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调查报告

欢迎阅读生活调查报告(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活调查报告 篇1

调查对象:宗址村三队村民

调 查 人:潘峰

调查目的:了解有多少人了解“低碳”的含义,又有多少人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

调查方式:口头访问

访问的内容:1、你知道“低碳”是什么意思?

2、你在生活中如何解决衣、食、住、行中的节能低耗的问题。

3、家里新增添了什么家用电器,会正确节能使用吗

4、近距离外出和远距离外出时,分别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

调查分析:

1、本次调查中,一共访问了五十多位村民,其中分老年人、成年人和未成年人。

2、在对老年人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老人都不知道“低碳”是什么意思,但他们从小吃过苦,生活大多很节俭,因此其实一直在过着低碳生活。比如:在天黑之后他们才会开灯;米和菜都先拿到池塘洗一遍,回家再用自来水清洗一遍,用过的`水也不浪费,用来浇花洗菜、喂性畜等;常把细小的肥皂收集起来,装到丝袜里,捏成大肥皂再用;上街时,除步行外,一般骑自行车或电动车;买菜时会自己带篮子,不用塑料袋。

3、成年人爱看报纸,所以对于低碳还是比较明白。可他们身强力壮,挣钱相对容易。为图方便快捷,出门就骑摩托车或开车,喜吃夜宵,常使用一次性筷子、餐盒;夏天图舒服,就把空调温度打得很低,整天呆在空调房里,玩电脑时电视也同时开着;手机常换新的,各种锂电池、镍电池也随手丢弃。

4、未成年人中,除了几个在校的高年级学生知道低碳,就是少排二氧化碳外,其它年龄小同学都不知道。所以他们用电、用水则更加浪费。刷牙时,水龙头开着刷牙;小孩子喜欢吃棒冰,常常在冰箱里面折腾半天,也没找到自己想要的;他们不喜欢喝白开水,只喝冰的饮料;他们最好一天24小时呆在空调房里。

调查建议书:

1、打空调时,温度最低控制在26℃

2、尽量少开冰箱门。

3、带上小手绢、小毛巾,尽量不使用纸巾、一次性筷子、餐盒、杯子、鞋套等,为地球添一份绿。

4、上街购物、买菜,自己备带布袋、菜篮子,不要使用塑料袋。

5、把家里的白炽灯换成节能灯。

6、外出时,最好使用自行车或电动车,以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

7、大力推广并使用太阳能,使用太阳给我们带来的免费资源。

调查总结:

我们应当学习老年人的某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每一个人能在生活中自觉地做到低碳生活,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绿,生活更美好。

生活调查报告 篇2

一.调查背景与概况

1.调查对象:大学生

2.调查方式:实地走访为主,参考资料为辅

3.调查内容:大学生对寒假生活的安排

二.调查内容及结论

寒假,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放松身心,提高自身修养的大好时机。能够把握这一个月多的时间真正去学点什么,做点什么应该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考虑的。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就应当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通过调查了解到当代大学生寒假生活分为四类:一、参加社会实践兼职打工。二、埋头苦学,参加各类培训班。三、出行旅游度假观光。四、在家“无聊”一族。

社会实践兼职打工

调查结果显示,现代大学生打工的主要目的是:有35%的大学生是为了增加收入;有36%的大学生是想自食其力;有29%的大学生认为要锻炼自己的能力,对报酬无所谓。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学生打工的形式开始变得异常丰富起来。有22%的大学生选择网络公司;4%的大学生选择暑期教师;19%的大学生选择市场调研员;13%的大学生选择营销策划员;16%的大学生选择做志愿者;9%的大学生选择做促销;5%的.大学生选择到快餐厅做钟点工;12%的大学生选择其它。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到企事业单位实习的大学生也为数不少,这样既可锻炼自己,提高专业水平,又可开阔视野,接触社会,为日后工作积累社会经验。寒假兼职打工赚钱是许多学生的选择。“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多吃点苦,父母少花点钱。”这是时下不少大学生“打工族”秉承的至理名言。传统的家教、推销翻译到现在的网吧管理员、市场调研员、快餐店钟点工,甚至是一些大胆另类的选择,如(在网上建立自己的商店或)替网络公司试玩游戏等都成为现在大学生打工时所选择的职业。尽管大学生“打工族”具备“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自信,但他们也同样有着缺乏经验和辨别能力有限的“先天不足”。正因为如此,大学生因打工而上当受骗的事件才层出不穷,有的甚至被骗入传销组织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埋头苦读继续深造

寒假,成为一些大学生备战的“黄金时期”。参加各类培训班早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类形形色色的招生广告在校园内随处可见,寒假报名参加英语、电脑培训班的大学生,大都是为了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将来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取得多个文凭、证书更有利于找到理想的工作。还有不少大学生趁寒假报名参加汽车培训,为了将来更方便找工作,即使找工作时用不上,也对自己有好处。此外,不少大学生到图书馆、书店“充电”,摄取精神食粮,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等。这些大学生如果能够劳逸结合,在用功学习的同时放松自己的心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与时代不相吻合,寒假是一个充电的好机会,也是一个了解社会的良机。

外出旅游饱览风光

大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接受美的熏陶,包揽祖国山河风光,使生活张弛相济、劳逸结合,使人脑得到精神保健、生命获得和谐运动,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潮流。部分大学生利用寒假欣赏名山大川,不仅丰富了阅历,增长了经验,从外出经历中体会人生,感触社会,同时也能体验到出门在外的不易出行旅游,度假观光,与同伴相互照顾,增进了解,培养提高了与人交流的能力。

“无聊”一族昏昏度日

有些大学生虽然在放假前已经制定了周密的寒假计划,但是回到家后睡觉、看电视、上网、看小说却成了部分大学生在假期的主要活动,没有寒假盼寒假,寒假到了又觉得无聊,短暂的一个月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通过对寒假生活的社会调查,我们不由得感到欣喜,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风貌,同时也感悟到大学生们独特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寒假成为很多大学生学习的新阵地,是大学生展现青春风采,施展一技之长,增长知识,吸取经验的大好机会。总之,大部分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度过一个健康有意义的寒假。

生活调查报告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大学生独立意识增强、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逐渐增多,大学生对课余生活的时间安排与利用方面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同时课余生活的质量也不断随之下降,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甚至造成学生的行为偏差。因此,增强大学生对课余生活的认识,控制课余生活的负面影响,提高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质量尤为重要。

(一)调查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在校大学生如何处理课外生活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帮助大学生合理有序的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提高课余生活质量,使得学习与课余的时间分配达到最佳化,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大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质量。为此,我们对这一课题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几点建议,为学校的教务计划提供一些参考。

(二)调查时间、对象我们小组于20xx年10月至11月对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一至大三学生的课余生活的安排与利用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

(三)调查方式

此次调查采取了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大一到大三的学生中利用随机量表抽取了120位同学作为本次调查的样本,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此项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8份,有效回收率90%。)从返回的有效问卷分析来看,其中,男生60人,女生48人,城市的学生42人,农村的学生66人,大一26人,大二31人,大三38人。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课余生活的现状分析

这里所指的课余生活是指在课余时间里所做的各种活动。而课余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周一至周五从早九点到晚九点期间除去用于上课的时间所剩余的时间;另一部分是周末的全天时间。

1、大学生课余时间及课余活动状况

(1)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裕。

通过对所的数据的频数分析可以看出,大一学生的课外时间最多,平均达到每天六小时,而大三学生的课外时间相对较少,平均每天两小时。如图课外时间柱状分析图。

在调查中显示大学生对课外生活自我安排的态度可以看出,50%同学都是稍微安排自己的课外生活,余下的部分,约有10%是仔细安排,而大多数都是无所谓或者不安排,由此可见大学生对自己的课外生活都是没有自主安排得,由此窥视出大学生的课外生活质量出于一个不理想的水平之上,亟待解决。

(2)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类型以娱乐主导为主。

根据某种活动在课余生活中的主导地位为标准,可简单地将大学生课余生活分为学习主导型、活动主导型、运动主导型、娱乐主导型等类型。在学生课余活动中选择率最高的是上网,占89%,而睡觉、玩手机、体育运动等也分别占55%、445和35%,这说明大学生课余生活类型是以娱乐主导为主。

2、对课余生活的利用情况

大学生课余生活脱离了社会,不利于技能和经验的提高在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做兼职、义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很少,体现了大学生的课余活动脱离了社会,不利于大学生在个方面能力与技能的提高,也不利于大学生为走向社会做准备。

以上的种种数据从各个方面反映了目前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课余生活的状况,对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状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二)对比分析

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对比分析

其中在购物和健身方面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在购物这一项上女生占36%,而男生只有16%;相反,在健身一项上男生占22%,而女生则7%。通过性别之间的对比我们不难得出,男女生之间的课外生活所存在的差异极大程度上是受各自性别因素上的影响。

2上网的学生多,使用时间长,上网目的不一。

从调查结果看,约40%的学生每天花2-3小时上网,占其所有课余时间50%左右,且12%的时间用于学习查资料,68.6%的时间用于聊天,上校内及论坛,看影视剧。这表明,网络在大学生课余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大学生也越来越钟情于这种新兴的娱乐学习方式。但仅有12%的上网时间用于学习查资料,其余大部分用于聊天,冲浪,游戏和看影视剧。可见,大学生的网络的学习价值和功能有待开发和提高。

3、上网的主要内容分析

网络资源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但是如何正确利用确实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据调查统计,在选择上网的同学中,以学习为目的的占45%,朋友联络需要占21%,娱乐占28%。由此可见,大多数同学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健康的,但仍有相当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或者有其他不健康的目的,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关注学生上网的内容。

三、影响大学生课余时间分配和利用的若干因素分析

(一)、客观因素

1、生源地因素

从统计结果来看,农村生源学生对课余时间的利用大体上较城镇生源学生有计划性。在课余时间的利用内容方面,自习和上网两项均占农村生源和城镇生源学生课余时间的较大部分。而城镇生源学生选择逛街购物的比例为43.2%,为农村生源对应项19.1%的两倍多。在逃课记录上,农村生源学生与城镇生源学生大体持平,大部分学生选择偶尔逃课。在自习的状况方面,农村生源的学生和城镇生源学生均较注重专业课和英语的学习,但城镇生源学生较农村生源学生更注重学习未来的发展科目,选择此项的比例分别为27.0%和22.2%。这就说明生源地因素是影响当代大学生课余时间分配和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生源地因素大体上能反映出经济因素的相对影响性,因此,生源地因素应是经济因素的根本反映。

2、有无电脑因素

统计显示,有电脑的同学和无电脑的同学在对课余时间的计划性方面差别不大,但是在课余时间利用的具体内容上,有电脑的同学选择上网的比例明显高于无电脑的同学,分别为63.2%和51.6%。在选择兼职的比例中,无电脑的同学又高于有电脑的同学,分别为21.0%和13.2%。而在逛街购物的选项上,有电脑的同学选择此项的比例又高于无电脑的`同学,比例分别为36.8%和22.6%。在有关逃课的选项上,有电脑的同学逃课比例又高于无电脑的同学,甚至有电脑的同学选择全逃的比例占了2.6%。据另一项统计显示,有电脑的同学中大约75%为城镇生源学生。因此,此种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生源地因素或经济因素。

(二)主观因素

1、课程因素:

由于学生对开设的课程极大程度上有着厌倦或毫无兴趣,从而导致学生对学习逐渐淡漠,以至于在课余时间不关心学习。

2、学生素养:

学生的学习习惯决定学生的学习态度,从紧张的高中生活转入到清闲的大学生活,学生没有适应学习方式上的转变,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起来感觉不到学习的气氛,没有动力,从而开始对自己的学习放松,更多的按照自己内在的想法去安排自己的生活。

四、学生憧憬的课外生活

根据调查反馈回来的有效问卷,我们得出了如下图表: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更多的大学生希望自己的课外生活出于娱乐之中,而学习只占到了他们课外生活的20%左右,除此之外我们也看出课外生活对一个学生的重要意义,但是希望同学们可以认证审视自己对课外

生活的安排,可以在课外生活中劳逸结合,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的更充实有意义!着以上调查分析,我们小组希望学校相关教务领导引起足够重视,在学校的教务水平提高的同时,使学生的课余生活质量达到一个赞新的高度! xx调查小组

生活调查报告 篇4

据全国老龄办数据统计,我国现在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专家预计,到20xx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而就整个武汉市而言,据其老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止20xx年5月,武汉市有老年人130余万人,空巢老人约占30%,约39万人。并且随着独身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可以预见,武汉市老年人家庭的

空巢化

也将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近年来,以汉口百步亭社区为代表,武汉的一些社区正在大力倡导空巢老人关爱服务,开展了针对空巢问题的

等志愿服务活动,引起了社会的积极反响和政府的关注,但是目前关于武汉市空巢老人的研究却鲜见报道。因此,对武汉市空巢老人目前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对今后关爱空巢老人这一方面,具有可参考的现实意义。

调查及过程

调查目的

调查地点及调查对象

我们走访了武昌的珞桂、方桂圆、广八路、仪表厂、四眼井等社区及其周边的大街小巷;汉口的荣东、荣西、荣华、玉带、集贤等社区及其周边的大街小巷;汉阳的自立、青石桥等社区及其周边的大街小巷,共获得有效问卷284份。其中A卷58份,B卷142份,C卷84份。在A部分针对空巢老人的调查中,男性占46.6%,女性占51.7%,其中60-70岁的占39.7%,70-80岁的占44.8%,80-90岁的占22.4%,其整体程度较低,高中及以上的只占12.1%。信息缺失1.7%;在B部分针对18岁以上不同群体的调查中,男性占54.2%,女性占45.1%,初中及以下的占49.3%,高中的占26.8%,大学及以上的占23.2%,信息缺失0.7%,而在年龄分布上,18-25岁的占22.5%,25-35岁的占18.3%,35-45岁的占14.1%,45-60岁的占36.6%,60岁以上的非空巢老人占8.5%。

调查方式

调查限制

首先,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我们此次调查虽然遍及了武汉三镇,但都是局部调查,主要以武昌的洪山区、江夏区,汉口的硚口区,汉阳的汉阳区腰路堤为调查范围,因此调查出来的.结果只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参考,并不能详尽地代表整个武汉市的情况;其次,为了避免空巢老人对我们的突然来访存在着心理上的惊恐和不信任,我们小组成员决定采取户外调查的形式,在社区及其周围寻找调查对象,这种调查方式的局限是难于调查到那些高龄行动不便的或卧病在床的空巢老人,只能通过在调查其他空巢老人的过程中间接获得他们的信息。最后,受老人们年龄和知识的局限,调查问卷绝大部分需要我们调查组成员根据其回答内容代填,且受其吐字的清晰度和本地武汉方言的影响,每一份问卷和一份心理测量表的题目问下来所需时间过长,平均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因此在单独调查空巢老人群体这一部分,我们只能根据不同的空巢类型,有针对性地调查了武汉三镇的58位空巢老人,其样本容量不够充足,调查出来的结果也只能是代表性意义的参考。

数据分析与调查个案

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

在生活来源和医疗保障方面

由表1得知,因为武汉市的空巢老人大都年轻时候在某企业上班,退休之后享有退休金,其生活来源63.2%来自退休金(只有剩下的极少部分是来自子女负担和自己的积蓄),大致在1000-1200左右,但退休老干部或者公务员的退休金一般都较高,在20xx-3000左右。且部分较贫困的空巢老人享有国家的200-400元不等的低保。而在医疗费用问题的解决上,有56.1%是来自医保,但每个月的医保费用只有90块钱;29.8%是单位或者街道社区部分报销;极少部分是由子女负担的。空巢老人们普遍觉得医疗费用高,生不起大病。具体数据如下图所示。

从整个情况上来看,武汉市的养老实行得较好,基本上满足了老人们的生活需要。另外,我们还了解到:武昌、汉口和汉阳区的空巢老人们的生活水平差别较大,武昌汉口的空巢老人大多退休金较高,生活水平较高,而汉阳区的空巢老人大都退休金较低,且医保也较低,生活大都只处于温饱水平。

在生活开支和经济压力方面

如图可知,空巢老人们生活开支总体处于中低等水平,除了害怕生病,大部分空巢老人不觉得有什么经济压力。但对于经济发达,商业中心城区,如汉口硚口区,消费水平较高,空巢老人们经济压力相对较大。

在生活照顾与子女关系方面

(1)在生活照顾方面,因为调查的绝大部分是中低龄空巢老人,其生活自理能力较好,调查中87.9%的空巢老人能自己照顾自己。且因被调查的空巢老人有62.1%配偶健在,故在其生病的时候,有39.7%的空巢老人是由老伴照顾,36.2%的是由子女照顾,另有8.6%的是由医疗护理人员照顾。在此基础上,数据显示,78.6%的老人不愿意住在养老机构,其原因主要有:主观方面来讲,自己不愿意住在那里,因为没有自由,且照顾和伙食也有所欠缺;客观方面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养老机构花销太大,无法负担,有的是因为子女不同意。剩下的21.4%的老人愿意住在养老机构,大都认为住在那里的都是老人,可以聊天做伴,且这部分老人认为养老机构的伙食比自己现在的状况要好。

(2)在与子女关系方面,空巢老人们的子女一般是生活在本地的,只有极少数的生活在外地或者国外。数据还显示,造成空巢老人与子女分开住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52.7%的空巢老人是因为与子女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差异为避免冲突而与子女分开居住,同样的52.7%的老人空巢是因为子女学习工作忙,压力大无暇照顾老人,另外36.4%的空巢老人是因为自己希望独立生活,还有25.5%的空巢老人是因为子女住房条件紧张等约束而与子女分开居住,而18.2%的老人空巢是因为子女在外地求学或工作需要在异地就业就职,只有9.1%的空巢老人是因为子女婚嫁在异地成家而与子女分开去住,剩下的7.3%的老人空巢是因为子女具备所需物资条件,但赡养老人观念淡薄所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大部分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只有极少数老人是因为自己的主观原因想自己独立生活而与子女分开居住的。从调查中我们还得知,空巢老人们的子女很少与其联系的比率占37.9%,而空巢老人们经常主动和子女联系的比率占44.8%。这说明很多空巢老人迫切希望与子女保持更多的联系,尽管大部分空巢老人理解并习惯了子女不在身边。

大家都在看