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杨家将》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杨家将》读后感 篇1
今天,我读了《杨家将》,它讲述了北宁的大将杨业一家,世代尽忠,抗辽保国的故事。杨业是五代时期北汉名将,后归顺宋朝。杨家父子智勇双全,在抗辽大战中屡立战功,却屡屡被主帅潘仁美陷害。幸免于难的杨六郎继承父业,镇守边关,多次挫败南侵的辽兵。
本书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深受人们喜爱的爱国英雄人物。如英勇忠义的杨令公,智勇双全的杨大郎、巾帼英雄穆桂英等。尤其佘太君、柴郡主、穆桂英等杨门女将,更是塑造得光彩照人。她突破封建社会妇女谨守闺阁的传统,勇敢地披上战袍,走上战场,成为叱咤风云大将,令敌人闻风丧胆。今天读来,依旧精彩激烈,荡气回肠。
我要学习他们英勇忠义,智勇双全,不畏的英雄气概,学习他们保家卫国的精神。今后我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学习上不怕困难,学好本领,长大后保家卫国,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评语:这篇读后感的特点是:有感而发,情感真挚。小作者阅读了《杨家将》一书后,能抓住《杨家将》的中心思想及主要人物来表述自己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向他们学习的决心。同时被他们的英雄气概所感动,决心报效祖国,体现了小作者的爱国情怀。
《杨家将》读后感 篇2
放暑假了,在无聊的时候,我总会去找一些书来阅读。这天,我从书柜中发现了这本《杨家将》,我慢慢地翻阅着它,认真地去感受和体会书中所写的东西。不一会,我就被书中精彩的内容给吸引住了。
书中主要说了杨家父子一生精忠报国,立下赫赫战功,但又遭奸臣陷害,命丧黄泉。最后杨家媳妇穆桂英挂帅,带领众将士,抗辽兵斗奸臣,拯救了奄奄一息的宋朝的故事。文中杨家将们精忠报国,为国捐躯,舍小家顾大义人精神令我十分敬佩。他们遇事沉着冷静,处事不惊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文中“七郎这样一位英雄没有死在疆场上,却被奸贼杀害惨死。”这句话令我十分惋惜和悲愤。它不仅表达了杨家将视死如归,不惜生命保卫国家的决心,也表达了杨家将对奸臣潘仁美这种人的无比厌恶。杨家将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楷模,是真正值得我们尊敬和爱慕的大英雄。
回想一下我自己,生活遇到一点儿挫折就闹别扭,学习上遇到一点儿困难就垂头丧气,我觉得特别惭愧。今后,我一定要痛改前非,向杨家将们学习,学习他们那种坚韧不屈、敢作敢为的精神。以他们这种勇敢和毅力去认真学习和好好做人,长大了一定要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杨家将》读后感 篇3
在这个暑假里,相信大家都读了不少好书。我也是,而其中,我比较喜欢的一本书,就是《杨家将》了!
我最喜欢其中的一段,是这样的:辽将刘黑达应声而出,纵马舞刀,直取杨业。杨业正想亲自收拾他,五郎杨延德早已按捺不住,抡起大斧前往交战。两军摇旗呐喊,声势震天。
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一刻,杨继业的大儿子杨渊平为了解救皇帝宋太宗,和宋太宗交换了衣服,自己被辽兵杀害了,而让宋太宗逃出了郐阳城,杨继业不顾儿子的安危护着宋太宗和文武大臣回了都城。啊!杨家将真是精忠报国啊,他们从不贪生怕死,为了国家的安危宁可牺牲自己,这是多么伟大的壮举啊!
我被其中从不吝啬的杨继业所深深打动了。他不为自己的儿子和家庭着想而处处为国家着想。他的大儿子、二儿子和三儿子就要战死沙场,而他却不关心也不悲伤,仍然一心为国。
这本书使人百读不厌,让我如痴如醉。书中的描写真挚感人、催人泪下;人物形象刻画得非常生动;书中的插图也栩栩如生。这本家喻户晓的《杨家将》不管让谁看了都会回味一生的。
生活在夹缝中的青少年,需要精神食粮——好书。
《杨家将》读后感 篇4
放假的时候,我在家里读了一本书,题目叫《杨家将》,这本书是明朝熊大木写的。
这本书写了杨继业一家英勇善战,抵抗辽军,保卫国家的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有杨令公——杨继业、他的儿子杨六郎以及杨六郎的儿子和儿媳杨宗保、穆桂英,他们都是智勇双全的常胜将军。
杨继业常打胜仗,可在金沙滩这一战中因为奸臣潘仁美的陷害,全军覆没。继业宁死不屈,撞在李陵碑前,他的七个儿子只有杨六郎逃了出来。
杨六郎回京后,继承了杨家能征善战的传统。六郎带领着儿子杨宗保和儿媳穆桂英抵抗辽军。在精彩的“大破天门阵”中一举打败了辽军。
杨家将之所以能打胜仗,是因为他们真诚对待自己带领的士兵和将领,向共同的目标前进,同生共死。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做英雄不仅仅是因为英勇善战,他首先得要有高尚的品德,再有真诚的心,才能带领士兵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