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读后感的作文(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后感的作文 篇1
《人生的功课》是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论述生命和生活的第一本书。她和戴维?凯斯勒通过实践与精神的功课引导我们,让我们的生命每时每刻都处于充盈的状态。多年的临终关怀工作经验让两位作者对这些生命的必修课思考了很多。他们发现多数人面对的人生课题是一样的:真实、爱、处世、失落、力量、愧疚、时间、恐惧、愤怒、游戏、耐心、屈服、宽恕、幸福。
关于真实。一个人永远也做不到让所有人都对你满意,所以做最真实的自己才是最实在的,不必伪装,无须隐藏。戴维也说,“真我不但是爱的最纯净状态,同时也是完美的最伟大境界”,没有人喜欢那些将自我藏在虚伪的美丽表层下的人,如果做不到直率,就做到坦诚,如果做不到坦诚,那就做到不要刻意掩饰就好了。
关于爱。“如果以索取来衡量爱,我们将永远感受不到被爱,因为那种欲求不满的感觉始终充斥我们的心灵”,欲求不满其实是一种人之常情,但我并不赞同索取来衡量爱。但爱被附上条件时,我们的人际关系将不堪重负,我们也必会感觉身心疲惫、伤痕累累。爱情应该是彼此两个人,惺惺相惜,共同朝着一个方向积极进取。喜欢上一个人的感觉应该是,我很好,但因为他或她,我想变得更好,并一直为此努力着。很喜欢书中的一句话,“你爱上谁,何时爱上,爱了多久,这些都不重要,去爱就好了。”其实,人生须臾,稍纵即逝,所以遇上了,就好好珍惜,不要错过。
关于处世。“在每段关系中,你所赋予的态度——积极或消极、希望或憎恶都会影响你对其他关系的判断。”其实我不懂得什么是最好的处世方式,也不想知道,我只知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很多事情上,与人方便也是自己方便。我们应该积极进取而非消极过活。因为“如果你自己的船都浮不起来,那就别指望有人能陪你横穿大洋”。与其寻找可爱之人,倒不如让自己值得被爱。
关于失落。很多人都是因为欲求不满,所以失落,其实失落是生活的一部分,不经历失落的我们也不会成长,所以我们要正视失落,但不能因为失落而失落,在失落中爬起来然后不停的战斗才是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我们应当学会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
关于力量。要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关于愧疚。没有人是完美的,也就意味着只要是人,就不免会犯错,所以愧疚这件事情也是无可厚非的。愧疚有时候会成为一部指南,告诉我们哪些事情做得有些过了。其实我觉得在尽量避免愧疚这件事情,我们可以好好学习和践行稻盛和夫先生的人生哲学七字箴言——“作为人,何为正确?”
关于时间。活在当下,“人生最大的挑战就是完整地经历当下,这个短暂的瞬间包含所有的可能性——幸福的可能、爱情的可能”。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但并不是每一个人的时间都可以称之为时间,每天碌碌无为慵懒的人,他的时间只是生命长短的度量。合理安排时间,严谨持之,张弛有度的人,会活的很充实想必也会活的很骄傲,因为他们有理由有资格骄傲,对他们来说,时间人在,是我们在流逝。
关于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其实也是对生命的敬畏,恐惧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失去了燃烧斗志的勇气。海伦·凯勒曾经说过,:“对于生命来说,要么去无畏地冒险,要么就一无所获。”经历过恐惧的历练,我们的生活才会到达敬畏和新奇的新境界。
关于愤怒。气大伤身,何必?有时难免需要发泄,但拥有一份快乐的心情,笑起来才是最帅的。
关于游戏。过于严肃看待生活,生活便会失去乐趣。游戏不是小孩子的专利,更是大人的调味剂。
关于耐心。“我们通常觉得只有改变周围的环境,我们才能获得平静,但现实是,在自然状态下的我们才是最放松的。能让我们彻底平静下来的是耐心,它是一剂安抚心灵的良药。”
关于屈服。一提到屈服,很多人就会感觉很违和,很多人对屈服感到恐惧,因为它意味着放弃和退缩。其实屈服有时候也是对自然、生命、宇宙的敬畏之情,是一种自知和安慰。
关于宽恕。得饶人处且饶人,怀揣宽容之心,可容纳一片天空。
关于幸福。“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事情的最终结果,也不依赖于周围的环境。能决定幸福的唯一的关键因素就是自己。”所以,要积极进取,相信自己是幸运的。“生活中不乏风暴,但风暴总会过去。风暴或黑夜不会一直持续,而生活中的这些不如意也是反复交替、来来去去的。所以活得幸不幸福,真的要看你怎么看待自己的生活。
最后的最后,很喜欢书中的这短话:记住,这样的生命只有一次,你也只能经历一次;父母、孩子、家庭以至于生活,你都只能拥有一次;朋友,你也只能拥有一次,所有大地上的这些奇观,你都只能经历一次。海洋、天空、繁星,或者你所爱的人,不要等到自己的生命即将枯竭之时才去赶去看这一切最后一眼。还等什么呢?不如现在就出发吧!
让我们出发吧,就现在。
读后感的作文 篇2
我想,你一定认识他吧,哈...要怀疑了吧,是谁呢!他就是著名的作家柯南·道尔笔下的一位大人物—福尔摩斯!是不是都认识呀,今天呢我就读了关于他的一本书,学到了好多东西,下面就听我一一道来。
在《福尔摩斯》这本书中,主人公有许多:大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军医-华特生;还有福尔摩斯的死对头-詹姆斯·莫里亚提教授。有许多惊险刺激、搞笑甚至感动的场面,还了解到许多我原先所不知道的事,比如:福尔摩斯吸过毒、华生原来不是一开始就认识他的······
其中有一篇故事,叫《血字研究》,福尔摩斯在推理时,那精妙的推理能力可真是帅呆啦!让我太佩服了。在每篇故事的结尾,都有福尔摩斯的名言警句,让我深受启发呢!在《巴斯克维尔的猎犬》里,福尔摩斯就有句话:“在这个世界里,不可能会有灵异现象的,只要用科学的方法就能把这个可笑的,没有科学依据的现象给破解掉。”看到这我一下感觉我勇敢了许多,比如我第一次一个人睡觉时,房间里很黑,我就感觉会不会有个贞子从电视里爬出来,然后爬到我房里;看着窗户又想会不会有个吸血鬼从那跳进来,吸我的血。真是越想越害怕呀。现在知道这些是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慢慢地就不再害怕了,胆子也越来越大了。还有在《跳舞的人》里,有个案件是一张纸上画着一个小人儿,而这个小人呢在摆着各种各样的姿势,在所有的看来,这只不过是小孩子的涂鸦而已。但福尔摩斯可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所有细节都不能错过,都对案件有着帮助,所以就一直思考着小人的各种姿势动作到底是暗示着什么,最后终于得出了结论――原来这是海上救援时所要用到的,之后,他跟着那些肢体语言走,很快抓住了凶手。福尔摩斯明白了这张画中的意思,抓住了凶手。而这让我明白了“做事要多思考,要善于观察”,学习也是这样。
《福尔摩斯》真不愧是柯南道尔所写的,那一篇篇文章,一件件案子都让我知道了仔细地观察和认真的思考对于学习和做事是多么的重要;还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真相永远只有一个。”
读后感的作文 篇3
“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人生由许多“你好”和“再见”串起。所有的“你好”一定对应着一声“再见”,直到和这个世界说“再见”。这是一本哀伤的小说。
作家们塑造了许多侦探,彼此性情各异,只有一点相同:都是虚构的。因为真实的世界不存在如此有魅力的侦探(们)。我知道的侦探手指头数得出来:工藤新一,金田一,福尔摩斯,大侦探波洛,马普尔小姐,再就是这部《漫长的告别》中的菲利普.马洛。许多人应当都熟悉前面几位侦探,但对马洛很陌生。不奇怪,大部分人都没听说过雷蒙德·钱德勒,他在中国谈不上著名。我从这本书才得知这个作家。和其它侦探小说相比,本书侧重的不是逻辑推理,而是人物,命运,和故事——至少我的感受如此。
本书在国际上闻名遐迩,曾获爱伦坡奖(此奖项在世界推理小说界享有极高声誉)——而且受村上春树推崇(以及艾略特、加缪、钱钟书等多位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曾阅读此书多达十余次:“每当我的写作没有灵感而停滞不前时,就会翻这本书。”进一步说明《漫长的告别》不仅仅是一本侦探小说,更是一本重要的文学作品。我把本书当作严肃小说阅读,希望从中学到一点写作技巧。
一个作家曾这样评价《漫长的告别》:每一页都有闪电。雷蒙德·钱德勒擅长描写和比喻,短短一两句话勾画出生动鲜活的情景,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甚至可以让读者“看见”,“听见”,“闻见”,享受到文字的美妙,不时地会心一笑。精妙绝伦的句子几乎每一页都能看到。如此高超的表达技巧只有少数顶尖作家才具备。另一本让我体验到“每一页都有闪电”的书是钱钟书的《围城》——而钱钟书是钱德勒的粉,他们都姓“钱”。
侦探马洛的形象与其他侦探的不同之处突出表现在“硬汉”二字——马洛是一个硬汉。他身上具有美国文化中的拓荒精神,粗旷,豁达,西部牛仔的勇敢和正直;他对朋友义薄云天,对顾客忠诚尽职;“好管闲事”,“怜香惜玉”体现了他浪漫的一面。他幽默乐观,不畏强敌,蔑视凶狠狂妄的人,遭受打击毫不气馁。此外,还能映衬“硬汉”形象的是他手中的卷烟,总是一支接着一支,几乎永远不会停。马洛身上吸引人的地方很多,最有感染力的是,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会挨打,会受伤,会郁闷,伤心,痛苦,悔恨。这是其它侦探不具备的。我们成为不了福尔摩斯,但是从马洛身上,或许可以看到一点点自己的影子。
我读的这个版本译者是东北人,文中多处出现东北俚语,我需要查百度才能知道它的含义。翻译难以做到完美,译作总体瑕不掩瑜,感觉良好。
读后感的作文 篇4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经历了百年战火的中国,资源严重缺乏,尤其是石油,一直被西方人称为贫油国。是啊!那时我国的工业经济严重落后,被许多欧洲国家瞧不起。在国际的重大事件决策上没有了发言权。
1959年9月,我国石油一线传来喜讯,发现了大庆油田,一场空前绝后的石油大战即将开始。那时大庆还是荒原,没有公路,设备也不够用。在这种情况下,“铁人”王进喜和工人硬是用双手和肩膀把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竖立起来。
一天,油田突然井喷,当时没有重晶粉,只好用水泥,可水泥却搅拌不开,王进喜拖着带伤的腿硬是用身体当搅拌机。井喷终于制止住了。
我觉得跟他们相比,我们简直是蜜罐里泡大的。我们大家应该学习这种不怕吃苦不怕累的精神,发扬这种品质。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在学习上更加认真刻苦,努力改掉自己的一些坏毛病,一步一个脚印,争取拿个优异的成绩。以后为祖国献出一份力量。
虽然“铁人”王进喜已经去世,但他的精神依旧活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