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感恩演讲稿

多美网

2025-05-16演讲稿

欢迎阅读孝敬感恩演讲稿(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孝敬感恩演讲稿 篇1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当有人问你,在这世上你爱的人是谁?我想,你会毫不犹豫的回答:当然是生我养我的父母。是啊!我们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世界上最真挚的爱。而我们又回敬过他们多少爱呢?

上周末回家,闲暇之余我翻开相册。一张全家福引起了我的注意:充满旺盛精力的爸爸,笑颜常开的年轻的妈妈,还有正在亲人“爱怀”里成长的我。每当我写作业时,妈妈总是陪伴在我的身边,用微笑鼓励着我;当我心里有时阴影或郁闷时,爸爸总会耐心的和我谈心;当生活遇到挫折困难时,他们总会同心协力的帮我克服它;当我失败时,他们总是一次次鼓励我:这就是你锻炼的机会,振作起来,做生活的强者。在他们的教育下,我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去接受和认识世间的真善美丑。正当我还沉浸在爱河中时,只见妈妈急匆匆赶回来,给病倒在床上的爸爸洗脸,无意间我看到了妈妈乌黑发亮的秀发中闪耀着几缕银丝,突然间发现妈妈老了很多。这时我才发觉自己已经不是小孩了。我夺过妈妈手中的脸盆,不禁喊了一声“爸!”就再也无法控制住自己,泪水盈眶。我轻轻地给爸爸擦洗着。三年来挣扎在疲惫中的爸爸笑了,却流下了泪珠。沉重地说:“强子,你已经长大了……”此时妈妈也在旁边淌着泪水,家里一片寂静,三颗心融合在一起,一滴滴泪水汇成了一条汹涌澎湃、奔流不息的大江向我心中进发、进发……

《子弟规》说得好:“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母亲十月怀胎,我们才得以来到这个世上,授予生命之恩,岂不恩比天高?父母含辛茹苦,一把屎一把尿把我们拉扯大,我们才得以健康成长,养育之恩,岂不恩重如山?父母身体力行,循序善诱,我们才能明白事理,培育之恩,岂不情深似海?面对父母所作的一切,我又做了些什么呢?我只知道一味地接受,而从未想过付出,殊不知:爱也是相互的,唯有这样爱才能不断延续。如今看着父母一步步艰难地走向老年,我突然害怕起时间的流逝。我埋怨自己说:我为何就不去孝敬父母呢?哪怕那么一点点,也能给他们带来幸福、快乐。

闲暇的时候我们可以为父母摧摧背、捏捏脚,给父母疲惫的身躯一丝慰藉;或者为父母做一顿温馨的晚餐,说一声“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简单的一句话,在父母心里却是窝心的暖流。而现在,我们唯有好好学习,才是报答父母、孝敬父母的最好方式,因为父母要求我们的并不多……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朋友们,赶快行动起来,好好孝顺自己的父母吧,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要记住:道不远人,不能不孝敬父母。

孝敬感恩演讲稿 篇2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会感恩,孝敬父母》。

同学们,我们从哪里来?听到这个问题,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的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

但是你们想过没有,当我们来到后,父母们却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我们,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父母们却毫无怨言。为了给我们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他们总是那么辛苦,那么努力。我总是以为那是他们该做的,因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应该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

人生于世,都是源于父母。所以说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如果人类应该友爱,那么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试想,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呢?

孝,其为人之本也,一个只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同学们,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不要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的做任何事的。他们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已经足够的伟大,且将我们养育成人,不求我们付出,我们就别再一味地索求他们的付出,感恩吧,感谢父母给予的一点一滴。

同学们,让我们感恩吧,感谢父母给予的一点一滴,同时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安康!快乐!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孝敬感恩演讲稿 篇3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在民间一直流传至今。其中如卖身葬父的董永、哭竹生笋的孟宗、卧冰求鲤的王祥,被视为古代孝子的典范,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这种美德和传统,按理应该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宏扬。可在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孝”这个传统道德,却被某些人践踏得鲜血淋漓!一位生育了六个儿女、劳苦一生的老妈妈,到了古稀之年,竟没有一个儿女肯赡养她,这位可怜的老人只好拖着病痛之身去沿门乞讨,聊以度日;一位老父亲,他一辈子含辛茹苦将三个儿子拉扯大。如今儿子们致富了住上了高楼大屋,过起了舒适的生活,自己却被赶到一间报废了的被扔在野外的拖拉机车蓬里居住,遭受着风吹雨打、日晒夜露、饥寒交迫的熬煎,连村民们也看不过去。难怪有人嘲讽地说,“爹亲娘亲不如钱亲!”为了钱,有的人连禽兽也不如,他们可以任意打骂父母,甚至杀父杀母。这样的人连起码的道德也没有,更何能谈“孝”!呜呼,人性何在!天理良心何在!人人都要老,人人都要生儿育女,你现在不尊敬父母,你将来老了病了,你的儿女又会对你怎么样呢?!

“可怜天下父母心!”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比天高,比海深!吮着母亲的乳汁享受着温暖的襁褓长大;牵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孝敬父母,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古训:“百善孝为先”。在中国人的眼里,一个人是好人还是恶人,就看其有没有孝心。与其交朋友,也会以此为准绳。如果这个人连父母都不孝顺,与其交朋友更何尝谈得上真心。尽“孝”,就是尽做儿女的反哺之责,报父母养育之恩。《常回家看看》歌曲中唱得好:“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只求个“平平安安”、“团团圆圆”。但歌中的爸爸、妈妈,我想可能都是退休了的老人,他(她)们的物质生活是有保障的,需要补充的是精神生活方面的不足。然而,在农村、在不少贫困地区、即便在城镇,那些至今还没享受到退休金的老人们,更迫切的是解决物质生活的问题。他(她)们但求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父母们都渐渐老了,在世上时间也越来越短了,做儿女的应抓紧时间尽点孝心。有些人父母在世时不怎么在意,死后却不惜花重金大张旗鼓大吹大擂办丧事,有的唱几天几夜的戏,有的做几天几夜的道场。其实,真要尽孝也大可不必这么铺张浪费。因为死了的人他(她)是永远看不到听不到这个热闹的。真孝子就应该在父母在世时,多给老人们一些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享受,死后开个简简单单的追悼会也就够了。

还有的儿女们为了父母的赡养问题,总是斤斤计较,生怕多付出了一点。往往为了一斤粮食、一元钱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反目成仇。诸不知钱财用了还可再挣,父母没了却是终生的的遗憾!

许多人都说“钱财为身外之物”。人们有了钱可以去大花大用,特别是为了自己的儿女不惜挥金如土。可一旦需要花在父母身上,就会惜水如油,甚至一毛不拔。常怪一些享受了退休金(不论多少)的老人们不无感慨地说:“真的要搭帮党搭帮政府每月给了我们几百块钱退休金啊,我们这个晚年还算过得比较安逸。要是光依赖儿女的话,恐怕是有了上餐无下餐啦!”此话也不是全无道理。

当然,好的儿女还是多数,如湖北xx市xx县周巷镇云华村的刘青枝一女养八老的事迹在全省乃至全国广为流传。她先后被评为“xx市第二届十大孝子”和“荆楚十大敬老好儿女”。还有背着妈妈打工求学的张尚昀,也被评为河南省的敬老楷模。此类典型不胜枚举,都是我们学习和效彷的榜样。

其实要尽孝道,也不一定要你作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可以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内心做起,从实实在在做起,从平凡的生活中做起。但有一点,要持之以以衡,锲而不舍。

老人们啊,多期望见到这样的儿女!

孝敬感恩演讲稿 篇4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什么是孝?我认为,简而言之,孝就是爱,就是要用真心去爱自己的父母。

今天,孝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孝可以是像新闻媒体曾报道的山东汉子田世国那样,捐出自己一个健康的肾给身患尿毒症的母亲,也可以是为病榻上父亲喂上一碗可口的肉汤;可以是送给父母一套宽敞的住宅,也可以是为父母添置一件御寒的冬衣;可以是日日夜夜陪伴着年事已高的父母,也可以是远离家乡时经常用电话给父母送去问候,等等。可以说,为人儿女的你,能够经常为年迈的父母盛饭,添菜,洗衣,为行动不便的父母洗脚,系鞋带,穿衣服,给远在家乡的父母打电话嘘寒问暖。。。。这些都是爱,都是孝。羊有跪乳之恩,鸦有返哺之义;大地乃万物之源,父母是生命之本。人生一世长于世,源于父母,人们大都是在父母的细心关怀,百般爱护和辛苦抚养下慢慢长大的,每个儿女都应懂得知恩,感恩,报恩,尽孝。

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天经地义,是做人的最基本的美德。曾读过这么一则新闻:湖南省xx县三中学生陶星,14岁时身患癌症的父亲去世,留下一个患有羊角风病、只有婴儿般智力的聋哑母亲和两万元的债务.然而,这位坚强、乐观的`“90后”少年却不畏艰难,开始了带着母亲求学的生活。几年来,他除了安排母亲的一日三餐外,还给母亲洗脚、洗衣服、擦洗身子。陶星担心母亲晚上睡觉踢被子和发病,便一直守着妈妈睡;晚上妈妈一抽搐,他就会从睡梦中惊醒,起身给她喂药;冬夜,他怕妈妈睡觉受冻,便把她的双脚紧紧搂在自己的怀里……自从父亲去世后,凡是一个家长该为一个两岁孩子做的事,陶星都为母亲做了。陶星说:“在家里,妈妈是‘孩子’,我是‘大人’。”他在作文中写道:“妈妈啊,这一辈子,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我都不会丢下您!”陶星对母亲知恩、感恩、报恩,可以说,他是现代孝敬父母的典范,是值得每一个为人儿女者学习的楷模。

但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一些人却将“孝”字抛到了脑后,有的人对子女疼爱有加,却很少关心父母;有的人钱挣得多,却很少孝敬父母;有的人对上级极尽溜须拍马之能事,却很少顾及父母的所想所需所盼。于是乎,“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有的人借口工作忙,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看望年迈的父母。更有少数人丧失良知,他们将生活无法自理的父母视为累赘,有的甚至把老人赶出家门……他们的所作所为与“90后”的陶星相比,有天壤之别。试想,一个对给予自己生命,并辛勤哺育自己长大的父母都不知报答、不知孝敬的人,又怎么会是一个富有爱心、富有责任感的人呢?又怎么能指望他去爱人民、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呢?

有位作家说:“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远无法连接。”看了陶星带着痴呆母亲求学的感人故事,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孝、什么是爱、什么是报恩?如果理解了,那我们就应该好好地孝敬自己的父母、报答自己的父母,以免留下遗憾,留下愧疚,甚至留下千夫所指的骂名。

诚然,我们在孝敬父母的同时,还要感谢师长的教诲,感谢祖国的培育,感谢大自然的恩赐。自然,我们的孝敬,我们的感恩,不能只停留于口头,更重要的是应付诸行动。如此,我们的生活必然会更加美好,我们的社会必然会更加和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