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三年级国旗下演讲(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国旗下演讲 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金色九月,秋高气爽。在这充满着丰收喜悦的时节,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大家,向辛苦耕耘在讲台的老师们表示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并衷心祝愿老师们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我们常说:
老师是春蚕——为我们吐尽洁白的丝缕;
老师是蜡烛——为我们点燃求知的火焰;
老师是桥梁——为我们铺平前进的道路。
这几句话,正是我们老师的真实写照。请同学们看一看站在我们身边的一个个老师,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哪一个不曾为我们的点滴进步费尽心思甚至于通宵达旦。那几位老教师头上的一缕缕白发就是最好的见证。可能有的同学会说:老师总是要我们做这做那的,还要批评我们,怎么会像自己的妈妈?可同学们想过没有,如果老师对你的一切都不闻不问,你写错了作业,老师不管;你做错了事,老师不问,你说他是一个好老师吗?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当你刚迈进小学的大门时,你认识多少字,知道多少事,可现在呢?这其中一点一滴的进步是否都包含着我们老师的心血?
教师节到了,我们该怎样来庆祝老师的节日呢?
《东方少年》杂志上曾经刊登了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个孩子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费劲心思想送给老师一个礼物,可送什么呢?他想送一张自己做的贺卡,可是担心自己拙劣的手所做出来的贺卡老师不会喜欢;送一束鲜花,又担心花儿凋谢后老师会忘了自己的心意;送一支精致的钢笔呢?他又担心要是别的同学也送的话,老师会分不清哪一支代表了自己?想来想去,实在没注意,于是他就去问老师:“老师,教师节你希望收到什么礼物?”老师笑了说:“最好的礼物是在将来,请你现在就开始准备,10年,20年后再送给我。”
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要的礼物是什么吗?老师不要你们的贺卡,不要你们的鲜花,更不要你们的财物,老师要的是你们每天的进步。
同学们,让我们以实际行动来庆祝老师的节日。最后,请同学们响亮地向身边的老师说一声:“老师,节日快乐!”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三年级国旗下演讲 篇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三(3)班的xx同学。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心怀感恩,成就健全人格”。
有人说:一个人的不幸,不是得不到别人的“恩”,而是得到了,却漠然视之。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他的生活会因体验不到相互给予的快乐而枯燥乏味。相反,一个懂得感恩和回报的人,会生活得快乐而满足。正是因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真正体会到古诗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情怀;正是因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感悟到一代伟人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华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博爱胸怀。
我们要感恩时代。与过去相比,我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我们要感恩时代的赐予,珍惜现在的拥有,懂得回报社会。我们要感恩团队。感恩集体中的每一个人给予的关心、帮助和支持,珍惜团体共有的每一份荣誉和成功。我们要感恩父母。感恩父母赐予我们宝贵的生命,感恩父母对我们无私的付出和养育之恩。我们要感恩老师。感恩老师对我们的启迪和成长的帮助,感恩老师的辛勤付出和谆谆教诲。
有的同学会问:如何感恩?其实很简单,感恩父母,只需几句关心问候的话语,几个体贴的行为,如:向父母问好;给父母端一杯热茶、替父母盛碗饭,父母长辈休息时不喧哗、主动整理打扫房间等等。看似平常的问候语,简单的动作,就足于让父母感动不已。又如:感恩老师,只要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认真完成作业、有错就改等等,这些尊重老师的行为就是对老师辛勤付出的回报,也会让老师感到欣慰。与同学和睦相处,得到别人的帮助,真诚地说声谢谢,并且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能给予热心的帮助,这些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常怀感恩之心,能让我们更好地体验爱、感受情。常怀感恩之心,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愉快,会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丽动人,会使我们的生命处处充满温暖,会使我们的灵魂得到升华。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报答父母、报答师长、报答社会、报答所有关心爱护和帮助过我们的人,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三年级国旗下演讲 篇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筑牢家国精神”。
常言道:“有国才有家。”筑牢家国精神,是筑牢“为国家奉献”的精神,既是“舍小家,为大家”的责任与担当,更是国家使命与精神的结合。
国是家的先决条件。中华上下五千年用历史证明:有国才有家。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使国家支离破碎,人民流离失所,又有几家能够独善其身,正如“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几家能够。”林觉民正式意识到了这点,毅然写下《与妻书》与妻子诀别。先护国,然后才有家。
家齐而后国治。要先使家族中各种关系整齐有序,然后才能谈到家国治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要想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先要使自己的家庭和睦,战乱年间固然要先国后家,但在和平的现如今,连自己的家庭都治理不好的人,谈何去治理国家。
仁爱是家国的组成部分。古时儒家强调仁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也是家国精神的一种体现,不只局限于自己的小家,着眼于家中的柴米油盐,更要放眼于大家,如卢永根“心唯大我育青禾”,如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经世报国是家国精神。青少年要关心国家时政,关心社会问题,聚焦家国局势,即使我们不能如过往的毛泽东“指点江山”,但我们可以像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许我们能做的很少很少,但许多个我们汇集起来就是很多很多。
关爱同胞也是报国。渺小如我们,也可以为家国的发展助力,疫情当下,有人主动请战,不计生死与病魔较量,有人在各行各业为灾区加油,有人在外国也送来物资,我们处在同一片蓝天下,都是人类同胞,筑牢人类共同体意识,关爱同胞,展现大国担当。在疫情紧迫的当下,我们也能做一些小事来彰显家国精神。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三年级国旗下演讲 篇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为他人着想》。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人们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呢”盲人说:“我提着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同时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倒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也保护了我自己。”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一定要肯替别人着想,替别人着想也就是为自己着想。
替别人着想,是一种胸怀,一种博爱,一种境界。我们不仅要学会读书,更要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别人,学会奉献,学会与人合作,这一切都离不开多替别人着想。因为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会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冲突,我们才会真切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同学们,我们是幸福,幸运的一代。父母,亲戚,朋友对我们关爱有加,家庭生活条件极为优越。生活在爱的怀抱里,不知不觉中,我们形成了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养成了一些自私自利的不良行为习惯。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你了解父母的兴趣吗?你知道爷爷,奶奶最喜欢吃的东西吗?同学们,在我们紧张学习的同时,别忘了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关心长辈,帮助他人,宽容他人,多替别人着想。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有意义,我们的世界充满了光明和温暖。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