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烟花爆竹销毁现场讲话稿(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烟花爆竹销毁现场讲话稿 篇1
亲爱的同学们: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当春节的脚步轻轻靠近,就会有这样熟悉的画面映入眼帘:“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此起彼伏,竞相欢叫,萦绕耳畔;五彩缤纷的烟花,给深沉的夜幕添加了一道道绚丽的色彩。这喜庆的.烟花爆竹,给神州大地增添了浓浓的年味。
过年放鞭炮是我国的传统习俗。自从爆竹烟花发明应用至今,由于传统习俗和商家逐利的原因,品种花色日渐繁多,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当人们兴高采烈地燃放着烟花爆竹时,又有多少人会去关注这美丽的背后所潜藏的危险呢?今年初六早晨时,一个小男孩用易拉罐盖住鞭炮,点燃鞭炮后易拉罐炸起,男孩的眼睛被炸伤,眼角严重受损。而贵阳市的一位龙女士走在大街上,被从天而降的鞭炮炸伤,右耳耳廓被鞭炮炸伤,耳膜出现暂时性失聪。据有关部门统计:去年因燃放烟花爆竹导致受伤的人数多达551人,死亡5人,引起火灾378起。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呀!燃放烟花爆竹不仅会给我们的身心带来伤害,使财产蒙受损失,而且燃放烟花爆竹会带来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污染物等。因此,春节前夕,市政府规定今年二环内,除农历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外,都不能燃放烟花爆竹。我们应遵守政府的规定,坚决抵制燃放烟花爆竹,让假日里的笑声每时每刻伴随我们。为了我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为了我们的城市整洁美丽,为了我们的国家与美好的未来,让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以文明之火、礼仪之花来取代烟花爆竹的燃放。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才能有一个清澈明朗的蓝天!
烟花爆竹销毁现场讲话稿 篇2
亲爱的同学们:
昨日,下了一场大雪,我漫步在这银色的世界里,树上挂了一簇簇,一串串的雪,正如“千树万树梨花开”,又如千万条银蛇舞动着,整个世界白茫茫一片,天地间,一片静谧,只听得见雪从树上落下的窸窸窣窣的声音和脚踩在松软的雪地上发出“吱吱”的声响,此时,我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什么都可以不想,什么都可以不干,专心的享用这优美的雪景。近处的草地上只有小草的顶部露出尖尖的头来,像碧绿的翡翠点缀着这张银白的地毯,路上一串深深浅浅的脚印通向远方,那是早起工作的人留下的痕迹,马路上清洁工还在扫着雪,扫出一条通向家乡的路。
我回过神,发现身上已满是雪,捏一撮放在手心,融化后,却变成黑丝的'泥点。我想:“现在空气污染真严重,连雪都成黑色的了。”
原来如此洁白的雪竟是由一摊污水凝结而来的,而这摊污水就来自我头顶上那一片灰蒙蒙的天空。不远出的烟囱正在滚滚的冒着黑烟。
这银装素裹的树啊!在冰雪消融之后,会变的怎样呢?树在喝了这污浊的雪水之后,树叶会很快的凋落,树干也会在短时间内干枯,死掉。四川每年因酸雨死亡的森林面积有二十八万公顷,占森林面积的百分之三十二;贵州每年因酸雨死亡的森林面积也有十四万公顷。
空气污染对人们危害极大,不仅对人的呼吸道有害,还对人的循环系统有害,如1952年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由于工厂排放的有毒气体太多,而又没风,所以在伦敦上空沉淀下来,4天内疚造成了4000多人死亡,为此引发呼吸道疾病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如果除夕夜在集中的燃放烟花爆竹,那么情况就会更加恶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水一旦被污染,水生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农作物不仅自身受到伤害,还对整个生物链造成伤害。进而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破坏!
烟花爆竹销毁现场讲话稿 篇3
亲爱的同学们:
春节中,有许多鞭炮,随着春节的.到来,鞭炮的声音越来越多。这可忙坏了清洁工人。
我们可以放鞭炮,但是不能把鞭炮扔到地上。我有几个方法,可以减少垃圾。一、做一个盒子,把鞭炮摔到里面,如摔鞭、冲天炮、鞭炮等,这样清洁工人可以休息一下了。二、放在地上一个硬纸板,然后向纸板上扔鞭炮。这两个方法还是不错的。
现在,少放鞭炮,尽量不放鞭炮。放鞭炮不如和全家吃一顿团圆饭,一家人好好团聚、其乐融融。
春节中,一般全家人出去旅游或回老家,坐车时以下几点很重要,一定要做好哦。一、不打扰驾驶员驾驶。二、提醒父母不要酒驾或疲劳驾驶。三、遵守交通规则。
在家的同学们,就更要注意安全了。如用电安全、煤气安全、食物安全和防盗等。不要用湿手触摸电源,不要忘记关煤气,不吃三无食品,出门前关好门窗。一定要记得哦。
同学们,以上几点你做到了吗?如果没做到,一定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啊!
烟花爆竹销毁现场讲话稿 篇4
亲爱的同学们:
“鞭炮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就像王安石说的,鞭炮是过年的象征,新年的第一声问候,寒冬里热闹的温暖,更饱含人们对春天的向往。但随着近年来PM2.5数值的持续升高,引起了人们对空气污染高度重视,无奈地提出倡议少放甚至杜绝燃放鞭炮的建议,我知晓鞭炮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但我还是执着地放不下,放不下的是文化,舍不得的是习俗,离不开的是气氛。
少时最期待的就是春节,春节的高潮在年三十那夜,零点钟声敲响的时候,我就和长辈们去放鞭炮。我们穿着厚夹袄,手缩在暖暖的口袋里,看到大人们点着火柴,蹲下身,伸长手,重心后倾,让火柴燃烧点着鞭炮引线。当引线发出红光和“噼啪”响的时候,大人们就立即跑开,速度极快,欢呼声随即响起。他们跑到我身边,抱着我,捂着我的耳朵。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还是掩盖过周围的所有,视线中唯鞭炮炸开的.红纸屑最为显眼。
今年的春节就显得冷清了,倒是在看春晚时落得清净,若是往年十一点过后,屋外的鞭炮声就经常使我听不清电视中主持人的说话声音,还不忘抱怨几句。今年年三十过后,听说空气也格外好,只是我还是觉得少了几抹红,少了几许生气。细想,觉得还是往年的气氛好,是热闹,是别样的温馨。
严重的空气污染使我们迫不得已只有出此下策吗?几千年的习俗,几千年的文化,会逐渐地消失吗?下一代的孩子对于鞭炮的认识会不会像我们从父母口中听到的粮、油票一样成为历史的象征?这有趣而又特别的习俗不正是我国四大发明中火药的原型?难道我们就舍得放弃?可空气的污染也同样时时危害人们的健康,放炮竹也具有一定的危险。那我们为何不改良炮竹呢?那样岂不是一举多得吗?
科技发达的二十一世纪,科学家们总是用优质且适合的材料做出近似完美的`作品,或具有实用的功能,或展现唯美的视觉效果,在制作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地修改、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像漂亮的气球在早些年是用氢气填充,后来为了安全,改为氮气;又如爱迪生发明灯泡时,在失败中反复试验,终于找到灯丝最为合适的材料—钨丝。我相信聪明的人们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发明绿色炮竹,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同时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年一年在鞭炮声中辞旧迎新,“欢”度春节。
烟花爆竹销毁现场讲话稿 篇5
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起来,窗外都是灰蒙蒙的一片。太阳被挡在云层后面,清晨的美好景色都被罪魁祸首———雾霾破坏了。宁波城区都笼罩在这片灰色中。
雾霾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出行被迫减少;出门要戴口罩,医院里,患呼吸道感染的人明显增多;同学接二连三地请假,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宁波处于“四面霾伏,咳不容缓”的状态。
临近春节,又是一个烟花爆竹燃放的高潮,燃放烟花,会不会增大雾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呢?所以,本周的班队课,我们班的同学进行了“雾霾天,春节期间要不要燃放烟花爆竹的讨论”。
“当然要放烟花爆竹了!不然怎么会有春节的年味呢?”一名同学首先发话道。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人认为要放烟花,还有的人认为可以适当地燃放。但是多数同学认为,放烟花爆竹,弊大于利。除了容易造成火灾,还会严重污染空气,使我们原本不容乐观的空气环境“雪上加霜”。难道为了图一时的热闹,而使PM2.5爆表吗?我们可以用其他的途径和方式,愉快地度过新春佳节。
最后大家达成了共识:今年春节,不放烟花,我们要做保护环境的守护者!我们有责任为治理雾霾奉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