生力气,吐字不清地大喊出了:“葵——花!”这是青铜的“心声”!这样的痛苦经历,是我们这些浸泡在糖水里的孩子无法体会的。

作者将苦难写得深刻,动人,我的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流;将美写到极致,让我仿佛身临其境,那大麦地,那芦苇荡,还有那葵花田;写爱,那感天动地的人性,在那年那月苦难的太阳下闪烁着凄美的光辉……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