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再别康桥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再别康桥读后感 篇1
最初接触这首诗不是在书本中,是在电视播出的一档文化节目上,一个浑厚的男中音深情地朗诵着,配着舒缓的音乐,变换着美丽的背景,我深深地陶醉在诗的意境中。虽然当时并不知道这首诗的意义,但已被它轻柔、委婉的情调所打动。
再次听到这首诗是在语文课上,听到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这首诗的真正含义。课后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年轻的徐志摩在英国康桥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美丽的康桥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英国上世纪浪漫主义的诗歌和其他西洋文学给予他熏陶。他追求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追求个性解放,追求爱、自由和美的`生活理想。而康桥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美妙结合激发出徐志摩的创作的灵感。他深情描绘康桥那无尽的自然美景,热烈赞美康桥灿烂的人文精神,深切表达对康桥的无限眷恋热爱之情。他满怀深情地对康桥说:你是我难得的知己。康桥让他的生命达于极致美的境界。
这首诗写的是徐志摩第二次来到康桥时而引起的一番感想。诗中的一字一句无不营造了一种离别的惆怅气氛。在诗的开头处写的是向云彩告别,而结果是“不带走一片云彩”,虽然全诗字数不多,却已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尤其喜欢《再别康桥》中唯美的意境!第一节中的出现的三次“轻轻的”,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隐约听到诗人踮着脚尖走路的声音,给人无限的遐想,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轻轻的”巧妙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首尾回环呼应,给人以整体之美。同时,让读诗的人有种回味无穷的感觉。
《再别康桥》,从寻梦,到告别,是诗,似歌,如画,是寻梦的挽歌,是离别的绝唱!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一首诗,一段意境,我喜欢。
再别康桥读后感 篇2
我回到家,捧起再别康桥这首诗,看起来。我眼角皱起,读着读着,我的眼里流出两挂细细的清泉,顺着脸颊滴在了地上,不由得想起了现在,心里很舍不得母校—铭新街小学。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我们在这个学校同老师同学们一起玩耍的时间没有多长了,小学的时光正从我的手上悄悄的溜走了。没有多少天,我们就要各自奔向自己的中学。可是我却没有为这个学校做出十分伟大的贡献出来。望着周老师眼中的惆怅,我也不禁悲伤起来。从四年级转过来,周老师就让我多看点书,我先是很不认真的读。但是,在偶然中我发现了这首诗,我有些感触,但不是十分重视,可是在我的手中只有微小的一些时间和大家共处了,心里好些舍不得。
“那河边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作者眼中,康桥是那么的美,那么令人向往。在我眼中,铭小是我见过最美的地方。操场上的那棵粗壮挺拔的`梧桐树,在树的旁边,是主席台,庄重又有气势。在主席台旁还有花儿,十分美丽,在花坛的芬芳里,我愿做一株小花。在校园的一角,有一排树,在树荫下,我们像小树一样茁壮的成长。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还剩三天,我们马上要离开了,想起那树荫下,想起那花儿,想起那朗朗的读书声,我怎么舍得离开它呢?可是,我必须了离开,在将来的时光中我要为母校争光。以后在领奖台上我会自豪地说一声:“我是铭新街小学的!”
再别康桥读后感 篇3
徐志摩一生活在诗中。他的谈吐是诗,他的行动是诗,甚至他一生追求的爱情也像诗一样浪漫!我一直被徐志摩对‘爱’、‘自由’、‘美好’的勇敢追求所吸引。他的诗《再别康桥》经典到极致,他的浪漫情怀令人神往,仿佛来到了康桥,在‘彩湖’中畅游!‘我轻轻的`走,就像我轻轻的来’这句话,足以让人感受到康桥的宁静与安详。我在这里读的时候,感觉自己像个诗人,在康桥上轻轻动着脚,轻轻地走着,生怕吵醒熟睡的虫鸟,破坏了康桥的宁静。
太阳即将落山。我站在康桥上,可以看到西边的彩云。余晖映在我周围。河边的柳树似乎穿着一件金色的婚纱,就像晚上的新娘。它美丽而优雅,风吹着她的裙子。于是她在微风中向我走来。我陶醉于无意识地伸开双臂向她走来,连她都映在水中。
你看河中软泥上的绿草,在水中摇曳,在柔波中随波逐流,翩翩起舞,肆无忌惮。此时此刻,我似乎也是水下的一棵小草,只要我静静地呆在何康河里,我就会心甘情愿地成为一棵无名小草。云的余晖和阳光映在水中,一阵风吹来,像一块破碎的彩石,散落在海藻中,像一场彩虹梦。
我多么想‘撑起一根长竿,在绿荫里做一轮新月’,坐满星星的船,在五彩缤纷的河上唱歌。然而,我害怕打破今晚宁静的夜晚。我静静地划着船,在稀疏的月光下寻找着志摩当时穿越的地方,听着风在我耳边轻轻哼唱!即使是最好的梦也会醒来,“轻轻地来”和“轻轻地走”。康桥沉默,夏虫为我沉默。我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再见,康桥!我在剑桥就那么沉默,沉醉在《再别康桥》的意境里,久久不能自拔。
徐志摩的浪漫情怀真的很有说服力,但简单的文字却能画出如此生动安静的画面,令人神往,欲罢不能。我喜欢徐志摩对‘爱’、‘自由’、‘美好’的勇敢追求,也喜欢《再别康桥》中描绘的浪漫风光所带来的无尽享受。
再别康桥读后感 篇4
高中的时候接触了现代诗歌,记得语文书的第一课就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当时只觉得这首诗韵律很协调,文字很美,并没有从诗的深层次来剖析!现在看来,当时其实是处于读诗的初级阶段,
但是《再别康桥》这首诗一直深深映衬在脑海里,一直到园地举行读书活动,才把《再别康桥》这首诗又拿出来读了几遍。现在把我的一点感受和心得写在这里,希望大家多多讨论指教!
《再别康桥》诗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像清风一般来到康桥,不仅在韵律上达到了回旋的好处,而且一下子将读者的心带入了一片别时万千离愁的感情宣泄的环境中,我在读的时候没把握好,速度太快,并没有很好地掌握这种感情,这是我不足之处。
第2节至第6节,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非常美好的,足以唤起所有读者的喜爱之情,应该是极其愉悦的语气朗诵出。到“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里应该是一个高潮,语气也应该是兴的。
恰似“文章看山不喜平”,极端繁华之后必然是深深的落寞,作者此时由喜转为惆怅,融情入景了。这时的“悄悄”和前面的狂喜构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画面,正是“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所谓的欢喜只是为最后的落寞做铺垫。这时候语气应该做到极致的.慢加缓,将读者带入深深的思绪当中!
总的来说,我所朗诵的《再别康桥》并没有做到上面所述的种种要求,存在很多硬伤。但是作为一个新人,第一次朗诵出自己喜欢的诗歌,我还是很开心的,也希望大家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