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美术培训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培训心得体会 篇1
最近这些日子,每晚都在认真地参加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远程培训,通过学习,我无论在自身素养还是在美术教学技法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学理念上也得到了革新,这几位老师的课,可以说,启迪了我的智慧,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指引了方向,在学习过程中,感触很多,收获更多!
通过认真学习了何默荣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以前总认为渗透文化意识即是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把“美术文化”理解为讲美术作品中的故事。其实不然,要想把一节课讲透,就要从注意渗透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也就是说,文化是根基,有文化内涵的课提升了课的高度。评价一节课,即使有多条标准,但最重要的应该是格调高,立意新,有文化内涵,学生作业不仅有一定的技能,而且有自己的思想、态度、情感,学生看待问题能进行深入思考。
看了巩教授的视频讲座,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拓展了视野,这在我今后的教学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讲座中,一些教师总结的方法,让我受益匪浅。学生的创新,不是盲目的,正确有效的引导很有必要,也就是说,实现创新型教学,应该是教师依据创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模式,寻求创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锻炼学生的创造性,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性及学习的灵活性,而这些正是创造性学习所具备的特征。因此,研究创新型教学,不能不研究创造性学习,更要研究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以下就是我这次学习的`体会与感悟:
一、教师的教学水平必须不断提高,认清继续教育的必要性。例如,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在美术作品的欣赏评述中堆砌词藻华而不实,不能欣赏到点子上,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唯有教师自身苦下功夫,在继续教育培训时深入课堂教学,分析研究,提高自身专业、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做到“能意会,可言传”,语言准确而言简意赅,风趣幽默而具有感染力。
二、认真总结分析,优化教学环节。在小学美术教师培训中,为了达到培训要求与效果,培训机构以教学案例,对培训者提出观看教学录像的具体要求。着重抓住课例设计、课程讲授、实践训练、课堂讨论等四个教学环节,使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转向为研究和学习互动为主体的教学。从而使课堂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通过继续教育的培训学习,使我感悟到培训是自身的再教学、再提高过程;与平常教学的不同之处是增加了更多的理性分析要素,特别是培训专家的点评,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同时提升了小学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更多的教师通过继续教育的培训学习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美术培训心得体会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们:
大家好!
很荣幸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讨论美术新课改,其实新课改的理念已经提出来很久,但是大家还是有一种感觉:课改不课改还不是穿新靴走老路子!以前我也有同样的认识,但是,通过假期学校组织听(罗建均马永键)二位艺术课改专家的新课改培训,以及各位教学老师的精彩讨论后,让我受益匪浅,学到了一点东西,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有很大的提高,也有一些感受,现总结如下:
正如江苏周金虎老师写的《活出教育生命的意义》一文中,他提出教师的教学生涯中,初入师门,善学乐教,而三年五载后,停滞不前,认为付出与回报之间的不对称,所导致的厌倦不满和心理疲劳,有理想与目标之间的错位带来的挫折无奈和消极悲观,自叹没有活出教育的生命真义。
我也从教十载,发现身上也出现了上述同样的情况,后面的路还很长,应该怎样面对教学生涯呢?我首先想的是作为教师应该真正去做些事,怎样适应时代发展,怎样生成更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怎样为了学生的发展做点什么?
学生的成长表现,就是教师教育的一面镜子,新课改下的学生善思好问,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十分重视教育这一块,平时时不时在同等年龄段也增加知识技能教育,更重要是让学生有可持续发展意识与可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具体说,应该把重知识技能教育转变为重素质(人文素养)、重审美、文化教育,为学生奠定终生发展的扎实基础,而不是热行于新课程下导致课堂是一味盲目求创新,贪多求全,盲目合作,主次混淆,迷失个性,或有的学生过与关注自我,过多的需要教师的评价与表扬而忽视别的学生的评价,少了一些欣赏关心他人,例新课程下,合作学习的优劣评价上,优是增进学生的思考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但小学生由于受到心理和生理发展的水平限制,合作交流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往往流于形式,缺乏真合作,首先新课改的实施学校领导必须重视。新课改很多模块都需各种条件,虽然老师可以想办法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条件怎么开设相应的课呢?再有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难提高,特别是在长期的`“习惯"面前更是这样。所以学校的态度是新课改实施的前提条件。
其次,把心态摆正,多一些研究少一些抱怨,结合学校现有的设备、学生实际情况以教材为线索,根据教师自身的专业爱好与特长情况合理安排课程。以前高中美术教材以欣赏课为主,学生实践课较少,这在基础教育较好的城市学校实施起来要顺利一些,但在一些基础教育较弱的地区实施起来要困难一些,因为有些农村小学、初中没有开设美术课或没有开足美术课,开了美术课的学校课也上得很敷衍,这使得很多学生没有美术基础。没有作画体验,进行欣赏就有一定难度。所以我认为有必要从实际出发,安排一些实践课,如静物写生、风景写生、人物头像写生、人物速写、简笔画及创意课等,以学生熟悉的环境如校园风光清镇市大家喜欢的风景照片,让学生体会空间、平面、用笔、用色、观察、通过变形夸张创意练习等,这样有了体验再来进行高层次的欣赏,学生感受要深刻一些,也轻松一些,也感兴趣一些,教学效果也好一些。
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新课改实施好坏的关键。任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美术课尤为重要。在我国现阶段,高考压力是每一位高中生都不可避免的,繁重的学习任务、严格的学校管理,使得大部分学生把美术课作为放松课、休闲课。我们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如果教师不注重学生的实际愿望,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那么对学生再有用的东西学生未必会接受,那么美术课将会在枯燥的说教中失去意义。所以,我认为上好美术课,兴趣是关键。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正如专家所说的,去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能力,其次贴近学生的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最佳动力,兴趣激发为美术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但如果只强调兴趣,会使学习停留在浅层次上,就不能把兴趣上升为爱好和习惯,不会形成他对事物正确的价值判断,更不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从而影响他将来的发展。所以兴趣需要加以正确引导和提升。
最后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有正确的学习动机。明白为什么要上美术课,增强理性认识、学习的过程,第一层是学习动机,第二层是学习兴趣,再向上依次是爱好、习惯、对事物价值的判断,最后一层是世界观。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就不会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更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高中生比初中和小学生更具有理性思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因势利导,把美术与世界发展、与个体发展、与历史发展、与科学发展等的关系进行分析,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要告诉学生,学习美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要虚心和耐心;美无处不在,要随时随地注意感受和分析,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其实,清镇一中的美术教学硬件也欠缺很多,和大家一样有太多的困难,我们也在学习和摸索课改的密码。目前也在筹备和实验之中,也常常感到困难重重,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的去做,去想办法,自己做到了真正意义的创新,学生才能学会创新,自己把该做的到位了学校、各级领导会看到我们的付出,看到我们付出的成果后。一定会大力支持的,只要大家家用心去思考作出合理的计划一步一部的去实施,我们的美术教学会迈向新的台阶。我们的人生价值也将得到体现。
美术培训心得体会 篇3
很荣幸在20xx年7月21-22日参加了美术学科新教材培训,本次培训的主讲教师是大连教育学院美术教研室的相毅敏老师。为期两天的培训给我带来了很多感受,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新课改“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通过这次培训也让我更深入的了解新教材的教学内容,知道了自己在教学方法上的不足,整个培训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本次培训我了解了新教材开设美术鉴赏课的意义和作用。可以满足中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高中学生的思想情操,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扩大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娱情怡神有助身心健康。学生通过美术鉴赏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审美能力,还可以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获得审美感受。
这次培训收获最大的地方就是相老师帮我们理清了新教材的整体思路并指导我们应该如何上好新教材美术鉴赏课。首先,对于教材要以“线”的形式去贯穿知识,可以通过设专题、穿插等形式去讲授,找出知识点间的关系,教材中有关联的知识点可以作为一节课的内容。相老师利用讲解和图文并茂的形式给我们阐述了新教材美术鉴赏的整体思路和授课方法。例如:课中讲到教材21页古代园林艺术时就可以将东西方的园林艺术一起比较着分析讲解,让学生欣赏东西方园林艺术作品并体会它们的不同思想。中国和西方看待园林艺术的角度是不同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中国造园艺术的重要原则之一,而西方园林艺术思想则是“人定胜天,以人为本”。再如,谈到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时,会涉及到照相写实主义,这也便联系到了新教材外国美术鉴赏部分的第八课汉森的现代雕塑作品,汉森是照相写实主义在雕塑领域中的代表人物。讲到中国画时我们可以讲古代中国画与现代中国画进行对比分析讲解等等。对第七课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这一课的专题分析,首先讲解时代风采是指哪个时代,怎样的风采,然后了解发展中国画的途径,相老师详细阐述了它是“源”与“流”的关系,对涉及到的几位代表性的画家作进一步的讲解。
最后,相老师给我们播放了大连十五中一位老师授课视频,这个授课视频主要是从民间美术的精神、思维、观念来理解民间美术。从“碗”引出一种思维转换,要求学生要“以事物的本质代替直观的视觉形象”。而后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作品来说明“求活”,“求全”,“求大”的含义,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民间美术的美,又让学生对“如何面对美”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后教师做出总结。这个视频让我知道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我还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学习和改进。也让我明白了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
总而言之,这次新教材培训给我带来了很多感受,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借鉴这次培训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案,使下一学期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美术培训心得体会 篇4
带着期望,带着梦想,我7月14-16号参加20xx年小学美术骨干教师集中培训。在此之前,我一段时间工作在美术教育的一线。在三天的培训学习中,聆听专家们的由浅入深、生动详尽的讲座,不仅使我对学校美术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让我的思想、观念、心灵都受到了一次触动、提升、洗礼和升华。此次培训虽然时间很短,但安排的紧凑有序,学习内容丰富,讲授精彩纷呈。下面我就谈谈培训学习中的一些感悟,与大家共勉。
一、专家讲座,高屋建瓴。
听取运城师专美术系的讲师张欣教授的课,让我对美术有了新认识,在我的印象中美术就是绘画,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大开眼界,首先第一课时讲解的是新课标理念下的美术课的建构方法。作为美术教师,对学生所实施的不只是专业美术教育,更多的是生活美术教育,在教学中,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不仅如此,美术教学还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应当把教学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把他们特有的游戏生活、身边的校园环境、家庭和社会生活变成绘画的丰富源泉。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生活,用画笔去记录生活,使他们从中体会到绘画的乐趣。只有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孩子们真正地爱上美术课。并且美术并不是单纯的学科,它与音乐、体育、语文、数学等为一体,是一门综合科很强的课程。所以上好一堂美术课要求我们美术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素质,以及创新精神,这样才能把美术课上好。
二、交流研讨,共同提高。
在与学员互动交流研讨中,我们都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体会。每一个话题都会引发学员们的热议,每天都有不小的收获。在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见,使我有了更宽阔的`视野,掌握更高的教学技能。因此研讨交流充实了我,让我获得了进步。我将把自己学到的、感悟到的应用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使教学效果更上新台阶。
三、感悟沉淀,历练提高。
三天的学习虽然辛苦劳累,但是让我获得了快乐。我懂得了只有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大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现在的一桶水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我们要给孩子们注入源头活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来。在整理中思考,在行动中研究,这将是我今后所追求的目标。培训学习虽然是短暂的,但学习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长久的,我将把我学到的知识和感受,融入到今后的工作中,用新思路、新观念、新方法投入教学中去,在反思中所获,在反思中成功,积极发挥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引领作用,使美术课的教学获得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