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敬老院调研报告(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敬老院调研报告 篇1
实践目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由于有些老人的子女工作繁忙,无暇照顾老人,有的是子女常年出门在外,很少回家,老人们孤独寂寞,行动不便,又无人照顾,即使住进了敬老院,内心也感受不到很多温暖,他们渴望得到家人和社会的更多的关怀。因此,通过实践,希望可以呼吁社会关注这群被遗忘的人,关爱这些老人,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一声问候,一个笑脸,一份爱心,让我们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温暖老人们的心窝,使他们爱的天空不再是灰色,而是充满了欢言笑语。开展献爱心活动,树敬老之风,促社会文明,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实践过程:
1、送出爱的礼,走进爱的心
一大早,阳光明媚,我和几个同学就一起带着爱心礼物来到了敬老院,我们把小小的礼物送到他们手里,却把大大的温暖送到了他们心里。老人们都很感动,和蔼可亲的,有的还和我们谈起心来!
穿着大红棉袄的李奶奶非常健谈,她曾经是一名英语教师,爱好唱歌跳舞,她饶有兴趣地跟我们探讨着英语的语法,时不时从嘴里蹦出几句怀旧版的英语对白,那举手投足之间让我们全然忘记了她是一位老人。
刘爷爷是位退伍军人,老伴很早就过世了,他告诉我们,他的儿女常年在外,自己一个人很孤独,所以来敬老院找找朋友,找点安慰,让自己不再那么寂寞!老人和我们谈起了他参军的情况时,很是感动,慷慨激昂,仿佛又回到了部队,眼睛里流露出的是兴奋与不舍,但可以看出其中夹杂着这么多年来的辛酸泪,一个人的寂寞生活让他的面容更显憔悴了!
2、拉着爱的手,唱着爱的歌
让人难以忘怀的是80高龄的陈奶奶,老奶奶常年坐在轮椅上,尽管行动不便,但她每个星期都会坚持写写字,听听老歌!她还教我们唱起了《五字“不老”歌》,人老心不老,勤动手足脑;人老神不老,乐观精神好;人老气不老,烦愁被吓跑;人老志不老,奉献不能少;人老情不老,相伴乐陶陶;人老不服老,生活有目标;人老不摆老,学习永不骄;人老不怕老,困难吓不倒……伴着动人的歌声,手着拉手,老奶奶露出了久违的笑,我们也笑了,笑得有点心疼,那一刻,真的很快乐。
3、将爱付出行动
和老人们谈谈心之后,我们开始帮他们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把爱付诸了实际行动,大家都热火朝天地动手干了起来。每个人都带着关爱的心,做着关爱的事,如给老人们晾衣服,晒被子,倒垃圾……有的给老人轻轻按摩,有的还帮老人剪指甲,看着小手拉大手,心中有说不出的温暖。到了午饭时间,我们主动给一些老人喂起饭来,一口,两口……此刻的他们就像婴儿般渴望得到捧在手心里关怀,那幸福的笑脸,感动的泪水,看得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丰富老人们的娱乐生活,我们还带来了一些欢笑。有讲笑话的,有跳舞的,有吹笛子的,每个人都希望给小小的院子,带来大大的温暖。身体硬朗的张爷爷干脆还给我们伴起奏来,他拿出了搁置很久了的二胡。拉着二胡,哼着小调,别有一番风味,老人们的脸上都露出的久违的笑,很甜很美。
4、进行深入调查
最后,我们找到了敬老院的'院长赵伯伯,聊起了敬老院的近况。他告诉我们:“院里的老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还是有保障,也还算丰富,但精神生活就太贫乏了。老人们的内心其实也和孩子们一样,他们更加害怕孤独,更加渴望得到温暖!
有的老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开朗,但他们内心的那扇门却把自己关了起来,最痛苦的是,当想到亲人时,只能自己独自一人在黑夜里默默流泪。”
热闹的气氛,每个人都仿佛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仿佛在他们的世界里有着我们一触即发的伤疤。尽管我们很热情的去帮助他们,去关心他们,但有些老人还是会害怕,会不愿意。可能是他们认为自己的子女都相信不了,何况是别人了!他们的眼神是那么的迷茫,表情是那么的无助,犹如在生死边缘徘徊的人。
其实,每个人都会老的,每个老人也都曾经年轻过,请不要嘲笑老人的思想落后,因为以后我们也会跟不上时代,不要嘲笑老人行动迟缓,因为以后我们也会这样,也不要嫌弃老人不讲卫生,他们吃过的苦比我们吃过的盐还多,更不要抱怨老人的叨唠、叨唠,有的时候这是许多老人对儿女深爱的一种方式,只是这种方式年轻人都不喜欢,甚至讨厌,于是老人和年轻人就有了代沟,有时还会引起冲突。都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多一点关怀,少一点抱怨,敬老光荣,忤逆可耻,有的时候,小小的爱真的能造就大大的幸福。
“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的责任。关爱老人,就像关爱明天的自己,明天的我们也会老,也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会行动迟缓,也会不可理喻的叨唠不停……那时的我们一定很想得到关爱,得到尊重。孤独时,也一定会很想有人陪吧!因此,再忙,别忘了打个电话,再烦,也别对老人发脾气,关爱老人不是只有付出金钱,一声问候,一个笑脸,公交车上一次让座……其实就这么简单。
不要吝啬我们的语言、握手、拥抱,甚至是亲吻!让语言、握手、拥抱、亲吻成为我们与老人之间的桥梁!关爱老人,关爱明天的自己,从心灵交流开始!
敬老院调研报告 篇2
根据年初工作安排,近期,我局组织部分民政工作监督员成立专门调研组,按照创“全省农村敬老院”考核标准要求,对全县17个农村敬老院工作进行了全面、扎实的评估视察,并与乡镇负责同志、民政助理、敬老院院长及部分敬老院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通过评估视察,我们感受很深,认为我县农村敬老院建管工作成效显著,已经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民政系统的一面旗帜,能够取得这样的局面,确实来之不易。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县敬老院事业成效显著。
“十一五”以来,县委政府把农村敬老院建管工作纳入实事办理,先后新建和改扩建乡镇敬老院20所,新建“五保之家”12个。到20xx年6月底,我县集中供养农村五保对象2623人,集中供养率达42%,逐步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五保供养机制,解决了特殊困难的五保供养对象的吃、穿、住、医、葬、教等方面问题,受到了老百姓的赞可,给党和政府树立了崇高的形象。我县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县”、“全省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县”,中组部远教办和民政部以我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典型经验为题材,拍摄了专题片《这里夕阳无限好》面向全国推广。其突出特点表现在:
(一)设施完备。全县先后投入资金5500万元(其中争取国家项目资金1250万元,民政投入2500万元,乡镇投入1100万元,社会捐助资金 620万元),对敬老院进行规划设计,合理布局,分步新建或扩改,达到一乡一院,使大多数敬老院建成了标准较高的花园式敬老院,院内食宿、活动和生产生活设施齐全。宿舍配有厕所,添置有电视机、衣柜和床上、洗漱用品。安福、新安、合口、官亭、四新岗、佘市等敬老院建有门球健身场、阅览室、棋牌室、医疗室、商店、洗衣房和晒衣棚等设施,院内花坛花草、草坪生机盎然,还有蔬菜、果园、鱼池基地和牲猪、羊、家禽养殖栏舍,为五保老人和社会寄养人员创造了安全舒适、快乐幸福的环境。如安福镇敬老院占地面积25亩,是按“五”标准设计建造的,可容纳130名老人居住生活,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首批十个模范敬老院”之列。
(二)管理规范。为加强敬老院的规范管理,县委政府出台了农村五保供养、基本医疗费用补助和敬老院建设管理办法等政策和文件,县民政、救助局制定了乡镇敬老院目标管理、资金管理和评选考核办法,乡镇敬老院建立了院务、食堂、财务、安全等管理制度,健全了会议、学习和请销假台帐,规范了院长职责、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和院民守则等,并将这些制度、职责上墙公开公示,接受各方面监督。我们这次对社救局、各敬老院执行各项政策制度的情况进行全面视察,察看了所有政策制度的执行台帐,并分别进行量化评估。从整体上看,我县农村敬老院严格按照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各项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服务周到。“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亲。”工作人员把供养对象当亲人照顾,供养对象团结互助已在各敬老院蔚然成风。敬老院工作人员几乎没有休假日,为供养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周到服务。他们将供养老人代表组成劳动、卫生、安保、后勤、护理等工作小组,引导供养人员开展院民自治,和谐共处,发挥余热。他们坚持生活规范化、服务人性化理念,使供养老人时时有人问、病了有人护、每月有零花钱、过年有压岁钱、生日另开餐;热天为老人房间安纱窗、门帘、置电风扇、安装空调集中老人除热解凉;冷天为防冻设烤火房驱寒保暖。同时,他们还坚持因地、因时制宜,组织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如安福敬老院组织打门球、太极拳;合口敬老院组织拍“全家福”;新安敬老院老人自编自演评书节目等等,使入住老人自娱自乐、老有所乐,有效丰富了供养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走访供养老人时,几乎个个绽开童颜般的笑容,高兴地对我们说:“社会上有儿有女的老人还不如我们生活幸福!”
(四)社会参与。关注农村五保对象就是关注最基层、最基本、最直接的民生,办好敬老院就是的以人为本,为民解难的实事。我县敬老院的兴办得到各级领导、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爱、支持和称赞。比如敬老院建设与管理先后得到国家项目支持、各级领导的指导和民政、财政、建设、国土、交通、广电、水利、电力、林业、税务、能源办等部门以及所在村组的大力支持,还有滕芳、王国海、李爱军等社会爱心人士为陈二、停弦、合口等敬老院捐资捐物,慰问入住老人,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我县敬老院声誉远播,先后接待省内外110批1300人次的考察团来临参观学习农村五保供养经验,还吸引了许多社会人士放心地把父母送到敬老院寄养。据统计,目前全县有283位社会老人入住敬老院安度晚年。
二、我县农村敬老院的问题凸显。
我县敬老院工作虽然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但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将会导致这项工作迅速滑坡,严重阻碍养老事业发展。
1、责任主体不明。县委政府出台的《XX县农村敬老院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敬老院是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由乡镇人民政府主办并负责管理”,乡镇敬老院建设与管理实行“政府负责、民政指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责任格局。视察发现,乡镇敬老院工作绝大部分时候只是民政部门在唱“独角戏”,大部分乡镇政府没有真正把敬老院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很少为敬老院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对此,供养对象反响强烈,社会人士表示不满。
2、工作运转艰难。去年县政府为敬老院工作人员核配编制,今年,县财政预算工资每人年均8000元,每院工作经费年 3万元包干。这些经费远远不能满足敬老院工作人员工资、水电、办公、交通、设施维护、用品添置等等的开支需求,合口、烽火、文家等敬老院还要负担当地村组土地租赁费用。农村敬老院普遍反映工作艰辛,运转艰难,难以为继。修梅敬老院两任院长都因工资低请不到工作人员,跟妻子做工作到院里当助手才维持敬老院的日常运行。
3、人员待遇低下。敬老院供养对象大都年龄偏大,整体素质低,性格孤僻怪异,还有部分智障、聋哑、肢体残疾、精神障碍老人,有的生活不能自理,工作人员要照顾这些入住对象的起居生活,每天几乎十个多小时连轴转,没有节假日,连春节都要放弃与家人团聚,兢兢业业的`工作,其工作压力、劳动强度很大,但他们的薪酬待遇很低,是所有事业单位人员最差的岗位。据调查,待遇较高的安福敬老院工作人员月薪工资1000-1300元,其他乡镇敬老院工作人员月薪工资仅800-1000元,就是这样低的劳动待遇,有的敬老院还不能按时兑现。由于工资待遇低下,敬老院很难聘请到适合人员,有不少敬老院出现工作人员频繁辞工、请不到人的现象,危及农村敬老院的生存。
4、居住环境堪忧。我县农村敬老院虽然达到了一定规模和水平,但发展很不平衡,尤其是基础设施差,如修梅、九里、文家、太浮、烽火等乡镇敬老院房屋破旧,设施简陋,不少屋面漏水、墙体发霉,严重影响入住对象的生活质量。另外,由于受管理者素质、工资待遇和设施条件等的限制,有的敬老院入住率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有的管理制度落实不够到位,存有工作死角,供养对象宿舍的内务整理比较杂乱等等,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强力推进农村敬老院建设与管理刻不容缓。
农村敬老院的建设与管理,是党和政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民心工程”和 “德政工程”,每年都列为各级政府实事办理项目。为了切实推进我县农村敬老院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升其服务质量和水平,我们提出如下建议,务必引起各位领导重视。
第一,要强化政府责任。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管理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树立党政形象、改善民生、稳定一方社会和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县、乡镇党委政府要把农村敬老院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及时解决敬老院发展中的问题。县委政府要进一步明确乡镇政府建管敬老院的主体责任,把敬老院工作纳入乡镇年度责任目标的考核内容,使敬老院工作有人管事、有钱办事,事事抓落实。像重视教育一样,重视养老事业,加强敬老事业的宣传,营造尊老、孝老、爱老的社会氛围,每年“重阳节”和“春节”要开展相关活动,为敬老院的发展献爱心,办实事。同时,加强监督,把养老设施布局、资金使用、建设与管理纳入法纪监督、民主监督和新闻监督的轨道,不断提高养老事业规范化、社会化水平。
第二,要科学调整提升。要根据社会老龄化不断增长的趋势,调整思路,科学布局,制定未来10年乃至20年的养老发展规划。一要配套提升,对建设与管理已具备规模的敬老院,如安福、官亭、四新岗、新安、合口、佘市、陈二、停弦等敬老院,要进一步配套完善设施,扩大养老规模,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发挥其效能,使之逐步形成中心敬老院格局。二要抓好维护,对文家、太浮、柏枝、九里、杉板、烽火等条件较差的敬老院,目前在县、乡(镇)财力又不充足情况下,不必作大的维修改造,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维持好现状。同时谋划制定关停合并规划,适时实施。三要整合资源,全县兴办一家由政府出资建设的大型多功能的高、中、低档齐全的养老机构,尽力使这个养老福利服务中心设施完备,建设一流,环境幽静,服务上乘,既能满足社会各类人群各种不同的养老需求,包括观光旅游式的度假养老,又能吸纳低收入人群,包括农村“五保”对象在内的人士居住生活,把需要入住的社会老人和农村“五保” 老人统一起来,建成全县规模的养老中心。同时,要探索创新以县养老服务中心带动其他敬老院建设与管理模式,借鉴外地做法,将敬老院所有管理责、权统一划归民政局,以节约行政成本,有利事业发展。另外,要针对国家支持民办养老机构的政策,广泛宣传,动员有实力、有诚意且不附加任何条件的社会人士兴办养老机构,真正为老人提供幸福的养老场所。
第三,要增加经费投入。经费不足是影响敬老院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县政府要对全县农村敬老院认真组织调查研究,拿出切合实际保运转的经费预算方案。建议在保障五保供养对象基本生活、医疗和丧葬长期机制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增加财政对敬老院工作经费追加、用品添置的项目预算。乡镇政府应负起主体责任,认真解决敬老院修缮、丧葬经费不足等问题。要组织部门单位、站所、企业、村(居)委会和社会爱心人士定期或不定期到敬老院开展各种活动,捐钱捐物。敬老院要紧缩开支,广辟财源,认真办好院办经济;切实改善老人生活,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社会寄养人员入住敬老院,扩大入住规模,以弥补自身经费不足问题。财政、审计、经管等部门要加强敬老院资金使用情况的指导和审计,确保敬老院资金的专款专用,用到实处。
第四,要提升管理水平。要坚定不移地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县关于农村敬老院的各项政策规定和管理办法,进一步探索创新,建立完善敬老院工作、生活的各项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乡镇政府要选配好德才兼备、充满爱心、积极能干的敬老院长,调整充实其工作人员。民政部门要加强人员培训,加大敬老院各项管理、服务规章制度执行落实的指导监督力度,严格各项责任目标考核,依规兑现奖惩,以充分调动所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敬老院要切实树立“以人为本”、 “一切为了入住对象,为了入住对象的一切”的理念,真正把入住对象作为亲人照顾,认真做好入住对象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耐心细心照顾好入住对象的起居生活,引导其力所能及参加院务和文化体育活动,使他们时时处处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工作人员的人文关怀,幸福快乐地在敬老院里生活。
敬老院调研报告 篇3
近年来,镇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市民政局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下,党委、政府始终把解决五保户供养和老年人养老问题作为最大的'民生,并以镇敬老院和白顶子村互助养老幸福院为平台,大力支持、扶持家庭养老,推动了全镇养老事业健康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镇敬老院基本情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敬老院方面
1、基础设施差、设备老化。一是房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虽经几次维修,但由于已使用近三十年,现仍存在多处漏水,后阳台裂缝等安全隐患;二是建设敬老院时未征用、耕种土地,造成现在入住人员无地耕种,造血功能不足。
2、入住率较低,有一点劳动能力的不愿入住,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高龄五保户又逼迫要求入住,而敬老院目前又无力承担,矛盾重重。
3、运转经费保障不足。
一是五保供养人员补助标准偏低,不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特别集中供养人员和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人员。
二是管理服务人员财政未预算工资补贴,经费无正当来源,只能挤占挪用临救资金等民政专项资金支付。
(二)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方面
2、对自愿入住互助养老中心老人缺乏管理经验,目前虽有老人提出入住申请,但由于缺乏经验和经费保障不敢让其入住。
3、运转经费无保障,目前国家对互助养老中心(包括管理人员工资)无任何补助,为保障其运转,政府只能整合一切民政资金给予适当补助。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高度重视农村养老工作,特别是五保老人和留守老人的养老工作。
3、创新思维,大胆探索,吸取别人推进养老事业先进工作经验,提升服务水平,探索出一条适合实际的政府推进养老事业经验。
4、强化资金保障,20xx年,我们将一方面向上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将整合一切民政资金确保敬老院和互助养老幸福院正常运转,和老年人正常养老生活所需。
四、几点建议
1、建议市财政按一定规模和标准预算敬老院和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管理人员工资。
2、按照区别对待原则,分年龄段和实际身体状况,适当提高五保供养人员、特别是集中供养人员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生活自理人员的补助标准。
3、上级应给予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老人生活设施的规范配套。
4、加大对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管理人员培训和指导,以利于工作依法有序开展。
5、加大对敬老院和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硬件建设资金支持力度,不给乡镇留资金缺口。
敬老院调研报告 篇4
时间:20xx年4月25日
地点:寿星敬老院
实践目的: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共同努力,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才有我们安心的这一代。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此种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感受另一个需要关注的群体,并且给予他们温暖。 通过为期一天的实践活动让同学们走出校园,走近生活,丰富人生。
早晨8点我们出发,前往寿星敬老院,九点半左右抵达。到达敬老院之后,组长先与敬老院负责人进行了相关问题的沟通,就实践的相关事宜等达成共识,同时另一部分同学前往敬老院附近采购慰问品水果等。
十点整我们集体进入了敬老院,老人们在院子里晒着太阳,同学们在简短的自我介绍以后便开始与老人们聊天,并发放水果。老人们对于我们的到来起初有点意外,沟通起来之后便越来越开朗,与我们合影留念,给我们讲一些他们年轻时的事情。讲到工作,讲到家庭,讲到子女,讲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十一点半是老人吃饭的时间,之后到两点半都是老人休息午觉的时间,在照看完老人吃饭之后我们便暂时的离开让老人们安静的午休。下午两点半,老人们午觉醒来之后我们再拜访,这次老人们比早晨更加开朗,和我们聊了很多。
画面中的这位老人今年81岁高龄,交谈中我们惊讶的发现她是我国西南地区有机化学教育的第一批人。从事有机化学教学三十多年,在当年那样的环境那样的条件下能够投身化学教育事业,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这一位今年95岁高龄,看微笑,看谈吐,丝毫不减当年的风范。
其他的同学也没闲着,洗干净我们带来的水果发给老人们吃,推着轮椅带他们在院子里转转。没有儿女在身边,或许只是和他们聊聊天,听他们回忆年轻时候的事,他们同样会很快乐。大家轮着在为老人们表演节目,她们的微笑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最让我们难以割舍的`是老人们依依不舍的眼神,和那份不舍的情怀。老人们说:“我们的到来就好像是他们的孙子孙女去看望他们一样”这就是他们的快乐简简单单,我们衷心祝愿他们身体健康。时间总是过的很快。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总感觉我们带来的一点水果,一天时间,太少太少。带走的却是老人们的盼望,离别时的叮嘱,太多太多。不知道此行之后,要再过多久才有机会再去看望他们。这样相处的机会,太少太少。希望这一天的热情和感动,可以持续久一点,再久一点。
敬老院之行结束了,留下的思考是深刻的,虽然硬件设施已经相对完善,老人们在生活方面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软环境的打造没有我们预期的那样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不仅仅是经济建设,需要的是更高的国民素质,当我们七老八十的时候,希望看见的绝不是每年一次的大学生实践,而是更多的人花更多的时间关心老人,关心那些需要关心的人群。同时这次活动也提醒了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业有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社会的需求,更多的实践经验也将伴随我们走的更远。走出校园,看看社会,看看现实,我们会发现肩上的担子还是有点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