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欢迎阅读学习教育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篇1

学习魏书生的教育思想,使我感触很深,启发很大,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一、研讨魏书生的教学风格

魏书生站在时代的高度,探索科学规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魏书生把塑造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作为教学的基点,潜心钻研,着力摸索,从全面了解学生真正的思想入手,力求把人生观教育融汇在自己的教学中,渗透在听说读写训练中。在教学过程中,魏书生抓了四个过程,即提高认识——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培养习惯。他给学生开辟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在这里,他们的个性得到了解放,天赋得到了发挥,特长得到了培养。他们在自由舒畅的民主自学环境中,恢复了“人”的本来面貌,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学习他伟大的人格

崇高而无私的爱心,是魏书生身上熠熠闪光的灯塔。照亮了学生内心深处颓废、阴暗的角落。他有着海洋般宽广的胸怀,能容纳和理解学生所有的错误。因而,他从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公平、公正地善待每一个学生,从不偏私。对待学生的`错误,从不体罚,而是让学生唱歌或做件好事来改正错误。在充满爱的教育中,真正体现出他在学生心目中伟大的地位。学生怎能不受到感动,不受到爱的熏陶呢?学生从内心深处信服、崇敬和爱戴他,所以,能够主动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魏老师伟大人格魅力熏陶下,学生才能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才会敢于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这足以说明,老师的典范作用及伟大人格的写照。

三、教师要有强壮的生命支柱,善于学习,精于教书。

人要全面的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要使自己顶天立地,有所发展,有所作为,必须建立自己强壮的生命支柱。学习、热爱、研究、享受都是生命的支柱。为师者只有达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境界,才能应变不惊,胜任教师职业。面对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挑战,面对多层次素质人才的呼唤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而惟一的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教师只有严谨治学,勤练基本功,方能精于教书而不失职!

教师的师表形象是一种巨大的无声的道德力量。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教育好,就不能发展、培养、教育好别人。以德治教,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行为久了,也就养成习惯。日久天长,人们的内心深处开始发生变化,苦乐观、人生观有了进一步端正,就会从内心里感觉到:“学习、工作、尽责、助人”,这些都是人生中最美的享受。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篇2

振兴民族的期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期望在教师。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培育下一代的历史重任,教师的开展和进步直接影响着国民素质的高低和各级各类人才培育。终生学习的思维和观念逐步被广阔教师所理解,并日益成为教师工作和日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法令是一种调整人们行为的标准,它与咱们每一个人的学习、日子、工作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络,渗透在咱们日子的方方面面,是咱们的保护神。作为教师,透过学习,有着深刻的感悟。尤其,书中第三章:教师执教中的法令问题给我的教育教育事业点亮了一盏明灯。

咱们就应从教育权与受教育权审视着咱们的师生联系。

一、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是人与人的联系、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联系

首要,教师与学生的联系不是高位与卑微、威望与平凡框架下的等级联系,而是真实好处上的人与人的联系。这种真实的人教育人的联系,就是相互之间的尊重与被尊重的联系。《国际人权宣言》第1条规则:人人生而自在,在庄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利性和良知,并应以兄弟联系的精力相对待。第26条规则:教育的意图在于充分开展人的特性并加强对人权和节能自在的尊重。很明显,根据《国际人权宣言》的规则,无论是作为人的学生,还是作为人的教师,被尊重的权利是因为其生命的存在而存在的。教师作为教育者在七职业领域内,更应从教育意图出发,充分开展学生的特性,并加强对学生的人权和基本自在的.尊重,没有任何可能在选取有必要条件的状况下寻觅尊重或不尊重学生的理由。其次,教师与学生的联系不只仅仅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联系,更重要的是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联系。学生的受教育权是一项绝对权利,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履行义务,依法确保学生享有受教育的资历。

二、受教育权的开展

学生的受教育权在教育法治实践中阅历和即将阅历一个不断开展和完善的过程。现代社会,受教育权愈来愈多地被人们知道到了它在人的开展中的效果,知道到了它应当属于人自身应有的基本权利之一的重要好处。依法规则和确保受教育权现已成为国际社会遍及关注的问题,并表此时想追求学习权开展、向报章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开展的态势。学习权是根据现代社会对受教育权的新知道而对受教育权的一种新的表述,其好处在于最大限度地确保受教育权主体的利益。

如果社会的不平等阻碍着明日社会的行进,教育策略就务必做出判定的尽力,更广泛地传达学习的方式与办法。在这方面,我国现已做出了法令规则,以依法报章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

咱们所应建立的新的师生联系,不是以教师与学生占有仅仅多少的相对联系为前的,也不是以学生是否具有逾越性和是否可能成为教育者为条件的。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应当是对学生作为人的受教育权的尊重,这是学生的绝对权利,无论是教师还是其他主体,都应依法确保学生的受教权。虽与知识欠缺、逾越潜力有限的弱势整体,教师更应给予尊重。一起,咱们着重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决不排除学生也应当尊重教师。教师作为教育者,同样有被尊重的权利。如果咱们不从理论实质上知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那么,体法学生、限制学生的开展、捆绑学生的用心性、遏制学生创造力等现象将永无止境。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篇3

江津区第十三届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一五七六”发展思路,明确了江津的发展方向,在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建设“双百”现代化大城市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在这迷茫之际,“五心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五心”就是忠心对党、真心为民、清心律己、公心用权、用心干事。“五心教育”活动,是江津区委、区府在立足新形势、推动新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忠心对党放在五心的首位,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学习了五心教育之后,发现自己之前对党的理论学习不够,理解不深,甚至产生怀疑和动摇。现在让我意识到那样对党忠诚就失去了根基,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进一步加强对政治理论的学习,深刻领会和把握各项理论的精神实质,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进一步坚定对党的信念,强化对党忠诚的自觉意识。同时还要培养对党忠诚的感情,坚定跟党走的信念。

真心为民体民心。学习了五心教育后,我发现自己为民服务的意识不够强,今后在思想上,我们要牢固树立群众观,时刻以群众为中心,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深入群众的过程中接受教育,更好的为群众服务。在行动上,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凡是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只要我们牢记“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加强干群关系建设,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清心律己,自重自警。通过五心教育的学习,我认识到首先要常怀思危之心。“安危相易,祸福相生。”当一个民族国泰民安、繁荣昌盛时,可能危及这种局面的隐患也在悄悄滋生。安不忘危,才能够长治久安。其次要常怀敬畏之心。一是要敬畏党纪国法,这是对共产党人的起码要求;二是要敬畏人民群众;三是要敬畏不同意见,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批评和意见。最后要怀有律己之心。“自律”是一种自我约束,要时刻用道德、国法、党纪、党规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一要在政治上把握自己,决不能有半点含糊;二要在思想上把握自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三要在生活小节上把握自己,决不因善小而不为,也不因恶小而为之。只有长敲警钟,才能永葆本色;四要把握自己,摆正位置,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

公心,是大公无私之心,为人民利益着想之心。公心用权,更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当前,随着“双百”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全力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各种诱惑与困扰,经历“公与私”的考验,一旦不能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就难免犯错误栽跟头。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自觉做到为民用权、依法用权、阳光用权。

真的,好老师做的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事业,她们只是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像蜡烛一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也许她们做的都是些琐碎小事,但从中你却能深切体会到每一位老师关爱她人的一颗颗热诚之心。在双槐树小学这个大家庭里,身边的好老师形象还有许多许多,每一位老师都用自己无尽的爱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们用无尽的爱像我们诉说着她们的平凡和伟大。

在“五心教育”的导航下,我相信双槐树小学每位教师会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细致,更扎实,双槐树小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篇4

真正以人为本,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孩子、所有学校、所有老师的基本权利,这是我读新《义务教育法》第一条到最后一条最深刻的感受之一。新《义务教育法》立法的理念有了较大的突破,其中最基本的一个立法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给学生以发展的空间,同时给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充分的发展空间。“新的《义务教育法》更加突出公益性,还有统一性和强制性。这三个基本支点,虽然不是直接的教育行为,但是对于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却非常关键。”

新法明确了对义务教育质量的要求,第一次将素质教育明确写入法律,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调要把德智体美有机地统一在教学的活动中。这些内容必然影响到校长的办学思想和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同时,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必须肩负起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的责任。在实施新《义务教育法》过程中,我有这样的思考。

提高师德修养,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新义务教育法》赋予我们的义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作为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教育新风。通过学习《新义务教育法》,有了深刻的体会。

教育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教育必须有明确的指向性和目的性,主要解决人的发展问题,唤起学生精神世界能动、自主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新义务教育法》要求我们教师应当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业务水平,爱护学生,忠于职守。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明白了自己的职责所在,也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做到全身心去爱自己的学生。喜欢学生,爱护学生,服务于学生,同时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天职。师魂即师爱。但在实际工作中做到这一点,却是不易。不管如何,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发展负责,尊重他们的人格,在求知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样才可称得上不辱使命。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我们身为教育工作者,不能抱住过去的`应试教育一套而不放,应该让学生走进更广阔领域学习,力求全面发展。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师德风范,那就得不断地更新自己的学识,身为传人之“道”,解学生之“惑”,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知识时代,教师必须随时代的发展,更新知识。

这段时间通过学习,深刻地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为形成良好的师德风尚而出力;更好地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爱岗敬业,使自己成为一名高素质、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

另外,教师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一定的义务。在学习了《义务教育法》,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不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穿奇装异服,处处“身正为范”。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讽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书和学习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还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样才得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这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二十一世纪的学校教育需要的是对学生有爱心,对工作敬业,对自身不断充实的高素质、强潜能和综合知识能力完备的教师。希望我能在自己的努力后,早日成为这样一名高素质的、合格的教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