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聊斋志异有感

多美网

2025-05-16读后感

欢迎阅读读聊斋志异有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聊斋志异有感 篇1

一看这本书的题目,你是否会想到一部电影《画皮》。其实这电影也出自《聊斋志异》。他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个故事,让我们明白深刻的道理。

《聊斋志异》是一部经典名著小说,是蒲松龄写的。这本书是古代灵异,鬼怪小说的集成,有“空前绝后”之美称。他看起来实在讲鬼,狐,仙,怪。其实字字都是人,情,世,态,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其实,《聊斋志异》表面上再将鬼怪,狐一类的故事,其实在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在康熙的中后时期,也就是蒲松龄所在的那个时代,贪污成风,赃官比比皆是,好官又能有几个呢?比作者生活好的有不少,比他生活差的有许多,然而他们也未必去考虑此事。作者大胆的揭示那些“烂疤”,为人民提出控诉!我不得不自这里,去敬佩作者的精神。

《聊斋志异》给我带来我不同的感觉,它并不像别的鬼怪小说。净讲那些恐怖夸张的鬼故事,一点儿都不给读者有发人深醒的思想。

这本书让我感觉到了眼睛看到的美丽事物并不一定是梅后的。正如俗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往往看起来不怎样的外表下,却有着一颗纯洁,美好如钻石般透明闪耀的心。

读聊斋志异有感 篇2

这是一篇著作,它的生动描述让我感慨万分。自古以来鬼神都让人恨不得离之以远,人们对鬼神的恐惧,还有那些恐怖的传说一直以来都为它们罩上了迷茫的烟云。

读了蒲松林先生的《聊斋志异》后,我感动了,也觉悟了。这篇著作揭示了人性的贪欲。告诉我们其实人比所谓的鬼神更可怕,更无情。为了自己可以不择手段,淋漓的残酷让我心痛,让我认识到现实的无奈。

《聊斋志异之画皮》中的男主人公充分为我的结论提供了极有利的证据。他为了自己的前途把三娘无情的烧死。三娘的深情让她在原谅他并想与他再次回到以前的美梦生活时,又一次他的无情的想再次烧死她,让她醒悟了,自己的这份感情的卑微。三娘的惨痛再次降临到他现任妻子身上,为了娶公主让自己更加飞黄腾达,他在妻子难产时的抉择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无情与贪婪在他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揭示了恐怖的人性的本质。

当然先生的作品里还有很多美丽动人的故事,阿宝一对的致死不虞,小翠元丰的不离不弃,好感人!文章在揭示社会人性的残酷的同时也表现出了爱的伟大,人间自有真情在!

这是一部可读性十分强的文章。为我们展现出平时不曾觉察的一面,时时刻刻警示自己什么是做人的本质,或许这样会让更多正走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人提供一盏明灯,为社会增加活力,为祖国的明天打下坚实的根基,我相信我们的未来会更美好、更灿烂!

它将成为我人生路途上永远的鞭行者、永恒的警示官!谢谢您蒲松林先生!

读聊斋志异有感 篇3

不知什么时候起,喜欢上了读书,喜欢上了《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典范,初中时学的《口技》等,都是出自《聊斋志异》,以前看到《聊斋志异》总觉得不适合我们这个年龄段看,甚至现在也以为是比我们年龄更大的人看的。也许是与蒲松龄老先生描写的故事有关吧。

《聊斋志异》一书中,谈的大多数是鬼,狐,通过鬼狐写人鬼之间的恋爱,神鬼之间的私情。在我们心中鬼狐都是一些坏的恶劣的东西,而在老先生的笔下,塑造的确是一些善良可爱的狐鬼花妖,神异灵怪,现在电视上《聊斋》也被广泛的观看,也许是因为里面形形色色的故事有关吧。

在《聊斋》中,总会让人感觉到有对社会的不满,也许这与作者的经历有关吧。

蒲松龄老先生出生于书香门第,受当时社会环境和长辈思想的影响,自幼便热衷科举,但由于运气不佳,科场失意,直到71才成为一名贡生。家道中落的窘境是他有机会亲自体会下层社会的疾苦。官场的腐败,科举的弊端以及社会矛盾的激化。这些使他对现实愈加痛恨,为了宣泄心中的愤懑和不满,他只用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用虚构的故事揭露封建官场的腐败和黑暗,揭露科举制度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毒害。《聊斋》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不满和对立像爱情的向往。我看《聊斋》中大都用人的名字为题目的。其中《阿宝》《婴宁》脍炙人口。

《婴宁》中的婴宁是一个狐仙,她总是笑个不停,王生在一次游玩中遇到了婴宁,被他的美貌迷住,最后找到婴宁,而婴宁是她母亲的姐姐的女儿,按理说两人不能结婚,但还是《期间发生了许多事,但两人始终不离不弃,最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他就像婴宁一样,一直笑个不停。两个人过上了幸福了生活。《聊斋》中讲述的大多数故事结局都是美好的。这也许就是蒲松龄老先生所期盼的生活吧。

《聊斋》的伟大艺术成就也许就在于它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蒲松龄老先生善于把狐妖人格化,让幽冥的世界社会化,从而表达作者理想的境界,给人以好的结果,让坏人得到坏的报应。这种特点构成了作品想象的奇特,故事变幻莫测,境界神奇迷人。在狐妖这些形象中,不仅有这迷人的美貌,还有这平常人所没有的灵异,作品的曲折离奇,引人入胜的场面仿佛就在眼前,真切感人,栩栩如生,扣人心弦,让我们感受到了极大的艺术享受。读了《聊斋志异》就感觉身边真的有鬼神似的,这就是作品的成功之处.

读《聊斋志异》就要读到他的心里去,去了解它,你会学到很多。

读聊斋志异有感 篇4

繁星闪烁的秋夜,我又一次在灯下捧起了《聊斋志异》,说不清是第几次读它,但每次读完心中都会激起异样的涟漪。《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短篇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郭沫若曾说它:“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个评价非常贴切。

其实我对于聊斋的印象源于小时候的电视剧,伴随着惊悚恐怖的音乐,一盏灯笼从漆黑的夜色中显现出来,飘忽不定如摇曳的鬼火,慢慢地画面开始切换:窗外被夜风掀动的修竹,窗内执笔疾书的文弱书生。小时候看《聊斋》为的是那份让人痴迷的惊悚和幻象,时过境迁,沧桑的二十年后再来重温经典,却不得不被那些善良多情的奇女子而感动。狐精鬼怪幻化而来的少女个个倾国倾城聪慧过人,她们变化多端,嫉恶如仇,知恩图报,重情重义胜似人间儿女。我常想假如没有这些光彩夺目的女性,《聊斋志异》必会逊色不少,纵使蒲松龄再文采出众也无法让这部书流传千古。或许作者之所以如此浓墨重彩刻画这些女性,也是因为在她们身上寄托着自己丰富的爱情理想。

完美的爱情该是什么样呢?在蒲松龄看来要么就是像王子服和婴宁那样一见钟情的,婴宁是《聊斋志异》中被刻画得最生动的女性形象,她美丽清纯,娇憨天真,最动人的就是那阵阵银铃般的笑声,闻者无不为之倾倒,不由就跟她一起笑出来。上元节被母亲催促着出门的王子服,在郊外偶遇风华绝代的狐女婴宁顿时心如鹿撞看痴了过去,只见她手持梅花笑容甜美,他惊为天人连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婴宁咯咯笑着:“这人目光灼灼像贼一样”遂丢下花跑远了,王子服捡起梅花怔怔地看着从此相思成灾。我不由想起韦庄的《思帝乡》:“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少年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这简直道出了王子服的心声。爱情来得如此突然没有预兆,天真烂漫的婴宁如一束阳光照进了王子服的心灵,他的世界从此阳光明媚。尽管他们后来也曾遭遇波折,但我相信那初遇怦然心动的美一定久久地藏在他们心里。这样的爱情多美!

完美的爱情还应是生死相随的。史举人的女儿连城貌美如花,工于刺绣,和才华横溢的贫寒书生乔生因一副《倦绣图》结缘,有诗为证:“慵鬟高髻绿婆娑,早向兰窗绣碧荷,刺得鸳鸯魂欲断,暗停针线蹙双峨。”两人互相倾慕,情愫渐生,无奈连城却被贪财的父亲嫁给了盐商的儿子郁郁而终,乔生前去吊唁,痛哭一场也死了过去,一缕幽魂飘飘荡荡追随连城而去。在黄泉路上终于找到了她,两人历经千辛万苦双双还阳结为夫妻。爱情就该这样:上穷碧落下黄泉,她仍是那个一生一世愿成双的人。

完美的爱情又怎少得了成人之美肝胆相照,狐女红玉和冯生相爱却不被冯父所容,红玉离去前助冯生娶了清白人家的女儿卫氏,自己隐居山林,几年后冯家遭遇飞来横祸,父亲,妻子相继惨死,儿子生死未卜,自己则身陷囹圄,几年后再见天日早已物是人非,面对萧条的庭院冯生正暗自垂泪,不料红玉竟带着劫后余生的儿子回来了,红玉不仅救了孩子,还帮他操持家务家道慢慢兴盛起来,最让人感叹的是冯生竟在她的帮助下考取了举人,种种恩义让铮铮铁骨的男儿都汗颜。有妻如此,夫复何求?虽说世上爱情千姿百态,但无一例外好的爱情一定是滋养人的,能让平凡的日子鲜活靓丽起来的。在这些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中,无疑寄托着蒲松龄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聊斋志异》带给人最大的感受还在于它敢于针砭时弊,揭露黑暗的社会制度。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有文字狱,特别是清朝二百多年间从未断过。更别提秦始皇焚书坑儒多么惨无人道,而《聊斋志异》却堂而皇之地对其讽刺挖苦,让人读来拍手称快。如那篇《梦狼》白老汉在梦中看见儿子的衙门内站满了狼,个个面目狰狞,凶相毕露,而儿子见父亲远道而来竟用一整条狼来做餐招待他们。更绝妙的是白老汉亲眼看到儿子在拒捕时陡然变成了斑斓猛虎。谁能说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梦?而不是梦幻版的官场现形记?

全书最让人称道的还在于对科举制度的无情鞭挞。《考城隍》中那个叫做宋焘的廪生,去世后被请到阴曹地府去考试,凭一支生花妙笔,赢得考官青睐,考取了河南城隍神一职,又如《叶生》诗词歌赋首屈一指却在生前屡试不中,空有满腹锦绣文章,后来终于在好友帮助下考中了举人,衣锦还乡时才发现早已死去多时,于是一缕幽魂顿时涣散。这不能不说是对科举制度的谴责,一辈子不得志的小文人竟只有在地府才能重用,朗朗乾坤天理何在?而文中的人物与作者何其相似,从某种程度看竟像是作者人生经历的衍射。蒲松龄满腹经纶却一生失意落魄,屡试不中,直到七十多岁才考为岁贡生。隔了一个甲子,风流倜傥的青年才俊早已垂垂老矣,我想就算考中都是凄楚多于欣慰的吧!

佛洛伊德说:“梦是愿望的达成。”一部《聊斋》读完之后大有痴人说梦的错觉,清代文学家王世贞这样评论《聊斋志异》:“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鬼唱诗也好,人间语也罢,都是作者内心愿望的达成,都是他眼中看到的世界,即便我们读来都是魅影传说又有何妨?不过是谦卑的灵魂在夜半时的絮絮低语!还是姑妄言之姑听之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