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幼儿园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心得体会(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篇1
家园沟通时,首先要尊重家长。
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要耐心、虚心、诚心的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这样家园才能保持协调一致。
其次,要肯定孩子。
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直至影响对待孩子的态度,如亲亲孩子的小脸蛋说:“你真棒!妈妈真高兴。
”而这种奖赏性的`行为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孩子继续努力的心理。
同时这种肯定也能使家长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教师,主动向教师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
这样,交流的主题就会得到延伸,就能有效促进家园互动。
再次,对家长要一视同仁。
家长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历、职位、性格均有所不同。
无论家长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从他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的那一天起,家长与教师就开始了共同的历程――教育好孩子。
因此,教师应该学会与每一位家长交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教师的关注或重视。
最后,是要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
在家园交流中,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这时教师就要巧妙使用语言。
首先,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就易于接受。
其次,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待家长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
如家长得知孩子在幼儿园里“闯祸”了,往往会忐忑不安的等待教师的批评,这时如果教师先不渲染孩子的“错误”,而是谈一些其他的话题,家长就会减少心理顾虑。
通常情况下,家长会忍不住代替孩子向老师道歉,此时教师则应与家长共同分析并找出原因,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再次,要淡化孩子的缺点和错误。
孩子毕竟是孩子,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而是教师对于孩子所犯错误的认识与态度。
因此在本来就心情紧张的家长面前,教师关键在于表达一种愿望,即让家长明白:谈论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篇2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是做父母对孩子的心愿。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和睦相处、互相体谅、相互学习与信任、礼貌待人。
我建议孩子先复习作业的相关内容,再做作业。也会经常提醒她,平时做作业要认真对待,像平时测试以及考试一样的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会做的题目先做,把不会做的题目绕到最后再做,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
教育孩子应多些鼓励,少点指责。学校有各种各样的比赛,学科上有各阶段的测试,孩子拿到的成绩不管好与差,都是孩子付出的'结果,成绩差的,不要过多指责孩子,要鼓励孩子“不怕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只要在学习上付出了多倍的努力,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对于成绩优秀的,表扬是肯定孩子付出有所收获,但又要提醒孩子“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记得有一次语文测试,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因为孩子理解错误,结果把“排比”写成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父母与孩子在一起认真看书的画面,传递出父(母)亲的关系,而且表现出是朋友的心灵沟通,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有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多阅读有益的书籍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现在孩子的阅读能力有了提高。孩子说自己平时画画不太好,要求自己报名参加画画兴趣班,父母说:“要去学就认真的学。”后来孩子的画画水平有所提高了孩子现在的学习,都是为了以后的工作。
幼儿园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篇3
说到孩子的教育,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话要说,虽然家庭情况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乐乐地健康成长。作为父母,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教育孩子?我曾经为此买了很多的书,买了很多的光盘,请教了许多同事。孩子一天天长大,成绩也渐趋稳定,可是我心里依然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必要的,它应该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我们家每个人都有爱看书的习惯,孩子小的时候早早开发锻炼他的识字能力,为他今后的学习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孩子大一点后,我们就帮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让他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来看书。在我们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家三口人各自捧着自己的书在看。而且,只要有机会就从书店买各种图书给他阅读,“六一”儿童节、春节的礼物都是各类的有趣的或者有益的书籍。时间长了,孩子喜欢上了读书。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学习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孩子上学起,我就注意培养他学习习惯,每天回家后先完成老师留下的作业。学新课之前,先预习一下后面的内容。及时同他的老师沟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家庭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习惯的养成,玩过的玩具要收拾好,晚上睡前洗脸刷牙等等,有时候,孩子想偷懒,就给他讲讲道理,并且告诉他,那样是不可以的。慢慢他就认可了这种行为,习惯也就自然而然的养成了。
幼儿园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篇4
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家庭和学校的共同责任。对家长和老师来说,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做才能实现这一愿望。
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我门国家又有着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这样对子女偏爱一些就成情理之中的事情了。这时即使孩子提出无理的要求,也是千方百计满足,天长日久会养成孩子任性、自私的不良习惯,吃不得苦,自理能力差,缺乏团结精神。孩子就像一株幼苗,经历过风吹雨打、严寒酷暑,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所以父母不要老是把孩子看成被保护的对象,将他阴蔽在自己的羽翼之下,要给他提供锻炼的机会。
父母还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天真无邪,是非辨别能力差。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从小事做起教育孩子。如:教孩子拣到东西交还失主、果皮扔进果皮箱、与人团结友爱、做事情要将道理等。这样孩子会自然而然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别不顾孩子的天性过分干涉孩子。人们望子成龙的愿望迫切,往往对孩子的期望太高,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实际上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有自己了解世界的方式。多给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做喜欢做的事情,鼓励孩子同小伙伴交往,在交往中他会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和乐趣。
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家长也好,老师也好,不妨常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巧妙引导、教育孩子,也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每一位家长和教师都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教育家。
幼儿园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篇5
我们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离不开家长的配合,需要家长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沟通是做好家园工作的第一步。
孩子们从刚入园时的好奇、懵懂,经过一学期的集体生活孩子们慢慢对幼儿园有了更多的认知,孩子的个体差异逐渐明显。每个孩子的成长速度不一样,个体发展差别很大。有的孩子已经完全融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比如有的孩子自理能力强、能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在班级里规则意识强、喜欢参与集体教学活动等等。但是有的孩子在某些方面需要提高。我和班里的老师经常讨论班里孩子的情况,发现有几个小朋友需要在行为习惯方面提高。这几个小朋友有共同的问题:规则意识差、注意力不集中、不会倾听、不喜欢参与集体活动、自我为中心等等。我们预约了孩子的`家长,主动跟家长约谈。约谈时先请家长说一说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以及他们发现的孩子的优点和问题。我们老师也说一说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孩子的闪光点以及孩子需要提高的地方。并且针对问题给家长提出建议和方法。
通过谈话沟通,发现这几位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很吃惊,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里完全不同。家长也意识到孩子的问题,而且很重视,愿意配合老师做出改变。一个小小沟通谈话,使老师和家长都更加全面的了解孩子,这样在以后的日子里老师和家长能更加有针对性的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