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演讲稿

多美网

2025-05-19演讲稿

欢迎阅读数学的演讲稿(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的演讲稿 篇1

尊敬各位老师:

大家晚上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数学课堂也很美》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很欣赏语文老师的课堂:因为它总带有一些诗情画意,我也非常羡慕音体美老师的课堂:因为学生可以在这些课堂上欢呼雀跃。那么数学课堂呢?我觉得数学课堂也可以不是抽象与枯燥,数学课堂也很美。

首先,我觉得美丽的数学课堂,应该追求一个精致而又优美的导入。记得前年四星汇报课上,我在开始讲《圆的标准方程》时,我说:“同学们,圆是我们身边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几何图形。说它熟悉呢,是因为它随处可见(然后投影打出了生活中很多圆的形状的物体);为什么又说它是陌生的呢,因为我们对它并没有深入的了解,譬如圆的方程是什么呢?”从而引入了课题。虽然这节课效果还可以,但总感觉还有不少遗憾。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到北航的理学院院长z教授。它的数学课堂的导入语言很精致!大家都知道正弦函数的图像是一个优美的曲线!(投影打出)。李教授他说他曾经在中学一次教学时,是这样导入的,他用“东升西落照苍穹,影短影长角不同。昼夜循环潮起伏,冬春更替草枯荣”来导入。他的解释是,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在苍穹中运转。运转过程中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变化,地面物体影子的长短也就随之变化。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与光线角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三角函数描述,让同学们对三角函数的图像印象非常深刻。在李尚志教授的大脑中,数学之美已经和自然之美融为一体。

其次,我认为美丽的数学课堂,老师要善于投石激水,激荡思维之美!美国的着名教育家布鲁纳说:“探索与创造是数学的生命线。”也有位哲人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教学中我们要及时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充分挖掘,让学生在整个数学课堂中都在做思维的体操,充分感受数学的思维之美!上个学期复习数列的通项,教学案中有一道题目,开始同学们说可以多写几个看看,寻找周期。我这时引导说:如果没有右边的1呢?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等比数列呀!我立即抛出问题:那现在多出的这个1就不能想个办法让两边分担吗?学生思维的闸门立即被打开!立即有同学想到可以设:,构造出等比数列问题从而迎刃而解。这时候又有同学质疑了,这个1也太特殊了,如果是变量怎么办?我说这个质疑非常好,那就不妨设:吧。在大家积极思考与讨论下,一致认为可以设,而且可以解出,从而达到构造等比数列的目的。这时候班级又有几个同学嘀咕了:这个3还是很特殊,解答方程有拼凑之嫌。我大声夸奖问题提得好,那就改成4吧。学生们都太激动了,我明显感觉他们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出火花。很快就有同学提出可以设:这样这个问题就很潇洒的处理了。后来我又在他们火热的思绪上添了一把火,若变成:呢?学生的思维沸腾了。后来我又适当降了个小温,刚刚过去的考试的最后一道题:不就是我们刚才激烈讨论的类型之一吗?那么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积极的思考解决问题呀,而且显然可以改进答案的做法。通过启迪学生的思维,学生发现原来数列是如此之美!

最后,我认为美丽的课堂教师要有百分百的激情!教学之美它是要用心去体味的,学生只有在一个充满激情的课堂上才能进入知识的乐园。记得08的冬天,第一场雪,我当时穿着一件羽绒衫去上课,课上中间时我正对一道题目进行了多种随堂变式,一时兴起,立马脱掉羽绒衣,说了句“我太热了”,学生轰然大笑。几年之后聚会时,说起此事大家依然记忆犹新。数学教学中有许多地方表现了数学的图像美、文字美和推理逻辑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主要看教师怎样去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课堂中的美丽,在教学中使学生走进美丽的“桃花园”。

各位老师,今天我主要表达了我对数学课堂的一点理解。数学的课堂之美它有太深的内涵,我只是管中窥豹,不到不对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数学的演讲稿 篇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有一个好数学老师——朱老师。

朱老师长得瘦瘦高高的,年纪轻轻,但学问可不浅。他文质彬彬待人温和,像邻家大哥一样给人温暖的感觉,上课生动活泼,很讨我们喜欢。

朱老师不骂人也不打人,同学们犯再严重的错误也最多罚写检讨,不打电话请家长。要知道,有些同学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请家长,所以朱老师这一点可谓深得民心!

数学讲究的就是条理性和缜密性,这点在朱老师身上完全得到了验证。如何看出朱老师有条理性,做事认真负责呢?首先,朱老师不管走到哪里都拿着一个小本子,这个小本子一条条记录了所有重要的事,这样不会遗漏任何重要的事情;再者,班级管理方面他也有一套,朱老师实行积分制,每人100分,做好事加分,做坏事减之,扣到相对分数会有相对处罚。比如,扣到80分要写检讨,一星期内扣5分也要写,如果一周内加到5分,就会奖励一个本子。当着全班人的面接过那个本子,那可是无上的`荣光啊。

朱老师还是个有大智慧的人。每当同学们有不会的题时,他从来不直接告诉答案,而是指明方向,教会方法,让同学们在探究中学会思考,找到方向掌握做题方法。正可谓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就是我的朱老师——一个温和,有条理,有大智慧并且深得同学们喜爱的老师!

数学的演讲稿 篇3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与你们分享我的学习心得。从古到今,数学的历史长河就生生不息地向前流淌,一代又一代豪杰辈出,通过超人的天资和勤奋的探索为数学注入新的活力,将数学的庐山真面目一点点展露在我们面前。可对于当前许多学生来说,数学仿佛成为求学路上的一块绊脚石,寻尽各种办法也无法逾越。“得数学者得天下”。面对数学的难度、比重越来越大的各类考试,不少学生被无情地拒之门外。但是数学是否真的是少数人的天下呢?

在我看来,不少同学学不好数学是由于从心里惧怕数学,感觉自己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应有的自信心,从而产生自卑感,这就牵涉到学习心态的问题。面对一件事物,不去尝试怎么就敢妄下结论?没有经过努力的尝试就自我否定,这才是最大的失败。所以我们面对数学这门学科,首先要从态度上藐视它,克服心灵的障碍,增强自信心,这样我们才会抱着积极的心态去学数学,才能激发自己最大的潜能。面对一道难题,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才有可能解开。在学数学的道路上,永远不要否认自己,这是学好数学的基础。

只有信心和勇气还不够,其实学习数学就像两个高手过招,对方不停地给你设置障碍,企图打败你,而你则需要不停用各种方法解开对方的'招数,这不仅需要良好的心态,还需要巧妙的技术和方法,能够最迅速、简洁地解开对方的招数。古代,叱咤武林的江湖英雄无一不是打遍四方才练得一身好功夫,所以,我们只有不断的练习、实践才可以掌握方法,这就需要我们大量的做题,去了解对方的招数,既得之,则破之。一位优秀的数学高手一定是通过不断做题来获得解题方法的,但现在有许多学生做题只求量,不求质,倘若你与高手过招,只求人数,却不求输赢,那一切岂不是毫无意义?所以许多学生颠倒了事物的本质,不求甚解,粗心大意,看似每天十分用功却又取得不了好成绩,都是因为他们根本没从做题中学到方法,一道题只做过没有价值,真正懂了,会了,并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才是硬道理。对待错题,我们不能抱着侥幸心理不管不问,因为那些错题才是我们做题的深层目的,可以帮助我们找出自己学习的漏洞。我认为建立一个错题集是学数学的最好方法,在哪里失败过一次,就不能再在相同的地方失败第二次。通过错题集,我们可以弥补学习知识的不足,不断提醒自己,保证自己的知识系统万无一失。数学虽不像语文那样细水长流,但也是需要不断积累完善的。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掌握理论知识,也要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这样常年累月地坚持下去,数学功底就会越来越深厚。

积极乐观的心态,付诸勤奋的行动,加上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好数学便是轻而易举之事。可见,并非只有智商高的天才才能学好数学,只要你愿意去想、去做,你一定也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现在的我们,青春正值金色年华,眼前的未来还未明朗,你我依旧在路上,迎着朝阳,朝着希望迈进。雄鹰只有搏击过长空才能成为王者,人们只有经历过磨难方能成为英才,我们可以自信的高呼;“未来,我势在必得!”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数学的演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数学可以这样学》,《数学可以这样学》是一本以学生的角度去写的书,让学习与学生没有了距离。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对于数学学习方法多了一份额外的关注。也在其中找到一些学习数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发现问题是认识上的进步,问题获解是知识水平的提高,数学的学习就是生疑、释疑的过程。数学教师不但要为学生解疑,还应指导学生如何生疑、用疑。学生学习中有了疑问当然不会轻易放过,其中很多问题可能不会立即获释,需经过反复的甚至长时间的思考,有的还需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或查阅资料。数学的有些内容表达较为抽象,理解困难;有些方法分类复杂,变化多端难以把握;有些数学题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显得妙趣无穷。对于这些突出的数学难点,教师可指导学生准备一本专门的笔记本见难就记,勤作小结归纳,力求使他们对某类问题的认识不断充实从而得到完全的解决。

从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其实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很多种,老师的干涉要适可而止,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好方法。老师不能一套死方法。

现在的学习复习时间比学习时间更长,复习才是我们行为的主体。如何有效复习?

第一,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巩固和提高。

第二,要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学习到创造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激起求知欲望和创新的热情。

第三,增强探究性,实践创新,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

第四、学用结合,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已成为我们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反过来,为生活、生产服务。

第五,降低难度,复习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重点考察学生的.理解和推理能力。能力的考察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从设置小题开始,逐步提高要求。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我将努力以“让学生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为目标,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不断地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