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非遗端午传承美德的演讲稿(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非遗端午传承美德的演讲稿 篇1
各位教师同学们:
大家好!
再过几天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信任大家都很清晰,它是纪念我国闻名的诗人、爱国主义者屈原的节日。
屈原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所在的时代是一个战乱频繁、弱肉强食的时代。当时的楚国在列强环视的状况下,却不能准时的发觉自己的错误,照旧墨守陈规,没有改革的锐志,在国力方面远远地被提倡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国家抛在了后面。面对连年的战斗失败,割地求和,统治阶级实行的方法是偏安一隅,置国家存亡不顾,照旧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屈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他对当前的形势有着糊涂的熟悉,于是在国内提倡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旧贵族遭到了诋毁攻击。
面对压力,屈原秉持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思想,在与保守势力的斗争中显示了自己的高尚节操,热诚的爱国之心。
这一片冰心,穿透了两千年的时空,依旧光耀在中华大地。
两千年之后的今日,我们谈论屈原的爱国主义,提倡的是什么呢?我们提倡的是屈原喜爱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对危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的责任感,是面对强权宁折不弯的精神,要体会到屈原对于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体会到屈原对于这片土地,也就是我们脚下这片广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盛世的中国。国家富强,民众和谐。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当学会爱国,知道自己胸前的红领巾来之不易,学会珍惜我们看似应得的宽阔光明的教室,我们的学习的时机,甚至我们的衣食。这都是我们的父辈甚至我们的祖辈怀持爱国的理念,对幸福和终生活的憧憬,扫净了自鸦片战斗之后充满在中国人民头上的阴霾,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拼搏来的。
最终用一句屈原的话送给全部的同学“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毁其节。”,盼望我们珍惜今日的生活,彼此鼓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勉图强,能为祖国建立奉献心智的人,能为自己的将来铺垫繁花似锦的人,能回报呵护自己的父母师长,无愧于炎黄子孙的人。
非遗端午传承美德的演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国旗下的演讲的主题是:品味端午,传承文明。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中午的.”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影响最广的是纪念屈原说。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得不感到悲哀,发出“端午节是否不再姓“中”这样的疑问。
当我们还沉浸在西洋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据可靠消息说“亚洲某韩姓国家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
听到这种消息,难道我们仅仅是感到惊讶吗?难道这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丢失?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活动?不,这是中国的节日,这是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的日子,我们不能忘记,更不能让别人拿去。
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我们独特的文化记忆。我们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未来,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同学们,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为了传承屈原的爱国传统,所以,我们一起将端午的文明传承下去吧。
谢谢大家。
非遗端午传承美德的演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吴欣莲老师,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粽叶飘香迎端午民俗文化共传承》。
再过几天将迎来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关于这个古老的节日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屈原的`故事吗?
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一生不屈不挠、忧国忧民,为了楚国的富强,真正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目睹自己的祖国被侵占,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汨罗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他。人们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据说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后来,为了防止饭团被蛟龙吃掉,人们便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的办法,这便是粽子的原型,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后来演变成为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端午节已密不可分,他的一片赤诚的爱国之心,值得我们每个人佩服。
和屈原不同,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盛世的中国。国家富强,民众和谐。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爱国,知道胸前的红领巾来之不易,学会珍惜我们看似应得的宽敞明亮的教室,我们的学习机会,甚至我们的衣食,这都是我们的父辈甚至我们的祖辈怀持爱国的理念,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拼搏而来的。同学们,当你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你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你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你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等等这些,你所做的一切,这就是在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我们国家在2008年将端午节设立为国家法定节日,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感受端午节的氛围,不要忘记我们的传统文化。希望大家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树我雄心,壮我中华。让我们永远纪念中华民族之魂,不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最后,预祝老师和同学们端午节快乐!
非遗端午传承美德的演讲稿 篇4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又是一年端午将来到!
从20_年起,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成为国家法定假日,意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进民族凝聚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基石。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丧失了根脉、丢掉了灵魂,就无法在世界上立足,更何谈成长与壮大。守民族之根脉,护民族之灵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根本之举。
近些年,传统文化悄然热起来,火起来,传统元素已成为流行元素。中国年画元素、敦煌壁画元素等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上,小学生在朗朗诵读《三字经》,年轻女性穿着汉服自豪地走在大街上,书法、国画也日益成为青少年的兴趣热点……宣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亦层出不穷,《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备受大众追捧。各地文化瑰宝管理者通过一些现代的科学技术,使人们更方便、快捷来了解相关传统文化。敦煌莫高窟自创摩根数字展示中心,通过模拟电影与实地参观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减少游客的参观时间,还可以增加洞穴的'装载量。故宫博物院建成了数字故宫社区,让人足不出户游览故宫;成立了故宫学院,故宫讲坛已经成为世界品牌,已经培训了60多个国家的学员。越来越多的文化守望者正在用更加符合年轻人的文化感知新方式,让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活起来”。
弘扬传统文化,我们首先应该对传统文化抱有坚定的自信。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文化底蕴:蕴含着“仁义”“和合”“和平”等思想,承载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理念,“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处世哲学,“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命境界,“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规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言必信,行必果”的行为规范,“正心诚意,修齐治平”的心性修养……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和突出优势。
弘扬传统文化,也需要我们守正创新,用创新来推动中华文化发展。泰戈尔曾说:“古老的种子,它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是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在新时代,我们要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机统一、紧密结合,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从“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到“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斗精神,从“仁义礼智信”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以人为本”的“仁政”到“一切为了人民”的“人民至上”,从“天下大同”到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商鞅变法助秦一统天下”到“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复兴梦……在当代中国,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借鉴经验和智慧,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创新,使传承传统文化的潮流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年年端午,在我们心里打下愈来愈深的民族烙印!在你插艾草、吃粽子之时,请你记得缅怀壮烈殉国的屈原,请你记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