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姜太公钓鱼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姜太公钓鱼读后感 篇1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句话在中国恐怕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了。
姜太公原来是住在殷商所在的领地的.,且怀才不遇,当知道周文王的德行后,姜太公不顾自己已年过花甲,毅然离开故土,来西周寻找实现抱负的机会,可见姜太公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被动的等待着周文王的发现,而是积极主动的去寻找机会的。所以说,姜太公是并不是一个神仙般的隐士,而是一位胸怀大志,并积极采取行动以实现其目标的难得的人才。
从中我们获得一些启示:现在每天都有无数人忙忙碌碌为自己寻找发展机会,然而有几人达到姜尚的水平?腹中有真才实学,时机到时立即采取行动,在挫折面前能够坚忍不拔静待时机。善于思考,因此能做到见微而知着,由此而及彼。如果这些有点能够具备,那么又何愁找不到好工作呢?实现不了心中的梦想呢?
姜太公钓鱼读后感 篇2
商朝末年,渭水流域兴起了一个国名叫周的强国。周族的首领古工亶父,古工亶父的儿子季历在位时,周的势力强大起来,商朝的王文丁知道了就把季历杀了,季历死后他儿子姬昌继位,就是有名的周文王。
有一次周文王出去打猎,看见有一个白发老人,不停地念叨:“快上钩呀!”再一看老人的鱼钩离水面有三尺高是直的,没有鱼饵。此人姓姜名尚,又叫子牙。
姜尚是一个眼光远大、学问渊博的人。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对政治、对军事各方面都很有研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有一天,周文王坐着车,带着他儿子和兵士到渭水北岸去打猎。在渭水边,他看见一个老头儿在河岸上坐着钓鱼。大队人马过去,那个老头儿只当没看见,还是安安静静钓他的鱼。文王看了很奇怪,就下了车,走到老头儿跟前,跟他聊起来。
经过一番谈话,知道他叫姜尚(又叫吕尚,“吕”是他祖先的封地),是一个精通兵法的能人。
文王非常高兴,说:“我祖父在世时曾经对我说过,将来会有个了不起的能人帮助你把周族兴盛起来。您正是这样的人。我的祖父盼望您已经很久了。”说罢,就请姜尚一起回宫。
那老人家理了理胡子,就跟着文王上了车。
因为姜尚是文王的祖父所盼望的人,所以后来叫他太公望;在民间传说中,叫他姜太公。
太公望是周文王的好帮手。他一面提倡生产,一面训练兵马。周族的`势力越来越大。有一次,文王问太公望:“我要征伐暴君,您看咱们应当先去征伐哪一国?”
太公望说:“先去征伐密须。”
有人反对他,说:“密须国君厉害得很,恐怕打不过他。”
太公望说:“密须国君虐待老百姓,早已失去民心,他就是再厉害十倍,也用不到怕。”
周文王发兵到了密须,还没开战,密须的老百姓先暴-动了。他们绑着密须的国君归附了文王。
过了三年,文王又发兵征伐崇国(在今陕西省沣水县)。是商朝西边最大的一个属国。文王灭了崇国,就在那里筑起城墙,建立了都城,叫做丰邑。没过几年,周族逐渐占领了大部分商朝统治的地区,归附文王的部落也越来越多了。
但是,周文王并没有完成灭商的事业。在他打算征伐纣王的时候,害了一场病死了。
我们不能向纣一样,只顾自己不顾百姓的生活。
姜太公钓鱼读后感 篇3
读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我终于明白:姜太公用直钩钓鱼,并非是钓鱼,而是为引起人们的关注,为自己能遇到明主创造条件。太公钓鱼,实则钓人。也多亏周文王愿者上钩,才得到军师姜太公!得到这位贤人、能人的辅佐,才铸就大业!而姜太公遇到明主,得以施展才华,是他“直钩钓鱼”的成果,所以,这次人生转运的'主宰者,是他自己,而并非像民间传说的那样“老年时来运转。”
姜太公暮年实现了理想,获得成功,给我以启迪:一个人要成功,需要有真才实学,也要自己去创造运势,这样才更容易成功!人无论在怎样的逆境中,都不能向命运低头,听天由命,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姜太公钓鱼读后感 篇4
由《封神演义》改编的电视剧和相关动画片,我看过好几部。但是,我心里一直有个疑团:姜太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用直钩钓鱼呢?今年暑假,我读了《封神演义》,其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一章,连读了三遍,听到了作者的心声,终于找到了答案,姜太公的形象也清晰地出现在我眼前。
姜太公姓姜,名尚(又叫吕尚,‘吕’是他祖先的封地),字子牙,道号“飞熊”,商朝末年、东海边人,是一个才智过人、精通兵法的人。他半生微寒,怀才不遇,四处漂泊于列国之间,未得知遇之君,但他志保明主、造福天下苍生。他隐忍负重,查风云,候时机,垂钓渭水,最后终于遇到明主西伯侯(后来的周文王)姬昌,并追随他,修德振武,使的“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周兴。因他是文王祖父所盼望的成就霸业的辅臣,称“太公望”,民间称其“姜太公”。姜太公后又辅佐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武王伐纣,姜太公为军师,牧野决战,太公出阵。是灭商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周初分封,姜子牙被封为齐国君主,是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姜太公是一个谦虚的人,从他自称“老朽”可以看出;姜太公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从他自号飞熊,可以看得出;姜太公是一个坚持人生原则的人,从他立志保明主,宁愿生活贫寒也不改变志向,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否则,凭他的.才智,早就高官厚禄了;姜太公是一个气度非凡的人:一位叫武吉的砍柴人笑他:“您老这样整天坐在这渭水边钓鱼,而且还用直钩,不要说鱼,只怕连虾也钓不到。一个连鱼都不会钓的人,居然自号飞熊,实在让人觉得可笑。”姜太公听了,只是淡淡地一笑。可见姜太公是多么有气量。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博学多闻的姜太公曾为商纣做事,后又离开的原因了――因为他要寻找“明主”,而周文王就是这样一位明主,就是姜子牙费尽心思要寻找的人,一生等候的人。所以他最终归依了周文王―当时的西伯侯,从这里可以看到人心归依的力量,也让我看到了姜太公的人格魅力。难怪太公去世3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编造出他的很多神话故事歌颂他。太公的神奇和威严,成了驱邪扶正的偶像。这些虽然超出了历史的真实,但却反映出姜子牙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