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过年的演讲稿(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过年的演讲稿 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正当北国一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时,人们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迎来了丁酉鸡年。话说这大过年的,哪能没有年味儿?瞧吧,又是一年迎春时,浓浓年味儿满人间,好不热闹。
大年三十前夕,不管是大街还是小巷,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为的还不就是那些中国红(春联、灯笼、中国结等等),不是中国红,就是那些年货喽,你看这边是卖炒货的,虽店小但人多,瓜子花生供不应求,老板店员喜笑颜开。再看这边,是卖肉食的,平时望而生怯的东西这时却是大笔买卖……多得让人眼花缭乱。
大年三十这天,习俗那可就多了,一大早就是大小春联门上贴,正福倒福门上粘,大红灯笼门头挂,鞭炮一放大功成。尤其是放鞭炮,不知是哪家先响的',紧接着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鞭炮一骨碌都响了起来。中午到下午,就拿我们家来说,惬意得很。中午,火炉烧起来,汤锅架起来,肉菜煮起来,大家吃起来。不用说,我们是在吃火锅。然后呢,将这顿美味佳肴在肚肚里酝酿上一个下午,到了晚上,重头戏来喽——守岁看春晚。但是手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边看边包饺子。于是全家总动员包饺子,这个揉面搓条,那个切面,这个压面坨,那个擀饺皮,剩下的包饺子。1个,2个,3个……1盘,2盘……没多久四五盘饺子就包好啦,只等明早下锅煮了。剩下的时间,就可以玩乐看春晚喽!
过年的演讲稿 篇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何为年味?有人说,年味是诗中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或又是在雪地中与伙伴打一场痛快的雪仗。而在我的记忆中,年味应是存在于姥姥的家中吧。
从小以来,每逢过年过节就一定会去姥姥家,姥姥似乎并不像其他文章中的那么精神焕发,脸颊上的肉也微微下垂,岁月这无情的判官在他脸上刻下一道道皱纹,仿佛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眼睛也缩在眼窝中,显得更衰老。每每望见姥姥,总有错觉仿佛她会被风吹着。过年熏腊肉是必不可少的,姥姥年事已高却也没停歇的样子,她拿出一个大盆,装入许多新鲜肉,洒下好几包盐,便用手揉了起来,在盐的作用下,肉变得有些脱水,手也炸开好几个口子,盐也灌进口子里,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姥姥却不在乎,刚把腊肉放在晾架上,又急忙去做猫鱼,辣椒萝卜。让我们晚辈每次都满载而归,手忙脚乱。
姥姥不但对我们慈祥和蔼,对陌生人也古道热肠。过去建国初,国家经济破败,民不聊生,姥姥家虽也紧张但姥爷辛勤劳作也有一些余粮,每每有人乞讨姥姥总会伸出援手,但奶奶那时也是不解,姥姥却回答道:“人都有自己的难处,不到迫不得已不会出来讨饭的,帮帮他人总是好的。”当奶奶口述了这个故事后,我也有些惊奇,一位乡间老太太,却也有大智慧,淳朴的乡音也字字如珠。
如今姥姥也老了,昔日欢声笑语也少了,昔日纯正的'猫鱼,腊肉,也变成了商店中口感不佳的替代品。年味这缥缈之物离开竟然让我颇有些惆怅,“年少不知年味,只道爆竹声中一岁除。后来才知年味的含义。”我望着这灯红酒绿的大街才知年味便是亲情的系带。
过年的演讲稿 篇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每逢过年都会发生许多有趣的事,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吧。
妈妈买了几个“福”字让我贴,我拿起一张上面有宝石的“福”字,把它的边缘粘上双面胶,然后把它用力贴在门上,可妈妈说“福”字应该倒着贴。我问妈妈:“为什么要倒着贴啊?”妈妈说:“‘福’字倒着贴取其谐音,表示福到了。”“那我明白了,我去把福倒过来。”刚说完我就奔了过去,把福字倒了过来。
贴“福”字很有趣,但我还是更喜欢放鞭炮。我去一家店里买了好多样式的鞭炮就飞快地跑回家准备放鞭炮。我点燃了第一个鞭炮,就赶紧躲到柱子后面(因为第一次放所以有点小紧张)只听“嘭”的一声,第一个鞭炮没了。后来我把一个点着的鞭炮扔偏了掉到了水缸里,“嘣”的一声,鞭炮在水缸里爆炸了,炸出一个高高的水柱,水缸里的水都溅到我身上了。我又这样玩了几次,每次炸出的水花都不一样,可好玩了!
舞龙灯也很有趣。看那龙灯流光溢彩,活灵活现,它们在舞灯人的.手中忽左忽右,若隐若现。突然,有一个举龙身的人摔倒了,其他举龙身的人都跟着摔倒,只有举龙头、龙尾的人没事。可龙头、龙身还有龙尾都“分家”了,这时只见那些举龙身的人迅速站起把龙灯继续舞下去,可真紧张啊!
过年的趣事可真好玩呀!
过年的演讲稿 篇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屋内喧闹嘈杂,大人们高声的谈笑和孩子们的嬉闹,将屋外人影萧条的街道隔开。仰望漆黑的夜空,与往来不同,耳畔独独少了那年年都不绝于耳的爆竹声。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如今,因为注重环境保护,从古至今流传的习俗,似乎已快要消失了,只留在了往昔。
每一年的除夕,除了各式各样的年货十分畅销,包装鲜艳的爆竹也是人们的必备物品。望向窗外,想起去年的除夕,我还抱怨着爆竹声太过喧嚣,时至今日,少了那震耳欲聋的“噪音”,心中却不由空了下来。
回头看看,围成一桌的亲人们,有的饮酒,有的'聊天,说着一整年的经历,说着各自辛酸或快乐的往事。有人说“现在过年啊,人虽到了,可却少了股年味!"确实,年味比以前淡了,以前说”大人盼插田,小孩盼过年“,可如今,连小孩都不眼巴巴盼着过年了!新衣服随时可以买着穿,大把糖果饼干进口食品应有尽有,鸡鸭鱼肉早就腻了,那点压岁钱也勾不起他们的兴趣了。大人们呢?也只是比平时轻松一点,上班族们少上几天班而已。但是看着电视上,微信里,那么多在外打工的人们,不管车票多少难买,路程多么遥远,一到过年,还是要赶回老家跟亲人团聚。不论年夜饭是简单还是丰盛,忙碌了一年的人们,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围坐在一起,吃着,喝着,烤着火,看着春晚,聊着家常,这就是年味吧,平淡如水,却又浓郁似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