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读书心得

欢迎阅读爱弥儿读书心得(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弥儿读书心得 篇1

《爱弥儿》是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该书于1762年发表,是一部哲理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教育论著,其副标题就叫《论教育》。它描述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主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这部书不仅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而且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爱弥儿》出版后轰动了整个欧洲,影响巨大。

卢梭的《爱弥儿》共分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资料和方法。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潜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透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感情教育。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的进步,它对之后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个性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带给了极可贵的启示。

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十八世纪的西欧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封建社会行将崩溃,更为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的时期。这种状况在法国表现得尤为明显。当时,法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这句骄横的名言,就反映了这种专权状况。封建贵族和僧侣们凭借封建王权和神权对第三等级施加沉重的.压迫,使整个第三等级其中包括资产阶级完全处于政治上无权的地位。在经济上,封建贵族和僧侣们拥有超多的土地,控制着财政税收大权,残酷剥削和掠夺第三等级,个性是广大工农劳苦大众。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日益扩大,使它再也不能容忍那种无权状况了。反对封建压迫,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成了第三等级的共同要求。卢梭和其他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正是反映了这一要求。《爱弥儿》一书则是卢梭透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爱弥儿读书心得 篇2

早就听说《爱弥儿》是一本很好的书,有一次在班里的读书角发现了这本书,就拿回来看,但磕磕绊绊到目前只看了120多页,没想到这区区120页也让我受益匪浅。这里我摘录一些观点并附上一些我的感受。

“多给孩子们以真正的自由,少让他们养成驾驭他人思想的习惯,让他们自己多动手,少要别人替他们做事”。我们家长往往会想要让孩子“乖”,顺着自己的心意,尤其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多么乖巧的时候,就会心态失衡,甚至还会发怒。其实我们不就是在“驾驭他人的思想”吗?而心情好的时候,又是有求必应,毫无原则。

“辨别善恶,明了一个人之所以有种种天职的道理,这不是一个孩子的事情。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这个是我比较赞同的一点,孩子是很天真的,12岁之前是一个人对这个世界感知最强的阶段,如果我们把这些宝贵的“天赋”都浪费到一些机械的、毫无灵性的事情上,简直可以说是暴殄天物了。卢梭还认为,孩子在12岁之前的'主要教育目标是体育,虽然我觉得有点极端了,但也确实有它的意义。这里的体育并不是狭义的体育或者某项体育训练,而应该是“用身体感受世界”,去爬爬山是体育,去小区楼下的花坛里看看虫子也是体育,把自己的自行车搬到楼道里也是体育……。而不是忙着往那个小脑袋里“塞东西”。

“你以为是用道理把他们说服了,其实是因为他们被你说得厌烦和害怕了。”

成年人其实大多因为太多所谓理性而没有什么“灵性”了,且不自知。期望把所谓的“经验”和“生活常识”灌输给孩子。而事实上,人都是感性动物,我们生活中大多数难解决的问题都是“感性问题(情感问题)”,而理性恰恰不是那么难获得的。正如吕老师总说的:在任何事情上,你们的教育都应该是行动多于口训的,(其实这句话卢梭也说过)。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孩子很容易忘记他们自己说的和别人说的话,但是对他们所做和别人替他们做的事情,就不容易忘记。

结论就是“少灌输,多用行动影响”,收起自己“成年人的傲慢”。

最后回到题目-多给孩子真正的自由。这个自由到底是什么,恐怕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尽相同,也许只能家长和孩子共同去探索了。

爱弥儿读书心得 篇3

《爱弥儿》是卢梭著名的教育著作,是世界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它是卢梭20xx年苦心撰写3年才完成的,发表于1762年,是一本小说半论文体形式的著作。它以一个出身显贵的男孩爱弥尔的教育培养为线索,全面揭露了当时封建教育的荒谬和丑恶,设计出了顺应自然和发展儿童天性的理想教育蓝图。

他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天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特点,按传统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教育,干涉和限制儿童的自由和发展。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是身体强壮、心智发达而又感情丰富,能爱能仁的人,是封建政权的掘墓人。他认为当时的封建教育把人的身心桎梏得无法自然发展了,使人屈服成为现有制度和风尚的牺牲品。

卢梭认为人们生而缺乏的',又是成年以后所需要的一切都是教育的结果。而这种教育来源有三个方面,即来自自然的,来自周围的和外界的事物。卢梭要求后两种教育必须同“自然教育”配合起来,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要求和顺序去进行教育。卢梭从观念和先天道德出发重视教育的作用并要求教育遵循儿童天性,考虑自然的教育必须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的最重要的自然权利是自由,所以自然教育必须保护儿童善良的个性,使其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他坚决反对压制儿童的个性,束缚儿童的自由,强迫服从,强制灌输,严酷纪律和体罚等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他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儿童直接从外界和周围环境中进行学习,帮助儿童审慎地选择,避开无知和荒谬的东西,获得有用的知识与合理的教益,而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点。

卢梭这位划时代的教育思想家,反封建的教育先驱,不曾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也未曾长久地从事教师工作。但通过顽强的自学和吸收前人先进的思想,通过对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深刻观察与思考,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培养自然人,找出教育的出发点——儿童的身心特征,强调教育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依次实施,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儿童的兴趣,反对教师、成人的干涉等,这些在当时都是极不平凡的见解,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一定的科学性。

爱弥儿读书心得 篇4

《爱弥儿》是一本不寻常的教育著作,开篇的第一句就让人觉得这是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腾感情的文化结晶。“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作者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主张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纵使人性本善的理论是高尚的,但是从时代的立场来看,从进化的发展史来讲,也是不科学的。教育如果只培养自然人是不行的,教育并非不顾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让人性生物般地任性发展,而是要靠教育作为桥梁,把儿童引向社会。当然,如果我们现代的教育不顾天性的发展而硬把成人所需要的向儿童灌输,是错误的;但像卢梭所说那样放纵天性而忘掉社会需要,同样也是行不通的乌托邦。每一个国家都是按照他所需要的或者生存规律需要的人才来塑造人,这是无可厚非的。如果真的有上帝,上帝创造了我们,但是并没有教我们怎么样的去做,我们也不是有意的去让人性善的东西变坏,也不愿意去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出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更不愿意让自然的生物变得歪歪扭扭。教育的道路是曲折的,上帝并没有教我们如何走捷径,我们只好在曲折中摸索,我们的宗旨就是美好的教育!

《爱弥儿》认为我们生来软弱,生来愚昧,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每个人都是由这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教育不同而互相冲突的话,那么对他的教育就不好;如果三种教育都趋向于同一个目的的话,那么他才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且《爱弥儿》也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

对于这一点我是举双手赞同的。现代的'社会给我们这些在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太大的压力,把培养人的功与过全都规因到老师的身上,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教育工作者不单只是我们这些在校的教师,还包括家庭里的父母亲长辈等。纵使我们学校的老师要负起全部的教育责任,我们也只是卢梭所说的三种教师当中的一种教师,而不可能做到是三合一的全能教师。社会应当重视家庭教育像重视学校教育一样来对待,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从心理上放弃,有些家长教育不了自己的孩子,就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老师身上,希望老师帮他们把子女培养成龙成凤。其实当一个孩子从父母的手上交到老师的手里的时候,这个孩子基本已经成型。打个比方说,当我们见到一个还没有接触学校教育的孩子时,从他的行为举止就可以基本判断出这个孩子是什么性格的人;当老师的工作只是对他进行改造,好的保留鼓励发展,不好的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剔除,我觉得教师的工作就是一个补救的再生产的工作,原材料已经定了,教师唯有呕心沥血地通过一些艺术工作让这个材料变得更加的完美。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不是在推卸责任,像我一样的千千万万的教师,当然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着重大的教育使命,也在竭尽全力地用自己的良心和才能培养出社会所满意的人才。我只是希望社会不要把所有的教育责任都推给教师,我们的教师确实是一个很伟大的人,牺牲了自己成全了别人,我们虽然愿意承担起全部的责任,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承担起全部的责任!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请支持我们的学校教育,一起来当园丁,共同携手创造更美好的园地!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