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篇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名著。
这篇文章最美的句子是: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多么优美的排比句呀!
我从这篇文章中知道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突然听见有人叫他,只见有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向他一笑,隐约走开去了,他自然很高兴。但竟然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妖气,一定是碰见了美女蛇了;这人首蛇身的妖物能唤人姓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人肉的。
鲁迅先生说:这个故事使我觉得做人之险。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鲁迅先生小时候常在百草园捕鸟、逗蟋蟀、寻蝉、喂蚂蚁——长大了还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到书塾里去。”一句话就从百草园转到了三味书屋,我希望可以学习这种写作技巧。
鲁迅先生小时候上学很会做小动作。有一次,先生说:“人都到哪去了!?”大家便一个个走回去,一同走回去也不行的。可见先生是多么的严厉!
这篇文章写的是鲁迅先生童年的回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篇2
老师讲了一篇重点课文《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很有童真的课文。
他笔下的百草园,是那么的生机勃勃。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和高大的皂荚树,何首乌藤,木莲藤还有覆盆子是那么的自然;他笔下的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还有蜈蚣。整个泥墙根一带,都洋溢着欢乐和自由。我更喜欢鲁迅写的关于美女蛇和赤练蛇的故事,增加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更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还有何首乌藤的传说,“我”梦想成仙,于是经常拔起来,显出我的天真和那傻乎乎的“幼稚”。
后面则是写“我”到三味书屋里生活的事情。我想先生询问“怪哉虫”一事,但是先生却有了怒色。我也喜欢那善良、极方正、质朴的先生。整篇文章下来,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与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反映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爱自由生活得心理,更抒发了作者对封建教育强烈的不满。但是,鲁迅笔下的童年,还是有些乐趣的,至少还有陪伴他的百草园。而我们这些生活在21世纪的小孩子们,陪伴我们的也只是不断翻新的玩具和令人激动的电子游戏,生长在大都市里的我们,哪里有一片绿色?
天啊,鲁迅多少年后却仍然记得自己的童年并用极其优美的语言把他描绘到每一个人的心中。而我们呢,当我们长大是回忆自己的童年会是什么样的呢?是一堆的补习班还是摞起来高的像塔的作业?不得否认,现在小孩子的生活,很无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篇3
带着些许激动,好奇,与些许敬佩细细地读完了这篇文章。使我了解了鲁迅快乐的童年,虽然不是事事如愿,却阻止不了心的飞扬!
鲁迅的乐园,是五彩缤纷的,是生机勃勃的。在这里,他可以无忧无虑地嬉戏,自由自在地奔跑;在这里,他有着成仙的梦想,有着摘到覆盆子的自豪……到了三味书屋,或许老师太严厉,规定太陈旧腐败,但鲁迅还是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快乐,虽然不多,却异常珍贵。
小时候,我也在充满着生命气息的春天草地里拔草,当时的想法很简单,现在看来却也不乏些许童真,只记得只想知道草是怎么长在地里的?为什么它不会跑呢?现在虽然已经知道了它的原理,却还是幻想着小草可以像人一样,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想!长大后,进入小学、中学,功课逐渐多了起来,到家的时间也越来越晚,开始的时候,我确实有些不适应,觉得老师的要求太严格。可向在我还是笑口常开,路边的芳草,周围的树木,身边的同学都是那么可爱!虽然我与同学之间有时会发生点小矛盾,但事后我们照样一起讨论学习,讨论生活,讨论爱好……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也会遇到许多烦恼,我们都应该像鲁迅一样,在哪儿都能找到快乐,在哪儿都能让心无拘无束地飞扬!
生活中的许多事我们都可以放进生命那美丽的宝盒中,等到慢慢老去时在打开看该是多么美好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篇4
今天,学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我懂得了很多。
首先,说说在这课我学到的词语吧,确凿,菜畦,轻捷,臃肿,鉴赏,人迹罕至,无从,人声鼎沸等。好句: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英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句话的写法很好,运用从低到高写静物从高到低写动物。这种写法以后在写作中很有好处。
其次,是本文表达的主旨,虽然在写三味书屋时,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但主要是想写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最后,是动词用的好,如:“扫开一片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这段话运用一系列动词,准确而细致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同时也写出了儿童的兴奋,惊喜之余,我也可以写一段如:他推开门,径直走进来,拿起桌子的书,转身走向他自己的座位,坐了下来,翻开书,认真地读了起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写很好,大家可以去读一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