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读后感

多美网

2025-05-10读后感

欢迎阅读《香菱学诗》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香菱学诗》读后感 篇1

小女子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生于书香门第。却不料自幼被人贩养大,成长坎坷,路途崎岖。波折过后,曾经傲娇的贵小姐竟成为一个卑微低下的丫鬟。

但她并不认命,身在井隅,心向璀璨。

缘机之下,诗歌的光辉得以普照,竟于诗歌世界里得到了心灵的解脱。她的身体是属于一个豪门下人,但她的精神是属于诗歌的`。

对诗,近乎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无视主仆悬殊身份进行讨教,为索诗而痴呆,梦中吟诗……

她,爱诗,以至于一切关于诗的事,在旁人眼里是苦差事,辛苦之极,在她眼里,美妙如此,幸甚至极。她乐此不疲。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啊,若是不爱,不以此为乐,又怎么能坚持呢?

联想到我们的同学以及我自己。在学校里大多都认真刻苦学习,可回了家,就很容易松懈了。若想要改变,如果不去爱学习,爱上手头的科目,那么真正改变是无望的。

可以说每一门学科都有她美的地方,只是我们暂未品尝到,还需苦索,期待顿悟,努力去热爱。

《香菱学诗》读后感 篇2

香菱是《红楼梦》"所写开卷第一个女子",居于金陵十二钗副册之首。香菱原名甄英莲,乃乡宦甄士隐之女,原本也是一个千斤小姐的身份,由于元宵节晚上被人拐卖,后来又被薛蟠强买去做了妾,遂先后被改名为香菱、秋菱。在薛蟠和其妻夏金桂的摧残蹂躏之下,苦命的香菱终于年纪轻轻便死于非命,走完了她那十分悲惨的命运结局。 若世间从无人怜惜她,我愿为她守候仅余的人间暖情。

一女香菱,先卖于各乡,后买于折磨。或许她早已料到事态,她或许会念到:“命运皆已成此,不应想方设法讨人怜修改此命罢。”以此了结。

之后学诗掩饰悲哀。

她开始拜于林黛玉,阅诗百篇,倾于诗海中,醉在其中,麻痹自己。

夜晚来过,她倚在月色照到的门栏上,在月夜中,她终想起自己的身世,不免有心在痛,捂了胸口,手温勉强暖了暖心房。

如果月光不洁,手温零度,心绞痛不能止,那么,我将为她守候最后的.温度。

表面越坚强,内心越痛苦。他们需要别人的保护与安慰,他们的脆弱灵魂需要有人来帮助,他们渴望的那一份幸福需要所有人来守候。

如无人,我来守。君不在,我还在。

轻梦为浮夸,只等待,守候来。

《香菱学诗》读后感 篇3

香菱是《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我读了语文书上的这篇课文感慨万千。

故事的开头写的是香菱去找黛玉学诗,黛玉很高兴的收了这个徒弟,然后向她讲述了作诗的方法,并向她推荐了几本诗书。香菱收下诗书后,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地读书学写诗,足见其对诗的痴迷。后来,黛玉让香菱写一首诗,香菱便“痴呆”起来,每次到五更才睡下。(.)第一首是在“茶饭无心,坐卧不定”的情况下苦思写成,但不见成功;不灰心的她“连屋也不入”但第二首依旧不行;终于精心所至,在梦中得到一份佳作。

香菱对诗的痴迷,学习的`勤奋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现在的学生一看到难题便去问他人,甚至不去做,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睡觉,难道这就是学习态度?有的同学“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对学习不

钻研,对老师的话不听,难道这样的学生也能功成名就吗?同学们,学习才是正道,人不可能快乐一辈子,只有先痛苦,才能后快乐,否则就有可能先快乐后痛苦。

同学们,向香菱学习吧!做现代的花朵和骄子,我们没有理由会比香菱差。

《香菱学诗》读后感 篇4

《红楼梦》是我国一部伟大的通俗小说,它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内容的高度性和对人物塑造的成功。一直以来,我对《红楼梦》的印象不过是贾宝玉、林黛玉,最多还有个薛宝钗几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而已。可是这次学习的课文《香菱学诗》却是令我很喜欢,朝思暮想地一遍遍回味,许多感情从心里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漫开。

其实《红楼梦》我是读过的。在未学习这篇课文以前,我从未注意到香菱这个孤苦的女子,但近来的学习,只是短短几页纸的文字,香菱的形象便深深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忘怀。她对于不幸的'乐观和坚强、对知识的渴求、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对学习的执着与刻苦……那么可爱。这些丰富的感受其实揭露了我阅读时一个习惯上的不足我不懂得精度,总是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对于像《红楼梦》这样深刻的有内涵的经典之作,我的浅尝辄止实在是可惜。但我感触更深的应该是曹雪芹的小说对于人物的塑造那么饱满、形象,而正因此,整本《红楼梦》就像当时整个社会的一个小小的缩影立体而鲜活,构造复杂却有条理、因果。

读《香菱学诗》,我不仅在学习小说和文学方面感到有收获,有感触,在精神方面,更是获益匪浅。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