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读纳兰词有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纳兰词有感 篇1
若是问如今谁人的词能打动我心,恐怕五千年来,也只有纳兰容若一人吧!
初读《纳兰词》,是夏日的某一个寂静的夜晚,空气干燥,令人心烦意乱。无事便抽出父亲书柜中的一本书,拿来细细品读。封面是纯白色的,印着“纳兰词”三个字,右下角是仿印章似的敲的“典评”二字。典雅,素朴,或许就是因为这装帧,是我对纳兰词有了初步的好感。意犹未尽的读完正本书,脑中浮现的满是一篇篇哀婉的词曲。我的烦躁随着读完整本书而渐渐消失,让我在这个寂静的夏夜,感到一丝丝的悲怆与哀伤。
《画堂春》,令我印象最深的词“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明明天造地设的一双人,偏要分离两处,各自销魂伤神,相思相望。他们在常人的一日里度过百日,他们在常人的十分中里年华老去。纵使翼北莺天,江南草长,蓬山陆沉,瀚海扬波,都只是平白变故着的世界,而并非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万年锦绣,无非身外物外,关乎万千世人,唯独非关你我。
诗篇悠扬哀婉,悦耳动听。开头,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用的是骆宾王的一首诗,诗名早已记不得了。原诗并不出名,但那两句却被容若用得淋漓尽致,成为千古绝唱,由此可见容若的才华横溢。若是细细品读,你会发现,这位才子充满了纯真。
《纳兰词》,大多以情感为主,容若怀念那些他曾深爱着的女子,那些红尘往事而写下的。《蝶恋花》,《画堂春》等都是悼念他亡妻卢氏而即兴作的。这类悼文并不多,著名的如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如元稹的“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本都是抒怀于具体的个人,却写尽了一种普世的悲情。容若的一生都在情感的世界中徘徊,迷失。其实,他想要的并不多,只是一张床,一些书,一些笔墨干粮,与一个红颜知己。以容若的家底,这完全可以办到,但事实并非如此,他是八旗子弟,要为家庭,为天子,为国家做事,这就是生于臣子之家的悲哀。
欣赏容若,是因为容若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他的悲怆,他的困扰,他对所爱女子的痴情,令人感动,为之着迷。生于温柔富贵,却满篇哀感顽艳;身处花柳繁华,心却游离于喧嚣之外;真正的八旗子弟,却喜结交落拓文人;行走于仕途,一生却为情所累;风华正茂之时,却匆匆离世……容若就是一面适合许多人的镜子,我们总是能在他的.身上发现自己抑或是臆想中的自己。痴情的容若,哀戚的容若,泪泫的容若,为情所困的容若,有人曾对我说,纳兰性德不过是一个花心的,见异思迁的人罢了,只是多了几份忧郁。我的回答只是一抹似有似无的轻笑。没有真正体会到容若的内心世界,是不会明白从古至今那些人为何追捧容若的。因为容若的身上,有我还有那些欣赏他的人所追求的一份真真实实的悲恸。
容若,一个用天真和孤独雕成的小孩,一位几乎拥有世间一切的惆怅男子,在这个不属于他的世界上,演绎了一段三百年来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
各家词人争斗时,谁知纳兰心中事……
读纳兰词有感 篇2
他一直受皇帝的宠爱,他的父亲又是权倾天下的大学士明珠,他的俊彦性格更从无在官场树敌之事,就连宫中的奴婢也喜欢他,热爱他,开他的玩笑。但是,他依然疲倦,他卷了,累了,渴望退下来了。就象天空虽然广阔艳美,但不会被鱼儿所羡。他要辞官,他要去寻他的红楼,但红楼又在那里,梦又在何方?“今宵便有随风梦,知在红楼第几层”那么,他所思念的到底是一个真实的红楼,还是一处虚拟的红楼。流芳百世的红楼梦,令人叹息的人生百态。正如康熙所说的:这就是容若人生的翻版。他有可遇不可求得的爱情,他有出色的文采武功,他是真正的八旗子弟,他生活无忧,管运通达。
可是,他不快乐,他的心游离在喧闹之外。最终,他在风华正茂之时,匆匆离开。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纳兰容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叫两处消魂--纳兰容若(有的感情我们很好理解,但对容若或是以他为代表的古人--为什么一定回爱上自己的表妹呢?呵呵,不解啊。)“昏鸦尽,小立恨因谁?”秋去冬来,夕阳西下,寒鸦空掠,容若一个人站在曾经是他“家“的院子里,想着那个他一而再,再而三错过的女子,甚至,是那个此生注定无缘的女子。他们的爱情太累,注定了只有在昏鸦飞尽的黄昏,一个人冷冷的站着,不想去管,也不想去想自己就这样站在黄昏里究竟是为了谁?或者说,自己是在爱着谁,还是在恨着谁。但是,他是真的恨吗?恨他的心上人就这样将他们的梦砸碎在这个曾经的家里吗?不是的,他只是在感叹,感叹命运同他的人生开的这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他所拥有的一切,不是与他的志向相反就是注定了他为了他的出生必须放弃他所爱的一切,包括他的心上人-沈宛,他知道他们的缘分以尽,他只是无法忘怀,因为他太在乎了,一次次的放弃,一次次的无能为力,他已经累了,纵然他集万千宠爱与一身,在这个他不爱的世界里,唯一能带给他快乐的玩偶他都保不住,他还能爱什么呢?他又如何去恨?恨自己,还是恨现实。他只有站在那,静静的回忆,将之与真实的快乐的江南重合,而后,又让冬日的冷风吹醒自己,或许,最好是能把自己吹到江南,吹到她的身边吧。这是一个典故,讲的是荀奉十分爱他的妻子,有一回他的妻子在寒冷的冬天发起了高烧,他就把自己全部的衣服脱了,跑去庭院里的冰面上爬着,等自己冷透了又跑回妻子身边用自己的身子贴着她。
但最终他的妻子还是死了。他也在之后追随爱妻而去。[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以是获讥于世。]—引自《世说新语》《惑溺第三十五·荀粲情深》这是一个很出名的典故,本义是讽刺男人不该这样痴情,但用在容若的词里,就别有一番滋味了,因为容若认为这样的爱虽然不理性,但是却可以表达他的深情,再大的困难也不能阻止的爱你的决心。我愿意用我生命的所有来珍惜你,爱护你。在容若的词里,我总是可以看见一个个完整的故事以如此艺术,形象的手法展现在眼前,不得不佩服他的.用典手法精湛。还有就是他真实的情感流露。这些无一不打动着我继续读他的词。在这首掉亡词里,他是在思念妻子卢氏,词中句子都透露出他的悲伤。
容若,一个用天真和孤独钓成的孩子,在这个不属于他的世界上,失去了他唯一的玩伴。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先来个名词解释:“谢桥”是一种象征:只要桥头站着那位心爱的女子,那座桥便配得上称为“谢桥”!还有就是与心上人相会之地。这首词读来有一种无奈的凄凉之感,凄凉的彻夜无眠,眼看着灯影变换,渐渐成为了一个消瘦的人影,到后来,越来越凄凉,就越来越无聊,醒着也无聊,醉了也无聊,那干脆就思念一下远方的佳人吧。可是,对于容若来说,这又是怎样的无眠与无聊呢。为了什么。要怎样解决。难道真的是相思吗。何人让他相思无眠?难道是在谢桥上遇到的那位佳人,还是他在谢桥上遇到的相会的情侣让他起了相思意,而那位谢娘又让他想起了过往的感情。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纠缠了他整整一个夜晚,同时,这似乎也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素,一种矛盾的心理,有自责,也许也有自朝吧。因为自己竟然被这些莫须有的事物所折磨,还偏偏会产生这样无奈的思念,毕竟,这世上自己能思念的人都已经不在了,自己又怎么会这样呢?或许,是陷入了回忆吧,只有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才能想起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刻意被掩埋的感情。当我们已经在新的生活轨道里渐渐生出了习惯,有时候,也难免在不经意间镜子里照见了从前的影子。那一刻,我们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恩,如果,我是说如果,我待在一个角落里,你是否会一刻不停的找我?)典故。
今天看了两个关于古代美男子的典故,当然也是容若词里面的啦。第一个就是“沈郎腰”相传在南朝时,美男子沈约在一次书信中提到自己日渐清瘦腰围瘦损,此事便成为了一个典故,它的习惯用法便成为了沈郎腰或是沈腰。还有古人对情感的表达甚为婉转啊,比如说前面的约会在谢桥。现在又把自己思慕的女子遥比天上的仙子,即符合古人的婉转情感,又把全诗的意境拔高了不少。此比有:玉清宫最后还有个《侧帽词》,我个人比较喜欢这个啊,它的典故就更神奇了。
这是北朝独孤信的典故:独孤信姿容绝代,大为时人所慕,一天他出城打猎,回来的时候不小心被风吹歪了帽子,独孤信要急忙赶在宵禁之前回城,并没有留心到这个小小的细节。等到第二天,城里却突然出来一件怪事:满城的男子们尽是歪戴帽子的造型,流行就是这样,比风吹得还快。我觉得这个于现如今的时尚有得一拼,不过如果现在满大街的人都穿成一样,恐怕又有好多人要不习惯了,因为现在的年轻人们都怕撞衫,毕竟和那么多人穿成一样的,时尚就不再是那么经典的时尚了。
读纳兰词有感 篇3
喜获文友水之湄《倾我一生一世念》出版发行消息,便急不可耐地盼望快递送书的电话。
认识水之湄是在江山文学,她在江山注册名拉萨的天空,那时我在江山墨香社团担任副总编兼散文主编,有幸编辑她的佳作《赏析纳兰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从此认识了这位才女并为她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博学所折服。当即写下编者按语:“初见是人生最美好的回忆,也是最痛苦的回忆。《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这首著名的词流传了三百多年。感动着无数失恋的男女,各种解读版本我就读过十几篇,然而,拉萨这篇解析文章却另辟蹊径,用独到的视觉,详实的史料,扎实的古文功底,为读者奉献出一篇富有哲理的赏析文章。作者以纳兰和表妹的恋情为引线,逐句分析纳兰创作时的心情,合情合理,解析透彻。文中插入晏几道《临江仙》、席慕容《初相遇》、白居易《长恨歌》唐明皇《雨霖铃》和刘若英《后来》,这些脍炙人口的名篇衬托纳兰这首词,帮助读者理解这首词,可谓独具匠心。文章的另一看点是富含哲理,一扫怨妇的哀叹。初见的回忆只有爱,只有心底的痛。没有怨,更没有恨。作者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引导读者理解这首词,建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这乃是本文的精髓所在。”并郑重的敲上责任编辑 大风歌几个字。今天收到水之湄寄来的书,果然此篇收录其中。三读之后仍余音绕梁,拍案叫绝。
为弥补编按之不足,忍不住提笔再写些感想,虽不是锦上添花,但愿不是画蛇添足。
作者在前言中如是说:一直想寻一剪闲暇时光和纳兰深情对坐,尽管我们之间隔着三百年的光阴,他在时光的那头,我在时光的这头,但他的每一阙词都在我的内心掀起了波澜。也许,纳兰欲向我倾诉什么。是的,它有太多太多的心语要表达,他需要知音来解读,因此,我不能错过纳兰,不能辜负纳兰,因为荼蘼花开转身就会谢尽。
作者理解纳兰,爱纳兰。时空虽然过去三百年,三百年的光阴没能隔断心灵的相通。且看开篇寥寥几句: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让多少人为之感慨万千。短短七个字,饱含了多少初见的美好回忆,又饱含了多少人世的沧桑辛酸?这七个字虽平淡如常,却是情感最浓厚所在。一个人,只要一份情感在心中足够重,无论今后遭遇多么复杂的境遇,总是忘不了初见的情景,尤其是初相遇时刹那间的惊鸿一瞥,刻骨难忘。写得多么深刻,一下就抓住了读者。爱情题材是古今佳作的宠儿。饮食男女,都免不了受此围城之困。寻寻觅觅,恨锁重楼,那所有的情局是解不完的,而忧伤愁绪也就无计可消除了。当然纳兰也在其中,作者也在其中。只因情太稠,稠成了丁香结的模样。
初见是美好的,因为美好所以难忘,纳兰没有描绘初见的细节,也无后人深究纳兰恋人的模样,然而,水之湄寻寻觅觅上下千年,从晏几道《临江仙》“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到席慕容《初相遇》“只因你就在我眼前,对我微笑。”一位微笑多情的少女形象便展现给读者。身穿两重心字罗衣,素手轻拨琵琶,一脸娇羞,一脸微笑,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到我们面前,这是纳兰的恋人,也是水之湄的恋人。作者不动声色一下就巧妙地把我们带进一幅仕女画中,带进中华诗词的长河里。
水之湄说:“走近纳兰才知道,这位千古伤心词人是用他泣血的心作词,我的解读并不能及他深情的万分之一。”在时间的广宇之中,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只有爱情的颂歌。只有诗歌的传承和千年中华文化的延续。这是人类的另一种崇高的存在方式。爱之深,怨亦深。纳兰“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是纳兰的怨声或是恋人的怨声。紫禁城的森严壁垒,隔断了纳兰和表妹,但彼此之间的深厚情感,就算生死也难以割断。纵然他们之间隔着森严的皇权,但他们之间的情,生死不渝。纳兰有怨声,水之湄没有怨声。初见的回忆只有爱,只有心底的痛。没有怨,更没有恨。羽化成蝶,合奏神曲。世事莫若浮萍,爱情本是一见喜的冲动,相爱容易牵手难,执手白头更是古难全。月有阴晴之缺,人有离散之恨。日复一日,朝暮相守,未必相濡以沫。作者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引导读者理解这首词,建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这乃是文章的精髓所在。
“或许,因为我于纳兰性情相近,所以我以为,只有真切的`走近纳兰,爱纳兰一回,人生才没有遗憾。”这是水之湄的心声。所以文章直陈心境,没有矫情的掩藏,如穿石一般送达读者心肺。让我们看到了作者文笔高雅,引经据典,赏析严谨,遣词造句精炼旷达,构思巧妙如移山平湖。精致而具有厚度,体现了一种思考后的崇高理念。
水之湄是纳兰的知音。她为纳兰爱过、哭过、怜惜过、伤痛过,但她并不后悔,因为她在纳兰清澈的小令长调里蓄着最纯真的情。在执着的创作之中,她以仰望、崇敬的心态走在纳兰的诗词中,将生命定位在古诗词的最高点,让我们嗅到古诗词的芳香,看到五千年文明的另一种绽放。她满怀期待,希望将这份情感能传达给读者。
整篇作品可贵之处是水之湄解析纳兰爱情悲剧的同时,将人生信念放在具有脉动的历史长河之中,体现出它阔大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从而谱写了一曲无怨无悔的爱情颂歌和暂新的爱情观念。赏析纳兰爱情悲剧终结的同时,却又能审视自我,观照内心的意识,无疑是对纳兰的最高敬意和对中华古诗词的最高敬意。爱是人间永恒的话题,也是人间最美丽的相逢。真正的爱情常驻在真正懂得爱情的人心里,无论他们是否白头到老,也无论他们是晏几道、唐明皇、纳兰、还是席慕容。
更值一提的是散文结尾处妙笔生花,空灵急转,使文章回味悠长,有了更深的意境。“也许,许多年后,我们每当有感叹,就会想起当年的星光。就像三百多年前纳兰容若一样,在月下吟哦——人生若只如初见!”犹如一声长叹,又是一声长啸,把三百年后的感叹之声放入浩渺的星空游荡回响。
水之湄是很勤奋达观的人,是文字一直照耀着她前行。工作之余,不断耕耘,已出版散文集《风吹不散眉弯》,“走进古诗词”系列《宋词里的悲欢离合》、《秦时明月到明清风雨》、《诗经里的那些故事》和这本《倾我一生一世念?纳兰容若的情与词》。水之湄,你没有辜负纳兰,没有辜负那些鼓励你期待你的人。每个人都会渐渐老去,只有文字长存。愿水之湄在古诗词长河里走的更远,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古诗词赏析作品,在传承中华文明的长河边点燃一座灯塔,指引着热爱古诗词的后来人前行。
读纳兰词有感 篇4
纳兰性德,清朝伟大的词人。他一生坎坷曲折,三十一年的短暂人生却成就不平凡的生命传奇。悲欢离合、辛酸苦辣,都隐藏在背后凄美的文字中,令读者产生共鸣。纵使没有雄浑壮丽的气势,却有着委婉动人的细腻。读纳兰性德,就如同读一幅意境深远的画作。只有深入其中,才能体会其中蕴含的韵味。
《纳兰词》将纳兰性德的作品收录其中,展现了他这一生走过的艰难历程。它不同于以往的词集,增加了原文、注释、赏析等栏目,全方位的呈现方式,让读者了解作者创作的背景与初衷,从而更好地理解词的内涵。同时,人物画像、山水景物,以及情景图的加入,让整首词更加立体,进入到“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境界。
安意如说,读一首词不是在考古,而是在感受。一首《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让无数人沉浸其中,有着最为切身的体会。这是一首决绝词,抒发了女子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与愤懑之情。“人生若只如初见”,淡淡的一句词,背后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无论以后经历了多少变故,发生多少故事,产生多少怨恨,我们的印象仍旧停留在初见的那一刻,把最美好记忆留在心底。接下来,笔锋一转,从美好又拉回残酷的现实之中。“何事秋风悲画扇”借用汉班婕妤被弃的典故,而扇子在古诗词中往往象征着被冷落的女性。曾经相亲相爱,多么般配的恋人,如今却已经劳燕分飞。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如今心意已改,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借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他们曾经在华清宫里盟誓,此生结为夫妻。不料造化弄人,杨贵妃最终成为斗争的牺牲品。唐明皇用一曲《雨霖铃》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追忆。纵使以分开作为最终结局,但也不要让怨恨蒙蔽了心灵。“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化用李商隐《马嵬》中的诗句,展现了女子对爱情的坚定不移。纳兰性德在这首词中,似乎展现了他对爱情的态度。对爱的人始终如一,与其携手一生,就是最大的夙愿。
正是有了对爱情的忠诚态度,才让纳兰性德把婚姻看得无比重要。十九岁时,与卢氏成婚,幸福美满的婚姻开始了。可是,好景不长,这种美好仅仅持续了三年。卢氏因难产去世,独留纳兰一人沉浸在悲伤之中。顾贞观评论说,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忍卒读。“自那番摧折,无衫不泪;几年恩爱,有梦何妨,最后啼鹃,频催别鸪,赢得更阑哭一场”。可见,妻子的离去对他是多大的打击。如此重情之人失去挚爱,在梦里与她相见,才能让忧伤之情有一丝释怀。“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多想和你来生相聚,又害怕两人命薄,美好的光景都无法持续。纳兰性德将爱只赠予吕氏一人,只怕她离去之后,情意再也无法倾注他人。
在纳兰的词中,不仅有动人的情感描写,更有思乡之意和满腔报国之志。“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一首《长相思·山一程》将词人的乡愁展现的淋漓尽致。一程,一更,随着空间和时间上的推进,思乡的情绪愈加浓烈。眷恋故土的纳兰,即使出生于书香世家,同时拥有皇帝身边贴身侍卫的身份,却仍旧想回到那片故土。身处异地再加上风雪的无意造访,让纳兰夜不能寐。在自然真切的语言中,我们感受纳兰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
在《纳兰词》中,我们读到淡淡的忧伤。这位才华横溢的词人,短暂的人生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生命早早的华丽谢幕,却仍旧谱写出不平凡的精彩。“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性德就像是雪花。他所渴望的是精神的至清至洁,灵魂的自由不羁。从未停止追寻的脚步,在那个纯洁世界中,纳兰容若找到了安居之所。我们宁愿相信,他已经去往另外一个美丽世界,用文字写出更多感人的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