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细米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细米读后感 篇1
细米,一个男孩,一个乡村男孩,一个乡村的野男孩。平时,不是给别人找麻烦,就是大半夜了也不回家,弄得父母急死了。有时,还和同学打架,一直让老师操心。
可是,有一天,分到他家的女知青让他有所改变。梅纹教他艺术,教他礼貌待人。她很照顾细米,把他当亲弟弟对待。
在他们一起生活的日子里,他们也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但是他们总是能站起来。时间如同一只离弦的箭,收也收不回来。就在细米给舅舅割草盖房时,梅纹去苏州了,只有一个头像留在那儿,一股浓浓的情意。
关爱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关爱能改变一个人的心灵,关爱让一切皆有可能。
每天都会有奇迹,可能有些坏人做出了好人的举动,谁能做到?只有关爱。有时,风也温柔,雨也可亲近。爱无处不在,清洁工爱地球,驯兽师爱动物。我们也可以做到,只要心中充满爱,一切皆有可能!
细米读后感 篇2
这个暑假,老师向我推荐一本书,书名叫《细米》。刚开始看,我并不喜欢这本书。可是过了几天,我无意中又翻开这本书,却被书中的故事情节吸引住了。我认真地读起来。
这本书是著名文学作者曹文轩写的。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一位女知青在一个叫稻乡渡的农村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书中描写了辛苦并快乐的的农村生活,通过一系列故事把人物穿连起来,把人物的情感细腻地表现出来。
从这本中,我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美好,这里有安宁的村落、寂静的麦田、旋转的风车、雪白的芦花和袅袅的炊烟,这些形成了四季优美的乡村风景。同样,也感受到农村夏忙和秋忙的坚辛,比如像女知表梅纹那样,早上四、五点就去田里收麦子,一天下来,累得直不起腰……
读完这本书,我还感受到作者把书中人物写的淋漓尽致,比如像细米和梅纹像亲姐弟一样的感情。梅纹用姐姐的身份去爱护细米,并正确引导细米的雕塑天赋;还有书中的小七子,他在书中是个反面人物,作者同样把他恶的一面写得很深入,让读者一看就感到很厌恶;还有小狗翘翘,他是细米从小七子手中救下来的一条小狗,它因此对主人十分忠诚,时时刻刻都跟随着细米,保护着细米……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还意犹未尽,仍沉浸在稻香渡村中……
我真希望曹文轩老师再出一个续集,真希望细米在梅纹的帮助下成了一个雕塑家……
细米读后感 篇3
封面上是两个醒目的大字:细米。橙黄色的封面,在大片大片金色的稻田中,一个少年呆呆的在稻田前守望。
这就是细米,一个单纯的男孩子,爱害羞,爱脸红。他和其他所有乡村里的孩子一样,喜欢爬树,喜欢在田间和同伴嬉戏,喜欢在小河中和同伴比赛捉虾捉鱼,喜欢疯天疯地地玩耍。正如他母亲所说的,这是一个“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乡野之子。然而随着来这里插队的女知青的到来,这个叫梅纹的女孩,改变了他的生活。在后来漫长而温馨的岁月中,细米在梅纹的引领下走向前方,走向未来:而梅纹在那段孤独无助的时光里,更深刻地陷入了一种对于细米的眷恋和依赖。他们之间的姐弟之情,在这个到处是河流与芦苇的水乡世界中,令人感动地展开着。
细米生来便有一种发现自然中美的天赋,淘气而又腼腆,充满了想像力。他用一把小刀在满村子刻下的图象,大胆而真实,刻出了一个个令人忍俊不禁的生动的故事。这就是细米最大的不同之处,淳朴而有着艺术的天赋。而梅纹以她不同于乡间的独有的.敏锐的感觉开发引导细米。让细米对于艺术有了一种心灵的自觉。
因为艺术,细米的生命才变得更优美,不仅细米,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应该是如此。细米生长在乡村,虽然有些野性,但他的心灵先天就孕育着艺术的元素。梅纹来自城市,她面对细米浑沌的艺术世界时感到了新奇和迷惑,细米以及他父亲这两人的“心灵与血液里暗藏着与艺术息息相通的东西”,她对细米的帮助不只是引导,也是共同创造。
我一点一点地看着《青铜葵花》,《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一点点融入那些平淡的乡村故事中。平淡,然而温暖,《细米》同样如此。曹文轩叔叔坚守着那一点自己的麦田,带着乡土气息,纯美而温暖的故事。感动了所有人。这是一种简单却深入人心的温情。阅读细米,我的心灵在就像在进行一次美丽而纯净的心灵之旅,轻松,快乐,却也让人感动。
这是我们的,乡间深处的简单的幸福……
细米读后感 篇4
细米是一个爱随时随地乱刻乱画的乡村男孩,为了自己的这一行为,不知挨了父母多少打。雕刻对他来说,是一种冲动,是一个乡村男孩的野性勃发,用一把刀随意刻出他想要的图案,对他来说是一大快事,于是,他往往就顾不得后果了。生活在乡下的细米父母,对雕刻也不是很了解,细米遗传了他父亲的艺术细胞,但他胡乱刻画的行为,还是不能被理解。这时候,女知青梅纹走进了细米的家,走进了细米的生活,她把从父亲那里耳濡目染学来的雕刻和绘画知识,用她的方式传授给细米,从技法与理论上引导细米走上艺术之路,梅纹在给细米讲雕刻时,细米领悟了更多的做人道理,梅纹是用那非常浓厚的感情培养细米的,他给细米带来了新鲜、亲和还有让细米说不出来的感觉,她的感情就像一只手,牵着细米进入了一个艺术的领域,让他的潜质得到了开发。
细米淘气而又腼腆,瘦小而又胆大,充满了想象力,更是有自己的主见,如他惩罚小七子,他骑发疯的大白牛,他为了梅纹而去偷考试卷子,但最让我倾心的是他用一把小刀在满世界刻下的图像,还有他在竹林背后的高墙上创作的一幅巨大的“壁画”。
不知为什么,这本书我读着读着,就会忍不住停下来,就会想起我的儿子,他和细米年龄相仿,每当细米做出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或者对他的内心进行描述时,我就不由自主的去联想到我的孩子,我一会儿觉得,我要是细米的家长,我就会刻意的培养他的雕刻艺术,多么难得苗子啊,他创作的兴趣那麽浓,不给他提供好一点的条件,怎麽还能打他呢,一会又想,可能他的灵感得不到发挥,越压抑越是好奇,父母的阻碍说不定是推波助澜,让他的潜质越抑制越爆发。
我会手捧着书,眼睛看着儿子,用理解细米的方式,去体会儿子的心,我就觉得儿子逆反的“很有道理”,首先是我不理解他,没有和他一个高度去看问题,他就不会敞开心扉与我谈心。一连读了几本书,觉得书中这些孩子,无论做甚麽出格的事情,都有他们的道理,都不是不可理喻,相反,我还要检讨我自己,都说千里马好求,伯乐难遇,每个孩子都有他无穷的潜力,看你如何去开发,就像细米的经历。而我每天盯着孩子的缺点、毛病不放,哪还有精力去挖掘他的潜力,他整天面对我的唠叨,哪有心思向我展开他潜质的魅力呢?桑桑的调皮、捣蛋,林冰的害羞、腼腆,细米的冲动破坏,都不影响我对他们的喜爱,自己儿子身上的缺点怎能不包容呢?理解了书中这群孩子的好恶习性,我也要换一种方式去理解我的儿子,每一本书读过之后都受感动,感动之余我还要学以致用,去寻找读书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