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二十四节气演讲稿(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十四节气演讲稿 篇1
大寒,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一个节气。而我最爱的,就是这寒冷节气中,那洁白无瑕的雪花。
清晨,在一阵寒意之下,朦朦胧胧地睁开眼,模模糊糊的视线投向窗外。窗外如仙境一般的景象吸引着眼球。
雪花轻舞飞扬着,车上树上都落满了洁白的雪花。就连公园的长椅上都铺上了那白皑皑的毯子。冬夏常青的松树上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冷风一吹,树上的雪又纷纷落下,空中飞舞的粉状的雪花似一位位舞者,在空中舞动着各式各样的姿势,或飞翔,或盘旋,或直直落下落,在雪白的马路上,消失不见。
轻悄悄地坐上阳台,用手拭去玻璃上的雾气。窗外的寒冷,透过窗户,轻轻摩挲着指尖,冷得让人不由一哆嗦。而那被手擦拭过的'玻璃窗变得更加明亮,清晰。好让那些带着寒意的银白色更清楚的看到我。
小心把窗户打开,伸出一只手,让那在窗外久等了的北风带着精灵般的雪,悄然进屋。一片雪花在空中打了个转,静静的,慢慢的,落在袖子上。六边形薄片状的,他显得格外纯洁,透亮六个角就像是树枝,向外延伸着。片刻间,它融化了,融化在我的袖子上,只留下一点点淡淡的水渍。
雪是雨落下的眼泪,是心冷成的冰。它本就那么夺目,耀眼。在白雪皑皑的世界中,依旧耀眼,夺目。就像是我们的青春,是如此的短暂,同时又是那么的珍贵。它的这一去,可就再也不复返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珍惜如今的光阴岁月,因为它是脆弱的,谁也不知道,它在何时何处,悄然流逝……
二十四节气演讲稿 篇2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对,这就是节气歌,短短的四句话,包含了二十四个节气。这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可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智慧结晶,它们是怎么来的呢?来听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我国汉族劳动人民就已经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说法。在战国后期的《吕氏春秋》一书中,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
后来人们又根据每个月月初、月中太阳和月亮的运行位置,结合了天气以及动、植物的生长等自然现象,总结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把一年平分成了二十四等份,还给起了专门的名字,这样到了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就已经完全形成了。
其实,我们中国还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比如国画、剪纸、京剧、中国结等等。而我,只是一只勤劳的小蜜蜂,采集了这些香甜的蜂蜜,再将我采集到的这些果实分享给更多国人,发扬光大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演讲稿 篇3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光阴似箭,光阴似箭,又是冬至。
去年的冬至好像刚刚过去,又一个冬至不经意间来临了。就像诗里描述的:时光飞逝,轻轻一指。
冬至是中国农历最重要的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汉书》说:“冬至太阳升起,君道长,所以恭喜。”可见古人对冬至的.重视。如今,冬至在许多地方也是一个节日。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馄饨的习俗;这一天,南方地区从冬至开始就有吃饺子的习惯。
古人曾有一句诗说:“家家捣米包饺子,明知是明朝冬至”。有些地区有冬至祭神祭祖的习俗。
冬至,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此外,这一天是阳气开始萌芽的日子,冬天回到春天,所以它被称为“冬至”。唐朝诗人白居易吟诗《冬至》,说“我们一个人睡吧”。
冬至过后,白天会变长,夜晚会变短。虽然现在还是寒冷的季节,但这意味着春天的脚步正在逼近。萧瑟的天空中,不时有阵阵清风吹过,带来了季节的问候。
二十四节气演讲稿 篇4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望窗外,只见一片片泛黄的树叶飘落,投向大地的怀抱。空留孤独的树枝,在凛冽的寒风中斜舞。
不知何时,每早出门,都要畏缩在衣服中,也不知从何时起,早晨总喜欢躺在床上。翻看日历,才知已是立冬。
这个世界因立冬而变得冰冷了。街上的行人无一不套上厚厚的冬装,双手都揣在怀里、口袋里,头都缩在衣领里,只能看见一双眼睛。人们步履缓慢,仿佛被冰霜冻住脚那般举步艰难。连窗外悦耳的鸟声都减少了,只有风吹动树叶“沙沙”作响的声音。
冬天就这样悄然莅临,它不曾与我们打招呼。金色的稻田被农民们收割完毕,空旷萧条,与初秋饱满的田野形成鲜明的对比。看上去空荡荡的,偶尔有几株狗尾草在风中摇摆。天空,大雁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个”字、“一”字,它们急挥着翅膀匆匆南飞,投向南姑娘温暖亲切的怀抱。偶尔有落单的鸟儿一边悲鸣着,一边又奋力往前飞,仿佛在责怪同伴,但有在哀叹现实的残酷。
立冬是季节的一个片段,季节又是人生的一个画面。我们得鼓足勇气,奋力前行,把所有的优愁烦恼任凭风吹走。因为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秋姑娘踏着轻快的步子带着果实的芳香走了,冬爷爷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走来了。他带来了远方的那一层薄雾。早晨,拉开窗帘,总能看见若隐若现的那一层薄雾,行人们在薄露中缓慢行走。雾,你是否能给我力量,带走我的优愁,让我披荆斩棘往前走呢?
“立冬”,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让我们鼓足劲,步履坚定地往前走吧!
这几天,我们通过网课学习了“二十四节气”,老师逐一讲解了每一个节气的由来、特点和习俗,以及有关的古诗词,让我对“二十四节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他们在日常劳作中通过观察生产与天气变化的关系,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而且,这里面的.每一个节气都有很鲜明的特点,所以,我把它们想象成了性格各异的人。比如惊蛰,让我想到了身材魁梧的大汉,他身披厚重的黄金战甲,手执一对巨大的铜锤,惊蛰那天,他就会敲响战鼓,天空中就会响起隆隆的雷声,“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于是万物复苏,冬眠已久的动物都会从蛰伏的洞穴中探出头来。
大暑则让我想到了一个憨厚可爱的胖子,他披着一件长外衣,腆着大肚子,手里还拿着一个红葫芦。到了大暑,他拔开葫芦的塞子,里面就会喷出熊熊的火焰,“赫日炎威岂易摧,火云压屋正崔嵬”,于是一年当中最热的节气开始了。
到了秋分时节,我又把它想象成一位仙女,她披着霓虹做的衣衫,手里拿着团扇,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所到之处,天高云淡,凉风习习,秋雨阵阵,让人倍感清爽。但一年之中我最喜欢的节气还是大雪,它就像是童话里的雪娃娃,有着棉花糖一样的身体,淘气地跑来跑去,当他把手中的雪杖挥向天空,鹅毛般的雪花便纷纷扬扬从天而落,为大地裹上了一层银装。这也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每个人仿佛都变成了雪孩子,将欢声笑语撒满了大地。
“春雨惊春清谷天……”每当我背诵这首熟悉的“二十四节气歌”时,我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二十四个形态各异、各具特色的人,他们手牵着手,轻歌细语,带来了一年的幸福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