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寒假读书报告(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寒假读书报告 篇1
一、半袖闲吟漾轻愁
携一抹“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清幽;斟一盏“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而不知”的叹惋;笼一袖“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香”的缱绻;牵一缕“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闲愁,信步散一地尘香的阡陌。朗吟“黑发不知勤学早,回首方悔读书迟”,暗赞“宁可抱香枝头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低叹“十万官司兵齐晖中,更无一个是男儿”,家愁国恨万千情怀。
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却恨“被那雨打风吹去”。犹记得精致的宋词里檀烟袅袅,胭脂袭人;破天的唐诗里挥剑扬眉,豪气千云。
二、一梦红楼枕黛霞
问宝钗:胭脂如何洗出个秋阶倩影?冰雪如何招来露砌的幽魂?
问黛玉:何处偷来梨蕊三分月白?何处借得梅花一缕芳魂?为何“寒塘渡去了几线鹤影?为何冷月葬尽一缕花魂?
海堂诗社里潇湘妃子,蘅芜君总是居头等,蕉下客,枕霞旧友也妙句迭出,怡红仙子却又总不及;雪晨对诗,访菊簪菊;“原应叹惜”的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交互碰撞与冲突,传统的桎梏让自由无处生存,贾薛的姻缘与宝黛的爱情都凋零成一地残花,水中的月,镜中的花啊!闪熠的幽茫的光,一个死去,一个几乎死了,另一个宝姐姐,也由“肌肤丰泽”变得有了些微憔悴,元妃薨逝,探春远嫁,妙玉出家,王熙凤惨死,贾府这个“诗礼簪缨之处”都已凄零破败。
犹记得黛玉的《葬花吟》,“……落絮轻沾扑绣帘……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三、几盏怀忆深的致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深重的嗟叹,沉郁的悠长,大气的文字在历史的画卷里燃出一阵又一阵纸张泛黄的忧伤,历史古旧的气味在指间温暖弥漫,道士塔,莫高窟,月牙泉,柳侯祠,白莲洞,都江堰,三峡……一处又一处寂寞的人文胜景在余老先生古意盎然,质朴纯粹而又大气的笔墨里呼之欲出,薄薄的纸张里萦回着一场肃穆的人文哀悼与淡淡的惆怅,厚重间透出郑重的沉郁,慢慢的,渲染成一种平和的、淡泊的,而又沉痛的心境,翻开《文化苦旅》只能为无与伦比的文化的美所震撼,也会为这文化的美之殇而痛苦,这是中华民族不甘放弃,守护一生的文化,一场一场的文化沦丧,是谁,在静默地哭祭。
四、数分闲情看今朝
喜欢郭敬明的小说,《幻城》很华丽,铺排着太多的`华丽与绮靡,在每一寸的忧伤不经意的漫滥进去,淡淡的忧伤与太多刻骨铭心生离死别像幻雪帝国里的雪一样铺天曾地漫山遍墅,刃雪城里追逐自由的皇子,卡索海里安静地歌唱,容颜倾国倾城的人鱼,岚裳独角兽上迎皇子回去,发色微泛冰蓝的巫师梨落,卡索的弟弟,为卡索的自由献出了一切的皇子樱空释,优秀而忠诚的占星师星旧,……他们在一起演绎着一个最美好的童话。
《梦里花落知多少》里,有着很多很多的调侃,可是每一个人都读得出里面藏着哭泣与心酸,曾经美好的亲密的朋友都分开了,那些曾安静开放在“我”(林岚)生命里的花儿,都谢落在了天涯。
还有《1995—20xx夏至未至》里的立夏,傅小司,七七,陆子昂……
明晓溪的《会有天使替我爱你》的唯美令人感动,为捡一个小米爱吃的黄桃果冻死去的裴翌,清秀可爱的米爱(即小米),优秀的成媛,英俊帅气,桀骜而又罹患心脏病的尹堂曜……每一个人都是天使。还有《水晶般的透明》《冬日阳光》《烈火如歌》《泡沫之夏》……
五、尾声
一个学期匆匆谢幕,半年的时光燃一路幽香,让这些焚尽的美女伴我一生,带着它们踏上人生的征程,幽香萦回来散。
寒假读书报告 篇2
一、调查目的:
为了检测我校中高年级学生家庭在假期进行课外阅读的情况,更有效地推广家庭读书活动。
二、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中高年级100名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我校学生家庭在假期课外阅读现状。
三、调查内容:
主要从学生家庭的“阅读兴趣”、“阅读书籍类型”、“阅读方法”、“家长重视程度”等方面了解、分析学生家庭在假期的课外阅读情况。
同学们在认真进行问卷调查。
四、调查结果分析:
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归纳,现将有关调查结果情况分析如下:
1、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不大。
假期(平均每天)读书时间统计
阅读时间
1小时以下
2小时
3小时
人次
68
26
6
所占比例
68%
26%
6%
调查表明:在调查的对象中,68%的学生平均每天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内,26%的同学能经常坚持读课外书2小时以上,只有6%的学生的平均阅读时间为3小时左右。调查得知,大部分同学喜欢看电视、玩电脑,只是偶尔读课外书,因而学生总的阅读量较少。
2、学生家庭阅读面窄
假期读书类型统计
书籍类别
童话故事类
科普知识类
卡通类
作文类
其他
人数
27
20
11
23
19
所占比例
27%
20%
11%
23%
19%
调查显示:47%的学生家庭读的书籍集中于童话与科普类,11%的学生喜欢读卡通类书籍;而阅读作文类书籍的学生只占了23%,其中多是在家长逼迫下才阅读的。 50%的家长只是偶尔带孩子上书店,14%的家长从没有带孩子到书城购书,学生家庭的藏书量不多。
3、学生阅读方法不科学
假期读书方法统计
阅读方法
写读后感
做笔记积累
圈点读
不做标记
人数
24
42
20
14
所占比例
24%
42%
20%
14%
调查显示:学生的阅读方法不科学, 只有24名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要求下写读后感,做读书笔记的同学较多,占了42%,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好词好句的积累还是比较注重的。
4、家长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不足。
家长对假期课外阅读重视程度统计
家长支持情况
重视帮助孩子阅读
偶尔督促孩子阅读
由孩子自己决定
人数
53
40
7
所占比例
53%
40%
7%
调查显示,只有半数家长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仍有半数家长对子女阅读不够重视,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阅读能力的提高。
同学们认真地把调查问卷进行整理统计。
五、
调查建议:
1、家长和老师挑选一些精彩生动的儿童读物给同学们欣赏。增强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老师和家长可以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鼓励他们购买或上图书馆借阅。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读物,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的广度。
3、学生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好习惯。利用好寒假和暑假进行大量的阅读。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积极拓展课外知识,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寒假读书报告 篇3
寒假的空闲,我又重新翻开了去年风靡全球的《谁动了我的奶酪》。
《谁动了我的奶酪》写的是个可爱的寓言故事,每页都配有主人翁滑稽可爱个性鲜明的漫画形象。
书中主要讲述4个"人物"---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生活在一个迷宫里,奶酪是他们要追寻的东西。有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仓库,便在其周围构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见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们的心态暴露无疑:嗅嗅、匆匆随变化而动,立刻穿上始终挂在脖子上的鞋子,开始出去再寻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对变化却犹豫不决,烦恼丛生,始终无法接受奶酪已经消失的残酷现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唧唧终于冲破了思想的束缚,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进入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仍在对苍天的追问中郁郁寡欢……欢迎您访问
生活中,其实"奶酪"是个比喻,代表我们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钱、爱情、幸福、健康或心灵的安宁,也或许是一种生活的意愿等等;"迷宫"代表着你花时间寻求着的东西所在的地方,它可以是你工作的机构,也可以是你生活的社区,亦或是你生活中的某种人际关系。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是一个可爱的故事,轻松愉快地便澄清了混沌的生活。当一位被变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肮脏的镜子前,希望看清自己的真面目而无法实现时,《谁动了我的奶酪》就像一位智者,用一条白毛巾从容不迫地擦去镜子上的污迹,让困惑者真正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自己想要的"奶酪",我们追寻它,想要得到它,因为我们相信,它会带给我们幸福和快乐。而一旦我们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奶酪,又常常会对它产生依赖心理,甚至成为它的附属;这时如果我们忽然失去了它,或者它被人拿走了,我们将会因此而受到极大的伤害。
生活在这样一个快速、多变和危机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着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们时常会感到自己的"奶酪"在变化。各种外在的强烈变化和内心的冲突相互作用,使人们在各种变化中茫然失措,先是追问---到底是谁动了"我的奶酪"?然后对新的生活状况无所适从,不能正确应对并陷入困惑之中难以自拔。
读完这本书,我知道每个人在必须为自己的事业、生活做出选择时,必须充分地热爱自己喜欢干的事,热爱才会努力去钻研,努力钻研必会有作为;选择自己有能力干的事,选择一经确定,就要弃而不舍地去奋斗,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最小的事做起,努力做到最好,在这个过程中增长才干,树立信心。久而久之,必定会有所作为,有所发展,有所创造。
世事变化本无常,《谁动了我的奶酪》告诉我一个最简单的应对方法,那就是把跑鞋挂在脖子上,时刻准备穿上它,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奔跑追寻,去追寻其他更新鲜的奶酪。
寒假读书报告 篇4
一、细节决定成败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我们普通人,大量的日子,很显然都在做一些小事,怕只怕小事也做不好,小事也做不到。由张瑞敏领导的海尔如今很叫响了,但当初的海尔经营管理可是一塌糊涂啊,海尔制定出的第一条制度是“不许随地大小便”,可见海尔昔日情形。1985年,海尔着手内部管理,为此编写了10万字的《质量保证手册》,制定了121项管理标准,49项工作标准,1008个技术标准。张瑞敏着手整理企业内部,而且愿意花大力气、花大价钱,小事当作大事做,这样一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我们看到了人家成功的辉煌,却很少去关注他们管理细节的用心。沃尔玛在全球共有20多个分销中心,再由分销中心送往近3000个分店。沃尔玛的每一家商店,林林总总共20000种商品,从在计算机上开始下订单,到货物上架,耗时不超过48小时。我们的商场都很惧怕沃尔玛的强大竞争攻势,却很少去研究人家的服务细节,以及为了这些服务细节做出的巨大努力。
肯德基是美国著名的快餐连锁企业,进入中国饮食市场的肯德基及另一家知名快餐连锁企业麦当劳,以其鲜明的特色,优美、简洁的环境,按标准化制作的食品,热情、周到的服务,吸引了大批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前来就餐。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国内餐饮市场,想和洋快餐一较短长的中国餐饮企业何止“荣华鸡”?继“荣华鸡”之后,又有红高粱叫板麦当劳,并一鼓作气10个月便红遍全国;接着便是“马兰拉面一拉一大片”的壮举。可以说,自洋快餐进入国门后,中式快餐与洋快餐的较量就从未停止过,但总体说来,中式快餐始终没能对洋快餐的市场份额形成有效的冲击。我认为中式快餐与洋快餐较量落于下风的根本原因,在于细节。肯德基的真正优势在于其产品背后的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肯德基在进货、制作、服务等所有环节中,每一个环节都有着严格的质量标准,并有着一套严格的规范保证这些标准得到一丝不苟的执行。
伟大源于细节的积累
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热情。他们只能永远做别人分配给他们做的工作,甚至即便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细节的准确、生动可以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细节的疏忽会毁坏一个宏伟的规划。
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最终都是为人服务的,是使人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人性化是产品和服务的终极目标。但如果这种目标不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中,那么这是一句空话。中国的企业总的说来还缺少重视细节的意识,企业要想成功,一定要不遗余力地重视细节的改进、改进、再改进。而细节改进的方向,就是满足人们对生活精致化的要求,一句话,就是人性化的要求。经济活动应该以人为本,人性化是产品和服务的终极目标。在这方面应该说是无止境的,这使产品和服务的改进也是无止境的。凡是不愿意改进、不愿意在细节上努力的企业,必定被淘汰出局。
针尖上打擂台,拼的就算精细
纵观国内的的强势企业,都是在细节的比拼上下过很大功夫的。企业靠战略就能挣大钱的想法是极其幼稚的,正是不注意细节的大企业病拖垮了许多大企业,诸如浪费巨大而熟视无睹,人浮于事相互推诿,对市场信息不敏感,内部各部门之间沟通障碍,员工创新动力不足等,每一个问题都会在细节上找到其理由。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和专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一个要求精细化管理的时代已经到来。おげ畲矸⑸在细节,成功取决于系统。
1、科学预测才有“钱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微利时代更是如此。经营者既需要把项目放在大市场中来思考,同时也需在广泛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区域市场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根据细节,洞察先机,才能做出符合市场真实状况的判断,然后进行科学的预测。正确的预测、准确的判断,才能使自己的经营技巧、方法高出同行,胜人一筹,生意才有利可图、有钱可赚。
2、差异才能取胜。在产品以及服务日趋同质化的情况下,只有显示出差异,才能从同行中胜出。经营者在微利中取胜,重要的是“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精”,打造产品或服务的个性差异,以差异性开拓市场、取胜市场、占领市场。只有“风景这边独好”,才能吸引消费者,刺激消费者,激发他们的消费欲望。
3、创新才能胜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优胜劣汰的速度加快,企业不进则退。经营者要在这种社会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企业充满生机活力,通过创新,改进自己企业的不足,增加自我发展的优势,在微利时代永保财源不竭。
二、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成长”是一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话题。每个学生都渴望知道自己该如何走向成功,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材,每个老师都期盼自己教出的学生早日取得喜人的成绩。但是,成功并不能等同于成长。成功是你的目标,成长是你到达目标的道路。这条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的人没能坚持到终点,有的人在挫折面前选择软弱和妥协,也有的人用正确的方法和坚定的信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本书谈的正是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成长的过程。从王坚到许峰雄,从张宏江、沈向洋到张亚勤,书中每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段生动的点评,每一句诚恳的话语都可以成为成长之路上的坚实阶梯。
E学生
第一,很高的情商。第二,快乐,享受学习,而不仅仅是完成学习。第三,优秀,杰出。这三个概念在英文中都是以"E"开头的(EQ,Enjoy,Excellence),所以我把它们称之为"3E",进而提出一个新概念:"E学生"。我们既然无法改变教育,那就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E学生,像天才一样成长,但你不是天才,只是最好的"你自己"。
天才是教育出来的
他们全都在关键的时候遇到了优秀的老师。让他们难以忘怀的这些老师中,没有一个是教会他们应付考试的人。就像忘掉了那些没有用处的知识一样,他们也忘掉了教给他们这些知识的老师。这30个人列举出来的老师有50多位,其中有些是外国人,全都拥有大师的头衔和大师的声誉。大部分中国教师中,只有一位是"特级教师",其余都是寂寂无名之辈。这些老师之所以让他们难以忘怀,奥秘全在课堂之外:教给他们如何做人;教给他们如何学习;告诉他们朝哪个方向走去,而那里真的就有他们想要的东西。我没有发现一个能与他们的成功之路联系起来的家庭教育模式,认为家庭教育一定要严格或者一定要宽松的观点,都可以找到成功的案例。
相信自己最聪明
自信是成长之路上的第一路标,尽管我常常不如别人好,但我还是对自己说:"我是最聪明的。我能做好。"一般最平常的孩子其实和头戴"神童"光环的孩子一样,也具有潜在的能力,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不幸的是,大多数孩子往往不相信自己拥有才智,他们的父母和老师也不相信,所以从来没有想到给他们一次表现的机会。给孩子一个自信,比给他一大堆的知识都重要。自信是一种感觉。一个人的成长,然后成功,往往靠这种感觉。这种感觉引导了你的判断。一个正确的判断,不仅决定你在一件事情上的成败,更重要的,它就是你走向哪个方向的分界线。自信是你内心的标准,自信就是摆脱束缚,自信是战胜恐惧的渴望。
清楚自己要什么
绝大多数成功人士他们不仅关心哪些事情是必须做好的,而且更关心哪些事情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哪些事情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哪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他们无一例外地在自己想要做和适合自己做的事情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过去从来没有做到的事情,现在做到了。很多人遇到这类情形,都会以为,这是因为事情更容易做了,其实这是因为你的潜力被更多地激发出来了。激发潜力的最重要的力量,不是来自别人的强迫,而是来自你内心的渴望。
爸爸和妈妈
对大多数孩子来说,父母的影响持续一生。可是我们仔细观察"微软小子"的成长之路,就会发现,父母的影响力,只是在他们的童年时代才会特别强烈。从那以后的漫长岁月里,他们谈起父母,十之八九都是自己童年时代发生的故事。他们的成长与优越的家庭背景没有任何正相关的关系,事实正相反,与贫寒之家联系密切。无论是"严格教育模式"还是"宽松教育模式",家庭都显示出很强烈的正面影响。父母对子女影响力的大小,并不取决于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水平,也不取决于教育方法,而是取决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否融洽。绝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充分发展独立意志的过程。越是严厉的父母,也就越早地让孩子离开父母的视线,获得自由的空间。
书中这些故事可以让家长知道怎样培养孩子,让老师知道怎样完善教学,让学生知道怎样获得自信。如今整个中国社会都应该关注“成长”。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中国是否能成为真正的科技强国,还要取决于我们能否在教育领域赶上西方。中国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系需要不断发展、变革,中国的下一代需要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