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挑山工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挑山工读后感 篇1
今天,闲来无事,我重新拜读了《挑山工》这边文章,本文通过描写了泰山上的挑夫坚持不懈的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路程去完成每日的任务,让我从中我又得到一些心得和启发。说明了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肯花费时间和精力,脚踏实地、心无旁骛的去完成一件事情,我们就会更加接近成功的顶峰。
读了这篇文章,我立马想起了发明电灯的爱迪生,当看到他经历了1600多次失败才取得最后的实验成功,我才会更深入的明白那种坚持不懈、不服输的精神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
读完这篇文章,我又联想到自己的一个事情。那是一个夏天,我去河边戏水。看见有一个同学在水里放着自己做好的船只模型,这只船模因为还按有马达,所以行动轻快灵活,能够顺畅自在的在河里航行。我十分羡慕,自己也想着做一架这样的船模,但我以前从来没有做过这一类的东西,但我还是尝试了去做了一下。刚开始还好,兴致勃勃的。但经过一番折腾以后,船模的影子都还没出现,更别说能在小河里自由的航行了,于是我就把这些东西丢在一旁,再也不管了。当时正好在学习这篇文章,当我看到书中这些挑山工坚持不懈的完成挑山任务时,深深的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决定克服自己这种做事没有耐心的毛病,接下来,我通过自己的不断摸索和虚心请教他人终于做好了一所船模。这时,我明白了凡事我们都要坚持最初的动力和梦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好我们心中想做的事情。
挑山工读后感 篇2
今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读了《挑山工》这篇令人深受启发的文章,从中可以学到很多道理。
这篇文章写了作者在山上游玩时的一段令人深受启发的经历。作者在游玩时每次和挑山工一起出发,但是每一次作者都看见挑山工的脚步很慢,但是每一次却都先到。作者的心中出满了疑问。在挑山工休息的时候去问他。挑山工的回答令他顿时明白了许多,挑山工原来在上山的途中根本没在意途中的风景,没有做任何无用的停留。心中没有杂念。心中只想着努力到达山上,而作者呢,经常走走停停。看到美丽的风景就停下脚步去拍照,所以,在这时间里,挑山工虽然很慢,但还是赶上了来,作者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于是便没有再问什么。到达山顶后,作者发现挑山工已经到了,其中,有着很深的道理。
首先,挑山工为什么速度不快却比作者到得更快呢?原因就是挑山工的心中有十分明确的目标。在路上他没有被迷人的景色所迷惑。而是不断向前,从而追上了作者。而作者为什么速度快却要比挑山工到得晚呢?是因为作者虽然速度比挑山工快但却要被途中美丽的风景所迷惑。所以在到达山顶的路途中,他一次次无用的停留令他被挑山工反超了上来。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学习的途中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要被那充满诱惑的“景色”所吸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我们在学习中要有超强的自控力和毅力,千万不要被那些无用的事物所吸引,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
挑山工读后感 篇3
对泰山,最早也是最模糊的认识应该是小学时学过的那篇《挑山工》,那个时候我就向往着有一天自己能登上泰山,那时候觉得泰山离自己好远好远。上大学后,和泰山间的距离近了许多,也曾计划着去爬泰山,但一直未能如愿。毕业后感觉和泰山间的距离又拉大了许多,登泰山的愿望也更加迫切与强烈。没想到多年来的梦想就在前几天变成了现实。
9月3日,公司人力资源处特意组织我们新进厂的大学生到泰山游玩。早上五点我们在公司南门集合完毕,坐上公司的班车出发了。对泰山的神往使我们此行兴奋不已,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泰安。
远望泰山,壮观自然,宁静又深远,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粗犷豪迈不修边幅,分明透着股山东汉子的劲儿,给人一种厚重踏实的感觉。此刻禁不住想起杜甫的那首《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我来了!
来到泰山脚下,我们从孔子登临处,穿红门,到明朱棣所建万仙楼,经壶天阁,过步天桥,拾级而上,一路风景一路歌。两旁展现的是变幻不定的秀丽景色,巍巍唐松、幽幽汉柏招手相迎;那遮天蔽日、气势如虹的古松虬枝向人们诠释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毅力;古往今来,具有传奇色彩的“泰山石敢当”已成了匡扶正义、驱魔降妖的化身;更有那无数帝王将相的登临留下美丽的传说、无数文人墨客的立传碑刻,无一不书写着泰山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登泰山就像读一本书,它向你娓娓道来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明发展史;登泰山就像浏览一幅画,它向你展开的是一幅蕴含深厚文化积淀的绚丽风景画卷;登泰山就像穿越时空隧道,你仿佛是在进行着一次与历史名人会晤的文化之旅。
来到中天门,站在这里,仰望南天门,近在眼前,像天梯一样升入天际。下中天门经过平缓的一段路,看过闻名天下的“望人松”,由此往上,山势越来越陡,过完对松亭,就是泰山最险峻的十八盘。十八盘几乎垂直,山崖壁削,陡峭的盘路镶嵌其中,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梯,真是“万仞劈险关,云梯驾南天,双壁几回肠,慢紧十八盘”。 十八盘是人人皆知的,但只有你登的时候才会感到它的名不虚传,台阶的宽度都不到一只脚,每进一级台阶都是很难。走都是这样困难,在这里铺这些石阶又会是怎样呢?当1600多级石阶真真切切的踏在我们脚下的时候,哪里还有什么疲惫?有的只是汗水浸透衣衫后带来的征服的兴奋,就像见到了胜利、完成了一次壮举,又仿佛生了十一分的力气。站在南天门,白云为你擦汗,山风为你清心,天地之悠悠,峰峰之空翠,会使你疲劳顿失,至情不自禁吟颂起李白的千古名句:“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走到天街你不会以为这是在泰山上,总有莫名的兴奋,往山下看整个泰安就在那里,真是“泰山安则天下安”。
在泰山之巅的神憩宾馆用完午餐后,我们又阅唐玄宗大观峰石刻,登日观峰,拜高山第一孔子庙,回看五岳独尊,登临玉皇顶。亲身走遍那10.1公里的登山盘路,看遍那2500余处历代石刻,站在玉皇顶,遥望齐鲁大地,心生无限自豪,才真正体会到“山登绝顶一我为峰”、“登泰山而小天下”。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选择了坐索道返回。坐在悬空的缆车上,身下万壑纵横,千峰壁立,一片绿海。只恨如此美景时间太短,还未爽够,缆车就已挥至中天门。下了缆车我们又坐汽车沿环山公路至天外村,然后坐上公司的班车结束了这次泰山之行。
登泰山是一种磨练,是一种感悟。人生多歧路,岂止十八盘。
挑山工读后感 篇4
《挑山工》这篇文章是出现在我们第九册语文书上,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挑山工们认准目标,一步一步地向目标登攀,绝不分心,也不会像游人一样东张西望,他们只是一个劲地向上登攀。他们为了省力所以走的是“之”字形,虽然这样省力,但是这样走下来是游人的两倍。并且他们攀登的不是什么小山丘,而是峰峦雄伟的泰山,但他们不会像游人一样到处观赏风景,而是一心一意地向上登攀,所以总是比游人先到山的顶峰。
说到这儿,我想到了上次我去青城山游玩的时候,也看见了挑山工,但是他们不是条扁担,而是背背篓,手拿一个拐杖。休息时就用拐杖支撑着。在这些挑山工里,有好多都是老爷爷,头发都白了,还在当挑山工。青城山虽然没有泰山的雄伟,但是当挑山工一样很累,很辛苦。青城山很美,但他们是不会停下来观赏风景的,他们还是一个劲地往上登攀,每次我们停下来休息时,他们都会超过我们,跑到前面去。总的说来,当挑山工是很不容易的。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触很深,我体会到了挑山工的辛苦、艰辛,对挑山工脚踏实地,坚韧不拔、奋力攀登的精神所钦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